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台湾通史-第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台湾故国也。其于中国,视朝鲜、安南为亲。志其事者,不视以郡县,而视以封建之国,故署曰通史,盖《华阳国志》之例也。郑氏多武功,政治润略,清人得之,从事亦尚简,故所言不能如《华阳国志》详备。若其山川、邑落、物产、谣俗之变,则往往具矣,然非作者之志也。作者之志,盖以为道土训者必求其地建置之原。台湾在明时,无过海中一浮岛,日本、荷兰更相夺攘,亦但羁縻不绝而已,未足云建置也。自郑氏受封,开府其地,孑遗士女,辐凑于赤嵌,锐师精甲环列而守,为恢复中原根本,然后屹然成巨镇焉。郑氏系于明,明系于中国,则台湾者实中国所建置。其后属清、属日本,视之若等夷。台湾无德于清,而汉族不可忘也。余始至台湾,求所谓遗民旧德者,千万不可得一二。今观雅堂之有作也,庶几其人欤?    
    豪杰之士无文王而兴者,郑氏也。后之豪杰,今不可知。虽然披荆棘、立城邑于三百年之上,使后世犹能兴起而诵说之者,其烈盖可忽乎哉?雅堂之书,亦于是为台湾重也!    
    一九二七年一月章太炎  


第一部分徐仲可先生序

    左丘明作《春秋传》,以三十卷括二百四十年之事,于会升贤之。司马迁作《史记》,叙三千年事,仅五十万言。班固作《汉书》,叙二百四十年事,至八十万言,其烦省之异若是。张世伟乃谓班不如马,刘知几则言古今不同,势使之然,不得斥近史为芜累。然哉,然哉。今珂读连君雅堂《台湾通史》,见其烦省适中而三复叹美之者以此。通史者,通贯古今之史,与断代史异,则尤易烦不易省者。雅堂为是,凡一千二百九十年之事,悉具于八十八篇,而乃巨细毕举,无漏无蔓。盖为纪四,为志二十四,为传六十。踵龙门之例而变通之,附表于志中,取便观览,为今之学者计也。其所纪载,始隋大业元年,终清光绪二十一年,台湾文献,于是不坠。    
    抑珂尝闻之,知几谓作史须兼才学识三长。雅堂才学伟矣,其识乃尤伟。知民为邦本,非民则国易以立,故于民生之丰啬,民德之隆污,详言之。视昔之修史徒重兵、刑、礼、乐者,何如耶?珂不敏,比亦粗有撰述,于民事辄致详,犹雅堂之志也。既卒读,爰书此以归之。    
    一九四五年仲夏杭县徐珂谨书于上海        
    


第一部分林南强先生序

    台湾背归墟而面齐州,岂即列子之所谓岱舆、员峤耶?志言台湾之名不一,或曰大宛,或曰台员,审其音盖合岱舆、员峤二者之名而一之尔。其地自郑氏建国以前,实为太古民族所踞,不耕而饱,不织而温,以花开草长验岁时,以日入月出辨昼夜。岩居谷饮,禽视兽息,无人事之烦,而有生理之乐,斯非古之所谓仙者欤!抑亦因生齿未繁,乃得以坐享天地自然之利尔。闻之故老言,吾族适此之先,尝佣耕于诸番,为之诛荆榛,立阡陌,终岁勤动,不遑宁处,所赢者即节衣缩食之余也。彼坐收十五之税,而常苦不足,终且货其产于我,则我劳而彼逸,我俭而彼奢也。故观夫草衣木食之时,天之福诸番,不可谓不厚矣。使其闭关自守,无竞于人,虽至今啸傲沧洲可也。一旦他人入室,乘瑕蹈隙,月进而岁不同,乃彼昏不知,犹懵焉无改。夫因陋就简之习,则其得于天而失于人也固宜。抑又闻之吾先民之垦草此土也,其葬于蛇豕之腹,埋于榛莽之墟者,不知凡几,故又呼之曰埋冤。然卒底于成者,则前仆后继惨淡经营之力也。讫于今休养生息数百年,取益多而用益宏,食者众而生者寡。虽然微大力者负之而走,吾知乔木先畴犹将易主,而况巧拙相悬,强弱异势乎?彼深山穷谷中雕题凿齿之遗,固已窃笑于旁而议其后矣。世之读此书者,其亦念筚路蓝缕之勤,而怃然于城郭人民之变也哉。    
    丙辰夏五东宁林资修序于雪峰之麓        
    


