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岔路口之战乃是西南战场的转折点,陈文很清楚这意味着什么,如今洪承畴表现得如此被动,唯一的答案就是他在等待西南战场的结果,因为他所在的江西正是东南与西南的衔接处,也是最能够对湖广进行增援的省份。
岔路口之战是什么时候生的,陈文已经记不太清楚了,不过绝对不会到四月是真的,因为当时的局势应该是孙李之间矛盾爆,李定国未免内讧而放弃了永州,结果清军侦知此事便进而占据了那里,并且随后兵北上攻打他们看来目标更大且战斗力也未必比得上李定国的孙可望大军,岔路口之战就这么爆了。
陈文记得,历史上李定国第一次杀入广东的那场肇庆之战,好像是三月底四月初的事情,而接下来的历史事件接踵而来,那么岔路口之战的爆时间只能是在三月。
一旦想明白了这些,陈文连忙召集部将和参谋,以决定浙江明军接下来的行止,只是这些部将和参谋七嘴八舌下来,他的思路反倒是越来越乱了。
挥退了众将之后,陈文一个人在行辕的花园里坐了一会儿。冷静了片刻之后,他才现其实从一开始他就错了。他所设计的参谋制度原本就不是用来决定打什么仗的,而是用来为他所决定的目标设计作战计划的细节而存在的。如今他病急乱投医,反倒是找来部将和参谋来商议下一步的目标,如此一来焉能不乱。
不过这七嘴八舌之间,陈文到也听来了一些有用的东西,至少有了几个选项:军中部将主要倾向于进攻玉山县,从而杀进江西;而参谋们似乎想得更多,分歧也更大,有的认为应该转而北上宁绍,有的觉得应该南下收复温州,更有的则认为应该先把严州府拿下来。……
周边的几个府都有提议的,唯独没有台州,陈文很清楚,进攻台州现在已经不是战略问题那么简单了,这已经展成了一个政治问题。
台州,陈文确实也没打算去,处州府在手的今天,进攻那里没有任何意义,即便是为了出海口也应该进攻温州,毕竟那里还可以打通闽北到衢州的商路。只是夺取温州,虽然可以打通商路,拥有出海口,通过贸易也可以将雪球滚得更大、更快,但却是远水解不了近渴。
岔路口之战后,西南战局趋于平缓,清军肯定会在东南大动干戈,历史上的海澄之战就是在那之后没多久就爆了的。现在福建明军与福建清军之间的对峙已经形成,有他在浙西南,清军根本不敢继续向闽南增兵,况且就算6上打不过,郑成功还可以撤到海上,他的水师无敌无闽粤沿海可不是说着玩的,清军只能先想办法把他拔除才能去动郑成功。
清军围剿在即,这时候进攻台、温即便胜了收获也不大,反倒是会消耗自身的元气。那么既然如此,只能设法进攻那些清军更为重视的地区,才能打乱洪承畴的计划和布置。而这样的目标,对于陈文而言则只有两个,一个是南昌,另一个是杭州。
南昌乃是江西的省会,东南四省经略洪承畴和江西巡抚蔡士英的驻地,政治意义重大。以江西的地理位置和地形,攻陷南昌即可在鄱阳湖上屯练水师,从而杀入长江,一路南下便是长江,战略意义亦是重要非常。另外,江西由于鄱阳湖的存在,平原广布,对于陈文的以田土养壮士的军功授田制颇为有利,至少比浙东的那些山区要强上太多。
但是,陈文如今的占领区最核心的便是金衢盆地,从北部的安华镇——虎鹿镇,到西南的衢州,这本就是一个条状地带,一旦被清军拦腰截断,势必尾不能相顾。而南昌,位于鄱阳湖以西,陈文想要进攻那里,先要杀入广信府,而后再由饶州府南部或是抚州府北部进入南昌府地界,由此才能实现对南昌的围攻。
这样一来,战线过长,军需收集和运输实非易事,而且孤军深入也过于危险,一个行差踏错这几年的努力都将付之东流。
除非,李定国自西而来,他则自东向西与李定国在南昌会师,唯有如此,才能迅攻陷南昌。可是李定国现在在哪,陈文却是一星半点儿的消息也无,是赣西的山区迁延了李定国的步伐,还是李定国根本就没有进军江西,这些他都是一无所知。唯一可以确认的,就是李定国如今肯定没有抵近南昌,甚至没有摆出威胁南昌的态势,否则刘光弼和杨捷早就放弃玉山县回防南昌了。
