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从来没有,波匈事件和柏林危机都没有这次的事情更加令人恐惧,我们也许正在和美国人进行一场轮盘赌。真正的子弹到底会把谁的脑袋打开花,谁都不知道!”谢洛夫低着头咬牙道。“但不管结果如何,我们已经别无选择,美国人的军事基地已经把苏维埃全面包围,不打开一个缺口,我们就找不到地方突破,如果缺口打开,凭借我们的坦克集团军进攻速度,除非是外星人,不然没人能阻止我们……”
勃列日涅夫上台之后,到了七十年代后期。苏联境内流传了一个笑话,人民口口相传想要战胜苏维埃的军事力量只有外星人,实际上所有人都忽略了一个可能,就是在强大的军事力量也不可能保证内部不能出现叛徒。而后期的专门对付叛徒的克格勃,已经被削弱到了极点,甚至只能联合其他部门才能发起政变。斯大林时代的内务部可以横行全苏联、赫鲁晓夫时期的克格勃可以作为政变的决定性力量改变结局,到了戈地图的时候。克格勃竟然弱到了需要联合其他部门才能政变的悲哀地步。
安德罗波夫上台并不代表克格勃强大,只是别的部门都已经一潭死水,而克格勃还能保证自己本身体系还能流动,才有了鹤立鸡群的表现。那时候根本不是克格勃强大,而是其他部门已经僵硬到了无法做出反应的地步。
“对了,刚抓到的间谍怎么处理了?”站在窗户边上的谢米恰斯内想要找点轻松的话题,转而问起了第二总局抓捕的伊朗间谍。
“常规处理。伊朗又不会承认。这种间谍对我们毫无价值,又不能交换!”谢洛夫也走到了窗户边上。正对着广场上捷尔任斯基铜像背影好像在熠熠生辉。简单来说,就是杀了。
谢洛夫在等待一件东西,为了表象自己很不愿意表现的从容不迫,他还要做出一副不着急的样子,终于在一天后拿到了玛丽莲梦露的日记,至于玛丽莲梦露这个人,现在已经不在他的考虑范围之内,但仍然命令相关部门严加保护,这是从克格勃的尊严上考虑的。
不过听说这个蠢女人已经有些后悔逃出来,谢洛夫告诉自己的部下,先安抚这个女人一下,如果古巴导弹危机之后局势平缓了,这个蠢女人要回去找死,谢洛夫绝对不拦着。相信她也不敢透漏自己把日记给了苏联的消息。
“也不是毫无价值,不枉我连儿子都让伊丽莎白泰勒俘虏了。”日记跨度长达数年,整个日记的前半部分可以当做香艳小说来看,后面渐渐有了一点重要的东西。主要是这个女人和肯尼迪兄弟之间的关系,到了最后几十页出现了他想要的东西,里面有美国一些深处的政治脉络,甚至出现了美国几处秘密的基地,总的来说是值了。
在适当时候给出致命一击,用最小的代价完成最大的收获是克格勃这种部门的追求,也是全世界同行的追求,很多历史已经证明了一个情报部门成功的巨大价值,这点在某个小岛上的运输大队长一定深以为然。
很多消息可以在谈判的时候吓唬吓唬肯尼迪兄弟,他从来不认为这对兄弟到达无懈可击的地步,像是斯大林那种为了苏维埃可以对儿女不管不顾的人没有几个。美国那种体制,让从政治影响上要挟对手成为可能,退一万步这对兄弟就算是软硬不吃他也不怕,反正他们两个迟早会被自己人干掉。
八月十五日,克格勃和国防部分别接到古巴克格勃负责人阿列克谢夫和古巴集群司令伊萨?亚历山德罗维奇?普利耶夫大将的电报,确认所有通过海运的核导弹已经全部到达古巴,一百枚核导弹已经全部到岸。
谢米恰斯内和谢洛夫和伊特瓦索夫商量之后,以克格勃主席团的名义给阿列克谢夫回信,“身为肃反工作者,保密的重要性浸透在我们的血液当中,克格勃主席团的建议是,组装工作绝不能在露天进行,组装完毕之后立刻放到发射架当中保存,转运过程中最好是晚上,如果有困难的话,请挑选不适合空军侦查的天气下行动,请转告伊萨?亚历山德罗维奇?普利耶夫司令我们的意思!”
“这么看来,导弹方面的准备已经完成了,我们可以进行下一步的动作了。”谢米恰斯内对着自己的两个副手商议道,“我们可以把这方面的情况上报给中央主席团了!”
