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改朝换代了。
赵明见他说完,又问了问其他几位营长道:“你们几个还有什么意见吗?”
几个营长闻言,都是摇了摇头,表示没意见,黄起和石老黑更是有些尴尬了,他们俩的确是被攻下府谷县城的好处给晃花了眼,倒是把赵明的计划给丢到了一边了。
赵明见众人都没有意见后,当即总结道:“既然诸位都同意了梅直的意见,本王也步多说了,现在就散了吧,各自回去督促下属,加快赶路,咱们要趁着府谷县的义军攻城,把官府的目光都吸引过去了,加快赶路,早点离开榆林镇的范围。
“是!!!”众营长道了一声后,都退了下去,赵明的秦军也加快了行军的速度。
第116章
崇祯元年,腊月十八日,经过城外义军八天的猛攻,府谷县城正式告破,府谷县县令李彬弃城而逃、不知所踪。府谷县城被流民攻破的消息很快就传遍了陕西各地,一时间陕西凡是闹民乱的地方官府皆是人人自危,深怕那天一觉醒来,县城就被流民攻破了。
崇祯元年,腊月二十一日,经过十一天的行军,赵明也已经带领着麾下的秦军到达了距离府谷县城四百里外的佳县。不过此时的佳县由于府谷县被攻破的消息、正处于草木皆兵的阶段,生怕府谷县的流贼会顺着黄河而下,前来进攻佳县。所以佳县现在可谓是戒备森严,就连城门每天也只是打开一个小时。
佳县距离榆林镇不是很远,赵明自然是不会自找没趣的去攻打县城,秦军中现在的粮草还算是很充足,赶路的这十一天里,军中的军粮几乎都是羊肉,这让刚刚加入秦军的那三千流民感动得一塌糊涂,其实赵明也是没有办法,自从进入关内之后,就没有牧草再喂养那些羊了,就连马匹和牛都是赵明命令那些刚刚加入辎重营的流民每到军队停下休整后,就前去路边割写枯草来喂养的,这些羊已经是养不起了,所以直接杀了做军粮了事,经过十多天的的宰杀,现在的羊也只剩下六千五百多只了。
崇祯元年,腊月三十日,正值除夕,北京,紫荆城内,早朝上,崇祯看着手中的奏折,当即一拍龙案,对着底下的大臣们咆哮道:“你们都看看!这到底是怎么回事,自朕还没登基之前,便听闻陕西大旱,前些日子朕已经下诏,拨粮赈济,为何还会发生这样的事情。”说完,便将奏折从龙椅上丢了下去。
底下的文武百官见崇祯发怒,也都是战战兢兢的,大气也不敢喘、唯有刚刚上任的内阁首辅韩爌(韩爌(1564——1644),字象云,明代大臣,东林党元老。蒲州(今永济市韩阳镇)人。历任、少詹事、礼部尚书、内阁首辅等。明朝中后期天启、崇祯年间发生的诸多大事,如“红丸案”、“魏党案”等,韩爌都曾参与其中,且都起了相当的作用。后因袁崇焕冤案所累,罢职还乡,但却享有了“先后作相,老成持重。引正人,抑邪党,天下称其贤”的美誉。在崇祯元年十二月,成为内阁首辅)连忙上前将奏折拾起,才看了一会,也是大怒的道。“这府谷县令李彬竟然弃城而逃,该杀!”说完便对着崇祯行了一礼道:“陛下,还请下旨,诛杀此獠,传首陕西,让陕西各地官员引以为戒!”
崇祯闻言,又是一阵的咆哮:“这李彬自然该杀,但是现在朕关心的不是这个,朕关心的是这陕西的民乱该如何平定,从王二之乱开始到现在,陕西已经有两座县城被这些乱贼给攻破了,难道还要继续任由他们蔓延下去吗。”
底下的文武百官闻言,又是一阵的诚惶诚恐,都是双膝跪地大呼:“陛下息怒!陛下息怒!!!”
崇祯看着底下的这些个所谓的鸿儒之士,整天除了之乎者也和相互倾轧外,什么也不会做的大臣,他也是有些无奈。不过经过前面的发泄,他的气也是消了不少。又对着底下文武官员道:“诸位臣工,对于陕西的流民,可有什么解决良策?”
