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美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石油进口国之一,对海湾局势极为敏感,在伊拉克入侵科威特后仅5 天,就向沙特派遣了第82 空降师,该空降师拥有4000名伞兵和一批战斗机。沙特原来就是美国的盟友,但对美国一味袒护以色列不满,故从未允许美军在其领土驻军。现在,为了对付伊拉克的扩张野心,沙特毅然决定让美军开进。与此同时,以美国为首的多国部队在几个月内迅速组成,共有100 万军人,数千架飞机和几百艘军舰。
1991 年1 月7 日,一场代号为“沙漠风暴”的军事行动开始了。战争初期美军以空袭为主,美国和多国部队在1 个多月时间里,出动了10 万架次飞机,对伊拉克进行狂轰滥炸,主要目标为军事设施、交通要道、机场、桥梁、仓库等。战争第2 阶段从2 月24 日开始,转为地面进攻。仅仅经过4 天的战斗,伊拉克军队便一败涂地,萨达姆被迫接受联合国关于立即从科威特撤军的决议。鲍威尔宣布科威特被解放,海湾战争胜利结束。
海湾战争消灭了伊拉克军队一大半的有生力量,使其阵亡2 万余人,被俘17 万余人,几千辆坦克被炸毁,共计损失约2000 亿美元,伊拉克元气大伤。美国军队伤亡不大,阵亡140 余人,因其他原因死亡230 多人。鲍威尔聊以自慰的是在总统作出停火决定这个问题上,他及时起了应有的作用,没有导致更多的美国人在战场丧命。他公开说,“我自豪而无愧地履行了自己的职责。”
攻击伊拉克的战火照亮了这位黑人将军,关于他的神话不胫而走。人们崇拜他,不少家庭给新生婴儿取名“科林”。一项民意测验表明,赞成鲍威尔工作方式的占66%,反对的只占7%。于是,在酝酿1992 年总统大选时,鲍威尔自然地成为呼声最高的一位竞选者。享有盛名的《美国新闻与世界报导》周刊曾预测鲍威尔一旦出山,必将成为第2 个艾森豪威尔。而且,对他参加竞选的前景作了具体分析,他如果参加共和党竞选,则将会取代在任总统布什,成为该党候选人,而且会以38%至42%的优势战胜民主党候选人克林顿。
面对舆论炒作,鲍威尔心态平静。如果说他丝毫未动过心,那是假话。
但是,最终他以理智战胜冲动,做出了不参加竞选总统的决定。人们越是高喊“鲍威尔将成为美国第一位黑人总统”,他的头脑越是清醒。美国立国220年来,4 年一度的大选从未间断,然而,始终没有一位有色人种候选人,更不必说入主白宫了。就在鲍威尔被棒上顶峰之时,一位参议员毫不讳言地说:“一旦鲍威尔先生宣布他要出马,从那个早晨起,他就会发现自己已不再那么受欢迎,不再那么完美无瑕。”鲍威尔深知此话的份量。
鲍威尔心系黑人同胞,一贯积极主张给予少数民族以平等权利。他在军队努力工作,要向社会显示黑人并不逊色,他的一句名言是“依靠自己,就像我一样”。他不爱出头露面,时常谢绝采访,然而却对黑人记者独有偏爱。他说,“我非常乐于接受黑人报刊的采访,这样做是为了引起反响:嗨,看看那个城里人,他就是从纽约哈莱姆区出去的穷小子,他能出去,我为什么不能?”鲍威尔鼓励黑人青年自强自立,鲍威尔是他们的偶像。
1993 年9 月,56 岁的鲍威尔上将解甲归田,过起了悠闲自得的退休生活。他的收入相当可观,每年退休金为8。3 万美元,又与书商签订了600 万美元的合同,撰写回忆录,其中一部《我的美国之路》已经问世。此外,邀请他讲演的人使他应接不暇,每一次的报酬至少6 万美元,更有十几家公司请他出任董事。鲍威尔的日程排得很满,他依旧精力充沛,笑对人生。但是他离开了指挥岗位,多少也有些失落感。他常说:“我每年每月都觉得自已正在衰老,但还不算太老,我还要干15 年。当然,不会再在五角大楼的办公室里干了。”
鲍威尔退役后举家迁往弗吉尼亚的麦克莱恩,此地属于首都华盛顿的远郊。每当黑人民权运动领袖小马丁·路德·金的纪念日到来时,他总是驱车前往华盛顿市中心,默默地向金牧师塑像献上一束鲜花,祈盼着有一天金牧师的“梦”能够成为现实。同时,鲍威尔经常想起1992 年指挥镇压洛杉矶黑人群众的行为,觉得对同胞们欠下了一笔债,他只求他们给予谅解,因为服从上级是军人的职责。再说光阴似箭,一转眼共和党已执政12 年,里根挂在嘴边的一个故事,已在全国家喻户晓。
“从前有两个小男孩,一个是忧郁的悲观主义者,另一个却极其乐观。
父母带他们到精神病医生那里寻求办法,想让悲观的儿子乐观起来,而使乐观的那个正视生活中的困难。医生想出一个主意,把悲观的男孩关进一个房子,里面摆满各种玩具,而将乐观的孩子锁入一间堆满马粪的屋子。几小时后,当父母和医生再来看他们时,悲观的孩子坐在地上大哭,没有去玩那些玩具,因为他担心会把它们弄坏。而那乐观的男孩,正在兴高采烈地铲马粪,他说:‘这周围一定有一个马驹,要不怎么会有这么一堆马粪,我一定要找到它!’”里根在工作中时常想到这个小孩。
然而尽管里根、布什不断鼓励共和党人,但他们还是无大作为。在国际上他们四处插手,忙于颠覆苏联、东欧,干涉中东,只落得国内经济不景气,失业率与日俱增,老百姓怨声载道。1992 年大选时,布什终于名落孙山,返回老家得克萨斯州的休斯敦。
民主党总统长期以年轻著称。此次入主白宫的比尔·克林顿年仅46 岁,雄心勃勃,在就职演说中发表了施政纲领,提出变革与复兴的号召。他说:“在冷战阴影下成长起来的这一代人,今天已担负起新的责任。尽管美国经济实力仍居世界首位,但这些年已经有很大削弱。我们应不断进行变革,而当务之急是解决就业、医疗和犯罪等严重问题。为实现国家复兴之目标,我们要努力做到以下三点:第一,增加人力投资,削减庞大的国债;第二,使民主富有新的活力;第三,对付国内外各种挑战。”
克林顿步入政坛的恩师是早年发迹的著名人物威廉·富布赖特,此人在60 年代曾任参议院外交委员会主席,影响非同一般。在他倡议下,美国制订了一项国际学术交流计划,称富布赖特奖学金计划。中国不少学者也享用过该奖学金的资助,出国从事学术研究和访问。
新总统是卡特的密友,他们喜欢共同参与公益事业。他也和卡特相似,进驻白宫后便宣布必须控制政府开支,而且首先从自己手下人做起。他说:“一定要与已经习惯于特殊照顾的特殊利益游说者较量。应该树立一个榜样,杜绝一切浪费,如豪华餐厅等等。我要求每个人都为此作出贡献。”克林顿能够说到做到吗?山姆大叔的日子真的会好过一些吗?还是让历史来证明吧。
正是:几代风流花落去,山姆前途难知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