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国民党下台内幕-第2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党外第二代代表人物、以稳健出名的康宁祥,在6月中旬提出了“组党5年计划”;7月3日,谢长廷、尤清等秘密组成“组党计划规划小组”,开始联络党外各派人士共商组党大计;8月9日,党外实力最大的“康宁祥系”率先在台北举行公开的“组党促进说明会”,第一次将党外组党意向和行动公开化;8月15日,党外又举办“行宪与组党说明会”;8月25日,谢长廷在《时代》杂志公开举办的组党问题征答中,第一次提出“民主进步党”这一名字;8月30日,党外新潮流系举办了组党说明会;9月19日,党外的重量级人物康宁祥、尤清、费希平、谢长廷、江鹏坚、张俊雄、游锡等共商组党大计,当场确定由尤清、江鹏坚、谢长廷、邱义仁等组成专案小组,进行组党具体活动。 
  9月27日,130余位党外人士在台北市圆山饭店集会。本来是讨论党名、党纲、党章等问题,可是到下午,刚参加党外运动不久、善于把复杂问题简单化、说话痛快的朱高正在发言时,提出干脆就在今天宣布新党成立,把党外候选人的《共同政见》作为新党宣言的蓝本,把党外人士的《12条主张》作为新党的政纲即可。这一建议立即在会上获得通过。 
  会上还决定,选举费希平、尤清、谢长廷等8人(为考虑派系平衡后增加到18人)组成组党工作小组。组党工作小组分为政策、组织、协调、文宣、行政、财政等6个小组开始工作。 
  民进党突然戏剧性地成立,国民党对此采取了容忍的态度,只是由“法务部长”施启扬于9月30日发表声明,称目前台湾不宜组织新党,违者将依法处置,然后就没有了下文。人们从新闻媒体上所见到的是,蒋经国和国民党的一些要员不断就开放政治、解除“戒严”发表的谈话,这显然是告诉人们,戒严将很快取消,党禁将很快开放,民进党不会被依法处置。10月7日,蒋经国在接见美国《华盛顿邮报》董事长葛兰姆时就民进党一事表示,“我们现在积极研究这个问题,预料很快就有结果。我们向来都理解人民有集会及组织政治团体的权利。不过,他们必须承认宪法,并且认同根据宪法所制定的国家体制。新政党必须是反共的,他们不得从事任何分离运动——我所指的是‘台独’运动。如果他们符合这些要求,我们将容许成立新党。” 
  11月10日,作为台湾戒严期间第一个政治反对党——民进党在台北举行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会上通过了党纲、党章,选举产生了第一届党的领导机构。该党的政治主张是:实行美国式的“民主自由”政治体制,实施依法行政、司法独立、政党平等与自由;在台湾前途问题上,主张由台湾全体住民,“以自由、自主、普遍、公正而平等的方式共同决定,任何政府或政府的联合,都没有决定台湾政治归属的权利”,后来发展到主张“台湾独立”;在对外关系上,主张采取“弹性做法,重新加入联合国,以重返国际社会”,即到国际间从事分裂祖国的活动。 
  在会上,还选出第一届领导机构成员。江鹏坚以一票之差险胜费希平,出任台湾第一个政治反对党主席。会上选出的11位中常委是费希平、苏贞昌、康宁祥、游锡、江鹏坚、周沧渊、尤清、洪奇昌、谢长廷、潘立夫、吴乃仁。此外还选出了陈菊、邱义仁、吴钟灵、郭吉仁、王义雄等5人为中央常务评议委员。 
  民进党的成立,标志着党外政治反对派有了政治中心,党外势力正式以政党的力量登上台湾政治舞台。然而,除了该党内部难以克服的一些弱点之外,民进党公开主张“台独”,成为它政治上的致命伤,同时也成为阻挠两岸和平统一的障碍。 
  民进党成立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参加年底的“增额中央民意代表”选举。选举结果喜人,“立法院”内民进党代表由上届党外的6人增加到12人,“国民代表大会”内民进党的代表由上届党外的2人增加到11人,并且国民党的得票率首次跌至70%以下,只有6987%。至此,不管“解严”与否,民进党已参加正式的政治活动,事实上已成为合法的政党。   
