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采取控股方式将伪满洲国通讯社和其他一些主要报社控制在手中,成为弘报协会的会员。其中有中文报纸《盛京时报》,该报是日本人中岛真雄于1906年10月18日在沈阳创办的,是行销东北的头号大报,发行量很大,是为日本帝国主义的反动统治摇旗呐喊的主要阵地;《大同报》是“九·一八”事变后,1932年在伪都新京创办的伪政府机关报。还有日文报纸《满洲日日新闻》;是满铁第一任总裁后藤新平提议由满铁出资创办的。创办的主要目的是把它办成经营满洲的有力宣传工具。《哈尔滨日日新闻》1921年创办,是发行在北满地区最有影响的一种日文报纸。此外还有日文报纸《大新京报》、《奉天日日新闻》,朝鲜文报纸《满鲜日报》,英文报纸《每日新闻》,俄文报纸《哈尔滨时代》等报纸。可见东北的新闻通讯和主要报刊发行都在弘报协会的统治之下。弘报协会作为统制会社,统一支配各通讯社和报社。1937年由于时局的变化和为全面侵华战争作准备。弘报协会的统治进一步加强。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首先是建立了独立的通讯体制,即1937年7月1日由弘报协会全部出资的伪满洲国通讯社宣布成立;取代了原来的伪满洲国通讯社。与之相适应;弘报协会采取强制性手段,对未加入弘报协会的报纸进行整顿,使之纳入到协会的统治之下。在奉天、大连、新京、哈尔滨四城市,只准许保留弘报协会控制之下的成员报纸中、日文各1种,其他各市、县地方基本上是采取1地1报的原则。通过收购、吞并、撤销等手段,使一些资金缺乏的弱小报纸被淘汰;具有进步倾向和对东北文化事业发展做过重大贡献的报刊,受到严重打击。1937年废除了《满洲报》、《关东报》、《民报》、《大亚公报》、《民声晚报》、《奉天日报》、《奉天公报》等七家报纸,使东北新闻出版业受到严重的破坏和摧残。经过此次整顿日文报纸的发行量急剧增加。弘报协会所控制的报纸发行量已达到全满报纸发行量的90%,全面控制新闻舆论的目的已经达到。
1940年末伪满行政机构再次改组,弘报处的权限又随之扩大。为建立所谓的通信新闻新体制,强化直接操纵舆论的新闻机关,于1941年1月16日设立满洲新闻协会,取代以往的满洲弘报协会。伪满政府在同年8月25日同时颁布了《满洲国通讯社法》、《新闻社法》、《记者法》等所谓“弘报三法”。将伪满洲国通讯社和《满洲日日新闻》(日文)、《满洲新闻》(日文)、《康德新闻》(中文)等四大新闻通讯机关改组为特殊法人。使之具有国家机关性质并将报纸完全改为官办,将原各报刊分别纳入康德新闻社、满洲日日新闻和满洲新闻社中,建立起所谓通信新闻新体制,实现了由伪满政府严格的直接的对新闻报道机关的完全控制。
对于广播,日本帝国主义对其控制得更为严格。“九·一八”事变后,在1933年建立起满洲电信电话股份公司,把东北的广播事业全部接收过去,统一管理东北的广播事业。
日本帝国主义为了限制东北人民的言论出版自由,防止危及其军事占领和殖民统治的具有民族意识、抗日言论、进步思想的出版物的发行,采取法制化手段,强制性地控制东北人民的言论出版事业,使原来就很薄弱的东北图书出版事业遭到严重摧残。伪满政权出台之后于同年9月12日颁布了《治安警察法》;具体地规定了禁止人民群众集会结社的自由,禁止在街道及公共场所张贴标语、传单、图画或散布、朗读其他读物,如有违反者,警察便以“扰乱秩序”等罪名加以禁止或扣留。此外还禁止在外学习的东北籍学生回东北,断绝东北与外界的文化交流。各种出版物的检查和取缔也开始由警宪来进行。1932年10月24日公布了伪满第一言论文化专制法令《出版法》,以法律手段来控制言论出版事业。出版法规定,凡有变革“国家组织的大纲”,危及“国家存在的基础”;泄露“外交及军事机密”;对“国家产生重大影响”的破坏行为,煽动犯罪,惑乱民心等内容的都禁止出版发行。包括报纸、杂志和普通出版物。