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用以振奋军心的誓师大会落到了这般境地,作为总督,陈锦已然恼羞成怒。
“王升!”
“小人在。”说着,依旧旁人般震惊当场的王升条件反射一般从宁波绿营的军官队列中跑了出来,直至点兵台前才伏倒在地上,如同狗一般的等待着陈锦的下一步指示。
“杀了他!”
一把匕首摆在了那个司礼的小官手上的托盘之中,王升不敢有丝毫犹豫,拿起了那匕首便走向了行刑的木台。
王升走上木台,看到这个亲手害死了四明山数万明军的罪魁祸首,王翊的目光才有了一些变化,只是那份看向王升的目光中,却只是如同看到一个死人一般。
先前的那一幕始终在影响着王升,虽然他接过匕首,但是行在路上的时候,他的双手却依旧在不断的颤抖,无法抑制的颤抖。只是看到王翊的目光之时,王升还是被彻底的激怒了。
“王经略,大清已经占据天下十之八九,您真的以为那个姓陈的家伙能够翻盘吗?!”
拔出了匕首,将刀鞘扔在了地上,王升一刀划过了王翊的咽喉,那鲜血却喷溅了他一身,将王升的那套灰蓝色的绿营军官的军服染得不伦不类起来。
气管被利器破开,灵魂也随着鲜血的喷出而飞翔远方,失去了坚定意志的支撑,身体也在无法矗立于此。只不过,王翊死了,可是他所留下的威压却依旧影响着在场的每一个人,甚至更远。
与此同时,天台山上,大兰山明军临时老营的校场之上,陈文拔出了当初被任命为游击将军时王翊赠予的佩剑,誓师出征!
PS:这一章终于写完了,第一次看着史料却连续几个小时一个字也写不出来。王翊之死是笔者早已决定去写的,只是临到写时却依旧不知道如何才能把这个英雄的死写好。
王翊死了,旧的历史开始走向终结,而新的历史也即将开始。永历五年,浙江抗清大局的车轮开始朝着另一条道路滚滚向前……
第二十章 舟山(一)
八天后,清军在重新进行了一番誓师仪式,靠着超额的功赏以及战后劫掠的许诺将士气振作了一番。
到了此刻,以平南将军固山额真金砺为主帅的这支进攻舟山的清军开始登船,只待起航。而原定一起登船的浙闽总督陈锦则由于台州大乱的消息传来,决定将标营的指挥权下放给几个总兵,至于他则留守定海,以方便应变。
与此同时,舟山海峡的对岸,舟山群岛的舟山城。
根据所得到的情报,以及陈文的那份推演,鲁监国朝廷最终决定,以荡胡侯阮进领水师扼守定海到舟山一线的海域;以安洋将军刘世勋、都督张名扬以及中镇总兵马泰领三个营协同民勇负责舟山城防。
之所以如此,更多的还是考虑到清军水师不及明军精擅,明军这边更是拥有着荡胡侯阮进这样的水师名将,清军应该很难有所作为。
就像张名振在奏对时曾经说过的那样“蛟关天险,海上诸军熟于风信,足以相距,必不能猝渡。”也正是出于这等考虑,才只留下区区三个营的兵力留守至关重要的舟山城。
而与曾经的那段历史上不同的是,由于陈文与俞国望表示会针对南线清军进行牵制性作战,所以最终决定以原本扼守南线的定西侯张名振领其余的大部水师北上,迎战吴松水师;以原本负责北线的兵部侍郎张煌言、阮进之子英义将军阮骏领少部分水师南下,监视清军南线总统金华总兵马进宝所领的金华、台州、温州水陆清军的动向。
计划已经确定,便不会再行更改,既然清军拟定于今天进攻舟山,那么由鲁监国亲自坐镇的北线明军和负责监视之用的南线明军便准备起航出发。
而此刻,舟山城外的港口,鲁监国在满朝文武的簇拥下宣读祭祀海神的祭文。
“予大明高皇帝之九世孙也。自高祖驱逐胡元,奠宁方夏,怀柔百神。凡江河川渎之神,无不崇祀。而神于水中最尊且大,春秋命所在有司致祭惟谨,盖三百年于兹矣!神岂忘之耶!近者丑虏肆行,凭居都邑,未知其曾祭如故与否?若陈牲列俎而罗拜于下者皆髡发左衽之人,知神之必愤然而起,吐弃而不享。”
