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二年4月3日,远东委员会决定对天皇不予起诉。
6月18日,远东审判首席检查官基南在华盛顿宣布对天皇不以战犯论处。
与华盛顿相呼应的远东审判日本辩护团一致通过决议:“不追究天皇及皇室。”
历史就这样给我们开了个玩笑,当东条英机等7名日本甲级战犯接受绞刑之时,战争中日本的最高领袖裕仁天皇却安然无恙,这是历史的错误还是天意?
第一部分:宫廷不爱江山爱美人 英王爱德华八世放弃王位之谜
浪漫电影中常常出现“不爱江山爱美人”让人心动的情节。然而现实世界中,面对权与利,英王爱德华八世却做出了这一惊人之举。1936年12月11日,爱德华八世自愿放弃王位,而与一个曾两次离婚的平民妇女结婚,确实让人惊叹。
这位平民妇女就是沃丽丝·沃菲尔德,她既没有漂亮的容貌也没有超人的才华。可是1931年王太子在伦敦第一次遇到沃丽丝时,就为她通晓事理、举止潇洒的风度所倾倒,沃丽丝虽已近中年,但依然窈窕如初。王子对沃丽丝一见倾心,但是父母、王室、内阁及各自治政府上上下下竭力反对王子的这一举动。身患重病的乔治五世曾满怀忧虑地对首相鲍尔温说:“我死之后,这个孩子很快就会把自己毁掉!”
乔治五世病逝之后,王子登上王位以后就马上宣布要迎娶沃丽丝。他的决定遭到了包括首相鲍尔温在内的谋臣们的一致反对,而爱德华八世却回答:“我现在考虑的惟一问题就是自己配不配当沃丽丝的丈夫,和她在一起就是我永远的幸福……无论当国王还是不当国王,我都要娶沃丽丝,为了达此目的,我宁愿退位。”
由于政治风暴骤然来临,沃丽丝在“存心勾引国王,妄想当王后的‘美国冒险家’”等各种诽谤、咒骂声中悄然离去,她不愿由于自己的爱而使国王受到伤害。于是远在国外的沃丽丝写信给爱德华八世,要求分手。可是爱德华八世却说:“即使因为和你在一起我一无所有,我也没有怨言,比起你来,王冠、权杖和御座都不重要。”这爱情高于一切的誓言使沃丽丝在各种诽谤、咒骂声中得到安慰。
1936年12月11日,在位不到10个月还未加冕的爱德华八世发表了告别演说,他满怀激情地说:“我的朋友们,没有我所爱的那个女人的帮助和支持,我感到不可能承担我肩负的重任。”几个小时后,他便在皇家海军驱逐舰的护送下离开了英国,去有沃丽丝的地方了。
1937年乔治六世继位,封爱德华八世为温莎公爵。终于,爱德华八世与沃丽丝在法国结婚,并一起幸福地生活了35年。1972年,78岁的温莎公爵病逝,沃丽丝在对丈夫的思念中度过人生最后的14年。沃丽丝每天都要将丈夫的遗物整理好,并一直保持他生前的模样。在她的晚年整理了回忆录,并整天沉浸在她丈夫喜欢的音乐中。
1986年4月24日,沃丽丝因肺炎在巴黎郊外逝世,享年90岁,他们之间动人的爱情故事也暂告一个段落。但是作为“历史上伟大爱情一例”,它将永远被人们津津乐道。
人们对爱德华八世“不爱江山爱美人”的举动有着不同的看法和猜测,对此褒贬不一:有人认为,王子是受“现代派思潮”影响,要以此来冲击腐朽的君主制度;也有人认为是王子经受不住沃丽丝美色的引诱;还有人认为王子是为了真挚的爱情。更让人无法理解的是沃丽丝从来不公开地为温莎公爵辩解,也不为自己洗刷冤屈,是被世俗和礼教所束缚,还是另有隐私?有朝一日人们也许可以了解这爱情的真正意义,也希望人们会从他们已公布的80多封情书中发现什么。
第一部分:宫廷英国王妃戴安娜死亡之谜
在1999年,颇受世人瞩目的戴安娜王妃于巴黎死于车祸,使英法两国大为震惊,媒体与记者成了人们指责的对象,并由此而引发了一场长达数年的诉讼大战。究竟是谁制造了戴安娜的死亡事件呢?
