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来偷袭德军身上穿的是很少见的迷彩服,他们利用杂草做掩护,悄悄地摸到了离我们阵地只有一百五十米的地方。这个时候,他们的炮兵突然开炮。用炮火对我们的守军进行压制。当炮火延伸射击时,德军不顾有被自己炮火误伤的可能,就从隐蔽的地方,向我军阵地发起了冲锋。他们用手榴弹清除阵地前彩玉的障碍,以火焰喷射器拔出我军暴露的土木火力点。但我军阵地上的抵抗渐渐减弱的时候,手持冲锋枪的德军官兵。就跳进堑壕和我们的守军展开了近距离的战斗。”
我听塔瓦尔特基拉泽汇报时,忽然有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越听越像自己惯用的战术,没想到如今却被德军学了去,还反过来对付我们。我等他一说完,立即追问道:“将军同志,搞清楚这股德军的番号没有?”
“根据从德军的尸体上缴获证件来看,他们是属于‘维京师’的。”塔瓦尔特基拉泽回答完毕后,还特意强调说:“这支部队的战斗力很强,一点都不比前两天和我们交战的‘希特勒师’或‘帝国师’差。”
听说夺取我们阵地的居然是“维京师”,我不禁眼前一黑,身子晃了晃,要不是扶住桌子边缘的话,肯定就一头栽倒在地了。真没想到,曼斯坦因这么看得起我,居然又派来一个战斗力强悍的党卫队师,看到不把我们打垮,他是不会甘心的。我深吸了一口气,稍稍地平复了一下自己的情绪,随后命令塔瓦尔特基拉泽:“将军同志,没啥可说的,立即组织部队反击,一定要尽快将高地夺回来,否则第309团和你们师部的侧翼,就全部暴露给敌人了。”
“是,我立即组织部队进行反击。”塔瓦尔特基拉泽回答着就要挂断电话,却被我叫住了,于是他接着问:“司令员同志,您还有什么指示吗?”
“第308团防御的那个高地的地形,我多少知道一些。”我想起自己在战役爆发前,曾多次到前沿阵地视察过,所以在向塔瓦尔特基拉泽布置了反击任务后,还特意叮嘱他:“高地的北坡地势平缓,易攻难守,您可以派出坦克支援步兵的进攻。”
等放下电话后,我望着丹尼洛夫,表情严肃地说:“副司令员同志,近卫第51师的防区,刚刚遭到了‘维京师’的偷袭,目前阵地已经失守,师部和第309团的侧翼,已完全暴露在敌人的面前。如果塔瓦尔特基拉泽将军不能及时地组织部队,恢复失去的阵地,那么雅科夫列沃就有陷落的危险。”
虽然我没有直接批评丹尼洛夫对当前局势的错误研判,但他也从我的话里听出了责备的味道。不过他也是个知错能改的人,在片刻的迟疑后,立即向我认错:“司令员同志,对不起,看来我的判断是完全错误的。德军在库尔斯克南部的行动,并非是佯动,而是真的想从南面冲进库尔斯克。目前我们能做的,就是依托现有的防御作战,在节节抵抗的过程中,大量地将德军的有生力量消耗掉,等待大反攻的到来。”
我看到站在旁边的别济科夫一副心事重重的样子,便忍不住好奇地问道:“参谋长同志,您在想什么?”
别济科夫愁眉苦脸地说:“司令员同志,‘维京师’可不好对付啊。在战争爆发的初期,我们的第38集团军对卡缅科夫发起进攻时,坚守城市的就是这支部队。当时提供炮火支援的炮兵,来自附近的一所炮兵学校,他们对当地各处的坐标了如指掌,所以在战斗中能以超乎寻常的准确炮火轰击德军阵地。同时,第38集团军的八个步兵师,还不时地向城市发起团级规模的冲锋。
但就是在这种情况下,‘维京师’依旧挡住了我们的进攻,待在残破的阵地里的他们,表现得沉着冷静,精心地布置火力网给我军以重大杀伤。激战三天以后,我军因为损失过大而丧失了进攻能力,不得不撤出了阵地。”
别济科夫说完后,丹尼洛夫也补充说:“在年初的哈尔科夫战役中,占据优势的我们本来胜券在握,谁知道**夫装甲突击集群,却在遭到‘维京师’接二连三的打击后,几乎全军覆没了,结果导致了整个战役的失败。”
我之所以知道“维京师”这支王牌部队的存在,一是因为他德军党卫队部队中很有名的一支,二是因为其中大多数的兵员都不是德国人,都是其西欧和北欧的志愿人员。至于它在战场上,曾经取得过什么样的战绩,就知之不详了。此刻听了别济科夫和丹尼洛夫的介绍后,我的心情越发紧张起来。如果塔瓦尔特基拉泽将军组织的反击,不能迅速地收复阵地,那么以“维京师”强悍的战斗力,只要站稳了脚跟,要不了多久,就可以把近卫第51师把守的高地,接二连三地夺过来。
“司令员同志,我们该怎么办?”别济科夫可能看到我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便忍不住问道:“是否需要让近卫第51师做好撤退的准备?”
