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久,布木布泰知书通史的长处被皇太极看中,她竟成为皇太极治国行政的宫中辅佐之臣;而布木布泰长期跟在皇太极身边见习,也迅速地成长成熟,政治素质迅速提高,智慧才干不断增长,为她在后来漫长岁月中多次稳定朝政、稳定国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深通历代宫闱史的布木布泰很明白,一个宫妃要想固宠,只靠美丽和才气是不够的,母以子贵是千古至理。所以自十六岁能够生育开始,她就不断地为皇太极怀孕、生养,从天聪三年(公元1629年)到天聪七年(公元1633年),四年中她生了三胎,如果中间还有流产,她的生育密度还要高。她这么不管不顾地生孩子,为的什么?只为了得一个儿子!因为她那存活下来的三胎都是公主。如果不是天聪八年(公元1634年)发生的那件大事,她还会这么不惜一切地生下去。
天聪八年,皇太极终于灭掉了他的老对头——元朝的直系后裔察哈尔蒙古林丹汗,除去了他进军中原、完成大业的最大后患,大金举国欢腾,皇太极的后妃们也一样兴高采烈。但是这一胜利却给她们,尤其是给布木布泰带来了未曾预料到的烦恼。
林丹汗兵败远蹿,病死在青海大草滩,他的部下和后宫福晋们,纷纷投奔大金国,于是,皇太极的后宫在天聪八九年间,一下子增加了三位尊贵、美丽、富有的大福晋。她们是:察哈尔林丹汗窦土门福晋巴特玛·、林丹汗多罗大福晋囊囊太后娜木钟和估计也是来自林丹汗后宫的布木布泰的亲姐姐海兰珠。
本来,布木布泰一直保持着仅次于皇后哲哲的西宫妃的地位,就连她多次生育未能得子也没有影响皇太极对她的宠信。这三位来自林丹汗后宫的女人,进得宫来不由分说,就把她挤到了五大福晋的末位。最使布木布泰伤心的是,她的亲姐姐海兰珠竟夺去了丈夫的所有的爱。
自从海兰珠进宫,皇太极就变得儿女情长了,一颗心全放在了她的身上。朝夕作伴,形影不离,所谓三千宠爱一身专。如果哲哲不是早年嫁过来的、正位二十年的嫡福晋;如果哲哲不是海兰珠的亲姑妈,那么,崇德元年(公元1636年)皇太极建大清称皇帝的时候,清宁宫中宫皇后的地位一定会属于海兰珠。
就是作为东宫宸妃,海兰珠的地位也已不啻于皇后了。
崇德二年(公元1637年)七月,宸妃海兰珠为皇太极生下了皇八子,皇太极非常高兴,爱屋及乌,立刻为这个孩子的出生特地发布了立国以来的第一个大赦令,并指定初生的婴儿为皇位继承人。一时间,举国欢庆,连蒙古、朝鲜等友邦属国都不远千里赶来祝贺,为新生的皇太子贡献大量礼品。
皇后哲哲和另外的三大福晋只能强颜欢笑,把苦涩偷偷咽下去,谁让她们生不出儿子来呢?不过,布木布泰并不甘心,她还是积极地从姐姐专宠的缝隙中争取到了机会,在皇太子出生前的两三个月,她又怀孕了。
太后下嫁 幼主韬晦(2)
是天不如人愿呢,还是天如人愿?是天命,是自然因素呢,还是有什么阴谋诡计?总而言之,那举国瞩目的高贵的小生命十分脆弱,只在这个世界停留了六个多月,崇德三年(公元1638年)正月二十八日,小小的皇太子夭折了。
海兰珠伤心欲绝,日夜痛哭;皇太极也为爱子之死、爱妃之痛而落泪。海兰珠受此重大打击,精神和心理再也难以振作,无论皇太极怎样设法安慰、求医求药,都不能治疗她的心病,她终于缠绵病榻,三年后的崇德六年(公元1641年)去世了,时年三十二岁。宸妃之死,又给皇太极以重大打击,他痛哭号啕,数次昏迷,不饮不食达六日之久,朝夕哀恸也伤害了他的身体。在宸妃去世的两年以后的崇德八年(公元1643年),五十二岁正在壮年的皇太极也驾崩了。这是后话。
时间就赶得那么巧,就在皇太子去世的第三天,崇德三年(公元1638年)正月三十日戌时,布木布泰生下了皇九子福临!
