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如何反抗,最终是要归于皇权体制的,即便你反成功了,也不过是对皇权的一次复制!
这才是中国历史的最核心的秘密。
这部伟大的预言书,其智慧超乎了所有的正史,无论《史记》、《汉书》,品位均在其以下。
《水浒传》所描述的底层社会的生活也有着准确的预言性。以宋江为例,他身为小吏,却以公职为谋取自身利益的手段,并且享受着婚外性生活的好处。清代文人的好色之瘾,重复了宋江的活法儿,乃至于今天的“包二奶”何尝又不是如此呢?
假公器以自肥,让清朝付出了最大的成本。漕运之败坏概由此者。
李逵以杀人为快的屠城心理,在此后也有真实的写照,如明末张献忠之屠武昌、清初顺治之屠扬州、清中后曾国荃之屠金陵(天京)。血淋淋的预言,屡屡实现。
有谁能否认:《水浒》既是写史也是写预言呢?!
权力秩序的安排是中国历史一个神话源头性的根本问题,关乎尧禅舜继的文本已成公理。但,至少另外的文本却与历史的真实大相径庭,《竹书纪年》打破了这个神话。《水浒传》再一次颠覆了“尧禅舜继”的文本,宋江与卢俊义的权力秩序的复杂博弈让晁盖的传位路线彻底失败。《水浒传》的作者把权力秩序的更迭予以了双重合法化,称之为“尧舜推贤万世无,禹汤传后亦良图。”否定了晁盖的传位路线后,采取了新的实力博弈,历史便更加地真实了。
历史分析不惟是讲故事,而是让想了解它的人从中得到启益。从人物到社会,有一个全场性经历。阿诺德·汤因比在《历史研究》中曾说过:“当社会解体的过程进行到尽头时,一个灵魂便处于主动与与被动两不相容的的选择之间,在界限上,趋于更加僵硬;在分歧上,趋向于更加极端;在后果上,趋向于更加严重。这就是说,灵魂分裂的灵性经验是一种动力的运动,而不是一种静止的状态。”
放下汤因比的高深的学术总结不说,只看一场场由个人到社会构成的帝国历史败亡的场景,我们就不难明白:只有走出历史中毒状态,我们的文化生命才会焕发青春。
古代的帝国如汉唐宋元明清作为国家形式,不仅有非常强烈的外向冲动如对邻国乃至更远方的征伐,而且它的内向扩张欲望也十分强烈--如大肆耗费税收以建筑庞大的娱乐工程。后者往往成为引发帝国大衰退的原因之一。帝国的强大,往往让最高当权者过于自信并产生幻觉性的判断失误,从而引发政治败坏--我称之为“窳政”。而所谓的强大,不只是指军事力量、经济总量,更是文化上的优越感、地理范围上的广袤、存在时间的绵长。
送你一付历史解毒剂
向历史学习即以史为鉴不只是政治家们的专利,也更是普通人的“活儿”--我们真地有义务来学习历史,以便把这些体悟传给后人。在你与自己的孩子以及其他的晚辈的言语交谈中,在让他们得知您的史学涵养的同时,他们自然会认识到“窳政”的危害。倘使受益的他(她)日后成一个优秀的政治家,这也是我们无形之中做出了贡献!倘使他(她)日后成为一个非常平凡的人,但其思维方式良好、史学心态正常,那也是我们为他们开凿了幸福的源泉。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时常会看到史学心态不正常的群体做出的种种荒谬行为,许多人为之忧心乃至汗颜,而行为者们却充满了道德优越感。最典型的就是“愤青”现象。这种病态人格的形成首先是史学心态不正常所引起的,就像历史上具有病态人格的帝王所产生的强大幻觉是由文化优越、地理广袤、时间绵长共同产生的一样。
玩味历史,不只是为了兴趣上的满足,更在于我们从历史中习得真知以创造健康的生活方式、构建美好社会。此中以史寄实的愿望早在爱默生那里就有所表现,他在《历史》一书中说:“无论什么人,如果他认为远古驰名人物做的一切比他今天所做的事更有意义,我不相信他能正确理解历史。”
綦彦臣
2003年9月写于乡下含溪轩书房
2005年1月改于小城泊头
第一章 赵构导演的冤案
“秦桧”已成为具有特定历史意义的符号,是自他以后的一切奸臣的代表,恰如民间把工于心计又不说理的人叫成“曹操”一样,同成抽象概念。然而,秦桧远没曹操那样幸运。曹操曾统一了中国北方,并试图统一全国,因此多少带有“民族英雄”的光环,还有他那万世不磨的文采,让后人永记。
一个被毒化了的文化附号
误读点评
◎秦桧在中国忠奸对立的文化传统中成了坏蛋们的代名词,但很少有人知道他在国家危难之时挺身而出,并被掳至敌国。他后来的弱势和平路线即主张对金的和谈,是南宋王朝得以延续的重要因素。
●正如《水浒传》的英雄们“只反贪官,不反皇帝一样”,宋以后的中国也是“只反秦桧,不反赵构。”事实上赵构才是杀害岳飞的元凶。在赵构的心灵深处有一个挥之不去的忧虑:“你岳飞迎请二帝还朝,把我赵构放在什么位置?”
