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实际上是要关东军认输放手,只不过措辞委婉了一点。
然而,植田谦吉然极力游说,认为应当“以四个师团全力攻击,然后再转入冬季防御。”
本来,在历史上,中岛次参谋长会被植田谦吉说服的。但日军方面已经知道苏军在远东布有重兵大军,区区几个师团并不足以抵挡苏军的钢铁洪流。考虑到日本的军力,日军本部并不想扩大与苏联之间的战事,否则,关东军只会被苏联的大军虐杀。
于是,中岛次参谋长就委婉地回应说:“诺门罕战事不宜扩大,应以支那战场为主。”意思是说,他们大日本帝国不想和更大的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爆发战争,应该撤军和谈,把重点集中在中国战场上。
但植田谦吉却错解了次参谋长的意思,以为他的意思是要继续在诺门罕地区的军事行动,但不要扩大战事,不能从中国战场调集过多的兵力过来。
结果,原本要增援哈拉哈河前线的第14师团就返回了原来的驻扎地河南开封,而驻扎青岛的第5师团,只派出了一半兵力到前线。
这样,日军的援兵数量就减到三万余人,前线原有的兵力是五万,加起来是八万。
而根据他们掌握的(错误)情报,苏军在前线只有五万多人。他们认为,这八万名武士道精神,战无不胜的日军,对付一群刚被斯大林清洗过,而且人数占劣势的苏军,是绰绰有余。但他们却忽略了苏军大量增兵的事实。
虽然他们都受了之前三战三败的教训,但都把失败的原因归咎于兵力不足上。他们依然坚信,在兵力相等或占优势的情况下,“大日本皇军是不可战胜的”。
没办法,日本鬼子就是这么狂妄,不自量力的他们,最终还是会败在反法西斯阵营的手里。
7月23日,在哈拉哈河前线,日本关东军出动了86门重炮,向苏军的阵地展开了猛烈的炮轰。
一时之间,诺门罕草原的大气中,充满了隆隆的炮声。
苏军的阵地附近,落下了多枚由日本鬼子发出的炮弹。就算在18公里外的地方,也有日军炮弹从天空中飞来,在地面上炸出一个大坑。
在短时间内,日军发射了5000多枚炮弹,而前面的苏联红军又没有什么动静。苏军最前方的阵地被炸得稀巴烂,很多工事都已经被炸成了一堆烂泥,已经失去了原有的防御力,但并没有造成什么伤亡。
在前线督战的荻州立兵中将见时机已经成熟,向前线的日军发出了全线进攻的命令。
“啊!”顿时,整个诺门坎战场上,响起了阵阵的喊声,是由日军发出的。其声量比刚才的炮声还要大。
他们发出了激烈的吼叫,势要一展他们“大日本帝国皇军”的雄风,要把对岸那些白皮肤,多毛孔的毛子,还有那些身材矮壮,皮肤黝黑的蒙古人统统消灭,用他们的鲜血,来染红自己的旭日旗!
但就当冲锋发起不久,日军还没冲到一半,苏军的炮兵发起了一场更加猛烈的炮击。
这次,苏军出动了三百多门重炮,无论是射程,还是射击准度,苏联炮兵都比日军更胜一筹。
在刚才日军发起的炮击里,由于小鬼子没有接受过超远射程炮击训练,他们的射击准度和苏军盲射差不多。
结果,只有最前面的苏军阵地受到炮火波及,红军及时撤退,而待在后面的苏蒙联军却几乎毫发无损,日军这五千枚炮弹就这样白白浪费了。
而苏军炮兵呢?不但接受过远射程炮击训练,他们还出动了三百多门射程达到30公里的大炮。无论是数量上,还是质量上都比鬼子的炮兵高一个档次。
“轰!轰!轰!”苏联工农红军的三百多门大炮发出了更加凶猛的吼声,炮弹准确地落在冲锋的日军当中,把鬼子几个几个地炸飞。
地面上被炸出了无数个坑洞,原本翠绿色的草原被炮弹的炸药染成了黑色,然后被鬼子的鲜血染成了红色。
原本日军那股气势昂昂的冲锋喊声变成了一片凄惨的哀嚎声。而远方阵地前的红军军官却还在悠闲地吸烟,听着用唱碟机播出来的苏联歌曲。
炮轰持续了二十分钟,一下子就炸死、炸伤了数以千计的日本鬼子。
剩下的日军,见炮击已经停止,把握这个机会,继续往前冲,争取砍下几个毛子的头颅,拿回去向战友们炫耀。
而在苏军的阵地上,唱碟机开始播放着毛子们都熟悉的歌曲,苏联的国歌——《国际歌》。这是苏联当时的国歌,也是全世界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号曲!