并且还规定伪满洲国务总理大臣随时以有碍于军事、外交和维持治安为由,禁止或限制报纸杂志的发行和新闻报道。为此日伪当局采取焚毁、禁止发行、禁止输入等手段,禁绝和限制一切具有民族意识的出版物的发行和传播,采取强制性手段把具有民族意识的进步书刊全部焚烧。仅1932年上半年,就有650余万册图书被烧毁。据《满洲年鉴》记载,1935~1938年禁止发行的报纸、杂志、普通出版物分别为7445份、2315份、3508册。被伪满扣压的分别为56091份、13664份、924852册。仅1934年6月29日一次即有36种报刊被禁止输入。特别是有关抗日的革命的具有民族民主进步思想的书刊,严禁在东北出版发行,更不准由外界输入,隔绝东北人民与外界的一切文化言论思想的联系和交流。
第七部分:关东军与伪满经济关东军的思想文化专制(3)
日本侵略者为了加强对出版事业的控制,强化文化统治,于1937年3月29日成立了满洲图书会社,主要出版发行学校课本和宣扬建国精神、殖民统治的书籍,垄断了东北教科书的出版发行事业,并进口大量日本出版物,向东北人民灌输反动思想。为此1939年又成立了专门从事进出口业务的满洲书籍配给株式会社来与之配合。主要进口大量的反动的日本书籍。1941年伪满政府成立了满洲出版协会,全面统治东北的出版事业,控制东北的文化市场。此时,东北出版发行的书刊主要以日文中文两种为主,且日文占绝对优势,占领了整个东北的图书市场。其内容则是宣扬日本大和精神,日本的风土人情,尊皇崇神、誓死效忠天皇的武士道精神,美化法西斯主义的侵略战争以及所谓的王道、皇道等殖民统治政策等。以此对东北人民进行思想文化的侵蚀和毒害,以实现巩固其法西斯殖民统治的罪恶目的。
日本统治者为实行其反动的法西斯殖民统治;除采取控制新闻通讯、广播、报刊等领域进行美化和粉饰现实的反动的欺骗宣传之外,同时对文学、音乐、美术、戏剧、电影等艺术领域进行殖民文化统治。创办大量的文艺团体,力图运用文学艺术创作的形式为其殖民统治来涂脂抹粉。
日伪统治者于1934年成立了“奉天笔会”(满洲笔会)进行文学创作,其成员几乎全都是日本人,创作的文学作品很多,都是极力美化和粉饰日本侵略者和鼓吹侵略战争的,成为日本在东北推行殖民文化的一支重要力量。例如,日本作家高本恭造创作的殖民文学作品《奉天城附近》;把关东军残酷侵略我国东北的丑史,描写成皇军的光辉战斗历程。小说《满洲少女》无耻宣扬日本民族优秀论,描写日本侵略者如何以所谓优秀的日本精神,使一个具有抗日思想的满洲少女转变思想。作品极力宣扬日本民族优秀,丑化中华民族。其他殖民文学作品如《建国列传》、《晨晓的满洲》、《嫩江祭》等都是美化日本殖民统治的作品。还创作了以吹捧日本人“开拓”东北业绩的;把武装移民称为“创造光辉的人们”,极力美化日本侵略者的移民开拓文学。如《太阳兵营》《圣锹部队》等。1933年6月30日在大连日伪又一御用文艺团体“满洲文话会”成立,在各地设有支部。该会出版了《满洲文活会通信》,并编撰《满洲文艺年鉴》。
到了伪满洲国的后期,日伪将文化事业完全归入战争轨道。在1941年3月23日由伪国务院弘报处制定反动的文艺纲领《艺文指导要纲》《满洲国史》分论上,第110~112页。,是日伪统治者强化文艺统治的重要措施。“要纲”规定文艺的性质是“以建国精神为基础,是为八一宇精神之美的显现”;把文艺变成为战争服务的工具。“要纲”还规定文艺团体、文艺创作活动等一律由日伪直接指导,使文艺完全成为日伪法西斯统治的工具。它只许歌颂圣战,美化战争,咒骂抗日斗争,使东北的革命进步文艺遭到严重摧残。“要纲”出台之后,日系作家则进一步占据了东北文坛,积极推行殖民文化。在弘报处的一手控制下,为适应“圣战”时期对文化统治“一体化”需要,又改组和新建了一批日伪御用文艺团体。1941年7月在长春建立满洲文艺家协会,是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