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永历四年-第46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此时此刻,身在芦苇荡中,眼瞅着冯双礼率大军登岸,与李定国专门留在那里的小部队展开厮杀,随即便一声令下,伏兵四出。冯双礼见势不妙,只得跳入水中,结果反被李定国的部下擒获。

  “冯兄弟,何苦如此?”

  “要杀便杀,多说无益。”

  “我知道孙可望待你甚厚,但是这世道,害死了干大的狗鞑子尚在,我等若没了大明的旗号,立刻便会沦为流寇,你可还记得当年咱们跟着干大求活时的那般窘境吗?”

  李定国口中的干大便是张献忠,不只是他和孙可望、刘文秀、艾能奇这四人,冯双礼也是张献忠的义子,只是地位和名气远不及这四人而已,但是在大西军中亦是排的上号的上将。

  听了这话,原本还一副决绝的冯双礼不由得流露出些许愁苦之色,似是想起了当年的那番朝不保夕的窘迫,毕竟云贵的好日子过久了,谁也不想重新回到那等今天不知道明天死活的日子里去。

  “我远避广西,为的就是躲开孙可望,以防咱们大西军内讧。你瞅瞅,今番你我兄弟动这刀兵,只能让亲者痛仇者快,让鞑子笑话咱们,笑话干大没了咱们就是一盘子散沙!”

  “哎。”

  张献忠为人残暴多疑,但是在明末的乱世中却养活了他的那一群干儿子,于他们是有活命之恩的。此间提及张献忠,不光是李定国,就连冯双礼也是虎目含泪。只是孙可望待冯双礼甚厚,此番夺了李定国之军也是交给冯双礼统带,以致于即便是如此他也未有说出孙可望的不是。李定国深知如此,却也没有因为这一时的气愤而杀了冯双礼,见他也有些悔意,便放了冯双礼离去。

  回到柳州,没过几天,翰林院孔目周官便抵达军中。安隆千户所到柳州,一路向东,之间不过是数府之地,周官一路潜行很快便赶到了这里。

  读过了那份“词旨哀怆”的敕旨,李定国转而向西拜倒,数叩之下竟有鲜血洇了一地。

  扶明与自立,不仅仅表现在李定国与孙可望之间的矛盾上,甚至可以说这本身就是他们二人矛盾的源头。

  这些年下来,先是杨畏知的两头挑唆。其后,孙可望那边的任撰、马兆羲、方于宣等人的大肆怂恿,并为孙可望造势禅位。而李定国这边如金公址等永历朝廷官则不断向他灌输忠君报国的传统道德观念。例如每每注解三国演义,每遇刘备、关羽便大加赞誉,遇董卓、曹操之流便大加鞭挞。久而久之,李定国便形成了根深蒂固的君主臣下观念。

  “臣定国一日未死,宁令陛下久蒙幽辱,幸稍忍待之。臣兄事可望有年,宁负友必不负君。”

  写罢了这份回书,李定国又提笔在写给内阁辅大学士吴贞毓的心中写到:“粤中未定,进退维艰,凡事须密,责在老先生。”

  陈文大败汉军八旗,阵斩汉军八旗元老级重将石廷柱的消息早已传达李定国的军前。原本对于合力进攻江西,李定国并非没有动心,只是根据张胜、高必贵这两个部将的回报,江西残破已甚,背后没有云贵两省供给,甚至会被清军隔绝开来,养活他麾下这支大军便殊为不易,更何况是设法扩军东进南京了。

  相较之下,广西是去年李定国一举收复的,广东的尚可喜据说也不及孔有德良多,那一省的税赋反倒是更为喜人。再加上还有可以通过联姻来达成同盟的郑成功就在闽南,怎么看都是进攻广东于大局更为有益一些。

  当然,这些军事上的考量还并非是李定国否定合力进军江西的最大因素。孙可望,他的那位义兄这几年所表现出的跋扈已经不是一个人臣应该有的了,孙可望的那几个亲信幕僚的那些小动作,以及孙可望的亲信部将的念头,李定国亦是大西军的领之一,焉能看不出他的这位义兄的脑子里到底想的是什么?

