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时代1958-第69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去访问?中东,不能换个人去么?”搂着瓦莉娅的谢洛夫很不情愿,中东的治安不怎么样,要是去欧洲访问的话,他倒是可以支持一下。

  “海底光缆不是你铺设的么?他们觉得我做这个工作更容易。”坐在丈夫腿上的瓦莉娅搂着丈夫的脖子不断摇晃,忽然低头吻了一下男人的额头道,“叶卡捷琳娜同志想要推举我做教育部部长,你看怎么样?”

  叶卡捷琳娜?瓦莉娅肯定说的不是她自己,谢洛夫的脑袋也不笨,知道妻子说的是文化部部长福尔采娃,这个赫鲁晓夫时期苏联最有权势的女人,现在只是一个普通的部门干部,不负当年中央主席团委员的权势,可作为一个老资格的中央委员,谁也不敢说她就没有能量,特别是这个女人和乌克兰很多干部的私交很不错。

  乌克兰在苏联的地位,可以说仅次于俄罗斯,在政治上甚至不比俄罗斯差。乌克兰语是苏联的官方语言,而不是地方语言,如果有乌克兰人支持的话,这倒是并不难。

  “以你和福尔采娃的关系,这会不会有种钦定的感觉?”谢洛夫看着妻子小心翼翼的说道,瓦莉娅当初在莫斯科市委工作的时候,就是莫斯科市委第一书记福尔采娃的机要秘书。

  “那你答应呢,还是不答应呢?不说话就当是支持我了。”瓦莉娅一挺胸,胸前两块非常有压迫感的球球,顶在了自己男人的脸上,居高临下的用上帝视角看着自己丈夫。

  女皇陛下,你这样让我感觉压力很大,承受着压迫感的谢洛夫忙不迭的点头,提议又不是他提出来的,大不了在中央主席团委员会议的时候,他不去参加就行了。

  瓦莉娅对中东进行访问,和苏联的策略有关系,这个利用通讯和计算机网络推广扩大影响力就是他这个总政委的注意,从这种意义上来讲,家中的叶卡捷琳娜三世陛下出国访问,确实也是在帮助他,他确实不能反对。

  在访问当天,披着军大衣谢洛夫坐车去机场送别妻子,为什么不是开车这个问题说过很多次,他会开坦克,因为坦克不怕撞。真开轿车时候就会出现恐惧症,所以从来没学会过。

  身为一个超级大国首都的机场,莫斯科机场很繁忙,带着苏联最有辨识度的蓝色大檐帽,谢洛夫跟在瓦莉娅的身后,不断的盯住注意事项。引起周围路过人群的频频侧目,但马上就离开了,总政委怕老婆这种笑话在苏联全国流传,人们都知道是怎么回事。

  这种情况反过来还差不多,一般都是女人送自己的男人上战场,像是他这种反过来的情况比较少见,这也是总收到注目礼的原因。最近又变成自己了,要不要把叶连娜接回来呢,反正瓦莉娅也不在家,瓦莉娅的最后一站是中国,会从那边转到伊尔库茨克回苏联。

  “放心吧,父亲,我们会照顾好母亲的。”一群克格勃安排的安全人员就站在旁边,一个年轻的少尉低声安慰道。

  “我当然放心,我已经和那些国家的内务部打好招呼了。”苏联第一大接盘侠谢洛夫一听到父亲这个词有些蛋疼,一想到自己还有六七万没有见过面的孩子,更加蛋疼了。“照顾好你们的母亲,我这边不用担心。”

  过了十几分钟,站在塔台上的谢洛夫目送飞机起飞,看着跑到旁边的风向测试器,冷着脸问道,“我们的飞行员,就不能考虑一下条件么,刚刚明明是侧风。”然后拿着对讲机对着机组人员喊道,“你给我注意安全,这次行程不许喝酒……”

  对于里斯本来说,这个国家一如既往的平静,就如同三十多年来一样,葡萄牙人已经习惯了这种生活,完全忘记了建立这套体制的萨拉查已经死去了四年。

  就在这一天,里斯本的街头突然出现了大批军人,和往常不同的是,这些军人在拿着枪支的同时,身上还有一束束红色康乃馨。这些军人高呼着要求卡丹奴下台的口号。葡萄牙四分之三的军队都在殖民地作战,本土的军队本来就不多。就是这些不多的军队迅速的控制了首都,在这个过程当中里斯本的市民纷纷加入,在军队的保护下发起了抗议游行,要求结束四十年的法西斯体制。