“予起义于浙东,与薪胆俱者七载,而两载泊于此,风不扬波,雨能润土,珍错品物,毕出给鲜,又知神之不忘明德,余实受其福也。今义旅如林,中原响应,且当率文武将吏,誓师扬帆,共图大事。诚诫备物,致告行期,启行之后,日月朗曜,星辰烂陈,风雨靡薄,水波不惊,黄龙蜿蜒,紫气氤氲,棹楫协力,左右同心。功成事定,崇封表灵,是神且食我大明之馨香于万世也。”
“今日为伊始哉,其显承之。”
这段祭文出自张煌言之手,后来也被收入到《张苍水集》之中。祭祀海神无非是想要获得神明的庇佑,同时激励下军心士气。激励过了士气,鲁监国便同张名振以及迎战北线清军的明军将士们登船。可是就在这时,张名振却上前谏言。
“臣母已届耄年,不敢轻易离去,恐怕将士寒?心,主上督率六师,身披甲胄,可以说得过去,世子岂可轻易离去?否则百姓会生出怨望。”
鲁监国本意是领世子见识下战阵,可是此战事关生死,若鲁监国与世子皆不在,舟山军心定然不安。眼见于此,一向“从善如流”的鲁监国也只得放弃了这个念头。如此,鲁监国世子便与鲁监国、朝中文臣以及随军出征的武将家眷一起留在了舟山城中。
南北两线明军均已杨帆起航,负责防御舟山沿海的荡胡侯阮进则继续等待海峡对岸清军的动向。而此时,数百里外的台州府治临海县城,却是另一番景象。
自陈文与俞国望攻陷了天台县城后,整个台州的明军便如同打了兴奋剂一般,无论是接到俞国望书信的,还是压根就没有接到的纷纷下山袭击各地的清军。
天台山明军起事已久,却并不像四明山明军那样攻陷过县城。此次俞国望在陈文的帮助下拿下了两年前曾经使其铩羽而归的天台县城,极大的鼓舞了台州各部明军的士气。一时间,整个天台县境内瞬间成为了明军海洋,而其他各县也多有清军或是县城遭到明军的袭击,整个台州府瞬间乱成了一团。
俞国望在与陈文分别后,借着天台县的仓储库存和征收了一笔税赋后,实力迅速攀升起来。只是他在天台县也并未久留,赶在天台县陷落的消息传播开来前就兵进三门县,并在此前由金汤安排好的内应帮助下攻陷了三门县的县城。
按照此前他与陈文的商议,俞国望无论攻陷三门县与否,都要作出准备围攻临海县城的架势,以求牵制住南线的清军使其不敢冒着后路被断的风险轻举妄动。而此时,俞国望与其他几部明军已经抵达临海县城数日,始终作出一副等待更多明军到达的架势。
临海县城的城头,台州总兵马信和金华总兵马进宝并肩而立,遥望着远处天台山明军的连营。只不过,二人虽说是并肩而立,其间的气氛却并非是那般融洽。
“此地乃是足下奉朝廷之命负责镇戍之地,难道就这般容着贼寇在头上撒野不成?”
一嘴山西口音的马进宝张口就是这满带着嘲讽意味的言辞,瞬间便引得马信身旁部将们的怒视。只不过,马信似乎对此却并不在意一般。
马信是陕西长安人士,崇祯朝时便是这台州一镇的总兵官,清军南下后选择降清,可是清廷却始终没有考虑过让其移防的事情。
究其原因,一方面是这台州由于地理位置和地形的原因,始终都不是明清两军争夺的关键;而另一方面,虽然马信的部下多是台州本地人士,但其人在台州已久,若是贸然换防,导致其投靠在浙江威望甚高的鲁监国的话,那么满清在浙江的统治就不那么稳固了。
马信其人作战勇猛无畏,在用兵的细节掌控上颇有见地,历史上他在十年后曾经以弓箭手击溃过荷兰人使用来复枪的方阵,由此可见一斑。
相比之下,马进宝乃是山西隰县人,弘光朝时为安庆副将,后来靠着替清军招降安庐池太巡抚张亮、总兵杨振宗、副将李自春等文武各官及所统兵万余人的功劳升到的总兵官。此后随端重亲王博洛南下,攻陷金华府,屠城之事便有他的一份。
博洛北返,便留下他充任衢州镇总兵官,负责管辖金华、衢州、严州和处州四个府的防务。直至永历三年,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