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造问题。苏联要和平竟争搞缓和的时候,中国在搞对抗。苏联开始对抗了,中国开始搞缓和,两国就好像永远都不在一个节奏上。
实际上,勃列日涅夫从一上台,就没有松懈缓和中苏关系的积极努力。苏共二十四大,他就邀请中国代表团赴苏;柯西金趁访问越南之机的两次北京之行;,柯西金在北京机场与周恩来会见,都是他一手推动的。他认为自己已经够可以了,却从来都收不到中国的善意。
很多时候他都想和谢洛夫谈谈这个问题,能不能让总政委想想办法,尝试改善一下中国和苏联之间的关系,修复到斯大林时代的样子。这出了总政委的能力,要知道谢洛夫的名声在欧美臭不可闻,另外一个对他频频攻击的国家就是中国。谁让中越战争的时候,他曾经说要来一场核突击演习,试试中国呢。
所以还是做点力所能及的事情吧,比如搅屎棍这么伟大的事业。现在里根遇刺,短时间内里根的问题是养病,他可以趁着这段时间搞点事情。
因为事情重大,所有的事情谢洛夫都是独自策划的,他不能相信任何人,如果暴露的话,他自己肯定是没有好果子吃,克格勃也会名誉扫地,苏联的名声同样会受到巨大影响。
出动的行动人员当然是越少越好,行动人员是谢洛夫找的巴基斯坦人,有克格勃秘密警察总局的阿訇亲自教育,由特别调查部在一座中亚的基地中训练,那里与世隔绝,事实上这些七八岁的时候被弄到基地的孩子,根本不知道那里是苏联的地方。他们从来就没有出过那里的基地,甚至十年来他们对自己的巴基斯坦都一知半解。甚至不知道俾路支地区非常想要脱离巴基斯坦,在他们心里,只有复仇。
他们只知道一件事情,他们的家乡已经被印度占领,脑海中最为深刻的记忆,也是自己父母被印度军人处死的场景,实际上他们就算是忘记了也没有关系,克格勃保留了当时的照片,就贴在他们居住的宿舍墙壁上。他们可以随时想起来自己的父母是怎么死的。
秘密警察总局虽然成立的初衷就是对付宗教的,但这不耽误一些秘密警察总局的干部本身就是一个优秀的阿訇,一个优秀的警察必须了解犯罪分子的心理。秘密警察总局的干部也是这样,如果他们有一天不再克格勃工作,未尝就不能成为一个优秀的阿訇。
三月份的最后一天,很少出现的门德列夫,出现在了基地之外,他没有进去,门德列夫长得并不像是中亚人,这里的教官都是懂乌尔都语的乌兹别克人。
来到训练营外面之后,门德列夫直接扔出来了十本证件,这是巴基斯坦三军情报局的证件。上面有两把战刀交叉,以及和平教的星月标志。事实上这不是伪造的,使用的材料和印章都和巴基斯坦三军情报局一致。就算是巴基斯坦三军情报局的人自己看,也不可能辨认出来其中不一样的地方。
“我要八到十个人进入印度执行任务,从里面给我挑选几个愿意为安拉牺牲的仆人。”门德列夫开口道,“就算是一把刀,十年的时间也应该磨的都快了。”
“知道!”本来这里的教官也想问一下门德列夫几个问题,但是刚开口就见到克格勃行动执行部的证件,瞳孔不可抑制的微微缩了一下,马上点头招办。
“有人会接这些主动为安拉牺牲的战士离开训练营!”门德列夫冷着脸说道,“训练营马上就会关闭,主席的意思是,你们这些教官会进入内卫军工作,各自回到原来的单位。”
两人的交流非常短暂,门德列夫本身就不是一个容易交流的人,倒不是不善言辞,而是从心里就懒得说话,如果克格勃能力研究所的念力研究真能实现,估计门德列夫可能会很高兴,他可以使用念力和别人沟通了。
目送着训练营的教官离开,门德列夫眼皮一翻,一直放在手里的手拿出来一只手机道,“门德列夫,监视住训练营,人选挑选完璧之后,将所有学员处决,同时炸掉训练营。这些人的思想已经被宗教污染了,无法教育。”
