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子玉,本帅果然没有看错你,确是大将之材。”
“侯爷谬赞,末将只是按照侯爷的方略行事而已,当不得,当不得。”
“子玉你过谦了,吾只是定下个大致的方向,其中的细节皆是由你自行完善的,能够一口气将温州和台州水师尽数收服,没什么当不得的。”
在陈文的印象中,历史上郑成功对于反正的武将中那些善于骑射、陆战的一向另眼相看,比如舟山副将巴成功及其继任者王戎、台州总兵马信及其继任者李必。这些武将的加入增强了郑成功的福建明军的陆战能力,使得这支由闽海海盗起家的大军在作战能力上得到了质的提升。
同样的道理,满清那边对于福建明军的降将同样如此,比如施琅、黄梧都得到高官厚爵的赏赐。尤其是黄梧,降清时不过一镇帅,转瞬间就得到了海澄公的爵位。相较之下,后世吹的已经没边了的施琅大将军,降清时同样是镇帅,当时郑成功的军队还要更少,这个镇帅的含金量也更高,可投过去后反倒降了一级,成了副将,到了平台后阴了姚启圣一把才得授的侯爵。甚至可以说,若非三藩之乱时黄梧身死,只怕连平台的机会施琅都未必会有。
久在内陆,陈文不缺善于陆战的武将,他麾下的李瑞鑫、尹钺二人如今也都能够独当一面。而吴登科则胜在稳重,读书养气多年,已经不再是当年在大兰山时的那般了,同样是值得放心使用的武将。便是其他如今已经升作总兵、副将的部将也都经历过太多的战事,经验方面早已丝毫不落于普通绿营武将之下了。但是即便如此,马信的到来却同样让陈文感到喜悦。
马信的个人能力很强,对战略布局和战场细节的掌控能力都很强。历史上马信投到郑成功麾下后,几乎是连战连捷,很快就成为了郑成功麾下不可或缺的重要将领。等到郑成功东征台湾,马信也是坚定的支持者,在拿下台湾后于彰化一带屯田练兵,权利很是不小。
“你的职位,吾已经考虑好了,不过在此之前,你还需要先熟悉下咱们浙江王师的编制、战法。你在台州绿营的部下也将进入到浙江讲武学堂和新兵训练营中重新训练,结束后会有一个全新的番号,台州绿营这个旗号是不能出现在王师之中的。”
“末将明白,末将谨遵侯爷命令。”
“子玉啊,不要再叫什么侯爷了,那是文官和外人称呼的,大帅二字,即可。”
听闻此言,马信的面上不由得一喜,他知道这意味着什么,自然欣喜非常。
“是,末将谨遵大帅号令。”
陈文记得,以前看过的一本武侠中,提到郑成功麾下的五虎上将,其中的一个便是马信。现在根据张俊此前的观察和陈文的情报,仔细想来,其实这五个人在郑军中得到重用的时间根本不一样,完全不能拿西蜀五虎上将那样去套。
排名第一的施琅,乃是郑成功早期的重要部将之一,但是没过多长时间就降清了;第二个是刘国轩,此人是永历八年靠着将漳州送给郑成功的功劳从一个守门千总一跃而起为镇帅的,不过郑成功在世时,刘国轩始终不上不下,后来还是在郑经手下才逐渐成为郑氏集团的重要将领,不过那时候,郑成功留下来的那些大将已经在郑氏内讧中死的死,降的降,刘国轩靠着欺负台湾原住民才逐渐得势,感觉廖化都比他靠谱。
剩下的三个人中,一个是周全斌,郑成功的谋主之一,主导了很长时间郑成功大军的大战略;另一个这是郑成功在世时最重要的部将甘辉,后来死在了南京之战,可以说是郑成功在那一战中最大的损失之一;而最后一个便是马信,反正后鲜有败绩,别说是在反正武将之中,便是在郑军中也是翘楚般的人物。
这五虎上将,虽说前两个名不副实,但却并不能掩盖后三个人的能力和影响。提前不到两年就挖了郑成功的墙角,而且还是原本在郑成功大军中能力最强的那几个上将中的一员,作为一个厚道人,弄得陈文都感觉有些对不住郑成功了。
“禀告大帅,末将临来时,胡副将托末将向大帅问安。另外,青田县那边洪老匹夫派人修建的一座棱堡现在还远没有完工,不知道当如何处置?”
