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韩复榘同一些参加会议的将领,一路说说笑笑地来了“副官处”,看见贴有一张通知,上面写着:“奉委座谕:今晚高级军事会议,为慎重起见,所有到会将领,不可携带武器进入会议厅,应将随身自卫武器,暂交副官长保管,给予临时的收据,待会议完毕后凭收据取回。”
韩复榘看到不少将领,纷纷将手枪从腰间掏出来,交给副官处,韩复榘也不疑有他,就将自己身上带的两支手枪,也掏出来交给副官处,然后跟着大家一齐进入会议厅。
开会时,韩复榘的左边坐着刘峙。
蒋委员长亲自主持会议,他开口便说:“我们抗日是全国一致的,这个重大的责任应该说是我们每一个将领,义不容辞的责任!可是,竟有一个高级将领,放弃山东黄河天险的阵地,违抗命令,连续失陷数大城市,使日寇顺利地进入山东,影响巨大,继而放弃济南、泰安、使后方动摇,这个责任,应当有人负担!”
听闻此话,韩复榘竟然毫无愧疚之意,毫不客气地顶上去说:“山东丢失是我应负的责任,南京丢失是谁负的责任呢?”
韩复榘的话还未说完,蒋委员长声色俱厉地截住韩的话说道:“现在我问的是山东,不是南京!南京丢失,自有人负责。”
韩复榘正想开口反驳,刘峙就拉着韩的手说:“向方,委座正在冒火的时候,你先到我办公室里休息一下吧!”
于是,刘峙拉着韩复榘,从会议厅边门走了出来。
刘峙握着韩的手走到院内,来到一辆早预备好的小车边,刘峙说:“坐上吧,这是我的车子!”
韩哪里知道这个汽车就是逮捕他的工具。
韩复榘上了车,刘峙却说:“我还要参加会议去。”
刘峙说完,就把车门关上了,在这个时候,汽车前坐上有两个人,爬到后车座上来,分左右坐在韩的两旁,并出示预先写好的逮捕令,对韩说道:“你已经被捕了。”
韩复榘起先还以为前坐上两个人是刘峙的随从副官,看见了逮捕令,至此才知道这两个人是军统特务,又向外边一看,沿途布满了宪兵岗哨。
汽车飞快地开驶到了火车站月台上,由两个特务拉着韩的双手,并肩登上了预先备好的一列升火待发的专车,并有大批荷枪实弹的宪兵、特务等分布在车箱内,直达汉口车站。
然后,用专车将韩复榘押送到武昌,即把韩复榘交给“军法执行总监部”,押解在军事委员会办公厅一座二层楼上。这时已到了一月十二日的夜晚了。
1938年1月19日,国民党组成高等军法会审,何应钦任审判长,鹿钟麟、何成任审判长官,贾焕臣任军法官。
然而,在审讯中,韩复榘只昂着头微笑,一句也不答复,也不请求宽恕。
法官再问,韩复榘还是一言不发。这个审问,其实就等于宣判,因为在逮捕令上,已注明了韩复榘罪状和革除韩的二级上将及本兼一切军政职务。
因此,韩复榘已拿定主意见,一句话也不回答,到了1月24日晚上七时左右,韩复榘被军统特务押送至武昌城外枪决。
韩复榘头部中两弹,身上中一弹,韩复榘一共被打了三枪后而死。
韩复榘被枪决给国民党军的各军阀敲响了警钟:凡是为保存嫡系势力,消极避战者必受到应有的惩罚
华胜利得到了这个消息后,听说蒋委员长在开封召开高级军事会议为名,将山东省的党政军主席“封疆大吏”韩复榘逮捕,并在1月24日以“不听命令,擅自撤退”为由将韩复榘枪毙。
华胜利感叹道:“功过是非,自有后人评定。但是,现在的国家危难之际,不抗日不抵抗就是大错特错了!”
