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唐朝历史上的黄金时代:贞观之治-第1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如此岂不太过冒进?”高甑生道。
  李靖扫一眼众将领,坚决道:“李道宗将军所言甚是,不宜徘徊延误!”
  众将一时安静下来。李靖下令道:“李道宗听令!率偏师一支,尽去辎重,轻装疾进,追击伏允。”
  “是!”李道宗领命,即刻出发。
  李道宗日夜兼程,在库山(今青海西宁西)追及伏允。交兵,激战。伏允恃险死搏,道宗人多气壮。刀枪相击,剑戟争鸣,吐谷浑渐渐不支。
  交战几日,李靖领第二支军队亦追上来。李靖以他的丰富经验,先勘地形,再观战势。最后,他到李道宗处,下令道:“吐谷浑所坚守者,前面险峰而已。将军领千余精锐骑兵,绕险峰背后,靖率军在前猛打,我等前后夹击,定败伏允。”
  必胜之计!伏允不意腹背受敌,大溃而走。
  “追!”李靖一声令下。追兵如箭,冲突山野。
  突然前方火光起。时值四月,春草未生,隔年的枯草,漫山遍野之间,毕毕剥剥,火趁风势,转瞬间延及数里,不一时都成死灰。
  “马无草,疲瘦,不可以深入。”诸将纷纷道。
  “吐谷浑遭今一败,君臣失散,父子分离,不及侦察。此时攻取,如拾草芥。今日不取,他日恢复,后悔莫及。”目睹了库山之战的侯君集争辩道。
  李靖起身道:“侯君集、李道宗听令!你二人率众从南面进击。”又朝薛万均、李大亮道:“薛万均、李大亮听令!随我由北道进击。”
  李靖素来善追穷寇。
  高原之上,历尽艰苦。大唐的军队凭顽强的毅力急追。闰四月中旬,李靖部将薛孤儿在曼头山(今青海兴海)追及伏允残部,一战破之,斩其名王,获杂畜。五天后,李靖率轻骑在牛心堆(今青海湖东北)吃掉伏允一支偏师。月末,赤水源大战。吐谷浑人多势众,又占地利,迅速包围唐军,从高处轮番冲向唐军。铺天盖地。

  大战吐谷浑的前后(4)

  八月,庚辰,房玄龄来访。“皇上判高甑生发配边疆。李大人可知?”
  “不知!”李靖摇头道。于是房玄龄将昨日经过略为讲述:皇上判高甑生发配边疆。当时有朝臣为高甑生求情:“高甑生是秦府功臣,希望陛下宽恕他的罪过。”皇上意志坚决:“高甑生违背李靖号令,又诬蔑李靖谋反,这样的人还可以宽恕,国家的法令还怎么行使!并且国家自起兵晋阳,功臣那么多,若赦免高甑生的罪,其他功臣犯法,将何以禁止!我对旧勋,未尝忘怀,正因为这样,才不能随意纵容,正因为这样,无论如何不能赦免高甑生。”
  在旁的李夫人松一口气,几乎倒下。
  “唔!”李靖只是平静,“谢皇上圣明。”
  “皇上知道大人不反,只是为了堵住奸人之口,所以派人调查。皇上希望大人不要介怀。皇上圣明,绝不疑大人。”
  李靖朗然笑:“李靖知皇上圣贤,所以从容!”
  房玄龄心下舒一口气。替皇上?也许是吧。
  李靖自是闭门杜绝宾客,虽亲戚朋友,不轻易接见。
  太宗未尝不知道李靖不会反。他处理得很高明,坚持严惩高甑生,既告诫旧功臣不可以恃功放纵,又安抚了李靖。
  而李靖,他懂得太宗,也很明智地收敛自己。
  贞观十一年(637),改封李靖为卫国公。

  一生功业凌烟阁(1)

