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袁世凯评传-第4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而言之易入矣。修身非可空言,自以经义为主,四书皆圣贤微言大义,尤为伦理之宗,故陆军小学堂修身一科,从讲解四书始。32

送“高帽”的学问二(4)

  “历史”、“地理”两科,也暗寓了爱国主义教育于其中:
  历史、地理两科,讲授得宜,最动幼年生之情感。讲授历史时,指授本国古今圣贤、豪杰、志士、仁人开物成务之功,乃有今日,则该生必生爱同国种类之思。讲授地理时,指示本国幅员之广大,山河之雄伟,出产之丰腴,人民之栖托,当日开辟之艰难,今日保存之不易,则该生必生爱本国土地之思。此全赖教员于授课时淋漓痛切,慷慨发明,非笔墨所能罄,是谓精神教育之第一义。次将四千年来历朝统绪分出段落,使知时代递嬗及治乱兴衰之大概,务期简括明了。本国地理则以山岭枝干、江河流域为经,城邑、方向、户口、物产、关津、扼塞、省界、府界为纬;间说治革,以资读史。旁及轮船、铁道、商埠、侵地(被侵占的领地),以明时局。其外国历史、各国舆地(即地理)亦准许这样指授。33
  后世之批评袁世凯的人,都说他练兵目的在于培植私人势力,所以北洋诸军是一支没有“主义”,只知道个人私恩的军队34。但从上面办学设教的章程宗旨来看,对这种说法要打一个问号了。当然袁世凯的教育宗旨在帝政的年代,脱不出忠君爱国的老套,与南宋时岳飞“精忠报国”的思想没有什么不同,旧是旧了点,但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练兵宗旨和主义,无可厚非。
  北洋六镇成军之后,1905年10月末,北洋在直隶河间府举行秋操。这是中国历史上首次近代化的大型正规野战演习。袁世凯从北洋六镇中抽调出三万三千多人,分成南、北两军,由王英楷、段祺瑞分别担任总统官(总指挥),袁世凯和兵部尚书铁良任阅兵大臣,各国驻华武官、记者三十三人,各省代表二百多人均应邀观看了这次大演习。演习在纵深三百余里的范围内展开,战线拉长到二十余里;王英楷率南军由山东北上进攻,段祺瑞则率北军南下防御,最后在河间会操,并举行了盛大的阅兵典礼。河间秋操举办得相当成功,给观操的中外人士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器械精利,士马赳雄”,“中外观者俱甚称赞”。阅兵大典结束后,袁世凯大宴宾朋,“到者计千余人,举杯相赠,用志不忘,济济跄跄,宾僚欢洽35。”
  翌年10月,北洋第五镇连同第一混成协(旅)与张之洞编练的湖北新军第八镇及河南第二十九混成协,又进行了更大规模的彰德秋操。南军由张之洞的爱将、第八镇统制张彪指挥,北军由段祺瑞指挥,双方共投入兵力三万三千余人。袁世凯、铁良仍任阅操大臣,10月20日,袁、铁一行抵达彰德,次日接见中外观操者四百八十七人;22—24日观看作战演习,25日举办阅兵式,之后举行盛大宴会,招待两军将佐与中外宾客。通过这些大型实战演习,袁世凯展示了几年来扩练新军的成果,受到了中外人士的普遍赞誉,北洋新政也已大见成效,袁世凯此时中外瞩目,名望蒸蒸日上,已无可置疑地成为李鸿章之后改良派的新领袖了。
  注 释
  1《袁世凯奏议》(中)第875—877页。
  2郭廷以:《中国近代史事日志》(下)第1153页。
  3同上,第1178页。
  4同上,第1152页。
  5《中朝关系通史》第719页。
  6《中朝关系通史》第615—616页。
  7李宗一:《袁世凯传》第101页。
  8袁世凯失势后,陆军部尚书荫昌上折曾揭发袁世凯跋扈,说:“铁良甚畏袁世凯,不敢发一言。”见《北洋军阀》(一)第668页。
  9同上,第102页。
  10李宗一:《袁世凯传》第101页。
  11《袁世凯奏议》(中)第881页。
  12周育民:《晚清财政与社会变迁》第393页。
  13庚子事变后,袁世凯在天津设立的巡警营,分南北两段,南段为警察,北段为军队,合称巡警营。
  14李宗一:《袁世凯传》第117页。
  15《中朝关系通史》第727—728页。
  16郭廷以:《中国近代史事日志》(下)第1228页。
  17《中朝关系通史》第729页。
  18《青木宣纯与坂西利八郎》,节译自《土肥原密录》,《天津文史资料选辑》(第30辑)第178页。
  19李宗一:《袁世凯传》第113页。
  20郭廷以:《中国近代史事日志》(下)第1269页。
  21宁武:《清末东三省绿林各帮之产生、分化及其结局》,《文史资料选辑》(第6辑)第140页。
  22《青木宣纯与坂西利八郎》,节译自《土肥原密录》,《天津文史资料选辑》(第30辑)第166页。
  23同上,第162页。
  24同上,第163页。
  25同上,第167页。

