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远东1628-第154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1826年到1828年,通过对波斯的侵略战争吞并了亚美尼亚地区。1828年底到1829年再次入侵土耳其,割占了多瑙河口及其附属岛屿以及黑海东岸的广大地区。1853年占领库页岛,到1857年已经实际控制了黑龙江以北的广大地区。

  1858年5月的、11月的和1864年的,攫取了满清近15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还将中亚地区395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全部变成了沙俄的殖民地,并进一步蚕食了中国西北地区7万平方公里的领土。

  1894年,末代沙皇尼古拉二世登基。此时的俄罗斯帝国已经是江河日下,国内矛盾日益尖锐突出。即使在这样一种即将面临崩溃的局势下,俄罗斯帝国仍然在继续着对外扩张的步伐。1911年,俄罗斯策动外**立,并入侵中国唐努乌梁海地区。

  即便在当年苏联解体期间,整个国家风雨飘摇,几乎陷入混乱。日本却依然不敢对俄罗斯占领的北方四岛,有过丝毫非分之想。我们国家已经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可日本却天天和我们唧唧歪歪。没有真正的尚武精神,内心弱小,国家再大,也成不了强国。”

  PS:感谢天使2005、leduo001、wdg3553、书烟茶香的月票支持。


第七百零三章 崇祯大旱(四)


  高建国说到这里,拿起桌子上的茶杯狠狠的喝了几口,然后“嘭”的一声,重重的放下了杯子。

  “我的意见也许有待商榷,但至少我不想眼睁睁的看着大明的流民活活饿死。我的意见可以反对,你也可以提出自己的想法,但是你洋洋洒洒的说了一大堆,没有一句有用的东西,和历史上那些只知道空谈的酸儒有什么区别。”

  他的一番话,把那个委员说得脸都白了。

  这时,旁边的补刀的人出现了。一个委员笑着道:“中国历史上所谓的“四夷宾服、万国来朝”,听起来威武,但事实上是亏本买卖。前来朝拜的国家会得到很多赏赐和优待,所以周边国家当时都巴望着能得到朝拜的机会,甚至不惜动武也要得到。

  说白了就是拿钱来买个面子哄皇帝高兴。有多少国家前来朝拜说明不了什么问题,因为并不是真心依附或者仰慕什么的,这在某种意义上还是个笑柄。用无穷无尽的奢华排场和惊人的浪费,来展示帝国强大无比的面子。

  为了“万国来朝”这个显而易见的神话,帝国甘愿付出任何巨大的代价,用难以计数的时间、精力、财富和生命来充实这个“神话”,使它变得“真实”。这是一个庞大的面子工程,而打造它的过程,则贯穿整个中国历史。典型“外圣内王”的表现,就算国内遭受自然灾害,百姓都要饿死了,也依然要维持这个脸面。”

  大家听了他的话,都哈哈大笑了起来,那个提出反对意见的委员,被弄的满脸涨红,恨不得找个地缝钻进去。

  一直没有说话的乔海鹏,也满脸严肃的说道:“我做为一名远东军的军人,虽然要时刻警惕军国主义思想的滋生,但也不能忘了自己的职责。现在大明北方数省的灾民嗷嗷待哺。每天都在上演着人吃人的惨剧。这个时候,我们远东军就要站出来,不管用什么手段,也要尽自己一切的努力。拯救灾民于水火。

  我同意老高的意见,这一次我们发动战争,并不是穷兵黩武,而是为了拯救大明的灾民。而且我们军委会也有能力,有信心完成这个任务。至于那些什么道之所在。义不容辞的屁话,我是不在乎的,那么多灾民挣扎在生死的边缘,谁还特么管什么道义。只要能抢来粮食救活灾民,那就是道义。”

  郭松想了下道:“可是这个时候发动战争,也需要大规模动员,一样要耗费海量的物资啊。”

  旁边的李玉坤笑了下道:“虽然公司今年移民工作压力很大,但是目前公司的粮食储备足可以撑过一年。有了这一年时间的准备,我们就能制定出一个完善的作战计划。我的意见是,首先明年军委会加大力度彻底的解决日本、朝鲜问题。这样一来,公司就可以充分利用日本和朝鲜两地的资源,支撑军委会远征印度的初期物资。

