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老板,恁个好的海椒,多放点儿嘛,不过瘾噻。”
平时还都能将就,但今天难得尝到如此美味的辣椒,民工们按耐不住,纷纷提出要求。这也得到了其他部分客人的附和,要求汤锅里添加辣椒。
但是也有另外一些顾客说辣味刚刚好,不要再加了,否则受不了。
辣椒这东西,南北方人的口味差异很大,起初是南方人的专利,后来传到北方,北方人也开始能吃点儿了,但食用量普遍不大。
所以很多像拉面馆之类的餐馆,在桌子上放着辣椒面调料,随客人取用,以适应不同口味儿。
但麻辣烫却不大适宜采用这种形式,因为辣椒面直接撒到串串上不容易调开,造成味道不均匀,所以通常都是统一下锅的。
更何况特种辣椒的数量有限,而且辣度极高,也不可能做成辣椒面随便放到餐桌上。
顾客是上帝,既然提出了要求,也不能不予理睬。吴大娘立即与江逸晨商量,然后向就餐的客人们咨询了一下,大致统计出能吃辣的比例。
最后决定将两口汤锅分开,一口微辣,一口重辣。
江逸晨随即往重辣的汤锅中增加投放了两个特种红尖椒,并告知苏晓佳,注意区分,千万别搞错了。
重新上桌的加辣串串,立刻受到了重口味顾客们的欢迎。
尤其是那五位南方民工,解开上衣扣子招呼,个个吃得是酣畅淋漓,连赞巴适、安逸。
吴大娘上前介绍店里刚刚进了粼江啤酒,要不要来点儿。
得到同意后,五瓶啤酒上桌,倒入杯中,白sè的泡沫,黄澄澄的酒液,更是催人食yù大开。
餐桌上,辣味儿菜与啤酒往往是天作地合的一对伴侣。
其他客人见状,也招手点要啤酒。
在美食的诱惑下,屋里屋外的人们无论男女,都不再顾忌形象,纷纷大口吃菜、举杯痛饮。
这幅热烈的场景吸引了更多的行人加入,桌子不够用了,吴大娘又从楼上搬出几把折叠圆凳,让他们靠边坐着就餐。
江逸晨瞧着,心里不由产生了一点儿担忧,由于辣椒的加入,顾客们的吃相明显超过了以往在小吃街上出摊的时候。另外三种调料还无所谓,但这特种辣椒似乎具备一定的致瘾xìng,包括苗圃的廖老头儿,现在也几乎是顿顿离不开。
不过转念一想,这世界上带致瘾xìng的食物饮料可不少,除了违禁品以外,常见的香烟、可乐、咖啡、槟榔、浓茶等等都会使人上瘾,只不过程度不同而已。
尤其是后面四种,不仅合法,似乎也并没多少人对之进行抨击。
算了,以后看看情况再说吧。
暂时也没功夫细琢磨,因为此时那边又有顾客招手叫人。
点单、取料、下锅、结账收钱,店里的三人都忙得团团转。夜sè渐渐降临,一直到八点多钟,全部食材销售一空,麻辣烫店随之宣布关门。
将外面的桌椅搬进屋,吴大娘和苏晓佳坐在椅子上,不住喘着气。今天晚上这段儿真是累坏了,几个小时就没有停过。
江逸晨的状态还行,没有感觉过于疲乏。
他想了一下,建议吴大娘去招个店员来帮忙,瞧这架势,今后的生意肯定是一片火红。
至于人员的要求并不高,只要老实勤快,身体健康就行。工资可以适当给高一些。
吴大娘也同意了,要是天天如此,自己这把老骨头还真受不了。
随后粗粗一算账,今天两餐,共计卖出荤串一千一百串,素串两千五百串。啤酒一百余瓶。
按素串成本三毛,荤串成本七毛来算,不算啤酒,光这两样就赚了两千二百多元的毛利,这还是在首rì开张打八折的基础上产生的业绩。
吴大娘手持计算器,乐得合不拢嘴。开个小吃店的利润竟然如此丰厚,真是始料未及啊,真是比那个野摊子强太多了。她心中暗暗庆幸自己有眼光,当初舍得下本钱与小江合作。
江逸晨一抬头,看见了挂在墙面上的石英钟,突然想起今天是周六,晚上还有魔术表演任务。
“大娘,晓佳妹子,我还有点儿急事儿,得马上走了。屋里就得你们收拾,辛苦了。还有,晚上关好店门,注意安全。明天上午就去把多余的钱存银行,店里留下基本的花销就行了。”他赶紧交代几句,然后站起身向门外走去。
