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我们都是文明人,不能通过野蛮的武力强迫日本方面做他们不愿意做的事情,只能通过友好的方式劝他们撤兵。”
然后对于俄国的这个友好的劝退建议,日本理所当然是婉言拒绝。
李鸿章见俄国搞不定日本,马上又联系了英国方面,英国其实在劝退日本这件事情上也是愿意的,蛋糕就一个,吃的人越多,每人的分量就越少。英国恨不得自己一个人把中国吃掉,所以他也不喜欢日本跑进来分一杯羹。
但事物的发展总有两面性,所以英国又想到另外一个问题,目前自己的竞争对手俄国正在不断啃着中国这块大蛋糕的东北地区边缘,如果不加节制,俄国的大嘴巴迟早会啃到中国的中原甚至沿海地区,所以英国更希望日本可以通过入侵朝鲜和中国东北地区,从而在俄国的势力范围与自己的入侵区域之间形成一条隔离带,进而堵住俄国的大嘴巴,俄国如果要继续啃中国,起码也要先和日本打上一架。这种不耗费自己一兵一卒就能够遏制俄国与自己争抢在华利益的行为,英国更偏向于纵容日本的行为。
所以李鸿章与英国方面联系之后的结果是,英国和日本提了个要求,这个要求不是撤兵,而是告诉日本,英国在中国的利益中心是上海,只要将来有一天中日开战,日本不要再在上海及周边地区打仗就可以了,其他的事情,你爱干嘛干嘛去。
这下日本爽了,本来还有点担心俄国和英国会给自己施加点压力,结果居然是得到了他们两国的默许,此时不打,更待何时?
1894年7月23日一大早,日军迅速闯入朝鲜王宫挟持了国王李熙,然后组织了傀儡政权,以朝鲜国的名义发布命令,授权日军驱逐驻扎在朝鲜的清朝政府军,企图全面控制朝鲜国。
俗话说:退一步海阔天空。可此时的形势已经是我退一步,敌进一尺的局面。兵临城下,只有一战了。1894年8月1日,中日两国正式宣战。
日本想玩大的,所以鬼子们希望通过在朝鲜驻扎的陆军部队把清朝驻军击败,日本海军击败清朝的北洋舰队,把海上的势力范围囊括到自己手中,然后主力部队从山海关登陆,就像清朝当初入关一样实施对中国的侵略。
清朝部队的计划则是通过陆军把日本的部队限制在朝鲜境内,而北洋舰队则在旅顺和威海卫进行布防,形成高压态势,保障北京地区的安全。
大战一触即发,平壤战役即将开打。
当时清朝驻扎在朝鲜平壤的陆军部队大概有2万人,由李鸿章任命的统帅叶志超和左宝贵等将领迎敌。
两军对垒,按照一般的作战计划,要不就如施展《独孤九剑》一样,选择以攻代守,直接对敌人进行猛烈的攻击,使敌人招架都来不及,也自然无法进攻;要么就死守城池,选择城内易守难攻的地点进行重点布防,借助险要的地形,以最少的伤亡代价击溃敌人猛烈的进攻。
这是正常人的带兵作战思维,可李鸿章所信任的叶志超根本不是正常人,他是个孬种,是个怂包。所以他在中日开战之际既不主动出击,也不积极备防,还把全军都赶到了平壤城内龟缩起来,坐着等日军来打。
9月14日,小日本部队浩浩荡荡地跑来打平壤,一看城外基本没人,哟西,快快把平壤团团围起来的干活。平壤一时四面楚歌,被日军包围后进行了全方位、多角度的进攻。
怂包就是怂包,叶志超一看日军这么凶狠,马上大呼,守不住了守不住了,我们赶快逃跑吧。这种动摇军心的言论一般是要给杀头的,可是谁叫他是李鸿章的人呢?幸亏左宝贵还是条热血汉子,他对叶志超的撤退建议给予了严词拒绝,同时指挥政府军奋勇迎敌,击退了一波又一波的日军进攻。
就这样一天过去了,日军似乎都被武士道洗了脑,继续前赴后继地冲向平壤城。此时左宝贵见日军如此杀红了眼,自己大喊一声跳上玄武门城墙亲自开炮轰炸进攻的日军,可惜冲动的惩罚也马上兑现,左宝贵还没开上几炮就不幸被日军炮弹击中牺牲。
这种领导靠前指挥且亲自作战的精神是要点32个赞的,虽然貌似有勇无谋,但至少比叶志超这种贪生怕死的孬种强多了。
可惜玄武门也随着左宝贵的壮烈牺牲而失守,叶志超一看日军攻进来而且反对他撤退的左宝贵都挂掉了马上升起白旗然后尿遁逃跑。
叶志超在逃跑方面的能力是惊人的,这天他一路狂奔500里,以惊人的速度和耐力横渡鸭绿江回到了中国境内,如果放到今天肯定是铁人三项的世界级总冠军,所以本人除了佩服他的脸皮厚度之外也不得不赞一下他那坚忍不拔的求生本能。
陆军部队作战情况就这个鸟样了,海上的又如何呢?
