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郭烨依着郭嘉的指示,跪了下来,朝刘协磕了三个头,动作没有半点儿敷衍,甚至都能听到轻微的响声。
“奉孝,这是?”
刘协疑惑不解地望着给他磕头的孩子,朝郭嘉投去询问的眼神。
郭嘉精神一振,表情诚挚,说:“当年若无陛下暗中相助,这个孩子,会死在他娘腹中。陛下,臣亏欠陛下太多,能还多少,臣尽力。”
平心而论,刘协对郭嘉有恩,当年救蔡琰出洛阳,郭嘉利用了刘协,过程不谈,结果是郭嘉欠了刘协一个人情,没有刘协,蔡琰和郭烨,都会死于非命。
郭嘉不敢大言不惭说自已是一个知恩图报的人,但是谁对他有恩,他都记在心里,能还多少,尽力而为。
“臣此次前来,带来了些粮食给陛下,可供陛下和大臣们一月所需。”
郭嘉再次微微垂下头颅,轻声道。
殿内群臣不少是清高之人,对郭嘉的接济看做是施舍怜悯,事实上也是如此,他们不屑一顾,宁愿自已去挖草皮吃树根,这些,郭嘉不在乎,他的心意尽到了,就行。
刘协还沉浸在回忆中,思来想去,终于恍然大悟,脱口而出道:“莫非,他是蔡邕之女所出?”
郭嘉还未回话,殿内却传来一人轻蔑的咒骂。
“贱人。”
犹如平地惊雷一般,响过之后,重归平静。
殿内不少大臣脸上露出蔑视之色。
蔡琰与郭嘉,的确伤风败俗,无媒苟合,这一点,郭嘉可以坦然承认。
郭烨挣脱开了郭嘉的手,转身走到董承身后一位大臣面前,仰起头望着那中年人,清秀脸庞满是压抑着的愤怒。
他小小年纪,不会懂得郭嘉与天子以及群臣的博弈,不会懂郭嘉在他们眼中的身份地位。
可是他能听明白话,天子口中的蔡邕是谁?他熟悉的外公,蔡邕之女是谁?他亲生母亲。
一口贱人,不管换了谁,都无法容忍别人侮辱他的娘,即便是他的娘做了错事,也不行。
“贾诩。”
郭嘉面色淡然地唤了一声。
贾诩从外走入,给天子无声行了一礼,而后不待郭嘉吩咐就拉着郭烨朝外走,郭烨死死盯着那个同样对他投来鄙夷目光的中年人,贾诩拉了一下他,他没动,直到第三下,郭烨才咬着牙跟贾诩离去。
似乎事情就这样结束了,可是郭嘉却又轻轻地唤了一声。
“典韦。”
身穿重甲的典韦昂首阔步跨入殿中,睥睨旁人,唯独在郭嘉身后躬身行礼,等候差遣。
动作自然地转过身,郭嘉朝那位身穿朝服,出口骂人的中年人走去。
第十五章 魄力勇气
“足下何人?”
郭嘉来到那位大臣面前,此人站在文武前列,官职应该不低。
那人昂着脸,斜着眼睛瞥了郭嘉一眼,傲然道:“河内张氏,司空张喜,兼尚书令……”
他还要继续报出后面一连串的官职,郭嘉抬起手示意他收住话音。
司空
位列三公
绝对的大官,至于他出身河内张家,还是哪里,郭嘉没兴趣探究。
士族政治集团的形成并不是在汉朝建国就有,而是统治腐朽,近一百年来外戚宦官轮流把持朝政,帝王昏聩导致的。
比如颍川荀氏,荀彧是属于第三代,第二代是荀爽等人,第一代是荀淑等。
再比如已经亡故的司徒王允,他是太原王氏士族的第一代领袖,再往后,历史上太原王氏第二代,第三代,出了不少司徒,司空,刺史等位高权重的人物。
东汉末年,是士族形成发展的初期,真正壮大和登上历史舞台形成不可撼动的一股势力,是在历史上的数十年后,曹魏建国时的九品中正制推动下。
而当下,在门阀形成的初期,真正将一个一个分散的士族集团整合起来为己所用的,是袁家。
第一代袁家领袖,司徒袁安,第二代袁家领袖,司空袁敞,第三代袁家领袖,太尉袁汤,第四代袁家领袖,司空袁逢,太傅袁隗。
四代领袖打下的根基传到第五代领袖袁绍手里,就有了四世三公门多故吏的雄厚资本。
换了别的地方士族,谁比得了袁家?
