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玉体横陈-第3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① 高敖曹(491—538),即高昂,字敖曹,以字闻名于世,渤海蓨县(今河北景县东)人,是南北朝时期的东魏名将。其父高翼;字次同。高家一族均为北魏名臣。高敖曹在家行三,长兄高乾,字乾邕。次兄高慎,字仲密。四弟高季式,字子通。高家四兄弟,名重当时。高欢与尔朱氏韩陵决战,正是高敖曹关键时刻整军而出,奠定胜局。如无高敖曹;高欢此战必败无疑。 
  当时的东魏,鲜卑人皆轻视汉人,唯独惮服高敖曹。高欢在申令三军时,都讲鲜卑语,但若是高敖曹在,则必说汉语。东西魏争战,高敖曹每次都奋勇争锋。东魏元象元年(538)七月,高欢率领东魏士兵进攻西魏。高敖曹与侯景等领兵围攻金墉(今河南洛阳东北故城),丞相高欢率军殿后。西魏的金墉守将独孤信闭城固守。西魏文帝元宝炬得知金墉告急,即与丞相宇文泰率军东下,增援金墉,八月,宇文泰等抵达谷城(今河南新安)。东魏大将莫多娄贷文在孝水(今新安境内)战败被杀。宇文泰率军进抵瀍水(由洛阳西北经城南至城东入洛水)东岸,迫使侯景等趁夜解除对金墉的包围而退走。初四日(即公元538年9月13日),宇文泰大破东魏军,迫使东魏军全线北遁。宇文泰集中精兵猛攻高敖曹。由于轻敌,高敖曹全军覆没,最终单骑而逃,投河阳南城。守将北豫州刺史高永乐(高欢侄子)与高敖曹不合,闭门不纳。高敖曹仰呼求绳,仍不得。不久,追兵至,高敖曹只得藏在桥下,追兵见高敖曹的随从手持金带,便追问高敖曹藏于何处。随从指桥示之。高敖曹知其不免,昂然说:“来!与汝开国公。”(意即你杀了我,可得高官)追兵遂斩其首去,时年四十八岁。高欢闻高敖曹战死,如丧肝胆,杖高永乐二百,追赠高敖曹太师、大司马、太尉公、录尚书事、冀州刺史,谥号忠武。 
  ② 指后燕。 
  ③ 指姚氏后秦。 
  ④ 倍侯利是斛律金的先祖。 
  ⑤ 即今天的鄂尔浑河流域。 
  ⑥ 即“皇帝”、“官家”的意思。 
  ⑦ 今天的大同。 
  ⑧ 大檀可汗在位时间是公元414至429年。 
  ⑨ 今蒙古吐沁河。 
  ⑩ 今甘肃弱水。 
  {11} 今蒙古杭爱山。 
  {12} 今蒙古土拉河。 
  {13} 指北燕。 
  {14} 高车部指敕勒一部的副伏罗部所建立的国家。 
  {15} 指公元506年发生之事,当时的高车国王是弥娥突。蒲类海在今天的新疆巴里坤湖。 
  {16} 高欢拥立魏朝孝武帝后,忙于在外征讨尔朱氏军事家族势力。孝武帝身旁的近臣斛斯椿等人担心高欢权力过重,常在皇上面前进行挑拨,而高欢本人也是对魏朝三心二意。永熙三年(534)五月,孝武帝征调河南诸州郡部队,大阅兵于洛阳,对外宣传说是准备南下讨伐梁国,实为讨伐高欢。高欢早已察觉孝武帝阅兵的真实目的,就以“清君侧”为旗号进攻洛阳。经过交手,孝武帝深知不是高欢的对手,引兵向西,投奔了关中的宇文泰。高欢从离开晋阳起,一连上了40道奏折,孝武帝都没作回答。不得已,高欢就重新拥立魏朝清河王的长子元善见为新皇帝,这就是孝静帝,时年11岁。从此,北魏一分为二,宇文泰控制下的孝武帝元修为西魏,都长安;高欢新拥立的孝静帝元善见为东魏,都洛阳,形成了对峙局面。日后,双方为了争正统,争地盘,不断发生战争。后来,宇文氏、高氏分别篡西魏、东魏,建立了北周、北齐,但双方仍战争不断。最终,北周打败北齐,统一了北方,才结束了北方长期战争状态。   
  十五 从龙朔风扫柔然(6)   
  {17} 即今天的山西宁武。 
  {18} 指匈奴别支部落。 
  {19} 今山西离石县。 
  {20} 今山西孝义县。 
  {21} 今山西临汾。 
  {22} 今山西石楼县。 
  {23} 今山西朔县。 
  {24} 今山西忻州市。 
  {25} 今山西省山阴县北。   
  十六 披荆斩棘(1)   
  我杨愔这一生,遭逢多艰。否则,凭借我们杨家弘农华阴大族的门第,如果赶上盛世,随便就能做个三公一类的高官。我父亲杨津,做过魏朝的司空侍中。我六岁学史书,十一岁开始学习《诗经》、《易经》。少年时代,除了学习正统的儒家经史书籍以外,对《左氏春秋》,尤其喜好钻研。永安初年,我十八岁的时候,已经在魏朝做通直散骑侍郎。后来,尔朱荣乱政,我几乎被杀。幸亏我情急智生,关键时刻投奔高敖曹兄弟,得免于难。我们弘农杨氏宗族数百人,在魏朝末年的乱世中,为尔朱家族所忌,死亡殆尽,最后,我本人和二弟一妹幸存。 
  得知当时的大丞相高欢在信都,我赶忙前去投靠。相谈之下,大丞相对我大加叹赏,立授我行台郎中之职。而后,我跟随大丞相四处征战,从来都是身先士卒,让周围同僚刮目相看。 
  特别韩陵一战,我深知尔朱氏与高氏对决在此一举,虽然是大丞相手下文士,每次我都临阵先登,身冒矢石,不惧危险。因此,我得到同僚的一致赞誉:“杨愔本为儒生,战场上却如此勇武,所谓仁者必勇,定非虚论!” 
