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1945年1月,元首身边专横的宣传部长约瑟夫·戈培尔写道,希特勒是“千年以来最伟大的人物”。当希特勒在1945年1月16日凌晨到达柏林时,却没有受到太隆重的迎接。他乘坐的火车悄无声息地驶进总站,然后,希特勒在黎明前的黑暗中乘专车前往老德意志大臣花园。他刚刚离开在阿德勒霍斯特的战地指挥部,这个战地指挥部掩映在马祖里湖边的松树森林中,也是希特勒最后的一个战地指挥部。希特勒这时已经意识到,西线战役徒劳无功,德军的所有精力必须转到东线上。希特勒抵达柏林的消息没有对外宣布,绝大多数柏林市民直到二战快结束时,才从德意志广播中得知希特勒就在柏林。而那时,绝大多数人只希望希特勒能马上离开柏林,越快越好。
希特勒现在踏上了他人生的最后一段旅途。既然历史无情地将希特勒推进最黑暗的日子,希特勒也就只能退守到这座代表辉煌过去的建筑物的地下。希特勒离开了在地面上的官邸,走过了警卫旗队战地指挥所,走进了大臣花园的地下室,并且再也没能离开。这时的大臣花园地下室由纳粹党卫军元首护卫队的威廉·蒙克(Wilhelm Mohnke)把守,蒙克在希特勒最后的悲剧中扮演了一个关键的角色。跟随元首的还有他忠心的男仆海因兹·林奇(Heinz Linge)、警卫队队长汉斯·拉登胡伯(Hans Rattenhuber),以及一些德意志保卫部(RSD)的警卫。
元首的安全保卫工作由两支截然不同的队伍担任,这两支队伍都隶属于纳粹党卫军,其中德意志保卫部归拉登胡伯指挥。德意志保卫部的成员都是经受过考验,值得信赖的纳粹分子,有纯正的德国血统,受过专门的警探训练,负责希特勒的贴身保卫工作。德意志保卫部分成不同的小组,听从不同的纳粹领导人指挥。希特勒的这支德意志保卫部小组代号为第1分队,由来自海因里希·希姆莱(Heinrich Himmler)秘密警察部队的警探组成。元首禁卫队(FBK)的成员则是从警卫旗队抽调的精锐分子,这支禁卫队只有40人,不仅负责元首出入通道的警备,而且还担任元首的信差、贴身男仆和勤务兵。
拉登胡伯和林奇从这时起就时刻不离希特勒左右,直到战争结束。随后到来的还有希特勒的“四人秘书小组”,他们也一直熬到最后时刻。其中,特劳德尔·琼格(Traudl Junge)和葛达·克里斯蒂安 (Gerda Christian),即使在希特勒的请求下仍然拒绝离开。而另外的两个人,克丽斯塔·施罗德(Christa Schroeder)和乔安娜·沃尔夫(Johanna Wolf)则听从了元首的命令离开了。这些人都是希特勒的忠实追随者。最后,这一小批人到达大臣花园厨房那个通往不幸的入口。他们从这个入口下到希特勒男管家阿特·堪恩伯格少校(Artur Kannenberg)宽大的食品储藏间。
这个储藏间摆满了大架子,架子上堆满了各种美味食物,绝大多数柏林人在过去的6年中可能从来没见过这么好的食物了。堪恩伯格的储藏间从未缺过美食。当然,希特勒是个素食主义者,而且滴酒不沾。在最后的日子里,希特勒除了喝点清汤,吃点土豆泥,偶尔用掺有沙拉菜丝的意大利面条汤送服私人医生开的混合药丸,就几乎没有碰过这里任何东西。无论怎样,德意志大臣花园的食品储藏间和地窖从没缺过最精美的鱼子酱、最新鲜的意大利腊肠、红烧牛肉罐头和德国香肠。堪恩伯格的储物架上排满了各种板条箱,箱子里装的都是上好的法国葡萄酒和香槟。外面,德国人正在忍饥挨饿,这里,纳粹政权的高层从未断过美味佳肴。
接着,希特勒被引导穿过储藏间一侧的一扇不显眼的门。门后是一小段硬石铺成的台阶,台阶往下是一段昏暗的走廊。那些知道这个秘密通道的人将其称为“堪恩伯格小巷”。希特勒在这段灯光昏暗的走廊途中碰到了两个端着机关枪,穿着灰色军服的禁卫队卫兵。这些士兵是护卫元首驻地的纳粹党卫队警卫旗队的成员,他们站在一道坚固的钢铁大门前,看到元首经过大门时,马上肃然立正,敬礼致敬。有了上次暗杀未遂的教训,这些卫兵得到了特别授权,甚至可以对一些高级将领搜身。当然,卫兵们也会搜查来人的公文包。即使是希特勒的秘书也不例外,他们的手提包都要接受检查。