台州那里,侯国远带着南塘营已经接防,温州那边陈文准备让吴登科带着丽水营把住青田和府城这两点,将处州和温州兼顾起来,只是尚未成行,胡来觐便只能暂且留在那里,等待吴登科接防完毕后才能到金华来面见陈文。不过既然温州已经为明军收复,那座棱堡就没了意义,要不要趁着修城的民夫还没有遣散把修好的那一小部分都拆了,陈文却还没有命令下来。
“这事情我会派人通知吴登科和胡来觐,不用费力气扒了,就留着它,顺便让人在靠近官道的位置立个碑,就写上:洪承畴筑棱堡于此!”u
第三十五章 会议
永历七年九月二十五,浙江明军自成立以来第一次侯府下属各司与负责行政和司法的文官代表在侯府的大会议室共同进行会议,而会议的议题便是新近收复的台州和温州的卫所存废问题。
与此前收复的金衢严处四府,卫所只有一个处州卫和衢州、严州和金华的守御千户所不同,新近收复的这两个府的范围内还有大量的内陆卫所和沿海备倭卫所,管理难度不可同日而语。土地是一回事,这些内地和沿海备倭卫所据马信和胡来觐表示,还有很多卫所的军户存在。
金衢严处四府,只有一个卫和三个守御千户所,由于是内地卫所,有明一朝两百余年过来,也不似沿海的备倭卫所还要参与、协助抗倭的事宜,卫所的田土早就被侵占一空。有的是卫所军官干的,有的则是本地的士绅所为,以至于陈文初到金华时,金华守御千户所已经只剩下了一个位于子城里的衙门,里面连个军官都没有了。
金衢严处四府已经彻底改行陈文改良过的卫所制度了,这四个府原本的卫所军官所剩无几,军户也只要改成民籍就算是完工了,可是新近收复的台州和温州可是截然不同。
“根据台州马将军和温州胡将军的报告,如今台州和温州两地还有大量的沿海备倭卫所存在,军户据说也为数不少。至于具体有多少军户,现在还很难说清,卫所的田土方面,尤其是盐田还剩下多少也不是很清楚。”
“那有什么现在能弄清楚的?”
对于周敬亭的说法,孙钰表现得有些不太满意。不过在此间的文官当中,敢于如此直言不讳的当面质疑周敬亭的也只有他一个,所有人都知道,周敬亭的妹妹如今可是陈文的正妻,侯府的夫人,这个大舅哥已经不再仅仅是幕僚之首那么简单的了。
“回孙知府的话,下官得到情况只有这么多,侯府已经派出军官和幕僚前去调查了,只是暂时还没有得到确切的答案。”
时间太短,调查开始进行了就已经不错了,山高路远,卫所也没有曾经的组织力了,需要时间是实话。听到这话,孙钰点了点头,随即看向陈文。
“今天把诸君召集过来,为的便是这些卫所的存废问题。众所周知,我浙江王师收复了的金衢严处四府,如今已经对皇明此前的卫所制度进行了改良。但是新近收复的台州和温州的情况大有不同,那里还有大量的沿海备倭卫所,卫所军官、军户数量不少,今日便是商议如何进行管理的。”
陈文所说的事情,在座的军官、文官都有所耳闻,私底下甚至还有专门找过已经前去浙江讲武学堂报道的马信打听具体情况的,此刻听到陈文把话说完,在座的众人互相对视了一番后,四省会剿期间代理过金华知府的郭志刚便起身向陈文拱手示意。
“下官以为,皇明卫所制度早已朽烂,侯爷针对其进行改良,如今已初见成效,当在台州和温州扩展开来。”
“郭同知此话在理。”
“下官附议。”
“……”
会议大厅中,孙钰带来的文官们纷纷出言附和,反倒是各司的文职军官闭口不言,似乎还在权衡着些什么。
陈文扫视过了一番,他很清楚,按照如今改良后的卫所制度,这些卫所都将被撤销,军户改籍为民,屯田也变为民田,归官府管辖,而非卫所。这些变革对于文官而言,乃是在增大他们的权利,自然是趋之若鹜。但是对于文职军官们来说,这些卫所里的军屯是变成民田,还是收归军田用来分地;卫所的军户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