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亡朝不过如此-第5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当时的朝廷大臣当中形成了人数众多的妥协派,他们的理论基础都是这次战争的主要原因就是因为林则徐烧了英国人的**,激怒了英国人,才会招来了被打的局面。只有将林则徐治罪,才能平息英国人的怒火。
  当时的道光皇帝听信了妥协派那群乌龟王八蛋的建议,为了让英军能离开天津,不再威胁京城,马上让琦善给英军回话:
  东方远征军的英国兄弟们:
  你们长途跋涉来到中国辛苦了,我们已经了解了禁烟事情的经过,这事儿是林则徐办得不好,我们一定查明原因,如果林则徐在禁烟硝烟的问题上有失职的情况,我们一定严惩不贷
  希望英国兄弟们别生气,大家先回广东等候,我们马上派出专员到广东专门处理这件事情,还各位英国兄弟们一个公道。
  此致
  敬礼
  大清政府
  收到信后的英国军队果然走了,回到了广东,这当然不是因为英军听话,而是因为当时已经是9月,天气慢慢变冷,北方的港口逐渐封冻,军舰打水战不方便,而且清朝又写了检讨书和保证书,所以就英军拉大部队回到气候暖和的广东等候事情的进一步处理。
  英军一走,清朝终于松了一口气,而且更加认为妥协的方针政策是正确的,道光皇帝马上任命琦善为钦差大臣,马上去广东与英国人谈判。同时下令将林则徐以“办理不善”的罪名撤职查办,然后发配到了新疆。这样一来,禁烟的精神支柱被毁,禁烟派受到了沉重的打击,妥协派开始登上主要舞台。
  与此同时,钦差大臣琦善在与英国谈判的过程中完全没有讨价还价,对英国的要求全部答应,只有割让香港的事情不敢做主,写了信回去请示道光皇帝。
  英国方面摸透了清政府欺软怕硬的本质,继续对中国沿海地区进行进攻。1841年1月7日成功突袭了虎门的沙角和大角炮台,守将陈连升牺牲。
  1月20日,英军总司令副手查理单方面公布了《穿鼻草约》,里面的内容大概就是割让香港,赔偿销毁**的损失600万元,恢复广州通商等等,琦善没有在草约上签字,但英军却拿着这没有没有签字的合同强行霸占了香港。
  第一回合到此结束,清朝先负一场。
                              

  ☆、第70章 反抗无效 再负Round2

  第一回合的失利和清朝的妥协政策激起了民愤,特别是广东地区的热血青年们特别义愤填膺,纷纷集会要求“痛剿”英军,收复香港。
  朝廷内许多有正义感的大臣也纷纷弹劾琦善,呼吁重新启用林则徐和英国打仗。
  1841年1月27日,在京城没有其他威胁的情况下,道光皇帝终于在自己额头上写了个勇字,朱笔一挥,下令对英国开战。派出皇侄奕山为将军率军17000人奔赴广东作战。
  可惜英军的似乎早就收到了风声,查理了解从京城出兵到广东需要一段时间,马上先下手为强,率兵进攻水师提督关天培镇守的虎门炮台,军情告急,但近在广州的琦善居然拒绝增援,导致关天培与守军400多人在与英军作战过程中全部牺牲,英军舰队马上驶入省河,广州岌岌可危。
  此时京城的大部队也到了广州城,急功近利的奕山估计也是一个吃干饭的货,在没有做好充分准备就打算去偷袭英军,结果偷鸡不成蚀把米,被英军反攻,把奕山部队包围在广州城里面并轮番炮火轰炸。
  这下奕山可吓坏了,他可是皇亲国戚啊,荣华富贵还没享受到头,哪能那么快死掉?他心一横,马上在广州城举行了隆重的升旗仪式。
  遗憾的是,这面旗子是白色的。随后他派出广州知府余保纯出城向英军乞降。
  1841年5月27日,奕山和英军签订了更加屈辱的《广州和约》,和约规定清军在6天内撤出广州城外,同时要缴纳600万元的“赎城费”,赔偿英国商馆的损失30万元。英军也答应在收完全款后归还炮台,退出虎门。
  然后,清政府批准了《广州条约》。
  有没有搞错?道光皇帝不是在群情汹涌的百姓和大臣的鼓励下出兵打击英国侵略军吗?为什么仗打了还没有半年又输了一回合,不仅损兵折将还又要赔钱给英国?英军不是已经没有威胁到北京了吗?清政府依然那么软弱?道光的额头勇字不是在发亮吗?
  这些疑问都是没有意义的,因为道光皇帝所了解到的第二回合战争情况根本不是这样。中国人自古以来就存在着一批“说话天下无敌,打仗无能为力”的群体,而第二回合代表中方出战的选手奕山偏偏就是这个群体之中的佼佼者,他居然可以把自己被英军打得屁滚尿流升白旗的结局向道光皇帝报告成在自己的英明统领之下大胜英军。
  这个,既然大胜了,为何还要赔钱?
  你以为这能难倒奕山吗?赔钱嘛,好说,历年来清政府与英国通商存在着部分的欠款,这次就一次过还给英国了。
  欺君之罪,你就不怕被诛连?哦,我又out特了,皇帝侄子要诛连谁?(笑)
  历史上记载的清朝对这种说法是信以为真的,而且听到打了胜仗开心得不得了,钱就随便花了,所以清朝当时是怀着非常愉快的心情地批准了《广州和约》。
  无论如何,**战争的第二回合还是输了。
  至此,清英开展已经两连败,战局陷入了低谷。不过虽然清政府不争气,咱们广东人民还是挺长志气的,在清朝与英国的第三回合开战之前,一段小插曲让英国侵略者看到了我们中华民族的不畏强权、反抗侵略的民族精神和气节。这段插曲名叫——三元里抗英!
                              

