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招式递出,张僧繇喝道:“瞧为师这招‘画龙点睛’如何?”
石之轩眼前似是出现了两团浓郁漆黑,铺天盖地而来,塞满他的视界,心下不由暗叹:不愧是老牌儿宗师……
这招从蘸墨化劲到蓄劲反击一气呵成,动作与他平日画龙点睛的高绝画技如出一辙,但内里却融合了【花间十二枝】其中三枝之精义,精气神无不自然而然,交融如浓墨重彩,才会在精神气机牵引之下,让对手生出一叶障目,难以视物之感。
尽快窥破此招虚实,石之轩坚守心神,不为视觉异象所惑,忽的抬头吹出一口真气,箭矢般率先射向碧玉笔锋,恰似将要被点上眼睛的大龙竟先一步活了过来,猛喷龙炎,出其不意之极。
而碧玉画笔蓄势太沉,仓促间毫无躲避余地,被真气箭矢正中笔锋。
“嗤!”
劲气抵消,碧玉画笔的来势稍稍一缓。
得此良机,石之轩身形闪烁,瞬间脱出画笔劲气的笼罩范围,身形疾旋,柳枝随身而走,劲气影影绰绰,从侧面袭向张僧繇腰部、肋下、肩头。
张僧繇压箱底的一招失意,固然心头惊讶,但宗师级的素养非是白给,霎时跟着旋身,碧玉画笔拖着尾焰似的浓郁柔韧劲气,在身侧拉出一条条‘彩带’。
但闻“蓬蓬蓬……”的劲气交击声急促不绝。
重重荷叶上,一白一蓝两道身影重重叠叠,纠缠不清。
然而若有局外人观战,便会感觉二人此招暗含的韵味如出一辙,分明是脱胎于同一招法精义,只是在二人手中分别演化开来,各得其所,且一攻一守罢了!
忽然,张僧繇面色一变,右手碧玉画笔挥舞不停,左手却撮掌成刀向着前上方迅猛狠击,恰到好处的截住石之轩的一记倒钩腿。
“蓬!”
此次劲气交击竟异常响彻。
一道月白身影箭矢般斜掠上湖岸,反之张僧繇的身形竟不可抑制的弓形后仰,左脚后踏。
“啪……”一声轻微水响。
张僧繇面色难看,原来刚刚的激烈交手中,不知何时,他已被诱至荷叶边缘,仅差一线就要跌入水中而犹自未觉。
最后一记硬拼,两人在劲气交锋上其实不分胜负,但在身形、位置的变换上,石之轩投上岸去,而他却一脚跌进水中。
看似未有丝毫实质损伤,实则石之轩在交手的形势谋略一面占了绝对上风!
感觉着石之轩的气息消失在岸边树林中,已然远去,张僧繇微微苦笑,“老了老了,脑瓜子果真不灵了!”
第二百七十九章以心印心
离了湖岸,石之轩动念之间,【阐天变】微转,本是逍遥飘然的花间真气无声无息间化作了清净空灵的禅宗真气,犹如翩翩佳公子霎时间勘破世情,出家为僧。
时至今日,在将花间派、补天阁、佛门禅宗三派武功及儒家【春秋简易】心法融会贯通之后,石之轩的【元始真法】及【阐天变】更趋完美,愈发神妙无穷,千变万化,了无痕迹。
但凡修炼先天气功者,真气无时无刻不在与天地精气拥有微妙交流,若未曾阖闭毛孔,紧锁气息,都会自然而然散发出一种独属于自己的先天气息。
这气息源自个人的精气神,即使有两人修炼同一内功心法,也会因为对功法感悟上的些微不同及精气神的差别,而生出大同小异的气息。
除非某人彻底废掉本来内功,转修另一先天气功,否则气息就算会随着内功的进益而稍有升华,但根本核心却绝不会改变。
在江湖上,这先天气息往往也是同级别高手间相互铭记及确认的根本依据,难以造假。
然而,这个定则在石之轩身上绝不适用,或者说,他的气息能够随着真气属性的转换而发生难以想象的变化,乃至上一瞬还是某种气息,但【阐天变】发动,下一瞬即可变成截然相反的另一种气机。
此间微妙,只在石之轩的本源气息乃是无极无相的元始真气,而平日显现在人前的气息则只是以【阐天变】化无极为有极,衍变的某一极功法属性。
若说这一极属性气息是在元始真气散发的本源气息上戴了一个虚伪面具,或许并不恰当。
从本质上来看,倒不如说元始真气是个无面者,而某一极属性气息,更像是在元始真气的没有具体形象的面目上捏造一个清晰面庞,示于人前。
只要下次以【阐天变】更换为另一个清晰面庞,则会被当作另一个人!
