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时代1958-第53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按照伊特瓦索夫的计划,新的苏丹人民军,应该有四十万左右。三十五万人民,和五万边防军,这是苏丹现阶段国家能承受的最大数量。伊特瓦索夫特别强调边防军大部分力量应该由黑人士兵组成,表明新政府对南北和解的决心。

  不过这个提议让塞拉姆有些疑虑,问道,“南部的黑人本身就有分离的倾向,如果有一部分军人是黑人组成,会不会给了他们分离的力量。”

  “听说刚果这个国家北部有一只使用苏丹系的少数民族?”伊特瓦索夫笑笑,转而说起了另外一个话题,“这种跨界民族其实说是问题也是问题,说是解决问题的根源也是没错。以刚果国内的环境,对这只几十万人口的民族肯定不会太好。”

  这支民族和苏丹南部的黑人是一个整体,只不过刚果那边稍微少了一些,人口不到一百万,从苏丹出现明显的亲苏转变开始,这支民族就引起了蒙博托的疑虑,以前其实也有,只不过现在这种疑虑更加严重了。

  克格勃和中央情报局是都颠覆国家、煽风点火的行家里手。挑拨矛盾其实无非就是这么几个办法,看看这个国家有没有民族问题、如果没有就看看又没有宗教问题、还是没有就看看有没有地域问题,如果全有恭喜你,当克格勃这种组织觉得这个国家有价值、但是还敌对的时候,就会第一时间现这些问题加以利用。

  美国一再增兵东南亚,在越南打生打死,在马来西亚全面警戒。其他方向的力量都空了,所以至少这几年的非洲,克格勃面对的只不过是一些殖民帝国的残留势力。

  “明白了,把内部黑人对我们阿拉伯人的仇恨,转移到刚果去。释放出去这种仇恨。”塞拉姆、拉希姆这些人沉吟了一下,都明白了其中的含义。

  六六年七月份,在苏联军事顾问团到达喀土穆之后,一场遍及全国的整顿军队的运动开始了,塞拉姆和拉希姆分别以苏丹革命人民党和苏丹部长会议的名义,下了建立苏丹人民军的文件,让各部门接受苏联军事顾问团的改编。这标志着苏丹在加入经互会之后,朝着社会主义阵营又靠近了一步。

  “到时候呢,我们引爆那个跨境民族的问题,大军进攻刚果,一波流把这个亲美的政府带走,所以这次必须让苏丹明白机械化作战的含义,幸亏苏丹大部分是阿拉伯人,不然总政委的想法真不容易实施。”伊特瓦索夫和苏联军事顾问团的团长说出了这么一番话,“刚果的蒙博托虽然不好搞定,但刚果可不是苏联,一旦我们整编的军队开始进攻,估计他只能流亡!”8



第五百三十六章 大局

  苏联的模式下的军队,一直都比较追求一波流把别人带走的实力。希望通过短促的战争的达到自己的目的,所以有苏联模式的军队不重视后勤的说法。其实不是苏联国防部不重视后勤,而是这个世界上没有一个国家可以向美国那样作战。和美国相比,苏联不能算低的后勤就显得比较可怜了。

  “伊特瓦索夫同志干的不错,以刚果那种国家的国内环境,蒙博托那种独裁者一旦顶不住,流亡出国哪怕一天,他就在也回不来了。”接到苏丹方面消息的谢洛夫脸上出现一缕笑容,刚果是苏联在非洲战略的头一个绊脚石,只要搬开不说是一番风顺但也差不多了。

  其他国家人口、面积都不足,津巴布韦、南非那些国家虽然在非洲算是很强,但毕竟是占据人口不到十万之一的白人在统治国家,所以只要搬开刚果这块绊脚石,保证苏联军火路线畅通,谢洛夫就有把握把这两个国家变成游击战场。推翻这两个国家他做不到,但想要让这两个国家不再发展,这倒不难。

  “我们什么时候动手?”第一副主席萨哈托夫斯基有些跃跃欲试的问道。

  “没有个两三年,苏丹人民军不会有战斗力的,告诉伊特瓦索夫同志,苏丹人民军必须能保证一个月的全力作战强度。刚果那种国家,也就能顶住一个月。”谢洛夫想了想道,“我从来没有让苏丹把刚果灭了的想法,我只是想通过一次闪电战,把蒙博托赶出刚果,告诉非洲其他国家的亲美领导,跟我们作对是什么下场。”

