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旁边楚倩闷闷不乐地说道:“巧彤说的没错,女儿与轻如姐先前所写的让小五改了大半,真是奇了,平日怎么就没见他有这般本事。”楚倩胸口堵得慌,若是苏巧彤改的她倒也认了,她原本就对苏巧彤颇为心折,却没想到竟是楚铮所为。她向来对这个弟弟并不怎么瞧得起,认为他只是一纨绔子弟而已。可仔细看了楚铮所改的那部分,楚倩自问可挑剔出诸多不是来,对仗不整,毫无韵味。可纵观全文,楚倩仍不得不承认,弟弟所改的全是画龙点睛之处,比原先她所写的精彩多了。
楚名棠看向楚铮,哼了声道:“铮儿,笔墨伺候。”
楚铮见父亲神色有异,心中不解,走到书案前将笔墨准备好。楚名棠将剧本置于案上,一页页翻过,不时涂改几笔。楚铮在一边伸长脖子看着,脸色渐渐变得僵硬起来。
楚名棠将笔一搁,抬头看了看,见无旁人在身边,轻声说道:“文中共有四十七处提及‘大汉子民’,可我大赵国号却仅出现不足十次,真是其心可诛。”
楚铮当时还真没想到此处,口中辩解道:“父亲冤枉孩儿了,此乃戏中人谈及数百年前胡蛮入侵之时,当时我大赵尚未建国啊。”
楚名棠将剧本递给他,道:“所以为父只改动了三十一处,小小年纪,不要想得太多了。”
楚铮冷汗涔涔,道:“孩儿纯属无意,请父亲明鉴。”
楚名棠道:“无意自然最好,凡事都要小心些,切不可授人于柄。去吧,让这伍绍一快些改口了。”
楚铮不敢怠慢,忙跑去与伍绍一交代了。伍绍一倒并未在意,低头默默背记着。
苏巧彤见楚铮走了过来,脸色有些不大对,笑道:“怎么脸又白了,楚伯父训斥你了?”
楚铮在她身旁坐下,心有余悸地说道:“文字狱,老头子若搞文字狱绝对是行家里手。”
“……上溯至先秦之时,塞外蛮族匈奴便已对我大好河山垂涎不已,时常起兵犯我边境,我中原历代好儿郎浴血奋战,始终拒敌于长城之外。直至后汉末年,宦官弄权,诛杀边境大将自毁长城,胡蛮才得以乘虚而入,中原百姓惨遭屠戮,千里荒无人烟,幸有我大赵太祖率兵起事,驱逐胡蛮……”
禁卫军大校场的点将台上,王老侯爷虽已年近古稀,但仍满面红光,中气十足,台下虽有近万人,但他这一番誓师之辞人人听得清清楚楚。天空依旧飘着细密的雪花,可整装待发的八千将士个个如标枪般伫立,纹丝不动。面对这位北疆大营昔日的老统领,黑骑军将士更是目露敬仰之色。论战功,上任统领兵部尚书郭大人较之更胜一筹,但郭统领更偏重于谋略,在北疆将士心中,胯下火云驹,手持丈八长矛挑落胡蛮十余位猛将的王老统领是如同神一般的存在。
点将台下搭着数排简易帐篷,是为前来送行的朝中百官而设。方令信坐在一帐篷中,盯着王老侯爷凝思不语。
一旁的刑部尚书方令白口中啧啧有声:“许久不见王老侯爷,没想到他仍是老当益壮。满朝文武也只有楚名棠能请得动他了。”
方令信缓缓说道:“王家世代不求显赫于朝堂,但始终执掌大赵近半兵权,在军中威望无以伦比,相较而言,实力犹胜楚家。楚名棠想必也已明白此处,近年来一心想为南线大营统领王明远寻找一尚书之空缺,好将副统领楚洛水扶正。此番又让其幼子领兵赴北疆,看来是想打北疆大营的主意了。”
方令白笑道:“大哥过虑了,那楚名棠幼子才多大年纪,在京中多年,除了一次救驾有功外,从无惊人之举,乱七八糟的事倒有一大堆,娶妾却行正妻之礼,与敏公主之事更是成了京城的笑谈。想那北疆大营将领历来桀骜不驯,他去了掀不起什么风浪。”
方令信冷声道:“小小年纪便懂得如何伪装才是最为可怕之事。如今想来,为兄的担忧恐怕不假。此番楚名棠不顾楚方两家联姻之谊,将中诚逐出南线,想必是发觉了中诚与其长子结交之事,看来当年将其二子外放出京并非是为历练,而是一心要废长立幼。据中诚所言,楚家长子楚轩政绩名声在外,其才能较己毫不逊色,可楚名棠却仍执意如此,他既是对其幼子如此看重,定有他的道理。”
天下(第三部)
天下(第三部)(7)方令信指指案上的锦书,道:“你看这份议程,此次八千将士出征誓师一改以往呆板简陋之风,有着诸多新举措,不少可称为异想天开之举,直叫为兄叹为观止。虽说楚名棠自承是他所提议,可为兄觉得与其行事之风根本不符,定是其幼子为之出谋划策。”
方令白犹豫道:“大哥,有一事小弟不知当讲不当讲。”
方令信看了他一眼,道:“你我兄弟还顾忌什么,有话尽可直言。”
“京城近日传言楚郭两家已有联姻之意,楚名棠此番又将中诚逐出南线,看来对我方家已有戒心。小弟听闻此次誓师筹备,欣儿从中亦大力相助。大哥,她毕竟是楚名棠之女,我们方家有些事还是避开她为好。”
方令信微微一笑,道:“二弟,为兄心中有数。不过楚名棠似顾忌欣儿,尚未对其说起中诚之事,你我暂且亦不必告知她,也许反可知晓些楚家之事。”
方令白若有所悟,问道:“大哥已经知晓了楚家何事?”