布木布泰怎样地感谢命运、感谢神灵啊!她终于在最需要的时候生下了她最需要的儿子!但是她只能把狂喜压在心底,因为西次永福宫侧对面的东关睢宫里,姐姐海兰珠的凄切哭声还没有停止;皇太极还在那里满怀悲哀地抚慰失去儿子的爱妃。
现在来看看前面引的那段本纪。
布木布泰是不是真的做过神人送子的梦,那只有她自己知道。但她一定会把这个哪怕是编造的梦告诉皇太极。不过进言的时间决不是本纪记载的福临诞生前夕。
因为这个前夕,当是崇德三年正月二十九日,正当皇太子去世的次日,关睢宫乃至整个后宫都还沉浸在一片悲痛之中,宸妃被失子之痛击垮了,处在昏迷中;皇太极强忍焦虑伤感,寸步不离地陪伴在旁。聪明如布木布泰,是绝不会在这个时候去向皇太极说梦讲神话的,而皇太极此时也不可能有“喜甚”的心情。
布木布泰进言的时间也不会在皇太子活着的时候,因为那样会暴露她为儿子夺嫡的野心。
只有在福临出生相当长的时日后,在皇太极因皇太子夭折的伤痛基本平复之后,布木布泰才会选择适当的机会,很自然地把她产前的梦兆说给皇太极听。御用文人们为了证实福临的天子命,便在时间上做了一番手脚。
神人授子,并称之为“统一天下之主”的梦兆,无疑是布木布泰的点睛之笔,她早就开始画龙的行动了。
自从庄妃怀孕以后,就特别喜欢穿绣金龙金凤的红缎长袍,每行走间,长长的袍裾、宽宽的下摆波动不止,很有红光绕身、金龙盘旋的视觉形象。
蒙医、藏医以及民间草药,都有在短时期内控制产期的办法。福临出生的时间那么恰到好处,好像太子到阴间打了个转又回来似的;至少也会令迷信的人们觉得,上天送来福临意在换走太子。福临于是自然而然地成为填补太子空缺的皇子。
布木布泰临产之日,西永福宫中红灯、红烛、红被、红褥、红门帘、红窗帘,一派大红,那还不“红光烛宫中”?从喇嘛手中得到西藏和印度的奇香,对蒙古王爷的女儿布木布泰而言不是什么困难的事,所以“香气经日不散”也就可想而知了。
聪颖的布木布泰为了儿子能够继承皇位,真可以说是处心积虑、筹划周详了。
当她画龙而最后点睛的时候,后果却并不理想。
皇太极和所有爱听吹捧、爱听颂歌的统治者一样,对神人送子的梦兆当然很高兴。神仙肯给他送儿子,他自然也就等同于神仙,他自然也就是天命所归了,所以回答了“奇祥也,生子必建大业”的话。但说归说,做归做,直到他去世,也没有再立太子,更没有立福临做皇位继承人的意思。也许他还在盼望宸妃再为他生一个儿子,也许他没料到自己会突然死亡。
那么,布木布泰的苦心和所有努力,就白费了?
不。花多少心血就是多少报酬,有几分努力就有几分收获。
皇太极猝死,皇位骤空,八旗中两股最强大的势力——两黄旗与两白旗各自推出他们认定的继承人:皇长子豪格和皇弟多尔衮。两派势均力敌,谁也压不倒谁,却都剑拔弩张,不惜以武力相拼。千钧一发之际,布木布泰奉同哲哲,以国母皇妃之尊,以两黄旗主母的身份,坚决介入争端,软化了双方的立场,以幼主登基、叔王摄政的折中方案,避免了流血冲突,也就是避免了满洲八旗的分裂和大清国的内战。
在选择幼主的时候,布木布泰的所有辛苦都得到了报偿:她千方百计维持住的大福晋尊贵地位,使福临子以母贵,在继位序列中排在庶出的皇长子豪格之前;她不惜一切地多生早生,使福临比另一个大福晋之子博穆博果尔年长三岁,自然幼不敌长;她多年努力获得其信赖和依靠的皇后姑妈哲哲,更为福临投了至关重要的一票;她精心设计的福临出生前后那些红光、香雾、金龙等等吉兆和神人授子的梦境,此刻都成了非福临不可的天命象征。五岁的福临,理所当然地登上了皇帝的宝座。
崇德八年(公元1643年)八月二十六日,福临在沈阳清宫大政殿举行即位大典。这一天,福临表现不俗,留下了不少轶事传闻。
小福临就要离永福宫往大政殿去了,已是秋凉,门外风大,宫婢跪进貂裘披风。小皇帝看了一眼,就推开了,说:“这披风里子不是明黄的,朕岂能着它?”这奶声奶气的斥责,令宫婢惶恐,赶紧将这领红缎里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