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雄壮的军乐声中,郑洞国、卫立煌登上典礼台,热烈握手,紧紧拥抱,台下万众欢腾,群情激昂。
人们没有理由不欢呼。因为缅北滇西反攻,是抗战以来正面战场惟一的一次获得彻底胜利的大规模进攻作战,也是自甲午战争以来第一次援助盟国进入异邦国土作战并获得胜利的一次大规模进攻作战。
缅北滇西反攻作战的胜利,不仅打通了中国与盟国间的陆上交通线,支援了国内正面战场,而且揭开了亚洲战场盟军向日军反攻的序幕,正如当时美国《纽约时报》的评论所指出的:“入缅之战,开创了大陆反攻的新阶段”。
缅北滇西反攻作战的胜利,鼓舞了中国人民抗战斗志,而且扬民族之威,使世界人民看到了中华民族不屈的斗争意志,向全世界表明,中华民族是任何侵略力量都不能征服的。
飞将军掀天揭地鬼神惊——抗战中的防空战
战前中国和日本的空军
1909年意大利军事理论家G。杜黑在一篇文章中提出:“天空即将成为战场。”杜黑在1921年出版的《制空权》一书中,详细阐述了他的“制空权”理论。他断言:“能够夺取制空权并利用它来击破敌人物质上和精神上的抵抗的空军,可以不依赖地面上所发生的一切而保证取得胜利。”杜黑主张建立与陆、海军并列的独立空军。空军制胜论的出现,给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世界军事学术界以强大的冲击。在海军系统内人们对飞机和航空兵的大规模广泛使用展开了讨论,争论的焦点是,飞机与战列舰究竟谁的威力更大?
日本既没有马汉那样的海权思想家,也没有杜黑这样的空军制胜论者,但是,日本人对马汉和杜黑的思想都有相当的理解。正当欧美军事界对航空能力争执不下的时候,日本在1923年建造成世界上第一艘正式的航空母舰“凤翔”号。该舰长160米,排水量7000多吨,航速25节,能装载21架飞机。
1919年,35岁的日本海军军官山本五十六被派到哈佛大学读书。山本五十六在深入考察美国的石油工业和航空界发展动向的基础上,形成了自己的“在未来的海上作战中将主要依靠飞机”的作战思想。从此,山本五十六这位有名的舰炮专家开始把目光从海面逐渐转向了空中。正是山本五十六的“航空制胜”思想大大推动了日本海军航空兵及空军的迅速发展,并对后来的太平洋战争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日本空军分别隶属于陆军和海军,前者由陆军航空本部管辖,后者由海军航空本部管辖。日本的陆军航空兵分别驻守在日本本土、中国台湾、朝鲜及中国东北境内。到1937年,有航空兵团1个,下辖飞行团5个,飞行联队16个,96个中队;其中驱逐机中队36个,侦察机中队24个,轻轰炸机中队20个,重轰炸机中队16个;拥有作战飞机1156架。其中:驱逐机432架,侦察机216架,轻轰炸机180架,重轰炸机128架,预备机200架。日本海军航空兵力,分为海上部队和陆上部队两种,到1937年,共有舰载飞机278架,陆上飞机567架,各型预备机200架,共计1045架飞机。到抗日战争爆发前,日本已有军事飞行员9820人,民用飞行员3000多人。
“空军制胜论”在世界上盛行一时时,中国的新旧军阀正在混战,陆军仍是投入最多的兵种,空军的发展非常缓慢。1928年,国民党政府开始设立航空署,下辖4个航空队,共24架飞机,1931年在杭州笕桥创办中央航空学校,之后逐步收编各省军阀的航空部队,建立了统一的空军。抗战爆发前,中国空军共设9个大队,即3个轰炸机大队、3个战斗机大队、2个侦察机大队、1个攻击机大队,共辖26个中队;此外还有5个直属中队。抗战开始时,中国能够作战的飞机只有300架左右,能作战的人员只有700人。此时,日本军用飞机90%由自己生产,而中国仍无一家航空工厂可进行批量生产。全面抗战爆发后,中国设立了空军前敌指挥部,周至柔任总指挥,毛邦初任副总指挥;1937年8月,又增设第一军区司令部,沈德辔任司令,石邦藩任参谋长。