  “大军在两广,孙可望但有对皇上不利的,月余间便可以兴兵勤王。若是身在江西,湖广大半已为鞑子所据,同为大西军出身,陈文和郑成功必当疑心于我尚且不提,皇上要是不幸,这一身的贼名也再难洗净了。”

  想到这里,尤其是看着那份词旨,李定国只觉得肩头的担子更重了。不过对于此番进攻肇庆不克,他也并不气馁——有此一败无非是粮草不及,今年且这样了,待到来年兵精粮足,再广联盟友,最好再引郑成功大军西向,总能一举将广东光复了的!8



第十七章 偏转

  由于浙江明军的威胁,清军在温州盘查甚是严格。郑泰来的时候就是取道闽北,利用了一些老关系进入的浙江明军占领区,回到福建时亦是原路返回,只是速度上却更慢了一些,因为闽北的福宁州的盘查力度在月余的时间里竟也加强了许多,而水路亦是没有上次那般顺遂。

  好容易绕回了中左所,郑泰却是没有丝毫的抱怨。这一次前往金华,虽说仅仅是达成了一些意向上的东西,但却依旧可以说是不虚此行。

  “大木,浙江的兵器、布匹或是药材,比起日本和南洋的都是要便宜一些的,再算上海贸的成本,这个一些对咱们来说就不只是一些那么简单了。”

  “兄长,样品可是看过了?”

  “都是好东西,比日本和南洋的只好不坏。”

  “那就是好事。”

  不当家不知柴米贵,当初郑氏集团由郑芝龙掌舵时,郑成功对于这些根本没有一个基本的概念,不过是顶着钱谦益赠给他的号,每日幻想着如何以“大木”支撑起日渐残破的大明江山罢了。

  等他老爹降了鞑子,郑成功起兵抗清,确实是接手了郑家的海贸,但是大军消耗实在惊人,起初时那一年百多万两的银子听起来不少,可真正花费起来也是极快的,比起南安老家的西溪只快不慢。

  现如今,随着郑成功在舰队开始无敌于闽粤沿海,海贸和台湾海峡的过路费亦是得到了一定程度上的增加。只是台湾尚在人手,这份过路费说到底能到手的也就只有不到一半罢了。再算上军队的大幅度扩编,粮食、布匹以及各种原材料和武器装备的缺口,实在压得郑成功喘不过气来。

  日本和南洋,郑家始终都有关系,海贸收购需要亦是必由之路,哪怕现如今已经占据了漳州府也是如此。既然眼下浙江的东西物美价廉,那么能少花一分便是一分,剩下来的银子再购置些其他的东西,或是再多招些兵员,也好更快的恢复实力,争夺这八闽之地,以便能够早日北伐中原,洗刷家族的耻辱。

  “想不到这陈辅仁倒也是个妙人,卖炮不成,居然搭着炮组一起卖,多少年没见过这么有意思的人物了。”

  “确实如此,初听那话时,愚兄也是一愣。”

  “只可惜,这人竟然还是个情种。”说着,郑成功不住的摇了摇头,面上亦是流露出了讥讽之色。只是不知道是在讥讽陈文的儿女情长,还是婉拒了郑家的一番好意。

  “既然如此,他不是要购置些炮船和口径稍大一些的红夷炮吗,价钱适当的降下一些。书册直接给他,再找个通译过去。图个长远,也还他个人情,莫教人说咱们石井郑家小气。”

  “愚兄亦是这么考虑的。”

  说到此处,虽说屋子里并非第三人,郑成功的声音还是陡然一降。“那些汉军八旗可是看过了,当得了用处?”

  “看过了,俱是悍勇之辈,且辽东、辽西的北方人,块头亦是不小,比在福建、广东寻找这样的壮士要容易得多。”

  “那就好。”郑成功想了想,继而说道:“铁人军的事情还要保密,还是要设法多招募些心存着汉家衣冠的好汉,先以亲卫为名义聚在一起,等兵器、铠甲够了再行组建。至于那些假鞑子,买过来之后,同心者留之,不同心者拉上阵当炮灰,只要能把军中的老兵带出来,这钱就没白花。”

  郑泰很清楚,福建明军如今水师冠绝闽粤沿海,阮进身死、鲁监国大军南下的今天,便是放在江浙也是无人可以阻挡一二的。但如今天下,想要北伐中原,水师只能作为辅助,关键看的还是陆上兵马。

  兵,福建明军不缺,这两年新近编练起的藤甲兵也甚是好用,尤其是在不方便披甲的季节里面对那些绿营兵,纯粹就是欺负稚子一般。可是在骑兵这上面,却是怎么也扩充不起来。福建不产战马,南方想要购置到战马都绝非易事,清军不会卖,其他明军同样不可能,根本不用去浪费时间。可是没有骑兵,在路上面对八旗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