然而无面者本身就是一种奇妙而稀有之极的面庞,比之任何清晰面庞,都容易被人铭记于心,所以这无面者绝不能显现于人前!
也就是说,石之轩可以在人前彰显任何先天气功的气息,唯独不可以泄露元始真气的本源气息,否则定会被拥有超凡灵觉者窥破他的变身秘诀!
至于光头、容貌、身材……呵呵,对一个将拳术练至出神入化境界,能够自如控制肌肉、骨骼蠕动,且修成清净妙相宝身的人来说,外表身形再非常理所能衡量!
忽然,石之轩眉头一挑,似是感应到什么,腿脚不动,身形却轻飘飘离地数寸,横空挪移,惊鸿般疾速飘掠,不闻破空风啸,但见白衣残影重重,凌空弥散,缥缈圣洁不可方物。
这是他参考此世禅宗武功及上一世的少林提纵术、蜻蜓点水、一苇渡江、大挪移身法、如影随形腿等绝技,所创的一门佛门轻功身法,唤作【浮光掠影】,绝招为‘梦幻泡影’。
两里外的树林内,一个黑黑壮壮的青年和尚正疾速纵跃奔行,所用身法,轻灵中暗含沉稳,竟与少林提纵术有七八分相似,却又更见高明。
蓦地,青年和尚的视线内映入一抹儿白烟,倏忽间几个闪烁,青年和尚面前已多了一道圣洁身影,柔和禅音入耳。
“大木师兄,何事如此急切?”
不知为何,一处于大德的清净气息之内,大木的心境自然而然就平静下来,双手合十道:“大德师弟,道信上师驾临,住持唤你快快回寺!”
石之轩道:“原来是师尊来了……我们走吧!”二人运起轻功,疾速赶回一乘寺。
在石之轩十岁那年,道信终于出面,正式收他为徒,传予禅宗佛法及武功,但道信本人惯常云游四方,在各处名山宝刹宣扬禅宗佛理,因而石之轩一年也见不到道信一两次。
也正因如此,道信如今已是中土佛门公认的一代圣僧,与三论宗嘉祥大师、华严宗帝心尊者、天台宗智慧大师并列为‘四大圣僧’,而道信却是其中最年轻者。
这让石之轩不得不感慨:圣僧是怎样炼成滴?——广而告之是也!
看来,想要在法号‘大德’之后,再加上‘圣僧’二字,可谓任重而道远……
回到一乘寺中,从道显住持口中得了消息,石之轩便独自迈步前往后院幽静竹楼。
在迈进竹林的那一刻,他的微妙灵觉泛起异样感受,让他有转身而逃的冲动——隔着重重翠竹,一里外的竹楼之中,竟非只道信一人,而是四人,四个道信级别的佛门高人……
四大圣僧!
十年时间,足够石之轩将【元始真法】第二层‘炼精化气’圆满大成,一身先天真气磅礴浩荡,自然而然,周天运转,源源不断,生生不息。
如今他已开始第三层‘炼气化神’,在修炼元神的同时,也在拳术化境,肉*身浑圆不坏的基础上,进行更深层次的‘脱胎换骨’,向着道体金身迈进。
之前他在荷叶上的修炼,就是在以【摩柯无量慧经】修成的清净慧光佛力由内而外的洗涤肉*身。
然而,凭着如此修为,石之轩或可在道信一人手上轻松逃脱,却绝无可能在四大圣僧的联手下生离此地!
况且,在他踏入竹林,能够遥遥感应到四大圣僧的一刻,四大圣僧的禅心也定会同时感应到他!
是否立刻掉头而走,千里远遁?
此念一起,石之轩立刻将之斩灭,并且毫无异样的继续迈步走向竹林深处,默默于有意无意间稍稍调整心念,使得精微道心愈发近似清净禅心……
道心、禅心本就极为相似,均是讲究清静,只是道心谓之清虚,禅心谓之空明罢了,实则根本难以真正区分清楚,因而有佛本是道的说法。
特别是许多道门高人投入佛门,在佛法中融入大量道家思想之后,许多修行有成的佛门高人也同样精通道家修养,禅心实与道心一般无二。
对于本就身具正宗道心的石之轩而言,只消微微调整心念,沉浸在清净空明的禅法意境之中,道心便与禅心毫无分别,根本不惧任何道、佛高人的心灵感应近距离探测!
此时此刻,没人能够否认石之轩是修成清净禅心的佛门新一代高僧!
在他徐徐迈出第三步后,“笃!”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