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本来,法沃尔斯基这个八十岁的老人家并不知道曼图洛夫要出访西伯利亚的消息。
只是在出发之前的几天,曼图洛夫刚巧去了法沃尔斯基那里讨论苏联合成橡胶业和石油化工业的发展,听取一下法沃尔斯基的看法。
就在交流的过程中,曼图洛夫无意中说了自己过几天之后要去秋明合成橡胶厂那里视察,说那里应用了最新的技术和设备,其中有些设备还是从美国引入的。
结果这样一说,就引起了法沃尔斯基的兴趣,他很想看看苏联最新最重要的合成橡胶厂发展成什么样子,也想了解一下那些从美国引进的设备究竟是怎么样的,和苏联自己的设备相比,哪个更好。
法沃尔斯基一时兴起,说想去那边看看。曼图洛夫听到之后,为了“实现老人家的愿望”,就决定把法沃尔斯基列入了考察团的名单内。
但是,法沃尔斯基都已经是八十岁的老人家了,走趟远门过去出了事怎么办?更何况他还是苏联最重要的其中一名化学家,是难得的人才,万一他出了什么意外,就会给国家的科学发展造成损失。
为了保证法沃尔斯基的身体不出闪失,曼图洛夫专门请来了两位护理人员跟在法沃尔斯基的身边,时时刻刻地照顾他。这个安排让法沃尔斯基感到十分满意,也保证了他的身体不会在这趟远门中出现问题。
秋明是曼图洛夫访问的第一站,这个人口只有十几万的小城市并没有多少东西值得他看上几天的。
看完秋明的石油化工企业,了解了当地的石油产业之后,他就坐上了火车,沿着西伯利亚大铁路往东而去,赶往他的下一个目的地鄂木斯克。
鄂木斯克是西西伯利亚地区最重要的工业中心之一,仅次于新西伯利亚。此时的鄂木斯克是鄂木斯克州的首府,在秋明州还没成立的年代,秋明地区仍然受到鄂木斯克州管辖,而鄂毕河产油区的大部分地区也位于鄂木斯克州境内。
作为鄂木斯克州党委排行第三的书记,乌斯季诺娃也顺便要从秋明到鄂木斯克一趟,所以又搭上了曼图洛夫的顺风车,往东而去。
一座座工厂出现在曼图洛夫的眼前,厂房边高耸入云的烟囱排出阵阵的废气。这是工业发展的标志,同时也是城市环境遭到破坏的标志。
在这个时候,环境保护的概念并没有得到重视,污水和废气处理技术也不成熟,工业所产生的污染比较大,对城市居民的影响也比较大。
鄂木斯克州的发展模式和其他苏联城市一样,都比较集中发展工业,就在三个五年计划的时间里,鄂木斯克逐渐发展为一座重要的工业城市。
在那里,一座又一座的工厂拔地而起,其中就包括了鄂木斯克奶酪加工厂、科西斯基厂,而那里原有的鄂木斯克运输机械厂还有西伯利亚农业机械厂的规模也在不断地扩大。
除此之外,一家编号为166的飞机制造厂也在鄂木斯克建了起来,生产包括图…2轰炸机在内的图波列夫系列作品。
可惜的是,列宁格勒的174厂却因为列宁格勒暂时未受战火波及的缘故,没有搬迁到鄂木斯克,这样,鄂木斯克就没有像历史上那样,成为一个坦克生产中心。
即便如此,鄂木斯克依然发展成是一个重要的后方工业生产基地,为前线提供轰炸机和无线电台等战略物资,对这场卫国战争具有一定的贡献。
然而,在工业化的同时,却引发了不少问题。因为工业化的缘故,导致原本人口就不怎么多的鄂木斯克出现了劳动力紧缺的问题,唯有以引进农村人口,或是引进外来人才的方式来补充人力资源。
但人力资源一多,城市人口一涨,又会带来房屋供应紧张的问题。以当时的建筑技术来看,要在短时间内建成这么多住房是一件几乎不可能发生的事情,所以很多苏联的工业城市都得实行“共用公寓”的政策,让几户人分享同一间公寓,把人塞进去。
幸好,在曼图洛夫当上新西伯利亚州委第一书记之后,他随即就在新西伯利亚建起组装式公寓来。这种组装式公寓施工效率快,速度高,而且成本又低,能够在在短时间内完成建设。
就在曼图洛夫上台一年半之后,新西伯利亚的住房问题基本上得到了极大的改善,人均居住面积达到了莫斯科的两倍,也为曼图洛夫争取到人民的支持。
