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硬汉兵王-第55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日军对张自忠将军表现了极大的崇敬,由军医用酒精仔细清洗遗体,并包扎好伤口,郑重装殓,放进赶制的棺材里。此棺被葬于一处山坡上,并立墓碑,上书:“支那大将张自忠之墓”。

  日军虽然口头上说,要将张自忠将军的遗骸送到重庆,但是那只是口头说说,实际上,当时并没有付诸于行动。

  …………

  蒋委员长惊闻张自忠殉国,立即下令第5战区,不惜任何代价夺回张自忠遗骸。

  **一百多名优秀将士,拼死抢回了张将军的尸骨……

  经检视,张自忠身有八处伤口,其中炮弹伤二处,刺刀伤一处,枪弹伤五处。

  当张自忠将军的灵柩经过宜昌时,全市下半旗,民众前往吊祭者超过十万人。全城笼罩在悲壮肃穆的气氛中。

  敌机在上空盘旋吼叫,却无一人躲避,无一人逃散。

  1940年5月28日晨,当张自忠将军的灵柩,运至重庆朝天门码头,蒋委员长、冯玉祥等政府军政要员臂缀黑纱,肃立码头迎灵,并登轮绕棺致哀。

  蒋委员长在船上,抚棺大恸,令在场者无不动容……

  蒋亲自扶灵执绋,再拾级而上,护送灵柩穿越重庆全城。

  国民政府发布国葬令,颁发“荣字第一号”荣哀状。将张自忠牌位入祀忠烈祠,并列首位。

  28日下午,蒋与军政要员和各界群众,在储奇门为张自忠举行了盛大隆重的祭奠仪式。气氛庄严,极尽哀荣。

  蒋委员长亲自主祭,同时以军事委员会委员长的名义通电全军,表彰了张自忠一生的勋绩。随后,国民政府在重庆北碚雨台山,为张自忠举行下葬仪式。

  蒋委员长题词“勋烈常昭”,李宗仁题词“英风不泯”,冯玉祥题词“荩忱不死”。

  蒋的办公桌上,从此摆上了张自忠的遗像。

  当时,真是举国同悲,十万百姓送英灵……

  张自忠殉国时,年仅49岁,他的夫人李敏慧女士,闻耗悲痛绝食七日而死,夫妻二人合葬于重庆梅花山麓……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属于反法西斯阵营的五十多个国家中,张自忠是阵亡将士中军衔最高的将领——第33集团军上将总司令。张自忠不愧为“抗战军人之魂”!

  抗日将军张自忠陨落了!

  张自忠虽死,但他活在当时中国人民心中,也激励着中国大地上纷纷而起的抗日官兵们的斗志……


第749章 宜昌会战

  第749章宜昌会战

  来犯的日军第11军,在汉水以东作战中,损失严重,作战时间20多天,超过预想时间一倍以上,官兵十分疲惫。

  日军停止追击后,迅速收缩部队,至枣阳附近进行休整,但并未立即撤回原防,而是就是否按原计划,执行汉水以西的宜昌作战任务进行讨论。

  日军的多数指挥官认为:“如放弃原计划而反转,就意味着第一阶段作战遭到了挫折和失败,将会失掉该军统帅的权威和天皇的信任,因而不必顾虑部队的疲劳和减员,继续执行第二阶段作战计划。”

  日军的会议研究决定后,日军以6个汽车中队,紧急调运1000多吨军需品到前线。”

  日军向汉水西岸,炮轰一个半小时,然后从宜城以北的王集地区强渡汉水。

  同日24时,日军第3师团,在襄阳东南也开始渡河。日军两师团均未受到强烈抵抗,于拂晓前渡河完毕。日军第11军命令第40师团留置大洪山进行“扫荡”,保障后方,另以小川支队和仓桥支队担任流动兵站的警戒。

  中国方面估计日军不会进攻宜昌,即使其有一部向襄河以西进攻,也只是佯动,因而在第一阶段作战时,**将担任河西守备的第33集团军和江防军主力大部,调往河东,以致河西兵力空虚,根本没有研究在河西作战的计划,不仅远安、南漳等县没有设防,宜昌的防御兵力也很少。

  等到了**发现日军西渡汉水后,襄河以东的左路兵团,由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指挥第2、第22、第31集团军和第68军,攻击襄花路、京钟路及汉宜路日军后方,断其补给联络,并以有力部队向襄阳、宜城间攻击渡河日军,策应右兵团作战……