  在日本大肆征集武士,组建敢死军部队,再从外东北土著和蒙古牧民中选拔一批青壮,组建骑兵部队,与海外兵团共同组成远征军远征印度。我们在印度可以采取以战养战的作战方式,将会大大的减少部队的后勤物资需求。然后将部队在印度缴获的粮食等物资,用船运回大明,再装上流民返回印度安置屯田。”

  韩双林也补充道:“明年河套根据地和山西游击支队的吕梁山根据地的建立。也可以在山陕地区收拢流民。如果山西游击支队经过一年多的训练,战斗力达到了预期的标准。我们就会以山西游击支队的骨干,在大明其他地方建立更多的流民武装,各地的根据地也会随之建成。各地的根据地也可以收拢更多的流民。尽量缓解公司接收流民的压力。”

  军委会的几名常委发表了意见后,其他的常委和委员也开始参与了讨论,会议的气氛渐渐的热烈了起来。虽然还是有部分委员反对高建国的意见,但都在积极的进行建议,会议的议题也慢慢的向如何收拢大明流民的方向转变。

  王和看到大家的讨论挺热烈,就笑着道:“我们还是把公司下一步的工作方向确定下来吧。然后大家在进行讨论。首先是公司是否进行动员,全力收拢来自大明的流民。再就是高建国提出的意见,是否出兵印度和中南半岛。”

  会议室的委员和常委,听了王和的话,全都安静了下来。对待这些问题,大家当然都比较慎重,尤其是出兵印度这件事,还是有部分委员持否定态度的。

  王和看了眼旁边的高建国,摇了摇头苦笑道:“看来大家还是没有想好,毕竟这两件事都不小,大家还需要慎重的考虑。我看这样吧,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我们还是去大明沿海看一看,在公司的流民收拢点,实地考察一下那里的情况。等大家回来以后,我们再进行决议表决。”

  高建国听了也赞同的说道:“那就这样定了吧,我们远东董事局委员会的所有委员,分批去公司在大明山东、河北、江苏和河南等地的流民收拢点。”

  其他委员一听,也都表示赞同,很多人还表现的挺兴奋,大家来到这个时代,还没有去过大明呢,正好趁着这次的机会去大明看一看。

  王和想了下道:“那就有我和高建国、胡伟、乔海鹏,分别带领四组委员,分别去山东、河北、江苏和河南等地考察。”

  他说到这里转身对李玉坤说道:“老李,公司就交给你和郭松、双林同志了,我们几天之后就回来。”

  远东公司董事局会议也随之结束,大家纷纷起身回各自的单位进行了一番安排,然后到沈阳机场集合。高建国调集的四艘空军部辽东空艇大队的四艘35A式飞艇,已经赶到了这里。

  临上飞艇前,高建国对王和说道:“你的这个提议不错,也让他们去看看大明流民的惨状,让他们亲身感受一番。我去河南方向,你们几组去大明沿海吧,李明现在正在河南那里主持工作,从他的几封电报看,他的压力不小啊。”

  PS:感谢书烟茶香、soso3636、leduo001的月票支持。


第七百零四章 崇祯大旱(五)


  河南洛阳北部的孟津,这里也是远东公司一处表较大的流民收拢点。沿着黄河两岸的十几个庄子,都是中原情报局依靠福王府的淫威,通过各种手段强取豪夺而来。

  中原情报部沿着黄河两岸修建了大批的营地和简易渡口,经过两年多的建设,每年从入冬开始,这里就开始收拢来自山陕的流民,然后一直等到四月以后,公司的船队到达黄河云梯关入海口附近,再用内河机帆船出海,把整个冬天收拢的流民送出海。

  今年原本一切正常,但随着夏季慢慢的过去,北方还是滴雨未下,大明北方数省的无数灾民开始四处逃荒。因为远东中原情报站设在黄河两岸的流民收拢点,一直在四处收拢流民,所以很多河南的灾民,也都举家逃到了这里。

  另外,向山陕、山东、南京等地的流民,也都蜂拥而至。把远东设在黄河两岸的众多流民收拢点彻底的挤爆了。无数灾民聚集在黄河两岸,各个流民收拢点的秩序极为混乱,原本制定的各种规章制度早就弃之不用了,因为按照以前的方式,根本无法应付这里的局面。

  李明坐着一艘内河机帆船赶到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