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那好吧,您说得有道理。”曼图洛夫弱弱地回应道。
这时,远方传来了一声令人畏惧的吼声,令曼图洛夫感到更加的害怕。他心里暗暗地说:“卧槽,难道这里真有毛熊?”
“年轻人,打个猎而已,用得着这么紧张吗?再说了,这次你又不是单独行动,还有我、彼佳、帖木儿和塔蒂亚娜呢。”
听到伏罗希洛夫这么说,曼图洛夫心里才安定一点,这几个人都是现在/未来的红军战士,彼佳是克里姆林宫的卫兵,帖木儿·伏龙芝是未来的红军中尉,塔蒂亚娜也会加入红军,这几个军人对付一只毛熊绰绰有余,曼图洛夫终于不再害怕了。
“没什么,这是我人生中第一次打猎,心里总是有点莫名的兴奋。”
“兴奋?这就好了,来吧,拿武器去。”
第五十三章 苏共18大
1939年3月10日,全联盟共产党(布尔什维克)第十八次代表大会在莫斯科召开。此次大会是大清洗后,经过清洗的联共(布)领导层召开的第一次大会。同时,此次大会也是未来十年内唯一的一次大会。
参加会议的人多达2035个,曼图洛夫就是其中的一人。
大会的第一天,是斯大林公开工作报告的日子。
和大部分的代表一样,作为一个普普通通的地方代表,曼图洛夫根本没有发言的权利。他只能坐在位置上,静静地、专注地聆听斯大林的讲话,陪其他人拍手,大喊“斯大林同志乌拉!苏联共产党万岁!”之类的口号。
“同志们,现在和苏共十七大已经相隔五年了。我想你们应该都感觉,这段时间并不算短。”和历史上一样,斯大林的讲话和报告内容都以这一句作为开头。
“在这段时间里,这个世界经历了不少值得留意的事情。明显地,国与国之间的关系,已经发生了多方面的改变。”
正如曼图洛夫所料,这次苏共18大里,斯大林会把焦点放在国际形势和外交上。这次对会议,对苏联的外交政策和方针带来了不小的影响。
“这段时间里,国际形势发生了什么改变?我国的外交方针又做出了什么改变?
资本主义国家已经经历了经济上和政治上的变动。经济方面,这些年来,他们经历了萧条。从1937年开始,随着新的经济危机的爆发,导致英、美、法三国的工业开始衰退……
政治方面,他们内部发生了政治上的冲突和动荡。
一场新的帝国主义战争已经进行了两年。这个战场,覆盖了大片的地区——从上海到直布罗陀,涉及了五亿人口!欧洲、非洲,还有亚洲的地图将会被重新绘制……”
曼图洛夫心里暗暗地想:这个斯大林真是的,一方面知道西班牙那边发生了帝国主义的战争,另一方面却命令苏军从那边撤走。
“相反地,我们苏维埃联邦,就得到了发展,得到了繁荣。这不仅仅是在经济和文化方面的进步,还有军事上的、政治上的跃进,这是为了维护世界和平而做出来的奋斗!
