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孟子他说--用历史擦亮思想-第3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机动战士高达为襄阳战区的防御做了很好的基础工作,而他的革命接班人就是所谓郭靖扶持的吕文德。吕文德死守襄阳,守住了,可是自己也死了,怎么办?革命传统代代传,就传到了吕文德的弟弟吕文焕的身上。吕文焕也是一个字——守!屡战屡败,屡败屡战,虽然打不过,却也守得住。这一守又是多年。
  蒙古人一看,这么多年了,襄阳怎么还是攻不下来啊?可别说蒙古人是游牧民族,没有文明头脑,这话可不对,蒙古人在那么早的时代里就认识到了科学技术不但是生产力,还是第一生产力。他们任用了外国专家,开发高端武器,并迅速把这种武器投入实战。
  大家现在要是去襄樊看看,还能够体会到当年城防的情形。襄阳城依山环水,拥有全国最宽的护城河,普通大炮根本威胁不到城墙;城墙又厚,城门里面还有瓮城,真是金城汤池,坚不可摧。但是,这一天,终于出事了。
  山崩地裂一声巨响,城中各位还没明白过来是怎么回事呢,就见城楼轰然倒塌了一块。紧接着,就看见天空之中巨石飞舞——大到不可思议的大石头,像小山一样砸进城里来了。襄阳城里早就度日维艰,吕文焕也早就独木难支,他一直是在咬牙安抚军民、维护士气啊,可这小山一飞,人们一下子全都怕了,全都慌了。
  这也难怪,如果你在城里守着,突然看见巨石翻空,天上还有喷火的毒龙,地上还有猛犸象的军团,对,就是《指环王》第三部的那种场面,你能不慌吗?这可是闻所未、见所未见的超级武器啊!
  这种武器叫做回回炮,射程远,威力大,准确度高,等于当时社会里的原子弹,而且,还能实施外科手术式的精确打击。可是,眼看着城墙就要被砸烂的时候,蒙古人突然不打了。
  没弹药了?
  不是,蒙古人来劝吕文焕了,说:“吕将军啊,你守卫襄阳这么多年,也算尽了你的本分了,现在呢,我们很希望你能投降。如果你不投降,你也看到了,我们要拿原子弹炸襄阳城那是轻而易举,等我们攻进去,嘿嘿,你也知道我们蒙古人的习惯,我们是要屠城的。到时候血洗襄阳城,男人杀个精光,女人先奸后杀,老人和小孩也一个不留。这,也是你吕将军不愿意看到的吧?”
  降,还是不降,这是个问题。
  吕文焕艰难地面对着这个问题。人生很多时候,最怕的不是艰难险阻,而是选择。
  人生很多时候,最痛苦的事也并非什么艰难险阻,而是选择。
  吕文焕正在面临着这样一个选择。
  按着儒家先哲的思路,让我们来将心比心,来推己及人,如果你站在吕文焕的位置上,你降还是不降?
  有人会说了:“靠,这也算个问题,我早就想投降了!如果运气好,还能有高官显爵、金钱美女,就算运气不好,可好歹也能保住我这条狗命啊!”
  吕文焕自然没这么龌龊,可他还真就降了,于是,襄阳避免了一场屠杀,吕文焕也从民族英雄变成大汉奸了。
  先别下判断,吕文焕还有后文。成为汉奸之后的吕文焕摇身一变,成了蒙古人的开路先锋。要说吕汉奸,在宋朝算个人物,沿途到处守军很多都是他的旧部,吕文焕一出面劝降,人家还真就降了。于是乎,蒙古人势如破竹,迅速南下。
  有人可能又急着感慨了:大势所趋啊,大家伙儿都这样啊!
  有人就不这样。谁?常州人。
  常州人给了吕文焕一个大大的难堪。
  襄阳一降,常州本来也架不住大势所趋,降了。元军在常州残暴非常,常州人急眼了,一个字——打!这几乎可以说是一场群众自发的抵抗运动,群情高涨,收复了常州。蒙古人一看,嗯,怎么降而复叛?这可不成!
