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负责人赶忙回答道:“我们在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市场占有率一直很高,销售情况非常不错!”
谢廖沙笑了笑,摇了摇头,然后接着问道:“除了东欧社会主义阵营以外的国家呢?又是什么情况?”
“这个?几年以前我们在奥地利和西班牙的销量一度排进了前十,但是后来因为制裁以及市场竞争加剧,我们不得不放弃了这两个国家的市场。不过现在在一些亚洲国家,以及蒙古,我们的产品还是市场上最畅销的车型!”销售负责人回答道。
谢廖沙点了点头,不再对负责人发表意见和问题。他把伏尔加汽车制造厂的党委书记和经理叫道了身边小声的问道:“老实告诉了我,我们的这款汽车和外国的同类产品比起来,差距大吗?”
“我们主打的卖点就是物美价廉,虽然不如国外的汽车那么花哨,但是我们配置了同类车型之中少有的空调系统,如果不是制裁,我相信我们的产品可以为国家赚取更多的外汇收入!”汽车厂的党委书记说道。
“其实我最关心的是我们能不能为拉达开辟一些新的市场,比如拉美国家?”谢廖沙问道。
“古巴是我们传统的大客户之一!”汽车厂的经理回答道。
“他们的反馈怎么样?”谢廖沙关心的问道。
“他们最喜欢我们的自带的空调系统,因为我们是所有带空调的汽车之中,售价最低的!”经理回答道。
听到了这里谢廖沙已经很满意了,在谢廖沙的心里,拉达虽然有很多的好处,不过用来创汇却并不合适。但是如果出口到像巴西,阿根廷这一类农牧业发达的国家,以易货交易的方式来进口畜产品,咖啡,大豆,甚至烟草等农牧业产品却非常的合适。毕竟这些国家也都不是富裕的国家,手上的外汇家底也不宽裕,如果提出易货交易的话对方也应该不会拒绝。
想到了这里,谢廖沙已经决定了自己的第一个贸易对象,那就是麦德林集团和卡利集团的老巢哥伦比亚。让哥伦比亚成为苏联汽车的海外倾销国家之一,随即往周边的国家开始扩散。这些国家的人都讲着相同的西班牙语,推广起来应该花费不大。而且更为重要的是,通过汽车贸易,可以更方便和安全的帮助自己的拉美客户将资产转移到监管宽松的欧洲来,如果是那样的话谢廖沙手上所能调动的资金就更多了。至于这些资金有什么用,谢廖沙觉得也许在不久之后去掏空日本会是一个很好的选择。
………………………………
第二十二章 防弹轿车订单
在结束了对伏尔加汽车制造厂的调研之后,谢廖沙就来到了此次行动的第二个目的地——高尔基市。这还是谢廖沙升任莫斯科团委副书记之后,第一次以工作的名义回到高尔基市。高尔基是谢廖沙的起家之地,此刻回到了高尔基市,谢廖沙感到了有一种衣锦还乡的感觉。
谢廖沙一下飞机,到机场来迎接他的居然是高尔基州的州委书记。谢廖沙虽然现在是副部级官员,可是从级别上来说高尔基州的州委书记还是要比谢廖沙大一些的,因为高尔基州的州委书记是中央委员,人家到机场亲自接机是为了表示对谢廖沙的重视,谢廖沙自然不敢托大。州委书记的安排下,谢廖沙先去高尔基州委和州政府接受了一番款待。
谢廖沙在州政府还见到了鲍里斯女友莉莉娅的老爸尼科诺夫副书记,两个人有鲍里斯着一层关系在,交流起来自然亲近的多。尼科诺夫年龄到站了,升迁无望,现在最大的心愿就是为女儿铺好未来的道路。谢廖沙明确的向尼科诺夫表示,莉利娅是个好同志,他会在适当的时机将鲍里斯和莉莉娅安排到莫斯科去的。尼科诺夫听到了谢廖沙的保证,一颗心自然是放进了肚子里,对谢廖沙千恩万谢。
知道谢廖沙要来高尔基搞调研,很多单位和企业都向他发出了邀请。比如高尔基大学,高尔基港等。谢廖沙才刚刚上任部长助理的职务,时间紧迫,就婉拒了那些不在计划之内的邀请,打算考察完高尔基汽车制造厂就返回莫斯科去了。