“知道了,小江,你有事儿就忙去吧,这里有我们,就不用cāo心了。”吴大娘应承道。
苏晓佳的脸上汗津津、红扑扑的,她见江逸晨要出门,也对着他挥了挥手告别。
第五十七章麻辣烫店增添人手
鼎香园顺利开张后,接下来的rì子,生意越发红火起来。
靠着口口相传,大批的回头客在较短的时间内诞生,成为消费主力。
合林路上顾客的消费能力明显超过了管理学院北门外的小吃街,其中社会人士居多,学生模样的很少。大多数人进店就坐之后,熟练地根据自己的口味喜好尽情点单,敞开吃个痛快,并不是很计较钱包的问题。
每桌客人结账离开时,桌面上往往都剩下一大堆的竹签子,以及空空如也的瓷盘待收拾,让人不得不感叹消费者的胃口之旺盛。
价格打八折的优惠活动也就仅仅维持了一天,开张第二rì即恢复原价。对此,一些已经光临多次,与吴大娘较为熟悉的老客人提出建议,说现在的餐饮行业都流行会员制、VIP卡什么的,持卡者能够享受订座、就餐优先权与价格优惠,希望鼎香园也能够参照一下,当然,对他们这些老顾客应该优先办理。
吴大娘把这个意见告知江逸晨,江逸晨琢磨了一阵子,还是摇头否决了。
会员制、VIP金卡等模式,主要是饭馆用来拉拢、留住顾客的手段,似乎已经成为行业内通行的做法,也没什么新意。但自己这边的麻辣烫食品目前销售火爆,供不应求,完全没有必要搞这套东西,让利更是毫无意义之举。另外在营业面积紧张的情况下,把顾客分成三六九等,不公平对待,搞不好还容易引起矛盾纠纷。
所以这一套还是算了,最多在结账的时候去掉个零头就足矣。
吴大娘听了他的分析之后,觉得也很有道理,现在是店方强势,那么由店方来制定自己的规矩也是理所当然的事情。随后她便婉言回绝了那几位老顾客。
饭馆的食材原料供货方面,仍是由以前吴大娘认识的两位菜贩子提供。
当前饭馆每天消耗的食材数量很大,尤其是青菜、藕片、豆腐这些素食,更为可观,所以菜贩子送货上门的积极xìng也随之大涨。
吴大娘本着一客不烦二主的原则,开出食材清单,让菜贩子照单准备,自己没有的就去外购,一同送来。这样省了不少的麻烦。
同时采用两位菜贩子轮流供货的模式,保持一定的竞争xìng,以杜绝诸如价格不透明、食材不新鲜、送货不及时等问题的出现。
另外,既然店里的生意如此红火,有些地方的开销就不必太节省了,除了菜贩子直接送货上门以外,煤气罐的换气、以及米面粮油的采购等等,大都照此办理。虽然比自己人亲自前往花费要高一些,但却节省下不少时间和jīng力,显然是值得的。
吴大娘一人身兼数职,现在可比不得当初的野摊子,方方面面事情头绪众多,后勤采购、账目管理、接待客人、制作食物以及清洁卫生等等,什么都得张罗,也渐渐感到力不从心,实在忙不过来了。
于是,她听从江逸晨添加人手的建议,去原先住的地下室出租屋那儿,找熟人打听,看看有没有条件合适的愿意来麻辣烫店里工作。
找来找去,遇到了一家邻居,这家人原先与吴大娘原先认识,见面说过话。
这是一个标准的三口之家,夫妻俩带一个上小学的男孩。两口子都是外地人,前来粼江市打工已经有三年多了。女的三十多岁,名叫张凤兰,圆脸短发,大眉大眼的,瞧上去显得很jīng干。她原先在一个私人玩具厂当线上工人,后来还提了个组长,她的老公则在一家汽修厂工作。
谁知近年赶上国际金融危机,玩具厂主要的出口业务受到极大影响,被迫压缩产能,裁掉了一批员工。张凤兰也不幸被划定在这批人当中。
光靠男人不高的工资,一家人生活得紧紧巴巴。张凤兰休息了一段时间过后,也待不住了,打算出门再去找个工作补贴家用,却正好碰上了吴大娘。
吴大娘很喜欢这个踏实贤惠的女人,于是加紧招揽。张凤兰听说工作地点离住处不远,倒是也还满意,因为这样方便她回家照顾孩子。
谈了一阵,双方顺利达成了协议。张凤兰到店里工作,试用期一个月,工资一千八百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