  于是,吕文焕又在常州城下出面了。
  吕文焕在城下劝降的时候,城上的人气不过这个汉奸,趁他不备,狠狠射了他一箭。后来蒙古大军攻城,战况异常惨烈。常州人保家卫国,虽然打的是一场螳臂挡车之战,却当真浴血奋战,不死不休,英雄了得!蒙古大军攻城手段极其残忍,有一种骇人听闻的说法是,他们杀老百姓,取人身体里的脂肪做成人油炮,去烧城头木栅。
  等到常州城破,蒙古大军屠城,无论老弱妇孺,一个不留。据说整个常州城只有七个人躲在一座桥下,这才逃过了毒手。后来,文天祥被俘经过常州,感慨万千。文丞相为常州留下了一首诗:
  山河千里在,烟火一家无。
  壮哉雎阳守,冤哉马邑屠。
  苍天如可问,赤子果何辜。
  唇齿提封旧,抚膺三叹吁。
  (这首诗可要看哦,后文还有呼应。)
  很多事情都是,单摆浮搁都很容易下结论,可几件事摆在一起来看,就让人很费思量了。我们的顺序是从后往前推,从鲁迅推到明朝方孝孺,再推到南宋吕文焕和常州保卫战,然后再往前推。
  先扯两句闲话:读书有一种感觉,本来不相干的内容终于发现有些关联的时候,这就比较容易记忆。所以我在写的时候就尽量注意这点,前面出现的人物最好后面再出现一回,前面某个事件里的的次要人物会在后面某个事件里成为主要人物,或者相反,如果两件事实在八竿子打不着,那就架上第九竿子,尽量能七大姑、八大姨地给搭上关系。现在,我就伸伸八竿子、九竿子来够一够了——
  有个词叫“矬人生威”,南宋政府这种事可没少干。蒙古铁骑南下,往上追追原因,宋人是有责任的。南宋当年联合蒙古攻打金国,已经很不明智了,这先不管它,南宋和蒙古人协议,灭金之后,河南地盘要归南宋。仗打完了之后,蒙古人变卦了,河南自己要了,只给了南宋一小块地盘。南宋政府一看,没辙,答应人家吧。事情就这样定了,南宋往南退兵了,蒙古人也回到北方去了。
  蒙古人变卦对不对?当然不对,可也不是全无道理,实在是宋朝军队在这次联合行动当中太不中用了!换作是你,和一个搭档联合开公司,本来说好赚了钱二一添作五,结果你累死累活的,可这位爷屁事都不顶用,还时不时扯你后腿,你说,真等公司赚了钱,你甘心分他一半么?
  可是,等蒙古人撤回北方了,南宋可有人要当民族英雄了,提议出兵河南,收复失地。此时人心激动,认为有三个地方一定要拿下来,这三个地方是:东京、西京和南京。
  有人会觉得奇怪了:“要打东京,那是要对付日本人啊?南京也不对啊,南京不是就在南宋版图之内么?”
  当时的东京是指开封府,就是咱们一开始说的梁惠王待的那个地方,梁惠王的时候叫“大梁”,这时候叫东京开封府,包公那个开封府就是这里,包公要是在世,已经回不了开封府了,不属于宋朝了。西京是河南府,就是现在的洛阳。南京呢,是指应天府。
  又有人会问了:“应天府不也是现代南京的旧称么?不是还说的是南京么?”
  现在的南京那时候叫建康府,那时候的南京应天府大体就是现在的河南商丘,现在我就提一件在唐朝时发生在这个商丘的事。这件事非常有名,大学语文课本里好像还收过相关文章,所以我只简单说说。商丘这片地方,大体上说,唐朝叫做睢阳,方才说常州的时候,文天祥过常州不是有一首诗吗?诗里有一句“壮哉雎阳守”,就是用唐朝睢阳守卫战的事情为典故来形容他当时所感受到的常州情境。
  话说唐朝,安史之乱爆发,军队打过来了,张巡和许远坚守睢阳,事迹可歌可泣。粮食吃完了,怎么办?张巡把自己的小妾杀了,做熟了给大家吃肉,许远也杀自己的书童,给大家吃肉。不够吃怎么办,接着吃城里的人肉,整个守城期间,一共吃了三万人,不容易啊,大家就是誓死不屈。这件事历来争议很大,到底吃的是活人是死人,到底吃了多少人,我也没法下个结论。这里顺便提一句,不少搞文学的人谈历史,经常会“某书读到某处,不禁感慨如何如何”,其实历史不比文学,小说是看一本是一本,历史书可不能看一本信一本,两千多年下来不知有多少人伪造历史呢,即便有心客观记录,也难免受视野和立场的局限,所以很多事都是说不清的,哪怕对同一件事查阅很多记载,再有可参照的考古证据,也很难得到全貌。话说回来,杀小妾的事先假定确实有之吧,但我们不能拿现代眼光去要求古人,那个时候妾的地位是非常低的,不被当人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