方令信笑道:“楚名棠不是有个新玩意叫什么戏剧,你我坐等看好戏吧。”
此时王老侯爷已经走下点将台,冯远之父兵部令吏冯奕征正在台上诉说着自己听闻北疆突厥来犯,斟酌再三仍决意送子从军之事。
“……诸位大人,下官虽只是一介小吏,但亦知家国何为重,有国方有家;有家无国,则家亦难长存,下官宁可弃小家而顾大国,故毅然将小儿送往北疆,并教导他毋以小家为念,在沙场之上奋勇杀敌以报皇恩,纵使青山埋忠骨,但浩然之气亦永存世间……”说到动情之处,冯奕征已是眼眶微红。
台下冯远只听得汗流浃背,旁边许唯义亦哑然失笑:“冯远,你家老头儿也太狠了吧,这不是在咒你吗?真是怪了,前几日我还曾听你说令尊宁可打断你的腿,也不准许你去北疆,此时听来反倒似令尊驱你北上,你却颇为勉强?”
冯远气急败坏地说道:“这定是楚将军有所改动,昨日我送往楚府的那份根本不是这般写的。”
许唯义笑道:“休得狡辩,依我看令尊之言更为可信。”
冯远冷笑道:“别急着取笑我,下一个便是令尊登台了,看看他如何说吧。”
许唯义一呆,顿时也担心起来。
正中的帐篷内,赵茗不住地点头,道:“这冯奕征官职不高,却是个深明大义之人,若我大赵官员尽像他这般,何愁天下不平。”赵王病重,全赖叶门的圣药支撑着性命,清醒之余下了道旨意,由长公主监国。朝中一些大臣虽对女子监国有些不满,但有楚名棠和郭怀大力支持,方令信又不置可否,也无人敢出头反对。
赵茗对赵敏笑道:“先前姑姑还觉得此次誓师颇有些胡闹之意,如今看来,那楚铮所做的确不错。”
赵敏强笑道:“他这人向来如此,花样百出,谁都捉摸不透。”
赵茗看着赵敏日渐消瘦的小脸,不觉有些心疼,暗想这段时日这侄女连遭兄长丧命、父亲病危之难,如今唯一心爱之人又要远赴北疆,不知何时才能再见,也确是难为她了。
赵茗劝道:“敏儿,以楚铮的武功,既便是在千军万马之中,自保之力还是有的,何况他是带兵将领,身处险境的时候绝不会多,你还是将心放宽些,不必为他担心。”
赵敏脸一红,道:“姑姑,侄女哪是为他担心了。”
“到这时候了还嘴硬,”赵茗笑道,“要不姑姑将他叫来与你话别?”
赵敏摇头道:“此次出征他乃领军之人,自应站在点将台下众将士之首,若是躲到了帐篷里,未免太不成体统了。”
大内总管连奇走了进来,躬身道:“启禀长公主,太尉大人和兵部尚书郭大人求见。”
“有请。”
楚名棠和郭怀走进帐篷,见过了赵茗,楚名棠道:“长公主,稍后请移驾大校场议事堂,此番誓师后半程在此举行。”
赵茗笑道:“楚大人,这誓师尚进行了一半,已让本宫觉得新奇不已,为何还要移驾议事堂中?”
楚名棠笑着答道:“长公主,请恕臣暂且不答,等到了议事堂内再为长公主释疑。”楚铮将誓师大会转到议事堂内也是无奈之举,大校场极为空旷,除了伍绍一外,紫儿和张得利夫妇等都是文弱之人,这时代又没有任何扩音设备,台下之人若连戏中说些什么都听不甚清,费尽心思排这部戏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