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永历四年-第3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那么,一切的节点就都在孙钰一个人身上了,陈文心中暗道。

  待陈文回到孙家时,晚饭已经做好。本来陈文还打算先和孙钰谈谈,可是一想到晚上还得讲古,就暂且熄了这份心思。而孙钰虽然也有此意,但最后还是决定等陈文回来再说。

  吃过晚饭,陈文回到西屋去拿今天讲古要用的稿子,这个故事他很熟捻,但是也要在讲之前复习一下,否则说错了的话就丢人了。

  待他翻出了先前准备好的那份存稿时,陈文心中暗骂,自己真是被清军可能提前出发的消息冲昏了头脑,若是讲过这篇之后再去找吴登科等人摊牌的话,效果肯定要比现在强得多。

  待陈文来到打谷场,现场已经是人头攒动,他二话不说,环顾一礼便直奔主题。“今天要讲的乃是本朝的一位英雄。”

  “他祖籍南直隶,却出生于山东。”

  “他任职于登州,却扬名于浙江。”

  “他一生转战多地,却鲜有败绩。无论倭寇、北虏闻其人之名无不遁逃。”

  “他一生斩首十五万余级,可是历次交战伤亡却从未过百,更是创造了零伤亡的神话。”

  “他便是享誉嘉靖、隆庆、万历三朝的国朝第一名将,世袭登州卫指挥佥事,总理蓟镇、保定、昌平军务兼蓟镇总兵戚继光戚少保。”

  “好!”

  从陈文开始描述,便已经有人模模糊糊的猜到。随着他娓娓道来,越来越多的人已经激动万分的等待着他道出答案。直到那个辉耀古今的名字从他的口中说出的那一刻,场下无论是金华人、绍兴人、宁波人、台州人亦或者是来自其他地方的人们皆尽情的欢呼了起来。

  这一刻,陈文心中不禁感慨,在现代,戚继光或许只是个名人,只是大家口中的民族英雄,只是影视剧所青睐的对象。可是在这个时代,戚继光是一位英雄,是每一个华夏子民的英雄,因为他一生致力于抵御异族侵略,护卫华夏苍生。

  “我也一定会成为这样的英雄的,对此我深信不疑!”在欢呼声中,陈文默默的向上天许下了承诺。

  很快,打谷场再次安静了下来,因为绝大多数人都知道一旦过于吵闹陈文便会暂停下来,而不知道的人也在整体气氛的感染下自觉的安静了起来。

  “戚少保生于嘉靖七年十月初一,据说因为是子时生人,等戚少保的老爹戚公景通得子的开心劲儿刚减弱一些,突然想起了还得起名字时,已经是破晓时分了,所以戚少保就有了继光这个名字。”

  这时,场下传来了善意的笑声。

  “戚公景通一生官运很好,从登州卫指挥佥事到大宁都指挥使,后来还做过京营的神机营副将,这个职位戚少保后来也做过。”

  “虽然戚公景通不如其子那般惊才绝艳,却为人正直,为官清廉,也正是这样良好的品格,很好的影响了他的下一代,也就是戚少保,所以戚少保带兵秋毫不犯,去世后更是家无余财。”

  “嘉靖二十三年,十七岁的戚少保继承了祖上传下来的世袭军职,登州卫指挥佥事。而这个职务,还要从至正十三年开始说起。”

  “至正十三年,本朝太祖高皇帝攻克定远,一个忠厚老实的汉子投效军中,成为了高皇帝的亲兵,他的名字叫做戚祥。戚祥虽然才具上不及当时的那些名将,却最是勤勤恳恳,上司交托的事情都会用心做好。到了洪武十四年,丽江王傅友德、凉国公蓝玉远征云南,戚祥英勇殉国。”

  “战后,高皇帝接到了阵亡将士名单,在那上面他看到了这个熟悉的名字,从而想起了那个曾经跟随在他的身后,一生老实本分、兢兢业业的身影。于是,高皇帝在圣旨上写上了这样的一段话:授戚祥之子戚斌为明威将军,任职登州卫指挥佥事,世袭罔替!”