第一部分连横先生自序

    台湾固无史也,荷人启之,郑氏作之,清代营之,开物成务,以立我丕基,至于今三百有余年矣。而旧志误谬,文采不彰,其所记载,仅隶有清一朝,荷人郑氏之事,阙而弗录,竟以岛夷海寇视之。呜呼,此非旧史氏之罪欤!且府志重修于乾隆二十九年,台、凤、彰、淡诸志虽有续修,局促一隅,无关全局。而书又已旧,苟欲以二三陈编,而知台湾大势,是犹以管窥天,以蠡测海,其被囿也亦巨矣。    
    夫台湾固海上之荒岛尔,筚路蓝缕,以启山林,至于今是赖。顾自海通以来,西力东渐,运会之趋,莫可阻遏。于是而有英人之役,有美船之役,有法军之役,外交兵祸,相逼而来,而旧志不及载也。草泽群雄,后先崛起,朱、林以下,辄启兵戎,喋血山河,藉言恢复,而旧志亦不备载也。续以建省之议,开山抚番,析疆增吏,正经界,筹军防,兴土宜,励教育,纲举目张,百事俱作,而台湾气象一新矣。夫史者民族之精神,而人群之龟鉴也。代之盛衰,俗之文野,政之得失,物之盈虚,均于是乎在。故凡文化之国,未有不重其史者也。古人有言:“国可灭,而史不可灭。”是以郢书燕说犹存其名,晋乘楚杌语多可采。然则台湾无史,岂非台人之痛欤!    
    顾修史固难,修台之史更难,以今日而修之尤难。何也?断简残编,搜罗匪易,郭公夏五,疑信相参,则征文难。老成凋谢,莫可谘询,巷议街谭,事多不实,则考献难。重以改隶之际,兵马倥偬,档案俱失,私家收拾,半付祝融。则欲取金匮石室之书,以成风雨名山之业,而有所不可。然及今为之,尚非甚难,若再经十年二十年而后修之,则真有难为者。是台湾三百年来之史,将无以昭示后人,又岂非今日我辈之罪乎?    
    横不敏,昭告神明,发誓述作,兢兢业业,莫敢自遑。遂以十稔之间,撰成《台湾通史》。为纪四,志二十四,传六十,凡八十有八篇,表图附焉。起自隋代,终于割让,纵横上下,巨细靡遗,而台湾文献于是乎在。    
    洪维我祖宗,渡大海,入荒陬,以拓殖斯土,为子孙万年之业者,其功伟矣。追怀先德,眷顾前途,若涉深渊,弥自儆惕,呜呼念哉!凡我多士,及我友朋,惟仁惟孝,义勇奉公,以发扬种性,此则不佞之帜也。婆娑之洋,美丽之岛,我先王先民之景命,实式凭之。     
    一九一八年秋八月朔日台南连横雅堂自序于剑花室    


第一部分凡例

    一、此书始于隋大业元年,终于清光绪二十一年,凡千二百九十年之事。网罗旧籍,博采遗闻,旁及西书,参以档案,而追溯于秦、汉之际,故曰通史。    
    一、此书略仿龙门之法,曰纪、曰志、曰传,而表则入于诸志之中。    
    一、前人作史多详礼、乐、兵、刑,而于民生之丰啬,民德之隆污,每置缺如。夫国以民为本,无民何以立国,故此书各志,自乡治以下尤多民事。    
    一、舆地一志,或曰地理,或曰疆域。夫地理属于自然山岳河川是也,疆域由于人为府县坊里是也,故此书仅志疆域,而地理别为撰述。    
    一、台湾地名多译番语,如宜兰未入版图之时,曰蛤仔难,或作甲子兰;设厅之际,称噶玛兰;改县之后,又称宜兰。故必照其时之名以记,庶免误会。    
    一、台湾虞衡之物多属土名,著者特为考证,释以汉名,疑者则缺。    
    一、宦游士夫仅传在台施设之事,若台湾人物则载其一生。    
    一、作史须有三长,弃取详略,尤贵得宜。顾台湾前既无史,后之作者又未可知,故此书宁详毋略,宁取毋弃。    
    


第二部分开辟纪(1)

    台湾固东番之地,越在南纪,中倚层峦,四面环海。荒古以来,不通人世,土番魋结,千百成群,裸体束腰,射飞逐走,犹是游牧之代。以今石器考之,远在五千年前,高山之番,实为原始。而文献无征,摚鹬抗棠蜒哉摺0词非厥蓟拭旄G蠛I先裆剑ザ环怠S衷唬骸白云胪⒀嗾咽谷巳牒#笈罾场⒎秸伞㈠蕖4巳裆秸撸浯诓澈V校ト瞬辉叮记抑粒虼缫ァ8浅⒂兄琳撸钕扇思安凰乐┙栽谘伞F湮锴菔蘧“祝平鹨凇N粗粒缭疲暗剑裆椒淳铀隆A僦玳ィ漳苤猎疲乐髂芨市难伞<爸燎厥蓟什⑻煜拢梁I希蚍绞垦灾豢墒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