对话完毕,门德列夫缓慢的站起来,拍了拍自己的裤子,走到了外面停留的越野车上,启动车辆绝尘而去。不论是西伯利亚的针叶林区,还是黑海的沙滩,亦或是这里的戈壁滩,都不能引起这个杀手头子的心理波动,该是什么样就是什么样。
最终这里挑选出来了十个学员,都是从小在这里长大,在一九七一的印巴战争中被克格勃的人收养的阵亡巴基斯坦军人后代,而同一天晚上,大批克格勃边防军秘密包围了营地,第二天,这座十年历史的训练营不复存在。
“我们的行动定在印度的第一大城市孟买,为了安拉,为了巴基斯坦,向印度人复仇的时候到了!想想十年来你们日复一日的训练为了什么?”8
第八百二十八章 大爆炸
“人选好了?好,你亲自指挥,不要出现问题。”谢洛夫简单吩咐了一句就放下了电话,现在在打退堂鼓的话,已经太晚了。很多机会他都可以放弃这个计划,但却一直没有放弃,事到临头在放弃的话,已经来不及了。
放下电话,继续看阿富汗方面的情报,目前为止阿富汗人民军人数为三十万人,装备了一千一百辆苏制坦克,以苏联的盟国标准,阿富汗的军事力量并不强,哪怕在阿明扩军之后也是如此,更不要提面对六十万大军的巴基斯坦了。
不过阿富汗倒不是完全的菜鸡,阿富汗全国多山,尤其是面对苏联的北部边界更是如此。这也是苏联历史上进攻阿富汗如此吃力的原因,但和巴基斯坦交接的那边,却是阿富汗为数不多的平原地区,很适合阿富汗扩军之后的人民军进攻。虽然原本的历史上那里的好地形,成了美国输送武器抵抗苏军的重要通道。
还有一点优势就在于两国边界的阿富汗主体民族了,相信一旦战争开始会有大用。这种考量必须计算到巴基斯坦的外援,一个是美国,这谁都知道。另外一个就是让印度丢了东北部七个邦的某大国。战事一起,两个国家就是巴基斯坦的主要外援。
不过两国会为了巴基斯坦拼命?有这个可能,所以谢洛夫才要给印度一个任何一个国家都无法指责的开战借口,任何一个国家想到这件事,都不敢明着站在巴基斯坦一边。因为和巴基斯坦站在一起,就等于是和人类道德的反面站在一起。
这件事根本不用划分阵营,不论是两大阵营还是中立国家都不会接受,正是因为后果严重,十年来谢洛夫好几次放弃这个计划,一旦事情走漏风声,谁都承担不起这个后果。
就算是现在他也仍然在犹豫,不过让他犹豫的时间已经越来越短了。和往常和别人讨论计划是否实施不同,因为这件事太重大,后果太严重,他只能自己进行推敲,每看一次调查报告,都会再三要求迅销毁,不敢留下一点蛛丝马迹。
很长一段时间内,谢洛夫认为自己完全适应克格勃的工作,以捷尔任斯基为榜样的他,完全可以当得起铁石心肠,完全可以抛弃个人感情和道德来考虑问题。他也一直和克格勃的部下们强调这个理念,到了今天,谢洛夫现这都是自我催眠,他做不到这点。第一次现没有自我催眠成功,就是在一九七六年那个人去世的时候。忍了半天,还是没有忍住落泪。
谢洛夫有病了,或者说,又开始装病了。躲在家里面看电视,睡懒觉、一人饮酒醉。让克格勃四个副主席维持卢比杨卡的运转,自己在和瓦莉娅谈笑风生。几天之后直接离开了莫斯科,打着去保加利亚疗养的名义,躲在了黑海之滨。
“这多好!”躺在伊赛莫特妮美腿上的谢洛夫闭着眼睛,闻着自己前任秘书的身体味道。而旁边卢卡尼小心的拿着剃须刀帮着自己的男人刮胡子。从在瓦莉娅手里面吃过亏之后,总政委总是对刮刀有一种说不明白的感觉。每次有女人帮着自己刮胡子,他都想问问,“你这个刀片不会是刮下面用的吧?”
“在莫斯科不开心了,就来这里坐坐,我们几个一直都在等你!”不一会谢洛夫摸着自己光洁的下巴起身,就听到两个女人的声音。
“你们几个女人跟着我,确实比较受委屈。”谢洛夫的口气有一种叫做很抱歉的语气,这是非常少见的。伊赛莫特妮和卢卡尼两人一个比他小十岁,一个比他小九岁。其实现在这种生活对她们两个以及叶莲娜都不公平。
“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