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明王朝1449-第7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于谦:臣是个急性子,刚才臣在气头上,多有唐突,望皇上恕罪。 
  景帝:朕还是郕王的时候,对于爱卿的清正为官就早有所闻,今日亲眼目睹,真是一点都不假啊! 
  于谦:这些人胆大妄为,利欲熏心,为得到封赏,竟敢做出如此不知羞耻之事。 
  景帝:于爱卿真是一针见血啊,一语道破这些人的图谋,哈哈哈哈。 
  于谦:皇上体谅臣一片苦心,臣实是感激不尽! 
  女贞端上茶来:皇上,请用茶。 
  景帝点点头,却见那只茶杯上竟然缺了个口,不由微微一愣,再抬眼扫视着房内,对这座房子的破旧和简陋深为震惊:于爱卿,你这房子也太过简陋了吧?   
  十二 君臣之间(7)   
  于谦淡淡地:哦,臣已经住习惯了。 
  景帝:于爱卿,你清正廉明,两袖清风,可为当世楷模。不过,如此苦行僧一般的日子,朕看着心里也不好受哪。这样吧,朕即刻另赐给你一座宅院…… 
  于谦:皇上,万万不可。 
  景帝:于爱卿,你为朝廷立了大功,这京城和大明江山都是你保下来的,若论功行赏,区区一座房子,又算得了什么?朕就是赏你十座豪宅,也是理所应当的嘛。 
  于谦郑重地:皇上,恕臣直言,当今战祸刚过,天下百姓还未安居乐业,流离失所、无家可居者何止成千上万,臣岂敢忘却天下百姓而独享其乐? 
  景帝心里一动,赞叹地:于爱卿啊,你就是想得远,有你这样一心为民的耿耿忠臣,真是朕的福气了! 
  于谦:臣有一事,正想奏请皇上。 
  景帝兴致勃勃地:好啊,今晚咱们君臣二人,可以无话不谈。于爱卿,你说吧,朕听着呢。 
  于谦:皇上答应以封赏田地替代银两,奖励功臣,臣以为此法不妥。 
  景帝点点头:朕就是为这事找你来了。 
  于谦:莫非皇上也觉得此事…… 
  景帝:不瞒于爱卿说,朕也以为不妥,可众大臣和太上皇、太后都是竭力主张,众意难违,朕乃是迫不得已,实是无奈之举。 
  于谦忧心忡忡地:皇上心里明白就好了,土地乃百姓的命根子,臣最担心,一旦封地开了头,百姓将怨声载道,后患无穷。 
  景帝:此事朕日思夜想,委决不下,正想听听于爱卿的主意。于爱卿,有什么话,不妨跟朕直言。 
  于谦:土木堡一战,我五十万大军一触即溃,边关随之土崩瓦解,战祸所及,京城几乎不保,我大明怏怏大国,千秋基业,竟如此轻易败于瓦剌之手,皇上,这是为何? 
  景帝反问道:为何? 
  于谦:常言道,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依臣之见,我大明遭此灾祸,实非瓦剌所致,而恰恰是缘于自身! 
  景帝认真倾听着,微微点头。 
  于谦:土木兵败前,种种征兆已露端倪,朝廷浮靡奢侈,享乐成风,国库空虚,入不敷出,吏治松懈,贪污腐败随处可见,军队则吃喝玩乐,无所不为。最触目惊心的,当是皇亲国戚、权贵豪强大肆圈地,致使百姓流离失所,苦不堪言,如此所谓的太平盛世,其实早已危机四伏。 
  景帝:嗯,有道理。 
  于谦诚恳地:皇上,要吸取这些血的教训哪! 
  景帝急切地:于爱卿,那你说说,朕该怎么办? 
  于谦:前事不忘,后事之师,要避免重蹈覆辙,就得从根本上消除祸害,重振大明! 
  景帝浑身一震:重振大明? 
  于谦掷地有声地:对,重振大明! 
  景帝兴奋地:于爱卿啊,说心里话,朕这些天寝食难安,为的也就是这件事,你跟朕可想到一块啦! 
  于谦大受鼓舞:皇上有此宏愿,臣替天下百姓欢欣鼓舞。 
  景帝:国家战乱平息,理应由乱入治,朕冥思苦想,不得良策,于爱卿,朕这次来,虽比不得刘备三顾茅庐,可朕还是希望听到你的“隆中对”啊! 
  于谦:皇上过奖,臣怎敢与诸葛先生相提并论? 
  景帝认真地:于爱卿,在朕眼里,你就是朕的诸葛先生,啊?快快讲来,这重振大明,该从何处着手啊? 