希特勒正在走入元首地堡,这个怪诞的地下世界就要见证第三帝国的没落和灭亡了。这个地堡是一个人工建造的地下建筑,不是所有希特勒的高级将领都有资格进入这里。不过,元首自己似乎很适应在这个地堡的生活。随着战争局势朝着越来越不利于德国的方向进行,希特勒开始避开阳光,转入各种各样的地堡中继续指挥作战。不幸的是,这个元首地堡恰好是希特勒的第13座地堡。这是一个荒唐怪诞,是非颠倒的世界,在这里,一个需要对数百万人的大屠杀负责的暴君却被他的勤卫兵、秘书和仆人们尊为至高无上的首领。这个几乎使欧洲陷入黑暗世界的罪人却被认为是一个好上司、一个和蔼而仁慈的人,在这里他最喜欢的事莫过于和他的狗一起玩耍。
序言(3)
希特勒绝对有理由请求避难。他所谓的“千年不朽”的第三帝国实际上只存在了12年,而且就在希特勒模糊的双眼前土崩瓦解掉。美军在白天进行轰炸,强大的第8空军部队的“解放者”战斗机和银色“飞行堡垒” 就好像盘旋在德国上空的秃鹫。英国皇家空军(RAF)则在夜晚展开空袭,“惠灵顿”和“兰喀斯特”轰炸机的咆哮声是许多一度不可一世的德国城市上空熟悉而可怕的午夜咒语。在盟军连续而无情的进攻中,成千上万枚炮弹和数不清的燃烧弹倾倒在德国的土地上。在几次最恐怖的空袭中,德国上空聚集了1000架,甚至1500架美国和英国的重型轰炸机编队。在希特勒躲到地堡不到1个月之后,就是盟军最大的一次空袭:毁灭德累斯顿。但是现在,柏林市中心仍然是这场似乎永无宁日的轰炸的目标。
德国海军几乎已经全军覆没,仅有尚在作战的潜艇舰队,但是这支舰队正面临着燃料短缺和腹背受敌的窘境:空中有英军“猎人”号轰炸机的扫荡,海上有盟军军舰的攻击。在陆地上,由英国、法国和美国军队组成的力量在西线迅速推进,直逼德国的心脏地带。南面英军和美军的联合部队正铺天盖地地席卷意大利半岛。但是,对纳粹德国最不利、最致命的还是苏联人,他们正在东线一条很长的阵线上推进,逐渐摆出了钳形运动的阵势,很快就会全面包围柏林。纳粹德国和希特勒最害怕的还是这些苏联人。纳粹分子曾经将痛苦强加给了苏联人民,现在他们得到了报应,德国人无法想像苏联人会怎样报复他们。他们制定了应急方案,计划将希特勒和他的随从们用飞机送到巴伐利亚阿尔卑斯山区的布彻斯加德,在那里希特勒的山地别动队坚守着一个巨大而错综复杂的地下防御性工事。但是,希特勒从未认真考虑过这个计划。就像阿尔伯特·斯佩尔在几个月之后所说的那样,如果希特勒要选择自己可以接受的死法,那么他宁可选择柏林大屠杀这样纯瓦格纳风格的死法,而不是死在阿尔卑斯山区宁静的度假屋中。
到了最后,希特勒常常与随从们谈起激动人心的纳粹反攻计划,宣称要将入侵者赶回他们来的地方,希望籍此振奋人心。但是,在那个1月的下午,他不得不躲进了地堡。从此,希特勒再没看到柏林的日出和日落。事实上,在接下来的3个月中,希特勒还时不时地从地堡中探出头来,有时候,他会和秘书们在旧官邸的餐厅吃吃饭。只不过,那曾经气派的餐厅现在只剩下空洞洞的回响。从大臣花园往外看,是一片满是碎石瓦砾的废墟,无数坑坑洼洼的弹坑。
如果希特勒变得沮丧也是情有可原的,然而,他丝毫没有沮丧的表现。在接下来的几周内,他坚持要回到新德意志大臣花园,检查一个精美的建筑模型。那是一个引人入胜的城市模型,希特勒长久以来希望在林茨建立一个这样的美丽城市。林茨是一个漂亮的奥地利小镇,坐落在多瑙河畔,希特勒称那是他的家园(实际上,希特勒就是出生在离这不远的一个小镇上)。即使柏林被轰炸得面目全非,苏军的大炮不断地轰炸着德意志大臣花园,希特勒仍然思考着“伟大林茨”的蓝图,不时测量建筑物的比例,长久地凝视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