求人不如求己,与其去幻想李定国能够如约与他会师南昌,不如先把自家应该去做的事情做好,权当是没有邀请李定国这码子事情对其更为稳妥。
一旦想到这里,此前的焦虑和踌躇登时便一扫而空,陈文也重新恢复到平日里的状态,而洪承畴所带来的威压也开始逐渐下降。
只是既然南昌不成,那么就只有北上杭州了。
自金华进攻杭州,有两条路可走,一条是杀入严州府,顺流而下,直抵杭州,而另一条则是北上绍兴府,再强渡钱塘江。
若比之富饶,宁绍自然远胜遍地山区的严州,况且他麾下的这支大军的诞生地就在宁绍之间的大兰山,杀回老家的**对于很多追随他多年部将和老兵也是充满了诱惑力的。
但是,眼下他即便能够顺利的攻陷绍兴府,向西强渡钱塘江的同时,浙江清军在宁波那边却还有一支由定海总兵标营、绍兴绿营和舟山绿营所组成的战兵过八千的大军存在,而钱塘水师亦可勾连彼此,苏松的绿营亦可以乘船来援。分兵东进的结果就是削弱了围攻杭州的力度,可若不去管,背后也总要留下一部分战兵确保来后路的安全,怎么看都是千难万难的。
既然如此,那就只能顺流而下进攻了严州府了,且不去思量战果能有多少,只要能够逼着洪承畴提前动手,也远比等这个狗汉奸把一切都准备妥当了再被动应对来得要强。8
第八十四章 全明星
借助于对历史的模糊认识,陈文窥伺到了一些必然会到来的威胁。军令下达,短短数日之间,大队的明军登上了战船,向着主帅剑锋所指的方向驶去。只不过,也正是就在这几天,洪承畴也等来了他想要等的消息。
岔路口之战,明军由于统帅的无能遭逢了惨败,但是趁势夺取了宝庆府的清军也不好受,损兵折将远过于那场只死了一个亲王和一个一等伯以及随他们追击的骑兵的那场衡阳大捷。
若换作是历史上的金人或是蒙古人,亦或是其他的野蛮人,这等损失还不足以让他们停下脚步,势必会竭尽全力的继续起进攻。可是满清不同,真夷男丁不过四五万,此番出战的大军已经是他们能调出的最大规模的一支八旗劲旅了,其他的八旗军还要留守北京以及如西安、江宁、杭州等要地,用以震慑北方的蒙古盟旗以及北方和东南的绿营兵。岔路口之战如此规模的损兵折将,虽说确实是胜了,可是满清却伤了元气,反倒是与西南明军进入了相持的阶段,甚至还处于一定的劣势之中。
历史上,满清为应对西南明军的威胁特地将洪承畴调去长沙出任西南五省经略,而此人利用他对局势敏锐的观察力以及卓越的才具,通过组建庞大的长沙幕府和经略标营以及一系列的举措总算是勉力抗住了此后数年西南明军的攻势,为满清熬到了三王内讧的那一天。
可是现在,由于陈文在东南战场上的势头,以及因此而获得了更好的展的郑成功这两支东南明军所产生的巨大威胁,清廷早在历史上的几个月前就已经任命了洪承畴为东南四省经略,而他的对手也从孙可望变成了陈文和郑成功。
由于西南战场和东南战场在去年尽皆开始不利于清军,而西南的优先级也要高于东南,已经抽调了部分援军入赣的洪承畴出于大局观的全盘考量,自然也是需要等到急于戴罪立功的屯齐在接手了李定国放弃了的永州后的下一步战事的详情和结果后才能展开东南战场的下一阶段的重兵围剿。
现如今,岔路口之战的消息已经传来,同时洪承畴也收到了另一个消息。于是乎,他便在得到消息的当天就出,日夜兼程前往广信府。
永历七年三月二十五,经过了数日的舟车劳顿,已有六十高龄的洪承畴终于在昨天晚上抵达广信府的临时行辕,而到了今天一早,提前派人快马前去通知的众将也已经尽数抵达,顾不上身体疲乏,洪承畴便立刻开始了这一次事关东南战局的军议。
行辕的大帐中,东南四省经略洪承畴端坐于上,击鼓聚将后,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