  于谦微微一笑,胸有成竹地:要想重振大明,真正富民强国,百姓安居乐业,使我大明江山永固,臣以为,一、整肃朝纲,惩腐反贪,力戒奢靡,匡正民风。 
  景帝深有同感:唔,于爱卿言之有理。吏治乃社稷根本,朝纲不振,要想重振大明,谈何容易! 
  于谦:这是我朝的症结所在,不下猛药,是治不了病根的! 
  景帝:于爱卿,再说下去。 
  于谦:第二、遏制富豪,改革田税,体恤民生,减轻百姓负担,使其休养生息,发展生产;第三、治理财政,充盈国库,加强货币管理;第四、严禁圈地,打击豪强,使耕者有其田;第五、整治边防,从严治军…… 
  景帝连连点头:好好,于爱卿,你的这些主意,每一项都是治国方略,朕样样赞同。 
  于谦:最关键的一条,也是当务之急,是安抚百姓,恢复战后生产。 
  景帝:朕知道,当前是百废待兴,一切都得从头做起。 
  于谦诚恳地:皇上,臣还是这三个字,民为重! 
  景帝大为动容:于爱卿,朕懂了! 
  于谦郑重地取出那只红木盒子,奉上:皇上,重振大明,实施变法的各项措施,都在这儿了。 
  景帝打开盒子,只见里面是几册《均税法》、《财政法》、《治军练兵法》,不由大为动容:于爱卿,这些东西…… 
  于谦:回皇上,臣在河南、山西巡抚十九年,深知民生之艰难,曾苦求良策,以为朝廷所用。这几册手稿,就是臣多年的心血。臣本当早日献给朝廷,只因瓦剌犯边,土木之变接踵而来,臣不得不将此事搁下,现今皇上有此富民强国的决心,臣不惴浅陋,冒昧奉上,请皇上赐教。 
  景帝:于爱卿在地方为官之时,就胸怀大志,想着造福天下苍生,朕真该好好谢谢你了! 
  7、于府 
  女贞守在兰心的灵位前,做着针线。   
  十二 君臣之间(8)   
  书房里于谦和景帝的对话隐约传出来,听得一清二楚。 
  她完全被于谦重振大明的决心和宏伟蓝图征服了,激动异常。 
  她的目光被点亮了,闪烁着与于谦一同赴汤蹈火的顽强信念。 
  书房内,于谦和景帝的谈话还在继续。 
  于谦:皇上年轻有为,若能成就一番大事业,造福万民,我大明的天下就稳如泰山了。 
  景帝激动地:于爱卿,朕有你这样的治国良材,何愁大事不成?哈哈,行,朕就把这些事都交给你了! 
  于谦被景帝无条件的信任感动了,泪水夺眶而出:谢皇上委臣以重任。 
  景帝笑了:不不,于爱卿啊,要办成这件大事,除了你,可没有人担当得起! 
  于谦诚恳地:臣定然不负皇命。不过,臣还有一个要求,务必请皇上答应。 
  景帝:于爱卿讲来就是,朕无有不允。 
  于谦:此次封赏,臣就免了,至于土地,臣更不敢领受。 
  景帝不由一愣。 
  厅堂内,女贞听到于谦主动拒绝封赏,吃了一惊,不小心把针扎在手指头上。 
  血流了出来,女贞却茫然不觉,举着针线,呆呆地坐在那儿。 
  书房里,景帝也一惊非小:于爱卿,你是大明第一功臣,你不封赏,这满朝文武,谁还有资格…… 
  于谦诚恳地:臣一向淡于名利,当今国家又百废待兴,臣实不愿陡增朝廷负担,望皇上体谅臣的一片苦心。 
  景帝见于谦态度坚决,沉吟了一下:于爱卿啊,你一片尽忠报国之心朕又如何不知?这样吧,此事容朕再细加斟酌,啊? 
  于谦大急,扑通跪下:臣心意已决,如蒙皇上恩准,臣不胜感激。还有石总兵所奏封赏于冕一事,也请皇上驳回。 
  景帝脸色庄重,慢慢把于谦扶起:于爱卿啊,这朝中大臣如都像你这般不计名利,一心为国,重振大明就大有希望喽。 
  于谦坚跪不起:臣不敢,请皇上明示,也好让臣安心。 
  景帝叹息了一声:于爱卿,你还真固执,好了好了,你放心,到时朕会给你一个满意的结果,行了吧? 
  8、石府 
  石亨家门口车水马龙,门庭若市。 
  石彪在门口迎客:请,请。 
  原来是徐珵等人被于谦不留情面的棒打出来,碰了壁,就全跑到石亨这儿来了。 
  石彪将徐珵等人迎进大门:徐大人,请。 
  石亨一见是徐珵进来,有点不屑一顾。 
  徐珵满脸堆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