这是一首振奋士气的歌曲,也是反攻的信号。
当《国际歌》的唱碟被换上,唱碟机开始播放国歌的时候,红军士兵也冲出了战壕,在装甲部队的带领下,向日军发起了反攻。
第九十一章 提前反攻
在国际歌的伴奏下,苏蒙联军再次向日本鬼子发起了反攻。
这次反攻和上次相比,规模更大,战线更长。
在国际歌、“乌拉”声的伴随下,苏军的士气显得更加高昂,冲锋的队伍气势更加浩大。
首先出击的,是苏军中央集群的主力部队,也就是步兵第36师、第82师和步兵机枪第5旅。
早在几天前,朱可夫就把苏联红军分为三个集群,即南部集群、北部集群和中央集群。计划在反攻的时候,主要为步兵的中央集群负责牵制正面的日军。
双方的士兵很快就交上了火,一群杀人不眨眼,且富有作战经验的日本鬼子遇上了一大群为了保卫祖国,能够牺牲一切,愿意和敌人拼死到底的苏联红军,旗鼓相当。
起初,战斗经验丰富,射击水平较高的日本鬼子们拿着他们的三八大盖,一枪又一枪得干掉一个又一个的苏联红军。
苏蒙联军虽然有着连发的AVS…36步枪和DP轻机枪,但他们的射击准度和杀敌效果依然不太理想。
但很快,苏军的空军抵达了战场上空,而日军的高射炮阵地在此前的炮击中被摧毁,掌握制空权的苏联空军在毫无抵抗的情况下派出了上百架飞机出现在战场上。
接着,苏联轰炸机对日本鬼子们展开了一场猛烈的轰炸,伊尔…16战斗机用机枪朝地面的日本鬼子们扫射而去,前排的日军一个接一个地倒了下来,后面的鬼子也慌忙地趴了下来,无暇顾及前方滚滚而来的红军战士,只顾着躲避来自空中的威胁。
在空军的火力掩护下,苏联步兵们越战越勇,人浪就像钱塘江大潮那样往前滚去,用手上的连发枪械扫射丧冲过来的日本鬼子。
另一边厢,在125公里外的塔木察格布拉格,苏联第一集团军军事委员会正在召开一场紧急的军事会议,讨论应对日军的增兵和反攻的部署。
“同志们,日军已经向我军的阵地发起了全面反攻,估计他们出动的兵力达到两万人以上。我军炮兵部队已经及时做出了反应,对进攻的日军发起了一轮炮击;随后,第36师和第82师的部队已经开始向日军发起反攻。”首先发言的,还是第一集团军军事委员曼图洛夫。每次开会的时候,会议都是由他来主持。
“目前反攻的进展怎么样?”在场的蒙古人民共和国领导乔巴山最关心战事了,因为这场战争的成败关乎蒙古人民的存亡。
“乔巴山同志,我老实跟您说。在反攻的初期,进展的确不是太好,我军损失了不少士兵。”到了这个时候了,曼图洛夫还在卖关子,给乔巴山制造更加紧张的情绪。
“然后呢?”乔巴山并不在意过程,更不在意开头,只在意战役的结果。
“然后,您刚才看见的,我们出动了大量的飞机前往战场,向我军的步兵师提供空中火力支援。”
“结果呢?”
“结果,我军在航空支援下,反攻初见进展,把部分日军击退,对敌军造成了一定的伤亡。然而,日军依然不肯退兵,目前仍然在战场上顽强抵抗,我军的伤亡也在慢慢的增加。”曼图洛夫回答道。
“那最新的战况如何?”
“目前战况我并不清楚,应该是有利于我们的,但具体情况只有前线的同志们才知道。”
“那接下来,你们打算怎么做?”乔巴山焦急地问道。
这时,朱可夫站了起来,向乔巴山等人阐述了他的作战计划。“现在,日军的援兵还没有全数抵达,我打算借这个机会,向日军发动全面反攻。”
在曼图洛夫的印象里,苏军发动反攻的日期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