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88章 巨龙的初醒
被外国入侵势力强行破关两次之后,清朝政府已经被打怕了,也充分认识到了坚船利炮的重要性。既然闭关政策不能保障国土的安全,既然国门已经被强行敲开,那我们就顺势而为。
回看第一次鸦片战争打响后,清军的连连势力让政府上下都不约而同地惊呼同一句话:“天朝大国居竟然会败给西方蕞尔小夷?”
这种井底之蛙的观念都是因为长期以来的闭关政策所造成的,清朝认为自己国土面积宽广、物产丰富、人口众多,自然而然就国力强大。可惜这种美好得掉渣的想法一下子被洋人的枪子儿炮弹轰得体无完肤。
其实在这个时候已经有一批志士仁人开始觉醒,其中魏源就是这批人中的杰出代表,他不但振臂高呼“师夷长技以制夷”,还提出要建立造船厂和或火器局(枪炮制造厂),聘请外国的技术人员来中国制造与当时国际水平接轨的军舰和武器的想法,以达到与外国入侵势力抗衡的目的。可惜当时的清政府并没有认同他的观点,直到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结束,这帮清廷迂腐的脑袋才终于开窍。
至此,部分官员开始倡导洋务运动。也就是清政府为了强化中国的军事力量和工业力量,自上而下推行的一场以引进西方军事装备、机器生产和科学技术为主要内容,达到富国强兵的目的的强国运动。
这种说法太过于复杂,我们来发挥一下文言文短小精悍的优势进行归纳,把魏源的那句名言稍稍改进一下就可以得出“师夷长技以自强”的答案。
当然,为了使洋务运动能够自上而下有效开展,相关人员也做出了相当的努力,
其中,朝廷内部以第二次鸦片战争被咸丰委任留守北京收拾烂摊子的恭亲王奕䜣为代表。
中央政府的洋务运动工作主要还是涉及到与外国的沟通交流,谈判签合同啥的一大堆。可惜当时的闭关政策是中国与国外的文化交流甚少,什么英语、法文自然也是不会听也不会说的,大部分的涉外工作都要通过外国人翻译进行。
说到这里我不禁想到了一句广东的俗语——同声同气,譬如我们离乡背井在外地求学或者打工做生意,碰到和自己说一样家乡话的人就特别亲,所以我们念书的时候总会发现说潮汕话的一堆、客家话的又一团。而且学生会、社团组织啥的都是老乡见老乡一起抱团发展,正所谓肥水不流外人田,有好处自然先照顾自己人嘛。
出来工作之后,发觉情况还是如此,领导提拔下属,多多少少也会给家乡人一点感情分。以致会出现多年不得提拔的干部会仰天长叹,怎么上面就没有自己人啊!
更加不幸的是,而这种“同声同气”的特质不仅仅在中国人身上得到体现,那些远渡重洋和跋山涉水来到中国的入侵者们也是如此。
负责鸦片战争各种条约谈判的清朝官员根本不懂英语,谈判条约的过程都靠英国人翻译,谈判的结果自然也倾向于英国方面。鸦片战争后的洋务运动涉及的外国知识面更加宽广,更需要精通外语的中国人参与,才能取得良好的成效。
如果按照当时清朝对外语人才的急需程度,我们现在过了四级的同学们穿越回去估计都能安排在外交部上班。为了填补外语翻译人员的空缺,清政府开展洋务运动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培养外语翻译人才。
1862年7月,中国第一所外国语学校“同文馆”(京师同文馆)在奕訢的建议和推动下正式成立。当然早期的“同文馆”授课是有针对性的,因为当时只有英美法俄四国入侵中国,所以外语专业也只有英文、法文和俄文班。但是这学校只招收满族学生入学。
一开始,大家觉得新鲜啊,都在一股脑门地学习外语,那股劲估计比李阳更疯狂。后来学生们越学越不对劲,越学越不知所云,到底发生了什么事?
