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隆裕颤惊惊问:“袁世凯既是只猛虎,如今朝廷可怎么办呢,他这只猛虎真要一口吃掉大清吗?”
徐世昌说:“袁宫保审时度势,知大势已去,因而无奈,违心要以民主共和避免内战。但对于朝廷,量他也不敢无礼,优待皇室的一切条款袁世凯若有半点马虎之处,我徐世昌首先便与他过不去。”
隆裕感激的点点头,却又问:“那你是赞成退位了?”
徐世昌说:“臣是据实而言当今的形势,至于皇室是否退位,臣世受国恩,那敢出此悖逆不道的言语,一切俱由太后明断便是。”
隆裕叹息道:“你们都不拿主意,却要我明断,我心中又苦又酸,神思早乱,怎能拿了这么大的主意。”
良弼此时抬起了头,正色说道:“太后,奴才想了,退位之事此刻尚言之过早。我大清精兵还有十多万,若加上蒙藏等处王公的兵力,与南方党人完全有把握一战。请太后暂罢退位之议,只冷眼看袁世凯如何演完这出戏。”
善耆、载泽、铁良、载涛、溥伟等人齐声附和,请隆裕罢议。隆裕太后本没有主意,至此只好宣布散会,说择日再行商议。
众人退殿出宫之后,载涛拉良弼到一旁密语道:“太后优柔寡断,我等不如联络各王公,以禁卫军中满族子弟为骨干起事,尽杀北京城中汉人汉官,以振我大清皇威。”
良弼大惊道:“此举万万不可,若激起全国公愤,不但促大清速亡,且将使我满族惨遭大祸,童稚全灭,难有遗存。”
七三 锦绣河山,临此际,欲哭还休(2)
载涛遂止。
御前会议无果而终,袁世凯焦虑不安。赵秉钧、胡惟德往见,提议说:“兵权在宫保手中,他们既冥顽不化,驱兵入宫就是。清亡已成定局,宫保还忧虑什么?”
袁世凯满面愁容,说:“我将要当大总统,富贵至此已是极致,可若被后人说我是奸臣逆贼,强夺了大清孤儿寡妇的江山,落下千古的骂名,那怎么行呢!你们还有其他好办法没有?”
赵秉钧、胡惟德一个劲儿摇头。
这时候,南京临时政府已将《临时约法》起草完毕,并迅速通过了参议院的审议,这是部具有宪法性质的大法,除对中国的领土、人民的权利义务等有详尽的规定外,还仿欧美之制,将立法、司法与行政三权分立的雏形也描述了出来,甚至对弹劾总统、审判总统也有专门条款。《临时约法》全文五十六条,虽然简陋粗疏,但将国家的大致形貌勾勒了出来。
《临时约法》审议通过后,孙文等便催促留在上海的唐绍仪,要他通知袁世凯尽快迫清廷退位。袁世凯心里急得上火,但隆裕死活拿不定主意,弄得他也大是恼怒,但紧接着孙文发电给袁世凯,称二月十五日清廷若还不自动退位,则南北双方以前所议定的优待清室的所有条款全部作废。
袁世凯接电后坐不住了,他还真对这封最后通牒式的电报感到害怕,若没有了优待条件,要清廷自动退位那可更是难上加难了,但是,这个不懂人情世故的隆裕哭哭啼啼,就是下不了退位的决心,这可怎么办?
袁世凯背着手在府内来回渡步,苦思良策。此时忽然张謇发来密电,称自己将秘密赴鄂,策动段祺瑞等将领支持共和,要他们电请朝廷退位。袁世凯见电,猛然心中一亮,立即狠下心来,随即通知段祺瑞等人,要他们通电逼朝廷早下退位决心。
二月一日,清军将领段祺瑞、王士珍、姜桂题、倪嗣冲、李纯、曹锟等六十四人一齐通电,将矛头指向反对皇室退位的亲贵,杀气腾腾威逼清廷,说:“三年以来,皇族之败坏大局,罪实难数。事至今日,皇太后皇上欲求以安富尊荣之典,四万万百姓欲求以生活之路而不见许,祖宗有知,能不痛乎?国体一日不决,则百姓之因兵燹冻馁死于非命者何啻数万!
有鉴于此,吾等谨率全军将士即日入京,与王公贵胄剖陈利害。挥泪登车,昧死上达。”
清军将领通电的消息很快就传入了宫中,隆裕听说北洋军齐反,威胁说要进京城来与皇族论理,这下她最后的一丝希望也没有了,禁不住悲从中来,放声痛哭。
良弼此刻也是忧心忡忡,但他推测这些将官通电一定是袁世凯授意的,于是一面派出宗社党成员南下汉口等处找这些将领融通,希图以皇恩大义说服大家放弃逼宫,同时孤身进宫安慰隆裕太后,叫她不要害怕袁世凯的虚声恐吓。
隆裕双泪长流,问良弼说:“你说这局面还有挽回的余地?”