送“高帽”的学问二(5)

  26同上,第169页。
  27此说不确。中国当时防卫力量尚且不足,哪里还谈的上参战。日俄战争爆发后,两广总督岑春煊曾致电外务部,提出过这类冒险主义的建议,即助日抗俄,乘机收回东三省。显然,由于这个计划的巨大风险,而不被朝廷理睬。袁世凯所建议的“局外中立”,但可以暗中支援日本的处理方式显然是当时风险最小、最可行的选择,而且同样取得了收回东北的效果。
  28同上,第178页。
  29翟沂:《靳云鹏诗赠坂西利八郎》,《天津文史资料选辑》(第30辑)第226页。
  30山根幸夫:《袁世凯与日本人》,《天津文史资料选辑》(第37辑)第84页。
  31《袁世凯奏议》(中)第759—761页。
  32《北洋军阀》(一)第497页。
  33同上,第499页。
  34如吴虬所著《北洋派之起源及其崩溃》即持此种观点。参见《北洋军阀》(一)第966页。
  35《北洋军阀》(一)第568页。

送“高帽”的学问三(1)

  “卖国”是一个严重的罪名。袁世凯之所以有了这个罪名是因为“二十一条”。既然如此,我们就有必要搞清楚“二十一条”的本末,以及袁世凯在有关交涉中的所作所为:他是否以国家权益与日本人作了私下交易?他是否为维护国家权益作了最大努力?日本的苛刻条件是在什么境况下被接受的?由此又涉及到,在对抗必败,必给国家带来更大灾难的前提下,对外交涉中的屈辱与让步是否就是“卖国”?本章开头所选引文是1915年5月9日中国被迫接受日本最后通牒一周之后,袁世凯向政府各级官员发布的密谕,他分析了日本的图谋和政府不得不委曲求全的原因,但基点是要求大家不忘此奇耻大辱,以卧薪尝胆的精神,力图振作,以待将来。总之,史家评史论人,应讲“恕道”,否则难有公正可言。但是随着岁月的流逝,日本外交部有关“二十一条”交涉时的保密档案逐渐解密,则历史之真相遂大白于天下,而袁世凯戴了近九十年的“卖国”帽子,是不是也可以摘下来了呢?
  关于二十一条的大总统密谕1
  (1915年5月14日)
  立国今日,非自强无以图存;而强弱之分,悉由人事。日本前在闭关时代,其学术政治与中国无殊;自明治维新以来,上下一心,步武西法,乘时而动,发愤为雄。四十余年所惨淡经营者,无非求达其东亚大帝国之政略。当合并朝鲜之时,现在首相大隈重信已自命为将来中国之统监2。盖其兼营并进之图,远交近攻之策,处心积虑,殆非一朝。究其致强之由,则以国民教育为根本,而明耻教战即寓于教育之中。故人人以当兵为义务,以战死为殊荣。就其近年军事言之,征发陆军,可达百万,海军战舰,已逾六十万吨。席其方张之势,日思拓地殖民。彼为刀俎,我为鱼肉,实逼处此,岌岌可危,厝火积薪,早成险象。前清末造,政失其纲,泄沓成风,人无远虑。加以亲贵用事,贿赂公行,各私其家,何知为国?迨至武昌事起,举朝失措,列强响应,瓦解土崩。日本浪人,利用此机,秘计阴谋,无所不至。我人民之生命财产,间接直接而受损失者,不可胜计。苍赤3何辜,言之流涕。幸而天佑中国,祸乱削平,予得以衰病余生,底定全局,殊出强邻预料之外。回忆当日,万险环生,至今心悸。国事粗定,欧战发生,关系于均势者甚大。日本利欧洲列强之相持,乘中国新邦之初建,不顾公法,破坏我山东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