  政变军人很快就控制了全国,大批被关押的葡萄牙共产党被释放,马尔塞洛?达斯内维斯?阿尔维斯?卡丹奴被流放马德拉群岛,新政府瞬间就成立了,快速的发展让所有人都大吃一惊,包括苏联。

第六百八十六章 他们回来了

  康乃馨革命很快成功,出乎所有人的预料。 到了现在苏联都有些措手不及,但反应也是很快的,才不到一天的时间,这个国家的很多情况都送到了卢比杨卡,谢洛夫只是知道历史上出现过一次康乃馨革命,但具体的过程一点都不了解。

  “瓦斯科贡萨尔维斯?”谢洛夫自语道,想了半天他还是没有想起来这个人,葡萄牙这个国家的资料太少了,但有一点是非常明显的,那就是这是一个巨大的机会。

  “主席,克里姆林宫电话,让你去一趟。”总务处处长谢尔瓦诺夫进来报告道。

  “我马上就去,准备车辆。”带上帽子,谢洛夫赶往克里姆林宫,可以确定一点就是此时葡萄牙国内的驻军肯定是亲苏派多,至少受到了这个年代普遍存在的社会主义思想影响,不然也不会出现什么事情。

  前世的谢洛夫看见过一个帖子,上面列举了苏联在各个时期的盟友,帖子是从俄罗斯翻译过来的,里面就列出了七十年代的葡萄牙,好像只有两年左右的时间和苏联关系密切。为何后来会反转,谢洛夫先想的不是民意,而是军队出现了问题,本来占据优势的亲苏军人后来不占优势了,这里面肯定有原因。

  “忘记了,葡萄牙的军队绝大部分在殖民地,这些军人都国之后,会给本来的军方造成冲击,我要想想办法。”摆脱思想误区的谢洛夫走进了克里姆林宫,只要知道事情的演变,总有能插手的机会。

  “现在的情况很明显,葡萄牙的军人喜欢苏联,而且葡萄牙的中央委员也全部释放。这是我们一个大好的机会!”安德罗波夫的喜悦之色是毫不掩饰的,他是中央联络部部长,任何一个国家的社会主义运动取得进展,他都很高兴,更不要提像是葡萄牙这种决定性的进展了,乐观一点的说苏联是不是能让这个国家脱离北约呢。

  “安德罗波夫同志,太乐观了,葡萄牙只是一个被北约包围的国家。我们对他们的支援有限,想想几十年的西班牙内战,就是知道我们到底面临什么局面。”谢洛夫沉默了一下说道,“还有一个不利的因素,就是葡萄牙国内的军力只有全部军力的四分之一左右,他们国内的这些军人是亲苏派,殖民地的军人一旦国?这个国家会演变成什么样子?会不会有右翼军人进行军事政变?如果政变了,我们有干涉的能力么?”

  苏联红海军很强,美国海军更强。如果从6地干预,那只有一个办法,苏联驻东欧部队起全面进攻,正面击败北约。如果可以这么做的话,干涉就没有必要了。全世界都是苏联的,还在乎一个大西洋沿岸的小国么?

  “一旦那些殖民地的军队归国,会不会出现反转?这是我们要考虑的问题。”谢洛夫一字一顿的提醒着其他人,“殖民地的士兵比本国的军人多出好几倍,那些殖民地的军人如果对苏联有好感,那这次康乃馨革命的成果就不会丧失。”

  葡萄牙一批以中下级军官为骨干的组织“武装部队运动”,动政变推翻了卡埃塔诺独裁政权,成立新的临时政府。值得注意的是,葡萄牙**不但因政变重新取得了合法地位,而且与第二届临时政府总理贡萨尔维斯关系极度密切。贡萨维斯政府上台之后,立即宣布开启葡萄牙的“非殖民化”,放弃所有海外殖民地,承认所有葡属殖民地的独立权利。这一政策正源自葡共。

  葡共在稍后的内部斗争中逐渐成了贡萨尔维斯政府最主要的支持者。一年多的时间中,右翼军人先后两次动政变,均被葡共支持的左翼军人击败。第二年七月,贡萨尔维斯组织了只有葡共一党参加的第五届临时政府。葡共达到了自己政治上的最巅峰。但近一个月之后,贡萨尔维斯政府即被右翼军人推翻。不甘心的葡共在七五年十一月再度动武装政变,但被镇压,随后葡共势力被彻底清洗出了政府。

  谢列平点点头,问向勃列日涅夫道,“伊里奇同志,你怎么看,如何避免这种情况。”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