良弼说:“奴才已派人做军官将领的疏通工作,尽力而为,保大清的宗庙社稷,想历代先皇英灵庇佑,臣一定能劝说的各将领回心转意,脱出袁逆的掌握。”
隆裕可怜巴巴的点头,慰勉良弼使尽全力,以收奇功。良弼表了一番决心,然后叩头告退。
良弼告退之后不久,袁世凯派了赵秉钧、胡惟德两位入宫晋见太后,要挟隆裕早定退位大计,免得军兵作乱为祸,但隆裕刚得了良弼的话,心下稍安,仍旧不肯表态。赵、胡无奈回报袁世凯。袁世凯听了,恼怒烦躁,大发脾气,骂道:“一定是该死的良弼坏我大事,此人不除,我的图谋难以如愿!”
赵秉钧咬牙说:“不如派人干了良弼,良弼一去,太后自然心惊胆裂,乖乖的退位。”
袁世凯摇头说:“良弼该死,杀他的却不能是我。唉,再等几天吧。可是我的心里急出了火,这几天好难唉呀。”
其实这个时候正有人紧锣密鼓的谋划杀死良弼,这人却不是袁世凯的人,他是正宗的革命党,京津同盟会的军事部长彭家珍。
彭家珍,四川人,与四川武备学堂毕业后,便一直在新军之中任职,数年前在日本考察军事时经人介绍加入了同盟会,后来他辗转直隶、奉天等地军中任职,与党人吴禄贞交好而成挚友,情义深重。
吴禄贞之死,当时一般传言或认为是袁世凯派人所为,或认为是良弼派人所为,吴禄贞之死,使革命党痛失一举倾覆清朝的机会,因而彭家珍对良弼、袁世凯二人恨之入骨。张光培、黄之萌刺袁失败后,袁世凯深匿不出,府第内外的警卫也成倍的加强,彭家桢于是决定孤身刺杀良弼,以助共和尽快成功。
彭家桢在奉天军中时,曾与良弼的学生崇绮来往密切,故对良弼的情况知之甚熟,暗杀计划定下来后,彭家桢在腊八节的傍晚,穿上军官装束,口袋里装上崇绮的名片,怀揣炸弹,乘马车入良弼府第以崇绮之名求见,哪知良弼却不在家,仆役们请他在客堂内等候。
良弼家的客堂优雅洁净,茶炉轻响,洋钟叮当,一片祥和安宁。坐在这儿的彭家桢怀中揣着炸弹,心急如火,哪能坐得安稳,硬着头皮坐到晚上十点,仍然不见良弼的回家。彭家珍便告辞出门,要到外面去寻找。
彭家珍跨出良弼的府门,黑洞洞的天上却稀稀落落飘起雪花来了,冷风刺骨。彭家珍驱车刚出胡同,就见外面的大街上一辆马车隆隆驶来,车棚前方高挂着一盏大红灯笼,上写“军谘府”三个字。彭家珍的心情骤然紧张起来,良弼终于回来了。
七三 锦绣河山,临此际,欲哭还休(3)
良弼是找禁卫军统领冯国璋商量大事去了,两人过去关系一直处得不错。冯国璋在汉口汉阳大展神威,欲继续进兵武昌时被袁世凯强行调回京师,此后便与袁世凯极少来往,良弼认定二人心生嫌隙,因而暗暗高兴。如今局势复杂,良弼必须找到足够多的盟友,才可以和袁世凯相抗,于是便频频和冯国璋联系,苦心孤诣,要挽救大清。冯国璋谨遵袁世凯的号令,与良弼虚与委蛇着,良弼信以为真,于是在这晚入宫领了腊八粥的赏赐后,便到冯府谈天,讨论时局。
冯国璋将良弼接入客堂,殷勤奉茶,见良弼虽然两眼炯炯有神,但两颊却干廋如削,颇有疲倦之色。两人说了一会时事政局,良弼便要求冯国璋与自己合作,共保大清。冯国璋唯唯诺诺,心中知良弼要保的是一个即将灭亡的王朝,它虽然还没有宣布死亡,但实际已是一具行尸走肉了,可精明能干的良弼,惮精竭虑,孜孜以求,不惜冒绝大风险与袁世凯对抗,其想法心志可敬亦复可怜。冯国璋对良弼之才还是爱惜的,肚内明白他的所谋难免一场空,因此在分别时忍不住告诫说:“北京城这些日子越来越乱了,良大人一切还请多多留神。”
良弼苦笑一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