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延请他国封君为官,周王室也要三公九卿正位,各诸侯国一般为相国。秦国孟尝君田文,又称薛君,曾任秦国丞相,周朝大司寇。
跟诸夏王侯同级,也不必行大礼,算是受封固山君来少有的好处,赵正只是微微俯身一礼,算是拜谢赢木帮助出城之情。
“公子但请放心,此间事毕,在下定携厚礼入秦拜会秦王,感念秦国一直来对固山的帮助。”
赐婚这事早晚要处理,加之蒙恬气疾也大有好转,正好称这个机会,去秦国一趟。一方面解除婚约,再者交好蒙武,争取在北伐上得到秦军帮助。
离了临淄,赵正带着卫火一行骑快马向桑海奔驰,那里将建造出本时代最强的战舰,而且那里还是全天下儒生向往之处——小圣贤庄。
孟子稷下执教,使齐国文风大震,乡间幼童也会吟诵诗书,周天子称奇赐胙嘉勉。齐威王感念孟子厚德,赐桑海食邑,孟子只要沿海十里建庄,其余归还,一时间传为佳话。
就像英国唐宁街十号,小圣贤庄成为历代儒家掌门居所,此地虽不是稷下教育之地,却藏有万卷上古书籍,规模不亚于洛邑浩藏宫。
“主公,属下不明白,咱们既然是来造船,干嘛您要答应韩非参加小圣贤庄的论辩大典,那帮儒学士子,口舌之争罢了。”
风度翩翩的公子非,来齐国贺寿同时回师门参加论辩大典,几十人跪坐席上,舌灿莲花,天花乱坠。最后除了满地的茶叶渣,没人知道他们说了什么。
从心理上赵正也很鄙夷这种光说不做的假形式,但从思想上要想让华夏经久不衰,必须改变文化源头,其一是废除重农抑商,其二则是改变小农思想,开拓海域。
大海对于当代人,是天然屏障,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库,却从未当作便捷有效的道路。
纵观沿海四国,燕国君昏臣贪,在燕国开船坞造船,那名太子爷非扒下赵正两层金品。而且被他们知道海路也是一种运输途径后,燕王和太子丹会再次联合打压自己,不惜一切代价毁灭这种威胁燕国的船舰。
他们太遵守周礼,比正统的周王室都遵守,千年以降燕国竟没有变法,每次都是遭遇危机时稍作改变,只要不亡国,这样挺好。
南边的楚国和越国,水战优于北方诸国,可是局限的目光,和千年来遭受北方诸国的鄙夷。赵正相信,楚王得到新式战舰后会不惜一切代价疯狂制造,而后从海路运兵,妄图一统天下。
或许从史学观上看,这有利于华夏一统,可不是固山做的,赵正不是圣人,不会做把刀子让别人捅死自己。
唯独齐国无论思想还是技术还是形势,都是最有利,对固山有利。儒家文化浓厚的齐国,对海路丝毫不感兴趣,可以防止被偷窃技术;庞大的国力,骄傲的齐国人,他们不会产生燕国一般的威胁感。
最后最重要的,齐国有技术,海盐和浅海捕鱼业很发达,证明他们已经制造出适合近海航行的船。
而赵正去小圣贤庄找虐,客观上讲古人的嘴皮子,尤其是儒家弟子,能把活人气死。
而他这次去就是要忍着不屑,大谈航海,最好能让齐国人以为他在干傻事,妄图征服神一样的大海。
因为不屑,战舰的秘密又安全一分,而将来战舰成战斗力后,对世人的冲击也最大,迅速让大家产生好奇心,而后产生野心。
“呼,真是个不小的任务,另一个时空的诸葛兄若在天有灵,请看在我仍命名孔明灯的份上,传授我几分舌战群儒的经验。”
赵正闭着眼祈祷,同时深呼吸,准备迎接接下来的挑战。
桑海城不大,商业不发达,只有捕捉贩卖鱼虾的商贾,海鲜赵正不感兴趣,远处那座闪闪发光的大宅子兴趣十足。
“公子是头回来桑海城?”