  政治强人又不是无懈可击的,后世的萨达姆、卡扎菲已经清楚的表明了,所谓的政治强人在战争面前根本就什么都不是,非洲那种国家的政治环境还不如阿拉伯国家,独裁者一旦倒地,就永远不会再起来。

  “只有一个问题,那就是刚果的作战环境,他是非洲少有的水资源十分丰富的国家,由于流经赤道两侧,获得南北半球丰富降水的交替补给,具有水量大及年内变化小的水情特征,河口年平均流量为每秒41000立方米,最大流量达每秒80000立方米。如果按流量来划分,刚果河的流量仅次于亚马孙河,是世界第二大河。就算伊特瓦索夫同志成功组建了机械化部队,也有足够的后勤支持。但那里的环境是不适合机械化作战的。”萨哈托夫斯基说出了自己的担心,“一旦战争失败的后果,我怕苏丹可能扛不住。”

  “所以苏丹配备的武器必须适应水陆两栖作战,这点对我们来讲不难,还有一点就是,刚果是热带国家,非洲的热带国家一年会出现两个季节,雨季和旱季,刚果的旱季好像是每年的六月到十月,持续时间四个月。当然法属非洲司在刚果的工作,就是在这两年查清楚刚果的河道,哪里容易让机械化军队突破,情报作战就交给你了,萨哈托夫斯基同志。”这个问题一直在谢洛夫的考虑当中,非洲他又不是没有去过。

  苏联在非洲的南下计划,最好等到美国在越南战争中一败涂地的时候开始。但这不代表苏联躺在炕上等待胜利。现在苏联仍然有事情做,比如谢洛夫经过精确的计算,觉得全部用苏联的武器援助非洲国家比较赔账,所以不得不从中国进口了一批五六式突击步枪,然后换成苏联的箱子,按照苏联武器的八成价格进行出售。

  成果非常喜人,乌斯季诺夫因为这件事已经找过他两次了,原因是这种行为会让伊热夫斯克军工厂,也就是AK步枪的原产厂家利益受损。谢洛夫只能忍痛停止了自己的买办行为,这种钱就是好赚,怪不得花生米控制的地方一定要捣毁工业呢,在抗日战争时期让钢厂停办,不愧是我大民国的伟大领袖,千古完人空一格……

  话说远了,其实就是苏联的军工厂成本比中国高,而许多苏联的轻武器其实没什么技术门槛,于是受到了中国厂家的激烈竞争,谢洛夫首先在印尼发现了这件事。中国送到印尼的轻武器量大管饱,让苏联产的AK47突击步枪显得有些华而不实。

  谢洛夫把这种情况的出现告诉了乌斯季诺夫,明确的告诉了这位苏联军工产业的掌门人,以中国人力成本,一旦在轻武器这块展开竞争的话,苏联是绝对竞争不过中国的。希望乌斯季诺夫能够在计算出来利弊之后,做出相应的调整。

  乌斯季诺夫得知这件事后也慎重的点点头,其实到了一九六六年,AK突击步枪的生产厂家早就遍布苏联阵营的国家,而且正在进行的越南战争让AK突击步枪名声大震,可以预料马上就会扩散到全世界,这又不难,没技术含量的东西。

  一阵急促的电话声响起,接起电话就听到秘密警察总局局长卡德波夫的声音,“主席,列宁墓出现冲突,涉及中国留学生。”

  “仔细说,嗯嗯!”谢洛夫叹了一口气说道,“中国的环境和我们是不同的,不要采取强烈的手段,找一个在红场的同志把那几十个人带到卢比杨卡,我和他们谈一谈就送他们回国吧。”说完便放下了电话,头疼。

  苏联目前还存在中国留学生、但两国还总是因为斯大林的问题出现摩擦,因为谢洛夫当初告密的原因,赫鲁晓夫仍然在台上活蹦乱跳的执政,所以在苏联斯大林仍然以批判为主,但中国可不是苏联,

  中国留学生回国之前去红场瞻仰列宁的遗容,同时也给斯大林献了花圈,花圈上写到“斯大林是中国人民解放事业的忠诚朋友。中国人民对于斯大林的敬爱,对于苏联的友谊,是完全出于诚意的,任何人的挑拨离间,造谣诬蔑,都没有用处。”

  以现在苏联的环境,这种行为不说是挑衅也差不多了,谢洛夫只能淡化处理这件事,当然之后他还必须让赫鲁晓夫知道,不然这就是犯了********。

  晚上谢洛夫直接前往克里姆林宫解释这件事,“考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