“比起导弹,轰炸机更容易暴漏,但单纯的轰炸机应该不会让美国人想多,可以进行第二步的计划了。”谢洛夫想了一下对谢米恰斯内的意见表示同意。
简短的商量之后,三个人联袂前往克里姆林宫汇报古巴方面的最新进展。赫鲁晓夫一丝不苟的听从自己的安全干部把情况汇报完,没有丝毫犹豫的拨通电话,叫来苏联空军司令康斯坦丁?安德烈耶维奇?韦尔希宁元帅。
韦尔希宁是在前苏联建军最困难的时期领导苏联空军的。苏联领导人赫鲁晓夫和国防部长马利诺夫斯基元帅极力主张发展导弹技术,同时建议削减空军。为此,韦尔希宁对赫鲁晓夫和马利诺夫斯基进行了说服工作,建议他们同意为空军研制新一代作战飞机,以便将其装备航空兵部队。韦尔希宁还曾多次在国防委员会、国防部和总参谋部会议上强调空军司令部在现代战争条件下的作用。
韦尔希宁元帅的形象和谢列平差不多,尤其是发际线更是一模一样,不知道是谢列平未老先衰还是别的什么原因。当然两人一板一眼的严肃作风也毫无二致,韦尔希宁元帅面无表情的听完了克格勃方面的消息,点头道,“这样,调集六十架伊尔…28轰炸机前往古巴,首先在本土拆解,然后去古巴组装!”
“二十天内,要完成组建古巴集群的所有力量,有没有问题?在伊尔…28轰炸机轰炸机到达古巴之后,我会宣布将对古巴进行军事援助,顺便试探一下美国人的反应!”赫鲁晓夫最后拍板道。当然这个宣布只是宣布常规力量的援助,和主动挑衅没什么关系。
“是,第一书记!”韦尔希宁元帅和谢米恰斯内、谢洛夫和伊特瓦索夫三个克格勃主管同时敬礼。
PS: 晚上有点事,还有别人给我传的古巴导弹危机资料还没看,可能更新会晚一点
第三百三十三章 初次的试探
伊尔…28轰炸机并不先进,事实上只是苏联空军在没有办法短时间追上美国重型轰炸机群才不得不从数量上多装备一些这种机型,如果有选择的话,苏联也想要全部装备图95轰炸机。??? ? ?·但伊尔…28轰炸机照样可以带核弹,部署到古巴也一样可以轰炸美国南部。目前苏联的所有部署都是建立在核武器的基础之上,中程导弹要要带着核弹头、核潜艇要带着核鱼雷、轰炸机一样要带着核炸弹,因为除了核武器苏联真的没有让美国心惊胆战的力量。
其实最危险的时候已经过去了,核导弹没有被发现,这种充其量在美国算是轻型轰炸机的伊尔…28轰炸机,应该不会太刺激美国人的心里。正常人都不会认为苏联在核武器的劣势下敢来到美国本土的眼皮子地下威胁他们。这是美国人心中的自傲,觉得自己海军天下无敌控制两洋,核武器数量比苏联要多,所以心里觉得可以在联邦德国、土耳其部署核导弹威胁苏联,而苏联不敢用同样的招数对着自己,事实证明,苏联已经被团团包围的情况下最后选择了跟美国人玩一场大的。
“轰炸机的机翼并不便于隐藏,就算是拆解之后也是如此,所以这项工作绝不能在黑海沿岸的港口中起运,达达尼尔海峡太窄了,这并不安全!我们克格勃的建议是,在波罗的海的港口起运。”抓细节虽说不一定会改变结果,但细致的工作态度总是没错的。
“安全工作就交给你们克格勃来做,国家的安全干部我一直都是十分放心的!”赫鲁晓夫拿着钢笔的手在桌子上敲击几下,觉得没什么漏洞便挥手让谢洛夫他们下去了。?? ·
第二阶段的运输除了伊尔…28轰炸机之外,主要是运送普通的武器弹药和一些自己能力的军工生产线,保障古巴集群的作战能力。不管苏联决定往古巴运送核导弹的初衷是什么。这些准备都必须要做的,哪怕最后和美国妥协了,这些常规武器也会留在古巴,移交给古巴人民军做援助。
“我们做好辅助就行了,相信不论是国防部还是古巴集群司令部都已经开始详细拟定了作战计划,这方面不用我们操心。”谢洛夫和第一总局萨哈托夫斯基中将站在夕阳的光辉之下。目送苏联一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