  在中国人眼中,无论自己是否成功,没有不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功成名就的,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并不是贬义词,而是一种梦想的寄托。而戚祥的故事正应了这一点,虽然他没有惊才绝艳的才能,但是他凭借着努力为后人应得了施展才能的平台,这才有了他的后代戚继光名留青史的机会。

  “嘉靖二十五年,戚少保被朝廷任命管理登州地方卫所的屯田事务,当时山东沿海一带遭受到倭寇的烧杀抢掠,于是,戚少保写下了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的诗句,渴望着有一天能够指挥大军,杀贼护民。”

  “嘉靖二十八年,戚少保考中了武举人。第二年,戚少保去京城参加会试,准备拿下武进士,甚至是武状元的时候,庚戌之变爆发了,戚少保奉命守卫京师九门。这期间,他写下了《备俺答策》,得到了朝廷的高度评价。庚戌之变结束后,朝廷下旨山东卫所参加防秋,戚少保历年皆有参加。”

  “嘉靖三十二年,受刚刚复出的万历朝首辅张居正的举荐,戚少保晋都指挥佥事,负责管理登州、文登、即墨三个备倭营及其下属的二十五个卫所,防备骚扰山东沿海的倭寇。”

  “记得戚少保有一首诗叫做《过文登营》,应该就是这个时候写下的,我特意把它抄了下来,现在念给诸君。”

  说着,陈文从怀中掏出了一张纸,开口念到。

  “冉冉双幡度海涯,晓烟低护野人家。谁将春色来残堞,独有天风送短茄。水落尚存秦代石,潮来不见汉时槎。遥知夷岛浮天际,未敢忘危负年华。”

  “两年后,满怀着驱除倭寇、保境安民之心的戚少保被朝廷调往倭寇作乱的重灾区浙江,并在嘉靖三十五年七月出任参将一职,负责宁波、绍兴、台州三府的防务,我们现在身处的四明山,就是戚少保曾经护翼过的地方。”

  “嘉靖三十五年九月,倭寇直奔慈溪而来。于是,戚少保下令组织了一支上万人的卫所兵,以狮子搏兔之势去剿灭倭寇。到了龙山所时,终于与倭寇遭遇。可是刚一开战,上万明军的前锋就被只有千人的倭寇打的四散奔逃,就连中军也为之动摇。”

  “眼见于此,戚少保当机立断跑上了战场上的一处制高点,拉弓便射。戚少保箭无虚发,连发三矢,每一箭都会射中倭寇的一个头领。倭寇也不傻,若是让山上那人一直射下去,岂不全军覆没了吗?于是,他们做出了正确的决定,逃跑!”

  “倭寇转身一跑,刚刚还被追的抱头鼠窜的士兵们似乎是受到戚少保武勇的激励,立刻转过身去追倭寇,由此战局逆转,王师取胜。至于斩首多少,我不太清楚,不过唯一知道的一点是,如果戚少保没有力挽狂澜,估计这一万王师就得被倭寇计算斩首了。”

  听完这段滑稽的龙山之战,场下的众人纷纷议论了起来,或言戚继光箭法精准,或言卫所兵战力低下,好不热闹。直到打谷场重新归于安静,陈文才开始讲述接下来那场更为滑稽的雁门岭之战。

  “嘉靖三十五年十月,倭寇再次进攻龙山所,不过他们面对的将是后世被称为俞龙戚虎的史诗级名将组合。不出意外,戚少保和俞大猷率军猛攻,三战三捷,倭寇趁夜逃窜。发现倭寇逃跑,戚少保率军追击,结果追到雁门岭之时,遭到了倭寇的伏击。”

  “遭遇埋伏,戚少保临危不乱依旧指挥士兵进攻,可是他那时的手下们却不听那个,转身就跑,反倒把戚少保甩给了倭寇。眼见于此,戚少保也只得跟着那帮怂兵跑路,倭寇则乘机乘船逃走。”

  戚继光留在这个时代和后世人心中的印象,永远是那个战无不胜的身影,正因为如此,绝大多数人选择性的无视了英雄的失利。

  见场下的众人再次议论起来,陈文也少有的解释一番,他大声说道:“英雄并非是一蹴而就的,即便惊才绝艳如戚少保,也曾经失败过。而正是因为这些失利,才促使他不断前进,最终成为了战无不胜的名将。”

  “陈先生说得有道理,大伙都安静下,听陈先生继续讲下去。”

  陈文向那个出头维护秩序的老者拱手示意,随后继续讲下去。“战后,戚少保向上司投书,要求编练新军。而他的上司直浙总督胡宗宪虽然很欣赏戚少保,但是却不认同戚少保的想法,他在回信中写道:浙江人要是能训练出来,我早就去练了,还用等你来?!”

  听到这话,场下的众人颇有一些发出了嗤之以鼻的蔑笑声。

  “嘉靖三十六年二月,戚少保再次提出编练本地新军的要求,其中说道: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堂堂全浙,岂无材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