在战争初期的华北作战中,中国空军并未出动,日军决定在华东地区与中国空军决战。在这一区域,日军投入作战的航空兵力主要是海军的航空兵。日本海军第3舰队在其作战计划中提出,航空作战的目的在于“开战第一天集中全部航空兵力,以急袭敌空军,取得先发制人的胜利”,以歼灭我空军,夺取战场上的制空权作为第一任务。中国空军实力远不如日军,但在1937年初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参谋本部制订的《国防作战计划》中,却对空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要求空军除主力在华北和华东两个战场作战外,还要远征日本本土,以及日本所占东北、台湾等地区。另一方面,中国空军强调轰炸机的作用,试图在战争初期打击日本海军,阻止其在中国沿海登陆,而要求“尽量避免与日空军决战”。这是一种战略错误,因为在没有制空权的条件下,要想发挥空军的作用,彻底打击敌陆海军是不可能的。
飞将军掀天揭地鬼神惊——抗战中的防空战
八一四首战传捷
1937年8月13日下午两点,国民政府航空委员会下达空军作战命令第一号令,将空军主力紧急调往华东,要求各部队于14日黄昏前,秘密到达准备出击的位置,完成一切攻击准备。
8月14日,上海地区正值台风过境,华东沿海一带阴云密布,风速达每秒22米,并降大暴雨。这天凌晨起,中国空军各部队奉命出击,执行轰炸任务。第5大队第24中队中队长刘粹刚首先率领9架“霍克-3”式驱逐机,在川沙县白龙港附近,击中一艘日舰尾部。8时,第2大队副大队长孙桐岗率领21架“诺斯罗普”式轰炸机,轰炸了吴淞口的日舰及公大纱厂、汇山码头等地的日军据点。9时许,第5大队丁纪徐大队长率领8架驱逐机出击,在南通附近击中日驱逐舰1艘。14时许,刘粹刚再次带领3架驱逐机飞往上海攻击日军据点。14时40分,第2大队的21架轰炸机经补充弹药后,分两批轰炸了公大纱厂、汇山码头及四川北路的日军上海特别陆战队司令部,多次击中目标。这一天,中国空军共出动飞机76架次,分9批集中轰炸上海敌军司令部、弹药库、登陆码头等重要军事目标,以及停泊在黄浦江上的敌舰。
当天下午,敌军决定实施报复。日本海军第一联合航空队司令官户冢道太郎根据台湾海峡、温州地区天气状况将转好的气象报告,命令日机偷袭在杭州笕桥的中央航空学校和安徽广德机场。14时50分,日军飞机从台北出发,18时10分,杭州发出空袭警报。此时,第4大队机群已由河南周家口飞抵杭州。
受台风影响,杭州笕桥上空云高仅300…500米,空中能见度很低。18时30分,日军飞机发现了笕桥机场,在500米高空开始投弹,但命中率不高,仅炸中一些机场设施和加油车。我第4大队接到警报后紧急升空搜索,升入4000米高空后没有发现敌机,判断敌机已经降到云层以下。于是穿云下降,出云后立刻发现敌机正在杭州湾上空疏散队形。日机这样做是为了便于各自搜索轰炸目标,但也等于自行解除了轰炸机群强大的空中交叉掩护火力,显露出日军无视中国空军的狂傲心态,给第4大队对其各个击破提供了良机。
第4大队大队长高志航穿云下降时,发现1架身涂迷彩的日军轰炸机。日机也发现了高志航,炮口已经从枪塔中伸了出来。在第21中队中队长谭文协同下,高志航占好有利位置,沉着操纵飞机,加快速度,紧紧咬住敌机。他先从日机的后炮塔开刀,扫除了日机尾炮威胁后,高志航毫无顾虑地向前逼进,突然日机前面出现一块浓云,日机企图钻云逃命。高志航当机立断,手指迅速按下了机枪的按钮,击中日机右翼上的主油箱。一时间,火光四射,日机像个火球,坠落了下去,落在海宁钱塘江畔。
高志航首开纪录,这也是中国飞行员在空战中击落的第1架日机。高志航,原名高志恒,吉林通化人,1925年被张学良被派往法国学习飞行,出国前改名“高志航”,以做“空中英雄”激励自己。九一八事变后,高志航和一群爱国军人积极请战,要求起飞杀敌。然而,他得到的却是“不准抵抗”的命令。第二天高志航登上火车去北平请战,得到的还是同样的命令。在这种情况下,高志航当天就乘车南下。后来,他来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