  最大对手民进党诞生(2)   
  至此,让台湾各界人士谈“令”色变的“戒严令”,已到了任人指责、明知故犯、公开对抗的程度。特别是民进党“闯关”成立,违反党禁,官方竟然不能采取行动!人们大规模地触犯“戒严令”,国民党当局不敢以“令”定罪,坚持“戒严令”又有何用?一个法令到了如此地步,又有什么存在的价值呢?思前想后,蒋经国开始认真地考虑起解除“戒严”的问题。 
  1986年10月7日,蒋经国在接见美国《华盛顿邮报》董事长葛兰姆时表示,不久将取消“戒严令”,并制定“国家安全法”取代“戒严法”。8日,他在党内最高层次会议中常会上表示,关于政治革新的方案要尽快实施,首要行动是要取消“戒严令”。10日,在例行的纪念“双十节”大会上,蒋经国发表了著名的“向历史交待”的讲话,暗示将解除“戒严”。15日,国民党中央常务委员会一致通过了“12人革新小组”提出的两项革新方案,即解除在“台澎金马地区”的“戒严令”,制定“动员戡乱时期国家安全法”。 
  在通过“动员戡乱时期国家安全法”过程中,国、民两党“立法委员”多次发生冲突。民进党坚决反对任何限制人民权利的“国安法”,而国民党则顽固坚持必须以限制多种人民权利的“国安法”取代“戒严令”。民进党还在5月19日和6月12日,两次组织民众上街抗议。其中在后一次冲突中,示威民众与警方对峙达17小时30分钟。1987年6月16日,在占绝对优势的国民党籍“立法委员”的强力护航下,“国安法”终于获得通过。7月1日,“国家安全法”正式公布施行。 
  7月14日,由“总统”蒋经国正式签署发表,宣布将从7月15日零点起在台湾地区“解严”。可以称之为世界戒严之最的、持续38年的“戒严令”的撤销,成为国民党政治改革的高潮。“解严”之后,“国安法”的施行,台湾同胞及民进党等组织并没有停止过反对国民党一党专制的斗争,继续战斗在要民主、要民权、取消特务统治的第一线。尽管这样,台湾结束“戒严”,或多或少增加了各界社会人士参政、问政、议政的机会,可以不受党禁、报禁、集会游行的限制,争取提高各自的政治地位。岛内政局开始进入一个新的历史阶段。     
  第五章 “党主席”的阴谋   
  李登辉掌权(1)   
  蒋经国统治国民党13年,用过4位搭档,分别是“副总统”谢东闵、李登辉,“行政院长”孙运璇、俞国华。4人中,用谢,是为贯彻任用台籍干部政策;用俞,则是安抚对政治改革不满的元老派和保守派;蒋经国有意培养接班的则是孙运璇、李登辉。 
  谢东闵为国民党早期培养的台籍干部。1945年国民党召开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时,他是惟一的台湾籍代表,也是第一个出任省主席的台籍人士。1978年蒋经国正式“登基”,担任国民党政权的“总统”,谢东闵“运”盖众家,一跃而为蒋经国的副手,当上“副总统”,因此他是第一个出任“副总统”的台湾籍人士。尽管这样,谢东闵并不是作为蒋经国的接班人来安排的,因为当时蒋经国的身体在日本留学时期的李登辉状况正常,“副总统”的人选无关接班大局。谢东闵出任蒋经国的副手,主要是为了政治上的需要,缓和自国民党去台后就产生、50年代和60年代不断激化、70年代和80年代尖锐对立的省籍矛盾。由于谢东闵和蒋经国的关系过于亲近,被“台独”分子视为“台湾人的败类”,列为“暗杀对象”。1976年10月,谢东闵在家中被“台独”分子邮寄的“邮件炸弹”炸伤一只手。遇此不幸,他分外伤心,以后虽然官升“副总统”,可为官的热情大减,很少发表政治性言论,当然接班就更不可能了。 
  俞国华也不是作为“接班”来安排的,却成为事实的“接班群”成员之一。此人和蒋家有着很深的渊源,长期以来被蒋氏父子视为财经助手。在1984年5月间“内阁”改组时,正值以国民党元老派为主的保守派得势,蒋经国为平衡党内不同意见,提名俞氏出任“行政院长”。从1986年起,蒋经国在最后的3年间重新启动政治改革之轮、以向历史作出交代时,俞国华还是跟上了蒋经国改革的步伐,并协助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