新西伯利亚的成功引来其他地区的争相效仿,鄂木斯克州、克拉斯诺亚斯克边疆区、斯维德洛夫斯克州和车里雅宾斯克州的政府也派出了考察组前往新西伯利亚考察这边的公寓建设工作,从中学习。
而新西伯利亚州也派出了相关的专家前往这些地方,协助他们建造新式公寓。
从1939年开始,西伯利亚各个城市都开始出现了曼图洛夫式公寓的踪影,而在卡蒂娅当上莫斯科市委第二书记之后,也把曼图洛夫公寓带到了莫斯科那边来,在一定程度上舒缓了莫斯科住房供应上的问题。
随后,俄罗斯西部地区、乌克兰、白俄罗斯,乃至高加索、中亚等地也开始建造这种组装式公寓,使得曼图洛夫的名字伴随着这种公寓的建设潮而传播开来。
大致上,鄂木斯克的发展模式大致上和西伯利亚其他工业城市没啥区别,值得看的地方也不是很多。
曼图洛夫一行人在鄂木斯克工业区那里转了一圈,参观了几家重要的工厂,去鄂木斯克州委那里开了一场会之后,就赶上夜晚的火车,去新西伯利亚了。
269 新的盟友
“莫洛托夫先生,现在的情况我想您应该知道。? ? 自从12月7日那天,我们美利坚合众国向轴心国集团宣战之后,我国就已经站在了反法西斯的阵线上。
作为反法西斯同盟国的其中一份子,我们美利坚合众国将会给同盟国提供更多的帮助,包括经济上的帮助,还有物资上的帮助,以协助包括贵国在内的同盟国成员得到足够的战略物资,以支撑这一场战争的进行。”
说话的,是美国驻苏联大使劳伦斯·斯坦哈特。
斯坦哈特是一名经验丰富的外交官,在1933年以竞选助手的身份协助罗斯福当选美国总统之后,就被罗斯福任命为美国驻瑞典大使,从此展开了他的外交生涯。
他辗转地,在1937年调任美国驻秘鲁大使,1939年受到罗斯福的重视,派到了苏联这样一个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从此和苏联结下了缘。
“斯坦哈特先生,”莫洛托夫坐姿端正,面容祥和地道:“我代表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感谢贵国能够在关键时刻站在了正义的一方,站在我们正义的阵线上。
同时也感谢贵国向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提供的物资上的援助。
但这些物资对于我们的战况有一定的帮助,但起到的作用却相当有限。
无论作用如何,我们都感谢贵国对我国提供的支援,使我们的战士们能够得到更加充足的物资。”
莫洛托夫的话听上去还很顺耳,但实际上,他内心想表达的意思却是:“你们美国人就给了我们这么点物资,帮助是有,但作用小的很,小得和不给一样,那给和没给有啥区别?”
斯坦哈特也猜到了莫洛托夫的想法,美国在苏德开战以来确实给了苏联一点援助,但这点援助对于苏联这样一个军队人数达到一千万的大国而言,根本就是杯水车薪,帮不上什么忙。
“莫洛托夫先生,”斯坦哈特和善地说道:“罗斯福总统先生早已经对世界的形势作出了准确的判断,也明白了和苏联合作,支援反法西斯战争的价值所在,所有从今年十月开始就已经向贵国提供武器装备和其他物质上的援助。
虽然援助的数量并不多,对贵国战事的帮助有限,但这是我们作为中立国能提供的最大援助。这些援助是在不影响我国与德国和日本之间的关系,的情况下提供的,我们希望能够在帮助反法西斯阵营的同时,又不卷入这场战争之中,以免我国人民受到战争的波及。
希望您能够了解我们的处境。
不过,现在的情况不同了,日本在毫无预兆之下,偷袭了美利坚合众国在太平洋的重要海军基地——珍珠港。
这种行为,等同于向美利坚合众国宣战。我国绝对不容忍这种行为,所以我们的国会通过了向日本宣战的决议,德国和意大利随后也向我国宣战,从这开始,美利坚合众国就是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