9月16日,北洋舰队护5艘满载政府军的轮船从大连到朝鲜登陆,准备增援平壤的战争,返航时突然遇到日本舰队的阻击,这场中日海战在黄海海域发生,也就是邓世昌开的“致远”号战舰在弹尽粮绝后开足马力撞向日本“吉野”号战舰,结果不幸被鱼雷击沉那一场仗。
黄海海战非常激烈,一共打了5个多小时,日军5艘军舰被重创,死伤600多人;北洋舰队5艘军舰被击沉,伤亡近千人。
从数据来说,这场海战是清朝输了,所以李鸿章更加认为北洋舰队的战斗力还不足以与日军海军抗衡,要求北洋海军全部驻扎在威海卫的军港,实施所谓的“保船制敌”方针,也就是暂时Hold住不打的消极防御方针。这种政策的出台,使日本海军很快掌握了黄海的控制权。
由于清政府的对于战争的消极态度,援朝战事接连失利,也使日军在攻陷旅顺之后开展了一次骇人听闻的“旅顺大屠杀”,中国同胞遇害超过2万人,全城只剩36人生还。可怜的36人都是被日本人挑选出来年轻力壮的搬尸工,负责搬运和掩埋尸体。
也对,小日本们的力气都用在砍杀那2万多中国人身上了,哪还有力气挖坑埋尸体呢?
日本在旅顺的所作所为在当时西方的媒体也有报道,他们对日本人的旅顺大屠杀评价是:“日本是披着文明的皮面带有野蛮筋骨的怪兽。日本今已摘下了文明的假面具,暴露了野蛮的真面目。”
这是西方语言的形容方式,而我想用中国的两个成语来简单总结一下:“人面兽心,凶相毕露。”
旅顺失守后,清政府开始着手和谈,派了大臣屁颠屁颠地跑去日本乞和。同时派出湘军驻扎在山海关内外,防止日本军队入关捣乱。
此时的日军已经杀红了眼,把矛头对准了位于山东半岛的北洋舰队的基地——威海卫。
我们来看一下当时威海卫之战时期中日海军的战斗力对比:
中国:铁甲舰×2、巡洋舰×5、炮艇×6、鱼雷舰×12、威海卫岗位炮台×10+;
日本:士兵×20000+、军舰×25、鱼雷舰×16。
从数量对比来看,北洋舰队的规模加上威海卫的炮台防御与日本海军还是可以一战的,可惜当时李鸿章的指示是“保船制敌”,水师提督丁汝昌也对此予以坚决执行,所以中方的军舰一直不肯出海应战,全部躲在威海卫里面放炮。
两军交战勇者胜,北洋舰队的被动挨打局面给予了日本海军超强的自信心,在威海卫战役中接连重创中方多条战舰,形势出现了一面倒的状况。日本海军乘胜追击,而北洋舰队内部却矛盾重重,众多贪生怕死的将领开始煽动士兵威迫丁汝昌投降,丁汝昌严词拒绝后下令所有军舰同时沉船,以免资敌、可是这时候军心已乱,谁还会听你的话呢?结果大家对沉船命令也基本是装着没听见。
丁汝昌见大势已去,于2月11日自杀殉国。随后北洋舰队的部分汉奸以丁汝昌的名义起草了降书向日本投降,同时把北洋舰队剩下的10艘舰艇和其余的全部军用物资拱手交给了日本。至此,北洋舰队全军覆没,威海卫也自然被全线攻陷。
威海卫失守,直接导致的后果就是渤海的门户大开,清朝再也坐不住了,马上安排李鸿章亲自到日本和谈,李鸿章到了日本后向日本提出在和谈之前希望可以先停战,日本方面表示,停战可以,清朝首先让我们占领大沽、天津、山海关这几个地方,我们就不打了。
这几个地方历来都是军事要地,给日本占领之后确实可以停战了,因为也不用再打了,直接认输就可以了。就在中日双方相持不下的时候,一个戏剧性的事件突然发生。
3月24日,李鸿章在日本谈判后回到寓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