谢廖沙对高尔基厂的产品还是很熟悉的,现在说来,高尔基厂的伏尔加是苏联工业产品之中少有的拿的出手的拳头产品。就算是和西欧国家的一些汽车品牌比起来也不逞多让。但是如果没有居安思危的危机意识,高尔基厂的辉煌也很快就要结束了。谢廖沙可以提醒一下高尔基厂的管理层们注重产品的研发和换代,但是他却无法决定高尔基厂的管理。谢廖沙只希望自己的易货贸易能够顺利的进行下去,把规模做起来,这样无论是对于整个国家还是谢廖沙个人来说都有着莫大的好处。
不过谢廖沙还是给高尔基厂的同志们提了一些意见的,比如给伏尔加装上空调,磁带录音机,加热座椅,电动后视镜和车窗,都是一些细节方面的建议,谢廖沙希望高尔基厂能够认真的研究一下自己的这些建议,增加产品的客户体验,提升伏尔加汽车的品牌价值。
高尔基厂虽然跟谢廖沙的关系非常的不一般,但是现在的国际贸易大环境并不适合将伏尔加作为谢廖沙易货贸易的主打产品,在谢廖沙的心中拉大·瓦尼这种实用的车型才是谢廖沙主推的汽车品牌。谢廖沙因为人情的关系在高尔基市多待了几天,却意外接到了利哈乔夫汽车厂的考察邀请。在这段时间里,新上任的对外经贸部的部长助理密集调研全国的主要汽车生产厂家,却独独漏掉了位于首都的利哈乔夫汽车厂。利哈乔夫厂的领导层自然不敢掉以轻心,他们通过各种关系联系到了谢廖沙,邀请谢廖沙在百忙之中务必去
利哈乔夫汽车厂考察调研。
谢廖沙本来是不想去的,但是对方毕竟是位于首都的大型工业企业,低头不见抬头见的。再加上苏联领导人现在乘坐的汽车都是这家汽车厂生产的,代表了苏联汽车工业的最高水平,谢廖沙无论如何也是推脱不掉了的,只得答应了对方的请求。
于是再回到了莫斯科之后,谢廖沙又到访了利哈乔夫汽车厂。这里生产的吉尔牌汽车现在是国内的顶级品牌,顶替了海鸥成为了苏联领导人的最爱。因此在技术上,以及乘坐体验上,吉尔汽车都有很多独到之处,代表了苏联汽车工业的最高水平。谢廖沙在调研的途中突然想到了他的那些黑手党和贩D集团的朋友们也许会看得上这里的防弹轿车。要知道这里的防弹轿车可是专供政治局常委们乘坐的,据说连火箭弹都无法摧毁这些车辆,谢廖沙于是好奇地提出想要见识一下。
“部长同志您对我们的特种产品感兴趣啊!那真是太好了,我们这里有几辆供克里姆林宫替换的备用车辆,我可以为您安排一下!”陪在谢廖沙的身边为他介绍产品的汽车厂经理热情的回答道。
“不!经理同志,我对你们产品的舒适度毫不怀疑,这毕竟是为国家领导人准备的车辆,不论是出于什么目的,我都不适合乘坐这种汽车。我只是好奇你们的防弹性能!”谢廖沙为对方解释道。
“按照克里姆林宫对我们提出的要求,我们的顶级防弹汽车在车身,车顶,和车底都配备了钛合金,高强度陶瓷和复合装甲三层的防护。此外座舱还采用了飞机上使用的加压密封设计,可以抵御类似AK…47,地雷,普通火箭弹甚至生化武器的袭击。车内还有电磁干扰器,可以让百米之内的电子爆炸装置以及定时装置失效,即使在爆胎的情况下,汽车仍然能以每小时80公里的速度行驶……”利哈乔夫汽车厂的经理带着谢廖沙来到了防弹汽车的生产车间,开始滔滔不绝的为谢廖沙介绍了起来,各种数据张口就来,看得出来,这个经理对技术非常的在行。
谢廖沙等到对方说完了,突然小声的问道:“经理同志,我想问一下生产一辆这样的汽车大概需要多长时间,我们单位和国外的那些企业和单位打交道,如果能把您这里的产品当作礼物送给对方,我想对方会非常的高兴的!”
“不知道您到底需要多少辆这种防弹汽车,而且都要什么配置?”经理好奇的问道。
“订单的问题不要发愁,你们只管开足马力生产就好,至于配置吗?就按照契尔年科总书记的标准来弄,越安全越好,里面的配置越豪华越好!我们对外经贸部会按照正常的价格购买的!”谢廖沙拍着对方的肩膀,语气轻松的说道。
………………………………
第二十三章 哥伦比亚银行
谢廖沙直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