我坐在位置上,双手抱着头,脑子里进行着激烈的思想斗争,是撤还是守,这真是一个让人头痛的问题啊。
PS: 各位书友大大,因为昨天上传时出了点小纰漏,导致更新的第1140章传重复了。我发现这个问题后,已用新内容替换了重复的章节。
………………………………
第一一四三章 书面申请
想了半天,也没想出一个头绪来。:“司令员同志,要不这样吧,等塔瓦尔特基拉泽将军的反击结果出来后,再决定是撤还是守吧。”
我一听他说得很有道理,连忙点头说:“没错,副司令员同志,您说得对,在反击结果出来以前,我们不管做出什么样的决定,都是草率和不负责的。”
我忽然又想起一件事,连忙问别济科夫:“参谋长同志,我有件事情不太明白,想向您请教一下。”
别济科夫听到我这么说,脸上一片茫然,本能地说道:“司令员同志,您有什么事情,就尽管问吧。”
“参谋长,您应该知道,我们的坦克旅装备的都是最先进的坦克,可为什么到现在为止,却始终没有取得较为辉煌地战绩呢?”这件事都让我纠结了两三天了,如果不问个明白,我心里始终不踏实。
“司令员同志,”别济科夫皱着眉头字斟句酌地说:“我看可能是两个方面的原因:第一,我们始终没有把坦克旅投入大规模的战斗,而只是在一些小规模的战斗中使用;第二,优秀的坦克手在战争中不断地被消耗掉,而这种新型坦克出厂后不久,就交给了缺乏训练的新坦克手,没有足够的时间进行磨合。”
“丽达,我觉得参谋长说得很有道理。”基里洛夫插嘴说:“虽然部队装备的是最新型的坦克,可是不管是人员还是坦克,都缺乏真实战场的考验。因此,无法取得较大的战果,也就很正常了。”
别济科夫等基里洛夫说完,他又接着往下说:“我们可以想象,在宽阔的库尔斯克大平原上,我军的新型坦克在训练不足的坦克手驾驶下,在缺乏地形掩护的条件下,从数千米到数百米的战场接敌过程中。虽然德军坦克奈何不了我们,可只要他们有炮兵和空军,就会出现一边倒的被屠杀惨状。”
我听到别济科夫这么说,心都凉了半截。原以为有了超越这个时代的新型坦克,就可以在和德军装甲部队的较量中,立于不败之地,谁知理想是丰满的,现实是骨感的。我军在装备新坦克后,却因为种种原因,始终无法对德军形成绝对的优势。
我想了想,说道:“指挥员同志们,说实话,根据我的判断,也许再过两三天,或者更长的时间,在我们的防区内,肯定会爆发一场与德军的坦克大战。对于这一点。我希望大家能做到心里有数。”
我的话说完后,阿赫罗梅耶夫忽然问道:“司令员同志,假如真的像您所说的那样,会爆发一场大规模的坦克大战,那么我们必须事先做一些准备工作。”
“准备工作,什么准备工作?”别济科夫有些意外地问道:“是在我们的防区内,建立足够的仓库和油库,为坦克部队准备必须的弹药和燃料吗?”
“参谋长同志。”阿赫罗梅耶夫态度恭谨地对别济科夫说:“除了您所说的仓库和油库外,还必须建立足够多的维修站。我们的维修站能及时修复那些被打坏的坦克,使他们能尽快地重返战场。”
“没错。这倒是一个好办法。”丹尼洛夫听完阿赫罗梅耶夫的提议,不由眼前一亮,他兴奋地说:“只要有坦克维修站,那么我们根本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