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而若是后世子孙落魄,以至于需要用到家里压箱底的存货,那自然要有不同面额的才好……不然周转不变,肯定要被人趁机大占便宜!
这令姜灵格外冷静,思索片刻,取了十个不同年份的银元,外加一个金锭,准备明天去城隍庙那一带,探探出手行情;其余的东西,连背包塞进床底下。
……这一晚,一家三口的其中两个,对厨房里发生的调包事件,一无所知。
毕竟,一个正常人、普通人、平凡人,怎么会记得自家厨房里的那些红薯,一个个儿长的什么样;又怎么会记得那些土豆,到底有几颗?
何况姜灵买的时候,特地挑了相近的大小与份量。
这件事情,姜灵不是忘记了,是根本没打算跟爸妈提。
因为空口提起,可没什么用。
而在找到方法、确信能够自保,免除被切片研究的危险之前,姜灵不准备把自己身上的秘密,告诉任何人……包括父母。
要是他们知道了,没有好处,担惊受怕之外,反而可能会因此卷入危险。
……这一晚,姜灵忽然很佩服自己。
床底下塞着几十万的东西,还能能平心静气地吃饭、散步、聊天,好像根本没有这件事一样。
从这件事上,姜灵发觉,与合果芋、与老樟树的沟通,令她受到了一些影响……作为人的想法与见解,并没有消失或者迟钝;不过喜好与心境上,变得更加简单、坚定了。
这就好像与这样那样的朋友深入相处,总会受到一些这样那样的影响。
姜灵本来就喜欢过一种简单、充盈的生活,并不喜欢纸醉金迷、繁复奢侈。
所以她考虑了片刻,默认了这种变化。
说实话,如果朋友都能像植物这样,姜灵会很乐意的。
临睡前,姜灵坐在床边,静下心来,望着窗子外映近来的亮光。
果然,窗下绿地的“白雾”,悠悠飘进来,绕了她几圈,又轻快流淌出去。
而合果芋身在其中,新叶子以肉眼可见的速度,一片片地长出来。
姜灵一怔,随即头疼了……爸爸妈妈熟悉她房间里的摆设,几日之间,茂盛了这么多的合果芋,怎么瞒得过去?!所以姜灵连忙要求合果芋先停一停。
可结果倒好,明明没有风,合果芋却抖了抖叶子。
随即,姜灵收到一股无比委屈的情绪……委屈得仿佛小萝莉碰见了怪薯黍,小白兔遇到大灰狼!
姜灵气得差点一脚踢过去。
一人一草对峙片刻,姜灵倒头大睡,实在没劲儿理它。
而合果芋则乐颠颠地继续。
没一会儿,半梦半醒之间,姜灵收到了一阵抱怨。
“憋……憋……憋啊!
又憋了!
好憋唉……”
姜灵翻了个身。
……活该!叫你贪心!
……虽然活该,第二天一大早,姜灵起床后第一件事,就是出门,去菜场外面的商业街上,找了家卖花木金鱼的店,买了一个篮球那么大的玻璃水罐,还有两袋麦饭石。
这一天周六,姜富安与胡海燕起得比平时晚一些。
他们起身洗漱时,姜灵在卫生间里,换盆、洗石、加水,还没有忙完。
结果好了,姜妈妈一下子就看到了,一边挤牙膏,一边道:“哎呀,灵灵,你又买了一盆新的啊?原来那盆死掉了么?我没见你扔啊。”
合果芋无风抖动;姜灵微笑,不说话。
姜富安也探头瞧了瞧:“这盆东西真不错,多少钱买的?”
姜灵缩缩脖子,竖起一只手,五指伸开:那一小盆,当初她五块钱买来的。
姜富安端详片刻,点点头:“五十啊,值!这回别忘记给它晒太阳啊!对了,你今天是不是戴了隐形?我看你的那眼镜清洗液要过期了啊,别忘了换。”
合果芋不抖了;姜灵点点头,依旧微笑、不说话。
好在姜富安与胡海燕这两人没有刨根究底的习惯,也没什么高度的敏感的警惕性,叮嘱过一句,就去做早饭了。
卷一:一个时代的开启【上】 10、价比四家给合果芋换完盆,把它摆在窗台上晒太阳,又吃了妈妈亲手做的面饼、喝了自家磨的豆浆,姜灵这才带着银元与金锭出门。
公交车上小偷厉害,姜灵没敢去挤,叫了辆出租车。
到了地方,姜灵下车,就近找了一家卖古玩的,抬头看看店名…“胡氏如意馆”……信步走了进去。
店里,一个二十岁左右的小平头在抹柜台。
另有一个五十多岁、半秃顶、中等身量的人,坐在柜台后,闭目养神。
他穿的一身黑底大红条纹的唐装;翘在凳子上的脚,套的一双黑布鞋。
姜灵没打扰年纪大的。
走到小平头面前,掏出一个银元,在柜台上轻轻磕了磕,放在玻璃面上,轻声问:“这个银元,你们什么价格收?”
