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笔冢随录 ⅱ作者:马伯庸-第4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事实上正是如此。

  文学哪可能会轻易死掉。李白死了,但是李白诗活到了现在;苏轼死了,但是东坡词也活到了现在——东坡肉也活到了现在,但这是另外一个话题——真正有生命力的东西,是会永生的。中华国学横亘千年,是有理由的,想死,谈何容易啊。

  何况如今中国文学非但没死,而且可比以往热闹多了,加上网络助推为澜,真可以说是“十亿人民九亿写,还有一亿在发帖”。也许那位大叔会争辩说:“我说的是纯文学,不是通俗文学。”其实在我看来,它们都是一回事。纯文学如果没人看,那就是死文学;通俗文学里也能拔出上等货色来,《三国演义》当年也是市井文字、引车卖浆之流喜闻乐见的文学形式。与其同时代的“纯文学”流传下来的,又有几篇呢?

  话题说回笔冢。马克·吐温曾经在《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的前言里开宗明义地写道:“试图在这篇故事中寻找动机者将被起诉;试图从中寻找寓意者将被放逐;试图从中寻找阴谋者将被枪毙。”他不愧是我最喜欢的作者之一,说出了我的心声。《笔冢随录》也是例同此书,没有那么深刻的内涵,也没怀有经国济世、复兴国学的理想,单纯只是一部通俗小说,打的是国学的幌子,走的是日本动漫风格的路子,希望大家要留神了。

  如果说非要挖掘出这篇东西的正面意义,大概就只有这个了:“人会死,文字和才情却不会,后者是能够逾越时间之外的。”也算是我对国学信心的一种表达方式。

  所以我从来没担心过国学是否会消亡,文学是否会死掉之类的言论。

  我真正担心的,是我自己。

  这篇小说已经进展了两部。老实说,我不是很满意,从技巧上它显得很稚嫩,从趣味上又显得有些苍白,至少在我看来,它的阅读快感没有预期的那么大,这很难令人满意。所以能够坚持到第二部结束的读者们,你们真的很不容易。为了感谢你们的耐心和大度,我有一个小秘密和大家一起分享:

  对于接下来的第三部故事,我现在知道的和你们一样多——是的,我还没有写,甚至没有腹稿和大纲。


您好!您下载的小说来自  欢迎常去光顾哦!
本站所有资源部分转载自互联网!本人不做任何负责;请支持正版,版权归作者所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