赵正呆望小圣贤庄的样子,吸引一位路人,他停下脚步介绍道:“儒门五绝中端木公子,号称商绝,乃是七十二贤端木赐的后人,为答谢师门授业之恩,用万两黄金镶嵌小圣贤庄屋顶,视其在日间闪闪发光,闪耀全桑海。”
“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如今倒成了黄金屋里藏书。”赵正喃喃自语,那名路人也离去。
“多谢兄台相告。”
礼貌不能缺,赵正躬身一礼大喊道。
“喏,那小子,答谢不心诚,不如不谢。”
一位高带儒冠的老者背手昂立。
第七十七章 境界上甩诸位一条街
要不是看在儒家圣地的份上,这句谢赵正都不会说,现在好了说了谢谢却被个老儒生指责。
观那老者鹤发童颜,眉宇间一股正气,食指和拇指顶端有茧,想必平日里好舞文弄墨,衣衫上却无丝毫墨点,前摆光洁无比。
岁数大,好写字,还爱干净,出现在桑海城里,一定是那种贯彻儒家礼仪到脚趾头里的铁杆儒生。
“老丈有礼了,在下诚心答谢才大声喊,生怕那位仁兄听不见,怎么就是不诚心了?”
遇到这种分分钟用大道理淹死你,而且你还找不出他人格缺点的人,必须小心再小心。
那老者鼻间发声:“受人恩而谢,出自内心礼仪廉耻。谢,是你心头有感恩之情,与他人无关;你大声答谢,处处告诉别人,不是内心无感恩,却张扬掩饰又如何。”
“额”,首次被批评的哑口无言,真没经验对付此事,赵正干脆退让一步,免得把老者气倒街头,名声就算彻底臭了。
“晚生受教,谢老丈指责。”
“嗯,这句话听得还挺舒服,让天子都头疼的固山君道歉,老夫也算没白活这么大年纪。”老者一步三摇,仰天大笑离去。
赵正苦涩地抬起头,名声大了副作用真多,在从未来过的桑海城也能被人认出,而且诚心找自己麻烦,借以彰显自身。
“焉敢对我家主公放肆。”
同一时间,卫火带人将那老者团团包围。
赵正赶紧四处观望,脚下街道地处偏僻,不是常有人走,让他大松一口气。
“赶紧把刀收起来,怎可对一老者拔刀。”
赵正拱着手,生怕老者生气闹大,赔罪道:“老丈受惊了,年轻人性子急了些,您老多担待。”
“哈哈哈~~”
就这样被生生无视了,要不是看在是白发老者份上,赵正都想拔刀,怎么也要吓唬一下。
穿越来第一次吃瘪,还是被一个老儒生羞辱。
“先去看看船坞,而后找官驿住下,桑海的儒生很厉害,你们切记不可与之发生冲突。”
说这句话时赵正都疑惑,常说秀才遇到兵,有理说不清,看来事实不是如此,跟兵说不清道理的一定不是个好秀才。
百家争鸣,百花齐放,尊周礼为核心的儒家并不受诸侯青睐,于是孔子周游列国,最后无功而返,回到故国著书。
时光荏苒,法家走在治国第一线,各国相继变法,学法的士子逐渐多起来。但渐渐地诸侯觉得不是那回事,法家士子太过阴险,变着法寻找国法中的漏洞,给司法找麻烦。
可能他们是想指出漏洞显示才华,诸侯却并不这么想,于是乎沉寂很多年的儒家被拿上台面。
儒门七十二贤人,道德上无人可比,而且尊崇的君让臣死,臣不死不忠的思想让诸侯眼前一亮。
儒家弟子迅速攻占各国庙堂,担任祭祀、教育这些无足轻重,却有很衬面子的官职。
今天是儒家一年一度的论辩大典,广邀百家士子,讨论天人大道,寻求宇宙最深处的哲理。
在朝为官的儒家士子很期待这天,只有这天他们可以将朝堂上压制自己的法家士子说到怀疑人生,痛哭流涕感慨以往歧途。
二月初一,再往后就要春耕,日子算的很准。
赵正跟在鱼贯而入的宾客里,走到门口时递上韩非给他的请柬。
守门的童子一愣,论辩大典按理没有限制,凡来者皆可入内,请柬只有少数几个重要宾客才有。眼前这位衣衫普通,没有随从,手里连本策论都没有,怎么看都不像贵宾。
赵正等的有些不耐烦,尤其这童子一直盯着他,让他菊花好一紧,于是问道:“请柬有问题吗?”
“没有,只是……”
未说完,赵正已经进入。童子摇摇头继续接待宾客,兴许又是哪个隐士弟子代替师父拜访。
“忍住,一定要忍住。”赵正躲到角落,深呼吸自语道。这几日他处处低调,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