小平头见客人进来,已经搁下了手里的活。
此时掂起银元看了看:“一百块。”
这是多少年前的收购价了?何况,姜灵很清楚,银元值钱的,一种是珍品,一种是品相极美、未流通的。
后者的买主,主要是讨个吉兆。
像眼前给小平头看的这个,在靖海这儿,私下买卖,不去拍卖,轻轻松松就已经能卖个一千五百。
而且,姜灵查询到的参考价,都是2011年的行情,也就是去年的。
这两年古玩玉石一直在升温,所以姜灵连价都懒得开,摊手勾勾,示意小平头把银元还过来。
小平头不太痛快地把银元放回柜台上:“你这个,不会是自己打的吧?”
如果说姜灵刚才对小平头的定义,是“奸商”,那么现在这个定义,已经更新为“白痴”了。
既然如此,姜灵食指一点,按住银元,当即睨了这个白痴一眼。
小平头也明白过来自己说错话了,脸上讪讪。
那边不轻不重“碰”的一声,是放下茶壶的响动、伴随着微不可闻的一记哼气声,打鼻子里出来的。
姜灵听得清楚,完全想象得出那老板是什么神情,于是没有回头。
而小平头飞快地看了那边一眼,顿时陪笑道:“你别生气,我只是开个玩笑。
要是东西多,价格好商量、好商量。”
“好商量”这三个字,水份可太大了。
姜灵兴致缺缺,收起了银元。
小平头忙道:“要是有一对,那三百块,我们收。”
如今姜灵的耳朵好。
小平头瞟那一眼时,姜灵听到那边软布摩挲了一声。
这声音出自唐装,应该是老板打了手势。
也就是说,老板对这货色动了心。
加上还有几十个存货,这笔买卖,有余地可以谈。
所以姜灵又问了一句:“一对三百,还是一个三百、一对六百?”
小平头笑眯眯道:“当然是一对了。
要是还有更多,那也能再加点儿。”
姜灵没心思谈了。
他们价格压得太狠,收进来、卖出去,一倒手之间,就要翻两番,四倍。
这样子,讲起价来,肯定不容易。
实在不行,送去鉴定一下,然后找拍卖行。
就是手续麻烦一点,时间要久些,还有费用。
不过卖上一千一个,肯定没问题。
所以姜灵摇了摇头,收起了银元,转身离开。
小平头喊姜灵:“哎,价格好说!我说,你是不是还有啊?”
姜灵没回答,脚下也没停。
……接下来,姜灵又走了两家店。
一家店价格压得更低,而且那老板慢悠悠喝着茶,光瞧模样,就是砍价老将、很有耐性,不好对付,所以姜灵问了一下,转身便出来了。
另外一家店,姜灵刚进去,立即暗暗吓了一跳……除了老板,角落里还坐着一个男人,在擦铜器。
他身上带着“黑雾”,黑雾外还有着一层暗红的“雾气”。
这是姜灵头一回,在人的身上看到“雾”。
明明只不过一个三十左右的普通男人,穿的甚至只是地摊货。
但既然身上有“雾”,那在姜灵眼里,自然就很不一般。
姜灵又好奇又害怕,不敢正眼偷瞧,装作闲看,草草望了几眼货架,借着玻璃门、器皿等当镜子,打量瞧了那人几眼,胡乱问了问老板价格,当即就走了出来。
第四家店,在步行街中央地带的路口。
店门上方的招牌,并不像它的邻居那样,金光闪闪,而是一块老式的横匾,制作精美,上面是草书。
姜灵认得出店门叫做“东瑞斋”。
但那签名比店名,要更加龙飞凤舞,姜灵就认不出来了。
显然,这题匾的故意如此:一边收人钱财替人办事,把店名题字写得容易辨认;另一边,却又不忘卖弄一番。
……是个妙人。
所以姜灵不由失笑,一边抬腿踏上台阶。
结果一进店门,姜灵就看到了张甫。
张甫靠在柜台上,正和两个年轻的女店员说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