崇祯话音落下后,底下文武百官又是一阵的沉默,皆是眼观鼻,鼻观心,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现在皇帝正处于盛怒当中,他们可不敢去触这个霉头,要是出对了主意还好,要是出错了,一顿训斥是免不了了,所以没人会去做这个吃力不讨好的事情。过了许久,见还是无人出声,内阁首辅韩爌实在是有些看不下去了,上前了一步,行了一礼后对着崇祯道:“启奏陛下,老臣以为,如今正处隆冬,又是除夕佳节,兵士们都是无心战事,此时不宜大动干戈,可先由朝廷拨银,由山西购买粮食运往陕西赈济灾民,安抚民心、控制陕西的局势,待过了十五之后,再调大军入陕平叛。”
其他大臣见此,忙纷纷附和道。
“陛下,臣赞同首辅大人的方法。。。。。。!”
“陛下,臣也赞同。。。。。。!”
崇祯闻言,点了点头,他知道如今也只有这个法子可行了,随即他又看向了户部尚书毕自严,询问道:“毕自严,如今国库还有多少存银?”
毕自严想也没想,上前施了一礼后便开口道:“回陛下,自陛下登基后,国库存银二百一十八万四千八百五十两,随后又抄没阉党所得三十八万五千两,共计两百五十六万九千八百五十两。除去皇上在上月下旨拨出赈济陕西的三十万两白银,现在国库中还有两百二十六万九千八百五十两。”
“毕爱卿,你先退下吧,朕这就拟旨,从国库中拨出四十万两白银前往山西购粮赈济灾民吧!都是朕的子民,让灾民过个好年吧!”崇祯有些萧索的道。
“是。。。陛下!”毕自严道了一声后便退了下去。
毕自严退下后,崇祯又对着底下的文武百官道:“此次该由谁带着银子前往山西走一趟,诸位爱卿可有什么合适的人选?”
崇祯话音才刚刚落下,便有一东林党出身的大臣道:“启奏陛下,臣看礼部侍郎张云合适,张云本是山西出身,其张家在山西大同一带颇有声望,若是由张云前去,购粮之事,必能快速完成!”
那东林党的大臣才刚刚说完,立刻就有其余东林党出身的大臣站了出来复议,在崇祯清算阉党的时候,东林党的人把楚党、浙党、齐党的人都列在了其中,如今朝廷之上已经是东林党一家独大,自然没有人敢站出来反对。
崇祯见再也没有什么别的人选了,他虽然知道其中猫腻,但是现在救灾要紧,当即便道:“那就辛苦张爱卿走一趟了,此次务必要把所有的银子花在灾民的身上,若是有人胆敢贪没,定斩不饶!!!”
第117章
礼部侍郎张云闻言,连忙上前双膝跪地,保证道:“陛下放心,臣一定将所有的银子都用在灾民的身上。”
崇祯见此没再说什么,张云也识趣的退了下去。
张云退下后,吏部尚书王永光便上前施了一礼后道:“启禀陛下,臣有本要奏!”
崇祯看了看吏部尚书王永光后,便道“王爱卿有何事,尽管奏来!”
“陛下,不知元宵过后,将要派何人前往陕西平乱?”
崇祯想了想后,才发现,自己自从登基以来都是忙着和阉党做斗争,阉党完了之后一直在清查其余孽和为辽东的事情操心,对于朝中一些知兵的官员还真是了解不多,一时之间他也找不出什么好的人选,无奈、只好对着王永光问道:“人选朕还没想好,不知爱卿可有什么合适的人选?”
王永光迟疑了一下便道:“臣以为正闲赋在家的杨鹤可以担此大任!”
崇祯闻言,仔细的想了想好像是有这么一个人,不过在他还没登基之前便被罢官了,所以一时也想不出个所以然来。
王永光也看出了崇祯的窘境,忙出言介绍到:“杨鹤、湖广武陵(今湖南常德)人、万历末年进士,历都御史,为人正直、素有清望,曾参加过萨尔浒之战,也是一知兵之人,只要陛下派其前往陕西平乱,定能一举建功。”
“他人现在何处?”
“回禀陛下,杨鹤此时正在湖广武陵休养!”
崇祯沉思了一会,发现也无人可用,这王永光为官多年,现在又掌管吏部,想必识人的眼光还是有的,念及此处,崇祯便对着王永光道:“好!朕现在便拟旨任命他为陕西三边总督,全权负责陕西平乱事宜。”
崇祯说完后,因为王永光也是东林党的一员,也没有别的大臣反对什么,就算是想反对,他们也不敢沾手,毕竟战阵之事变化无常,胜了还好,加官进爵,若是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