1981年7月29日,美丽的戴安娜与查尔斯王子在白金汉宫结为夫妇。但是,婚后,他们发现,两人性格差距很大,查尔斯喜爱的马球丝毫引不起王妃的兴趣;而戴安娜喜爱跳舞亦跟稳重的王子格格不入,再加上王室的礼仪烦琐,这些促使二人终于在15年后劳燕分飞。消息传出后,人们大多将责任归咎于查尔斯王储,对戴安娜王妃多抱同情态度。
后来,多迪·法耶兹出现在戴安娜的生活中,二人一见钟情,很快坠入爱河。1999年8月31日,戴安娜与法耶兹在结束地中海之旅后返回巴黎,并在丽斯酒店共进晚餐,随后二人一同乘车前往法耶兹在巴黎第16区的豪华住宅。为躲避记者追踪,饭店派保罗为他们开车。保罗把时速提到160公里。在阿尔马桥下隧道前面发生了意外事故。司机保罗和多迪当场毙命,戴安娜在后座,也身受重伤。记者们追踪而至,但是他们没有对伤者进行抢救而是围在汽车残骸周围,举起相机从各个角度拼命拍照。尽管戴安娜后来被火速送往医院救治,但是,终因心肺受重伤不治而亡。保镖重伤后幸存。
戴安娜遇难事件使英法两国为之震惊。巴黎警方迅速对戴妃死因展开调查。最初调查指出司机保罗是酒后驾驶,每公升血液酒精含量达到1。75克。但是后来不断有人证实保罗早已戒酒,开车当晚并没有喝酒。
戴安娜的死使媒体与记者成为人们指责的对象。戴安娜早就指责过英国媒体对她的骚扰。这次车祸可以说又是为躲避记者追踪超速驾驶而造成的。更令人气愤的是,车祸发生后,记者没有对伤者进行及时抢救,反而忙于拍照抢镜头。戴安娜的弟弟潘塞伯爵反应强烈,他非常气愤地说:“那些鼓励摄影记者不顾一切拍摄戴安娜照片的报业主编们,你们的双手终于沾染了戴安娜的鲜血!”
1999年,法国地方法院裁定造成车祸的原因是司机酒后开车以及超速驾驶,但控方认为,法官在做出判决时还应该考虑摄影记者的因素,因为记者的追赶是导致车祸的直接原因。于是他们向最高上诉法院提出上诉。就这样,与戴安娜遇难车祸有关的9名摄影记者和1名报社摩托车手受到控告。
最后,法院最高上诉法院做出判决,支持下级法院决定,宣布这9名摄影记者和1名摩托车手杀人罪名不成立。最高上诉法院的这一判决结束了长达数年的诉讼大战。但在另外一起诉讼中,这9名摄影记者仍需接受侵犯隐私指控调查,因为他们在车祸发生后对车内拍照已触及人的隐私权。
第一部分:宫廷尼泊尔王室枪杀案到底是谁制造的
要列举出世界上守卫森严的地方,王宫应该算得上是一个,然而,就在戒备森严的尼泊尔王宫里,发生了一起耸人听闻的枪杀案。
2001年6月1日晚,尼泊尔国王比兰德拉、王后艾什瓦尔雅、小王子尼拉詹、公主什鲁蒂等10名王室成员在纳拉扬希帝王宫被枪杀身亡,其他24名人员受伤。又据报道,王储迪彭德拉在开枪射杀了国王和王后后开枪自杀未遂,身受重伤,后经抢救无效于6月4日去世。
事后尼泊尔王宫事件调查委员会公布,这起王室枪杀事件完全是由前王储迪彭德拉一人造成的,其主要原因是他当天晚上喝威士忌酒过多。
而最流行说法是王后与王储在选择王妃问题上发生了争执,王储一怒之下杀了全家,最后饮弹自尽。当年王储迪彭德拉选定的意中人是德芙雅尼。德芙雅尼的母亲乌沙·拉吉是印度瓜廖尔土邦王的女儿,嫁给了尼泊尔拉纳家族的帕舒帕逖·拉纳,拉纳家族是尼泊尔最显赫的家族,后又分为两个相互对立的分支。而王后艾什瓦尔雅与德芙雅尼分别属于这两个分支,王后不希望与自己家族对立的成员成为未来尼泊尔的王妃,更何况德芙雅尼还具有印度血统,尼泊尔的反印情绪又很严重。
由于迪彭德拉坚持非德芙雅尼不娶,最后艾什瓦尔雅王后警告儿子说,如果他一意孤行,她将让国王废除迪彭德拉的王储身份。这无疑在迪彭德拉心上捅了一刀。同时,迪彭德拉对民主政治深恶痛绝,他敦促国王恢复君主立宪制度,遭到了父亲的否决。王储有一种巨大的挫折感。当他的婚姻受挫,在家族政治中不如意,他是否会下狠心报复全家呢?还是有人借机在制造灭门血案呢?
但调查委员会的调查结果本身亦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