  ☆、第71章 三元里闹的俩笑话

  话说英军把《广州和约》弄到手后,那个洋洋自得啊,那个飞扬跋扈啊,以为中国人民都是怂包、是菜鸟,都好欺负了。自满的英军中一小股躁动分子在1841年5月29日跑到广州三元里村里面干起了抢劫的勾当,不料三元里的村民们个个都是隐世武林高手,干起架来可比清朝部队狠多了,进村的英国抢劫犯们当场就被愤怒的村民们使出看家本领干掉了几个,其余的见势不妙马上逃跑。
  家仇国恨当前,三元里村民们再也按捺不住自己的一腔热血,召集了大部队在三元古庙集会,商讨组成民兵组织对抗英国的侵略分子。
  这次抗争虽由三元里村民发起,但附近103乡的群众也自发地加入到民兵组织中来,国家兴亡、匹夫有责,该出手时就出手,一个好汉三个帮。这次联合起来的群众成分真是五花八门,既有农民,又有工人,还有地主乡绅,估计大家伙是有钱出钱,有力出力。
  中国人在面对外敌的时候所表现出来的行为绝对不是一盘散沙,而是钢筋混凝土,刚强有力。
  既然统一了起来,就开干吧。
  5月30日凌晨,也就是英军那帮人跑来三元里抢劫未遂的当晚,在三元里村民号召下组成的几千人临时民兵组织进攻英军盘踞的四方炮台,大家呼喊捣乱一番后马上逃跑。英军当时估计没有读过《孙子兵法》,不知道打仗还有“抛砖引玉”这一招,所以洋人们带着枪炮一路追赶着貌似落荒而逃的三元里村民们,等英军跑追着跑到三元里的牛栏岗的时候,突然间四面楚歌,呼声高震,愤怒的三元里村民突然涌出来把英军团团包围。
  我英文不太好,不知道“中计”这词翻译成英文该怎么念,但我如果当天在场,一定能从无数被包围的英国人口中把这词学得滚瓜烂熟。
  不过当时的英军还是比较镇定的,因为村民们人数虽然多,但手上拿的都是镰刀、锄头准备肉搏战。反观自己,长枪短炮握在手,远程武器一枪一个没问题。英军们背对背把自己围成了一个圆形,纷纷把枪口对准了来势汹汹的村民,英军指挥官准备一声令下就开火,马上就要有一堆人倒在枪响之后了。
  就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候,牛栏岗的地面上突然滴滴答答作响,声音逐渐变大,随后噼噼啪啪越演越烈。
  咋回事?这是下雨了!
  而且是倾盘大雨。英军见雨势越下越大,不管了,开枪!!可是无论英军多用力扣动扳机,枪炮就是不响,都给雨淋湿了,火药不起作用。此时的火枪在他们手上比木棍都不好使。
  天助我也!三元里村民们见势马上冲上前砍杀。
  这场围剿战可谓壮观,村民们在场上大刀大刀地向鬼子头上砍去,场外站着妇女儿童组成的拉拉队也大声呐喊助威,三元里牛栏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