◎中国人权欲强烈,岂不知掌权也是围城状态。没权的人一旦掌了权,会发现掌权是少有快乐的事情。读过《水浒传》的人总为宋江没当皇帝为憾,殊不知宋江聪明无比——“我才不费劲去收拾这个烂摊子呢!”
“秦桧”已成为具有特定历史意义的符号,是自他以后的一切奸臣的代表,恰如民间把工于心计又不说理的人叫成“曹操”一样,同成抽象概念。
然而,秦桧远没曹操那样幸运。曹操曾统一了中国北方,并试图统一全国,因此多少带有“民族英雄”的光环,还有他那万世不磨的文采,让后人永记。秦桧呢?在民间被用于外号儿的频率虽然没曹操大,但却被深毁重辱。河北东南部有一种吃鸡头的方法,叫“剥秦桧儿”,就是把脑壳挑开,把鸡脑剔出,送入口中。此法起自何年,尚无可考,但由此足见历史对秦桧的判定。至于秦桧夫妇代赵构受过,跪在了岳飞墓前,就自不必说了。
不仅秦桧本人要承担历史的成本,就连秦氏后人,也无法幸免,除有秦氏后人云:“愧姓秦”的说法,还有“秦岳不通婚”的习俗。社会进步了,亦未见此时更改。
中国人历史中毒,已到了神经末稍。
秦桧作为历史的存在,无法删,但是后代人却尽量地改写他、抹杀他。
比如姓氏辞典中,涉及秦姓,都回避他;又比如历史文学创作中,又都一味地贬低他,《说岳全传》是个代表作了。
单说姓氏辞典一则,就让人感到中国“杀父文化”【注1】的厉害。
一本到目前编篡最全、作品质量最好的姓氏辞典,是由汪宗虎和陈明远编写的《中国姓氏辞典》(北京出版社,1995年版),关于秦姓条目,该辞典自孔子门徒秦非记到明代秦良玉,计10人,时间跨度两千年,只字不提秦桧。
历史何以对秦桧如此不公,竟不能给一个死了近八百五十年的人一点客观的地位?!
连现代“奸臣”林彪,都能得到黄克诚将军“不写林彪,中国革命史就不真实”的客观评价,知识分子却何以对秦桧一点不宽容?!
秦松究竟何许人也?何样本来面目?
《中国历史大辞典·宋史卷》“秦桧”条目,诠释如下:
秦桧(1090-1155)宋江宁(今江苏南京)人,字会之。政和进士。历任左司谏、御史中丞,因上书金帅反对主张邦昌,被俘至金,后为完颜昌(挞懒)所信用。建炎四年(1130)随金军攻楚州,被挞懒纵归,诈称杀死监守金兵,夺船逃回。绍兴元年(1131)任参知政事,旋拜相。次年,被劾专主和议而罢。八年再相,前后贬逐张浚、赵鼎,独相十七年,
【注1】“杀父文化”是即指子女对祖先没义务,一成人便背叛父母。中国的家族谱系(牒)学是“杀父文化”的一个变种。明人黄伯善最先总结过这种现象,书云:“夫人不善,见弃于子孙,天下后世,其谁不厌之?”黄伯善之说,非为一时示警之言,不用说祖先是巨恶大奸,就是颇有成就者,往往也因本身“出身不好”而被后“杀掉”。南朝时,就出现过一个笑话:刘裕建宋后,自觉功绩赫赫,建了一个纪念馆,把自己为人打工时使用过的灯笼麻绳放在馆里。他死后,孙子刘骏去纪念馆转了一番,看见灯笼麻绳,觉得十分难堪,手指祖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