  士为知己者死!乱世遇明主,我暗中发誓要忠于高氏。无论高氏父子对我怎么样,我都要尽忠于他们。 
  当今皇帝,二十一岁就受禅继位,把魏朝变成了北齐。其中,我们这些高氏家族的旧人,出力非浅。皇帝本人也真能干,几年来征伐四方,真是一代大有作为之君。 
  为了酬谢我多年勤力,皇帝把他的亲姐姐、被鸩杀的魏朝孝静帝的皇后赐我为妻。当然了,人世间总是有灼人的大秘密。皇帝待我如此好,我们之间还有不可告人的秘密。 
  君不密,则失臣;臣不密,则失身。我们君臣之间的这个秘密,即使我死,也不会和任何人讲! 
  其实,我年至中年,官高势盛,又成为高家皇族的女婿,看似皇恩浩荡,其实,这是一件真正的苦事啊!从前的孝静帝皇后,现在的太原公主,恨我入骨。正是我,在除夕的晚上骗她出去见娄太后。她前脚出门,孝静帝和她的三个儿子就均被杀。如今,她成为我的妻子,完全是皇帝自己硬性做主。成亲几年来,我们连见面的机会都罕有。 
  高家女子性情暴烈,真怕哪天不留神,太原公主就会在与我会面时给我一刀。 
  可笑复可悲的是,作为帝婿,我不得不要身穿表示身份的紫罗袍,金缕大带,像极了戏子。每次上朝,我的几个老友都对我大加讥笑。 
  除此以外,别的事情都还顺利。北齐境内清晏,只是皇帝的脾气越来越大,诛杀日众。对他的举动,我非常能够理解。匹夫尚有发威之时,况帝王乎! 
  我的手中,现在有一封奏疏,附件是前魏的阳城王元旭手下奴仆告发其主与大臣高隆之私下交通的密信。为此,皇帝已经派人去高隆之家里带他入宫。 
  这个人,看来活不过今天了。 
  高隆之,不仅仅是魏朝,也是我们现在北齐的重臣。我们大齐的神武帝当魏朝大丞相的时候,对他深加信任。因为高隆之姓高,大丞相高欢就把他认为高姓本家。其实,高隆之本来姓徐氏,祖籍是高平金乡。他自幼丧父,为姓高的姑夫所养,所以就改姓高。最早,他在前魏的汝南王元悦手下当户曹从事起家。由于有识人之能,他很早就加入神武帝高欢幕府,曾追随神武帝攻下邺城,也参加过消灭尔朱氏的韩陵之战。胜后叙功,他被当时的神武帝委任为骠骑大将军、仪同三司,得入高氏族属,成为神武帝的“族弟”。 
  神武帝营造邺城,高隆之被委任为营构大将军,负责新都的一切营建制造,深受信任。他对邺城规模的扩展贡献尤大,特别是他派人增筑南城,使得邺城往南扩展达二十五里之远。为了防止漳水泛滥,他还派人大修长堤,并且凿渠引漳水周流城郭,造治水碾。对邺城的拓展,高隆之可谓竭尽心力。 
  高隆之这个人,确实有干吏之才。眼见魏朝孝昌以后各地刺史太守手下多私兵的情况,高隆之上表,请求神武帝高欢以魏朝皇帝的名义解散各地刺史太守的私人武装,大大减少了地方官吏恃兵造反的可能性,又为国家节省了不少花费。后来,他还上疏奏请检括冒名窃官,在三个月内就在国内查获五万多滥食俸禄之人。为此,他得罪了不少人。 
  神武帝崩后,高隆之被文襄帝高澄进位司徒公。后来,他又得拜太子太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