  **右兵团,由军事委员会政治部部长陈诚指挥第33、第29集团军和江防军,以确保宜昌为主要任务。

  同时,**方面还决定第75、第94军,火速从汉水以东,赶回汉水以西,归还江防军建制。当时,正在四川整训的第18军,也紧急被船运到宜昌担任守备。

  但是,渡河的日军乘虚而入,推进很快。

  日军当晚即突破**第四十一军防线,次日便进入襄阳,日军两个师团,随即并列向南攻击前进,进入**三十三集团军背后,压迫**调转正面。由向东改为向北抵抗……

  **仓促间陷入混乱,日军趁机猛攻,将**三十三集团军各部,予以各各击破。

  民**委会见战况紧急,急令第三十一集团军,率五个军南进追击日军,希望能牵制日军的行动,但战果不大……

  3日,突破中国第33集团军防御后,第3师团占领南漳,第39师团占领宜城。

  4日夜,日军第13师团、池田支队、汉水支队又从钟祥以南的旧口、沙洋附近强渡汉水,与第3、第39师团对荆门、当阳形成南北夹击之势。

  **依情况向荆门、仙居之线转移,对东北构成正面,与江防军协同作战;江防军以一部在汉水以西拒止从旧口以南渡河的日军,以有力部队控制于当阳附近主阵地,与第33集团军协同,待日军深入后给予侧击;命第29集团军向钟祥出击,切断日军后方交通。

  日军占领了沙市、荆州,尔后沿宜沙公路从东南面逼近宜昌。

  9日,日军第3、第39师团,从东北面,第13师团从南面围攻当阳。激战一天,守军被击退。

  10日,日军向宜昌发起进攻。中国第18军两天前才到达宜昌,仓促部署防御,以第18师守城,以第199师配置于外围。日军以3个师团的兵力连续攻击,以战车部队突进,以上百架飞机疯狂扫射。守军兵力单薄,不敌日军的猛烈攻势。守军撤往附近山区。

  日军对占领宜昌后是否要予以确保,事先并没有明确规定。

  按照武汉会战后,日军大本营所确定的一般方针,每次作战,即使是经大本营批准的超越作战控制区域的作战,也只是给中**队一次沉重打击,摧毁中国的抗战意志,并不是要扩大占领区。

  因此,日军的第11路军,在占领宜昌的当天就指示各师团:“已达到此次作战目的,现决定立即整理部队,准备尔后之机动。”随后,又命令各部队摧毁宜昌的军事设施,将无法携带的缴获物资予以销毁或抛进长江,准备返回。

  6月15日22时,日军本部正式下达了撤回汉水东岸的命令,规定第3、第39师团先行撤到当阳、荆门一线,占领阵地,防止中**队截击和袭击,掩护第13师团撤退后再依次交替回撤。第13师团撤出宜昌的时间从16日午夜开始。

  这样,日军占领宜昌4天以后又陆续撤出。

  第13师团排在最后,于6月17日凌晨1时开始回撤,当天上午7时,撤到宜昌以东约10公里的土门垭。

  中**队则乘日军撤退时,沿途予以反击。第18军尾追第13师团,于17日晨收复宜昌。

  宜昌会战中,在第11军发出撤退命令的前后,日本方面从前线司令官们到大本营,对是否要确保占领宜昌又进行了激烈的争论。

  当时,纳粹德国正向西欧大举进攻。凑巧的是,恰在6月12日,日军占领宜昌的同一天,德军占领巴黎,世界形势正发生着剧烈动荡。

  在这种形势下,日本军政当局更迫切希望尽快解决中国问题,以便腾出手来,参与世界范围的角逐。

  日军统帅部和“中国派遣军”中的许多人主张:确保对宜昌的占领,可给重庆蒋政权以更大的威胁,有利于推进政治谋略,从而也就有利于及早解决中国问题,战略价值极大。

  这一看法也打动了日的天皇,使之于六月十五日的御前会议上询问陆军;“是否可确保宜昌?”

  日军有了“天皇圣喻”的撑腰,日本陆军高层,当即坚定了长期占领宜昌的决心。

  于是,日军参谋本部于6月16日,发出暂时确保宜昌的命令,期限暂定为1个月。

  这一命令经过“中国派遣军”总司令部、第11军转达到各师团的时候,走在最后的第13师团已撤出宜昌52公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