第665章 会战徐州
第665章会战徐州
华胜利听到山东省的党政军主席韩复榘这位“封疆大吏,因“不听命令,擅自撤退”被蒋枪毙的消息,感叹道:“功过是非,自有后人评定。但是,现在国家危难之际,不抗日、不抵抗、只想保存自己实力的军阀们,就是大错特错了!死了没有什么可惜的,并可以使国人特别是正面战场上的领兵将兵们坚守抗日。”
华胜利继续率部在牡丹江和海林地区对于抗日义勇军独立旅南征军,进行高强度的军事训练,为了能使那新加入的两千余人的新兵,能够在抗日战场上派上用场,在这个冬季陈兵于这里,也是没有办法的办法……
这一日,接到了上级电报的白君萍,向华胜利报告,日军进攻徐州了……
在1938年初,日军为了打通津浦铁路,连接华北与华中战场,扩大侵略,采取南北对进的方针,夹击徐州。
南京失陷后,日军约8万人自镇江、南京、芜湖三地渡江北进,沿津浦路直奔蚌埠。行至明光一带,就被国民党守军所阻。双方激战逾月,大出华中日军指挥官烟俊六所料,遂从南京调集援军,倾巢来犯。
国民党第五十一军布防于淮河北岸,凭险拒敌越河北进。双方在淮河一线展开拉锯战,形成隔淮对峙的局面。
津浦北线,之前拥兵8万的韩复榘,在日军进攻面前不战而退,弃守济南、泰安、曲阜等地。1月13日,敌华北方面军第五师团与先期登陆的日本海军陆战队联合侵占了青岛。敌第十师团沿津浦铁路南下,第五师团沿诸城、莒县向临沂进攻,齐头并进,企图会师台儿庄,打开进入徐州的门户。
侵略华北的日军第10师团从山东青城、济阳间南渡黄河,占领济南后,进至济宁、蒙阴、青岛一线。日本大本营为打通津浦铁路,使南北战场联成一片,先后调集8个师团另3个旅团、2个支队约24万人,分别由华中派遣军司令官畑俊六和华北方面军司令官寺内寿一指挥,实行南北对进,首先攻占华东战略要地徐州,然后沿陇海铁路西取郑州,再沿平汉铁路南夺武汉。
这时,中**队由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指挥,先后调集64个师另加3个旅,约60万人,以主力集中于徐州以北地区,抗击北线日军南犯,一部兵力部署于津浦铁路南段,阻止南线日军北进,以确保徐州。
徐州会战之前,中**队所采取的基本上是单纯的阵地防御战,自己往往处于被动地位,加之武器装备等不如日军,所以屡战屡败。
经过淞沪会战及南京保卫战后,中国统帅部接受了以往的教训,开始改用攻势防御新方针,即将阵地战的守势与运动战的攻势及游击战的袭扰密切结合。
在预选的战场地区,以一部分兵力固守阵地,吸引和消耗敌人;以一部分兵力游击敌后,破坏交通,袭扰据点,牵制敌人;以主力兵团迂回敌军侧背,实施强有力的攻击,从而变内线作战为外线作战,于被动中争取主动。
李宗仁作为徐州会战的最高指挥官,以自己成功的战役战术行动,给当时最高统帅部业已制定的“持久消耗战略”作了完美的注解。
李宗仁知道,对于像中国这样一个古老庞大而落后的国家,如何进行有效的抵抗外族入侵问题,就从战略上作过深入的思考。他曾在其中,分析了当时中国工业、交通的落后状况,指出:“从战略方面说,若日本侵略者实行堂堂正正的阵地战,则彼强我弱”,“故敌人利在速战速决”,“但吾人必须避我所短,而发挥我之所长,利用我广土民众,山川险阻等条件,作计划的节节抵抗的长期消耗战”,“到敌人被深入我国广大无边原野时,我则实行坚壁清野”,“发动敌后区域游击战”,使“敌人疲于奔命,顾此失彼,陷于泥沼之中”。
1938年1月26日,日军第13师团向安徽凤阳、蚌埠进攻。守军第11集团军第31军在池河西岸地区逐次抵抗后,向定远、凤阳以西撤退。
至1938年2月3日,日军先后攻占临淮关、蚌埠。9~10日,日军第13师团主力分别在蚌埠、临淮关强渡淮河,向北岸发起进攻。第51军与日军展开激战,伤亡甚重,12日向澥河、浍河方向撤退。
第五战区以第59军军长张自忠率部驰援,进至固镇地区,协同第51军在淮河北岸地区顽强抗击日军。同时,在淮河南岸,以第21集团军第48军固守炉桥地区,第7军协同第31军迂回攻击定远日军侧后,迫日军第13师团主力由淮河北岸回援。第59、第51军乘势反攻,至3月初恢复淮河以北全部阵地。第21集团军和第31军旋由淮河南岸向北岸集中。双方隔河对峙。
2月下旬,日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