刚才说的这些都是概况,让我们看看具体的数据,分析世界的变化……”
之后,斯大林举出了一些数据,证明了他的论点。
他举出了有关德、意、日三国黄金储量的数据变化,显示这三个国家已经消耗了大量的黄金和原材料,用于准备战争。
其中,在1938年9月,德国国库里的黄金价值只有1千7百万金币,而比利时国库里的黄金却值3。18亿金币。
而日本的黄金储量,也由1936年的2。7亿元金币,大幅下降到1938年的9千7百万,显示他们已经花费了大量的黄金和原材料用于新的帝国主义战争。
然后,他举出了世界各大国工业产出的增长数据,显示1938年,苏联的工业产出量是1929年的477%,经历的大的跃进。是唯一一个在全球经济危机的情况下,仍然能保持高增长的国家。
而美国在1938年的工业产出量也只有1929年的72%,和法国一样,经历了衰退。
日本、德国和意大利的工业产出却有些微的增加,显示他们的工业体系已经在为战争做准备。
总的来说,在外交方面,斯大林表达了西方民主国家未能与苏联形成集体防御对抗纳粹德国的失望情绪。后来的《苏德互不侵犯条约》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出现的。
当然,这是党的工作报告,是斯大林对党这五年来工作的总结。外交政策并不是这次开会的重点,苏联的经济发展,尤其是重工业的发展成果才是最重要,也是最有必要交代的。
“让我们看看这几年来,苏联的内政情况吧……
在经济层面,我们最大的成果,就是利用新的、现代化的技术完全地重建了农业和工业体系。在我们的国家,已经很难找到有残旧的,利用落伍技术进行生产的工厂,也很难找到利用残旧设备进行耕种的老式农场。
我们的工农业生产,已经应用了最新最先进的技术,并以此为基础。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从生产工艺,从工业和农业新机械的技术成熟程度来看,我国比任何其他国家都要先进。他们使用的旧机器阻碍了生产,也阻碍了技术的发展。”(根据报告原文翻译)
的确,斯大林之所以说出这一番话,多多少少是因为曼图洛夫。他这个穿越者、工程师,把一些未来的生产技术引入到新西伯利亚的工业体系里,包括氧气顶吹转炉炼钢法,还有一些合金的制造技术。
不过,即使曼图洛夫没有穿越,斯大林仍然会说出这一番不自量力的话,在报告上写下这些带有夜郎自大的内容。
在曼图洛夫引进新技术后,斯大林就能名正言顺地把这些内容写进去了,因为当时的苏联的确拥有了最先进的工业技术,炼钢技术就比其他国家还有领先20多年。
所以在报告里,在斯大林的讲稿里,又多了一下的这段话:“尤其在新西伯利亚,最先进的,最具效率的工业技术,大幅提升了当地的工业产量和产品质量。
除了工业以外,那里也应用了最先进的建筑技术,大幅提升了公寓楼的施工效率,地方政府大量兴建了新式公寓楼,大量增加了住房供应,舒缓了当地房屋供应的问题。这些成就,都要归功于地方党组织的合作,还有州最高领导的智慧。”
听到这里,曼图洛夫心里既是高兴又是紧张。
斯大林在苏共18大里,当着这么多人赞扬了曼图洛夫的功绩,还称赞他有智慧(虽然没点名),曼图洛夫本人怎么不会高兴?
但同时,斯大林的称赞也可能会引起其他人的妒忌,未来可能会找机会攻击曼图洛夫,甚至是给内务部提供伪造的黑材料,借机把他除掉。
第五十四章 正式委员
(由于作者手上缺乏有关的资料,苏共中央委員會的选举方式和选举时的情景都是作者想象出来的,未必符合真实历史)
斯大林的工作报告为苏共18大拉开了序幕。在之后的10天里,苏共18大的议程陆续展开。中央计委的执行委员会先后发表了他们的工作报告,然后是由莫洛托夫颁布新的五年计划,重点发展军事工业,为未来的战争做好准备。
同时,也会发展一些和可以转换为军事工业的民用工业,为即将到来的战争作准备,譬如扩大农用履带拖拉机的生产,以便在战时可于短时间内利用其生产线来生产轻型坦克,又或以扩大飞机生产以准备生产战机。
五年计划颁布后,苏共18大并没有结束。紧接着的,是由日丹诺夫发表党章程上的变动,最后才来到18大的重头戏——中央委員會委员选举。
苏共中央的选举制度有点特殊,每个位置的候选人只有一名,而唯一候选人的人选其实是由中央最高领导人内定的。参与投票的党代表们,只有两个选择——支持或者反对。
既然候选人是最高领导人指定的,投下反对票就是等同于违背领导的意思。经过大清洗的洗礼,绝大多数的18大代表们,都已经养成了盲目顺从的性格,不敢违抗上面的意思,所以很少人会投反对票,几乎所有的候选人都能在高票支持的情况下当选。
曼图洛夫所担心的,并不是没有足够的人支持自己,而是担心自己的名字根本没在候选名单上面。自己这1年来所做的这些成绩,不但是为了半年前斯大林亲自给他授予的那枚列宁勋章,还是为了能进入苏共18大中央委員會正式委员的候选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