现在殿中这些文武官员,他们即便是在地方有些根基,但都太浅薄了,比如博陵崔氏,颍川钟氏,弘农杨氏……
这些地方豪族出身晋身士族的门阀真正兴起,要等曹丕上位,现在?他们能掀起的波澜不足为惧,否则,他们也不会落魄到奄奄待毙的惨境之中。
“在下郭嘉,出身卑贱,不值一提。”
郭嘉轻声说完,再一转身,走前两步,朝主位上表情尴尬的刘协拱手道:“陛下,臣剿灭李傕郭汜后,得知朝中有奸臣与二贼同流合污,其中就有司空张喜。臣,愿为陛下斩除奸佞,肃清朝野典韦,将奸臣张喜拖出去,斩了”
众人哗然,无不震惊
刘协瞳孔微缩,呆滞地望着仰视他面无表情的郭嘉,心底蓦然窜起一股冰凉的气流,席卷百骸。
“郭嘉,你敢在陛下眼前行凶?污蔑当朝重臣你罪该万死”
张喜被典韦拖出去时不断叫嚣,可仍旧改变不了命运。
群臣惊呆了马腾韩遂也惊呆了
刘协更是忍不住颤抖起来,此刻,图穷匕见了吗?
“郭嘉,张司空对陛下忠心耿耿,岂会私通李傕郭汜,你不要血口喷人”
董承怒不可遏地指着郭嘉,而郭嘉仰视刘协的目光缓缓低垂,并不朝董承望去,轻声道:“敢问足下又是何人?”
暴跳如雷的董承言语一滞,刚才还口齿伶俐,现在却吐不出半个字。
他若是自报家门,会不会又被郭嘉诬陷了呢?
殿外张喜的叫骂消失,砍头是没有惨叫声的,手起刀落,干脆利落,世界清静。
“陛下,郭嘉剿贼有功,张司空私通逆贼,当死。”
钟繇面无表情出列淡淡说道。
殿内群臣都惊疑地望着钟繇,又朝微微垂首无动于衷的郭嘉望去。
钟繇倒戈投向郭嘉了吗?
至少群臣会有人这么揣测,紧随钟繇其后,伏完也出列低头抱拳附议。
刘协面无血色,看着下面不断有人出来附和郭嘉的举动,脑海中第一个念头便是他们都倒向了郭嘉。
就算张喜真的是李傕郭汜的爪牙,就算张喜论罪当诛,也轮不到郭嘉动手
朕,还在呢
可郭嘉已经杀了人,而且,他还能杀更多
这样一想,刘协明白了钟繇的用意。
这是要给双方一个台阶下。
为了一个张喜,为了些许脸面,真要逼得郭嘉挥起屠刀吗?
大汉这些年逼反的人还少吗?
郭嘉就算没有功劳,可他有军队,而且是已经掌控了洛阳的军队!
弑君,一念之间
“既然爱卿有张喜通敌的罪证,张喜死有余辜。”
刘协强颜欢笑,生硬地道出一句话。
现在,他已想通。
郭嘉有功,有兵有将。
他可以拉拢,也可以不闻不问。
但是,决不能轻视或触怒。
张喜死,那是张喜触怒了郭嘉。
天下人,都可以背后辱骂郭嘉,诅咒郭嘉。
也可以当着郭嘉的面。
不过,后果自负。
郭嘉杀张喜,易如反掌,引发的后果无非就是激怒刘协。
这一点,郭嘉心知肚明,可他还是下令杀了张喜,原因很简单。
杀李傕郭汜纵然是因他二人是郭嘉进取关中必须拔除的阻碍,但同样也是帮刘协报仇雪恨。
他千里来洛阳,给天子和群臣送来粮食,不求他们感恩载德,但至少一份最基本的尊重能够得到吧?要求不过分吧?
张喜出言不逊,甚至是当着郭嘉与郭烨父子两人的面。
以怨抱怨,你不敬我,百倍还之。
钟繇是最先看出来因果的人,他去过成都,与郭嘉有过短暂的接触,郭嘉的为人,他能看清三分。
郭嘉不是一个好大喜功的人,更不是一个乐此不疲耀武扬威的人。
他杀张喜,就是私人恩怨,不是震慑谁,并不含沙射影。
所以,他第一个出面来附和郭嘉,是为了息止风波。
天子若因张喜之死而动怒,百官若群起而攻之。
今日,杨安殿恐会血流成河。
“陛下,臣身为益州牧,还要返回成都料理政务,先行告退。”
郭嘉躬身行礼,打算离去。
至于是返回成都还是长安,没人能限制他。
“奉孝,请留步”
刘协忽然起身疾呼,伸出的手仿佛想要将郭嘉拽住一般。
郭嘉微微皱眉,不知刘协还要做什么。
千万不要逼我再杀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