原来,按照洋务运动的工作主线,一切外语学习都是围绕着外国先进的船舰和武器制造等中心工作开展。你想想,船舰的浮力、炸药的化学比例,炮弹的弹道射程,机械*的齿轮圆周,航海的风向等各种西方的军事工业都囊括了物理、化学、数学、几何、地理等学科的知识,要学懂这些西方的科学技术,仅仅靠学好外语是远远不够的。当时的情况就好像一个小学生毕业后马上到大学里念微积分和量子物理学一样无力。
本人不才,数学成绩不大好,小时候也曾一度质问数理化到底有什么用?长大后才发现自己的想法是多么的幼稚,理科的各种解题训练,就是对自己大脑逻辑思维的一个进化过程。
如同一个人经常跑步,他的小腿就会越来越结实有力;经常练哑铃,手臂上的“小老鼠”就会越练越大,经常练习投篮,赛场上的命中率就会越来越高;经常学习理科知识、天天解题,脑袋同样得到锻炼,智商也就越来越高,思维也就会越来越敏捷。这对一个人的全面发展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所以在念中学的各位同学不要抱怨要学的东西太多,不要抱怨学的东西以后上班用不上,这些都是人类进化过程中所探索出来的知识,作为地球人,我们要有适者生存的意识,更要有进化的理念。不要在自己身上搞什么闭关政策,谨记落后就要挨打的历史。尽管当前的教育体制有着或多或少的不合理、漏洞甚至错误,但我们不要因为教育方式的问题而影响到自己对先进知识的热爱,和对自己个人素质全面发展的追求。
再回头看看同文馆出了这事儿之后,清朝马上启动应急机制,增设了天文算学馆,也就是数理化那堆东西,特别招收了一批30岁以下的优秀青年学子专攻西学,以求各个层面的知识学习可以齐头并进。
此后各地的新式外语学校遍地开花,包括有上海广方言馆、广州同文馆、台湾西学堂和湖北自强学堂等。除此之外,一些造船、航海、军事指挥作战等学校也应运而生。
不但如此,1872年起,清政府还开始外派公费留学生,到美国、英国、法国等地学习外国的先进知识,许多留学生回国后直接把西学介绍给国人。洋务派的学校还引进了西方的教育制度,包括了各种分班学习、考试升级等教育体制沿用至今。
总的来说,清朝中央政府的洋务运动切实把当时社会的软件力量有效提升上去了。
再来看看地方怎样,地方政府则以曾国藩、左宗棠的湘军集团和李鸿章的淮军集团为代表。
而在这帮代表中,湘军老板曾国藩是最早的洋务派人物,早在1854年打太平军的时候他就开始购买洋枪洋炮来装备湘军,虽然这种做法也通过一部分败仗给太平军送去了许多现代化的武器,从侧面上支持了农民起义的军事实力增长,但却充分体现出曾国藩的军事前瞻性,打仗也要与时俱进,长矛弓箭的时代已经彻底过去了。
1860年,曾国藩就曾给咸丰皇帝建议说,我们现在买外国人的枪炮来打太平军,是能压制叛乱,但是不是长久之计,将来我们要自己造船造枪炮,这样才能使国家的军事力量得到长足的进步。
为此,曾国藩不断招聘大批专业技术宅参与洋务运动的先进武器仿造工作,而且还重用和提拔了包括左宗棠、李鸿章等一批大洋务运动骨干,把洋务运动的风气推向了*,虽然曾国藩很早就去世,但他开创了学习外国知识的风气,提拔了一大批有着先进思想的领导干部,为日后的洋务运动发展贡献了不可磨灭的力量,成为了历史上公认的“洋务运动之父”。
所以在地方政府的洋务运动方面,湘军集团的左宗棠和淮军集团的李鸿章就是继曾国藩之后最耀眼的两颗洋务运动之星。
虽然工作的主线和方向一致,但左宗棠和李鸿章这俩却是死对头,为啥?政治的主张不同。
简单的说,左宗棠爱打仗,李鸿章好议和。左宗棠主战思想是“师夷长技以制夷”;李鸿章认为“弱国无外交”,推崇“师夷长技以自强”。
其实从当时的社会来讲,左宗棠的思想是比较受百姓欢迎的,堂堂中国竟受外国的多次入侵,软弱的清朝政府却连连败仗,多次向入侵分子妥协,这是我们中华好男儿所不能忍受的屈辱。
正如如今岛国不断地在钓鱼岛问题上向我们发出各种挑衅,虽然明知是受人指使,但我们老百姓依然发出中日若开战第一个报名参军,要不然就捐多少个月工资之类的爱国言论,如果此时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