  贞观十七年(643)二月,太宗命图画功臣赵公长孙无忌、赵郡元王李孝恭、莱成公杜如晦、郑文贞公魏徵、梁公房玄龄、申公高士廉、鄂公尉迟敬德、卫公李靖、宋公萧、褒忠壮公段志玄、夔公刘弘基、蒋忠公屈突通、郧节公殷开山、谯襄公柴绍、邳襄公长孙顺德、郧公张亮、陈公侯君集、郯襄公张公谨、卢公程知节、永兴文懿公虞世南、渝襄公刘政会、莒公唐俭、英公李世、胡壮公秦叔宝等于凌烟阁。(此处去逝者皆加谥号)是为凌烟阁二十四功臣。
  这是一组功臣群像,是太宗对贞观众功臣的定位,也是太宗对自己的定位和总结,更是大唐基业的宏大画卷。
  赵国公长孙无忌,字辅机。河南洛阳人。长孙皇后之兄。与太宗自幼友善,太原起兵后,秦王征讨四方时的重要谋臣,玄武门夺嫡的主要决策者之一,太宗托孤的顾命大臣之一。
  河间王李孝恭,高祖堂侄,李唐建国功臣之一。曾参与平萧铣,平辅公,领导了平定江南至岭南地区的战争。
  莱国公杜如晦,字克明。京兆杜陵(今西安东南)人。李唐定鼎长安后,到秦王府中效力。随秦王征薛仁果、刘武周、王世充、窦建德,出谋划策于帷幄之中。太宗即位后,与房玄龄共掌朝政,时称“房谋杜断”。
  郑国公魏徵,字玄成。河北钜鹿(今属河北)人。来自瓦岗寨,投唐后入太子府。太宗政变成功后引为朝臣,以敢言直谏为太宗所重。称为“太宗的镜子”。
  梁国公房玄龄,名乔,以字行。齐州临淄(今山东淄博东北)人。唐入关中,房玄龄谒于军门,从此效力于秦王府,为秦王收罗人才,在南征北战中运筹帷幄,玄武门政变中参与机密。太宗即位后掌朝政,太宗治国的重要助手。
  鄂国公尉迟敬德,名恭,以字行。朔州善阳(今山西朔县)人。武德三年(620)投唐,跟随秦王讨伐王世充、窦建德、刘黑闼,多次在危急时刻救李世民。玄武门政变的功臣。
  陈国公侯君集,豳州三水(今山西旬邑)人。早年投入李世民军中,参与太原起兵,跟随李世民南征北战。玄武门政变的谋臣之一。贞观年间曾西讨吐谷浑、征讨高昌。后来因牵扯太子承乾谋反被杀。
  郯国公张公谨,字弘慎。魏州繁水(今河北大名附近)人。初事王世充住洧州长史。武德元年(618)归唐。后被李世民引入幕府。玄武门政变时,支持秦王发动政变,并在政变中起了重要作用。贞观三年(629)上疏论突厥可取之状,命其随李靖打突厥,破定襄,败颉利,进封邹国公。十三年(639),改封郯国公。
  卢国公程知节,本名咬金。济州东阿(今属山东)人。先在瓦岗寨,后投王世充,又叛王世充投唐。随李世民讨宋金刚、窦建德,冲锋陷阵,多立战功。高宗显庆二年(657)还以六十岁高龄征讨西突厥贺鲁部。
  莒国公唐俭,字茂约。并州晋阳(今山西太原)人。李渊为太原留守时即多次劝李世民起兵。贞观年间进讨突厥时,曾受命前往突厥牙帐招降,颉利放松警惕的同时李靖大军趁机掩杀,全歼突厥。
  英国公李世,曹州离狐(今山东东明东南)人。本姓徐,赐国姓李。先投翟让,后跟李密。武德三年(620)投唐,跟随李世民讨伐王世充、窦建德、刘黑闼、徐圆朗等。武德八年(625)率兵在河东抵挡突厥。贞观三年(629),同李靖一起讨伐突厥。贞观十五年(641),击败薛延陀。贞观十七年,太宗将太子相托。贞观十八年随太宗征高丽,再立奇功。
  胡国公秦叔宝,名琼,以字行。齐州历城(今山东济南)人,从瓦岗寨起家,转投王世充。不久投唐,跟随李世民征讨宋金刚、王世充、窦建德、刘黑闼等,骁勇无比,多立战功。
  不必尽列,已可明了。李靖生活在一个崇尚军功、崇重功臣、崇重“当朝冠冕”的时代。这种崇尚军功的时代风尚缘起于西魏北周,宇文泰的关中本位政策凝聚了一支鲜卑和汉族联合的府兵队伍,培养出了一个崇尚军功的关陇军事贵族集团。这种尚武力、尚英雄的风尚延续至隋唐。


  肆 千古公案祸起萧墙

  太宗的恶梦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朝堂下群臣叩首膜拜,声音响彻整个太极殿。
  太宗志得意满地坐在宝座之上,看着他的臣子们。突然,所有的人都消失不见了,大殿之上一片寂静。太宗不由得惊了,站起来叫道:“人呢?人都去哪里了?我的大臣呢?”随即踉踉跄跄走下皇位,四处寻找。
  “你根本就不配称作皇上!”一个声音响起。
  太宗一回头,只见一个人缓缓走来,定睛一看,却是自己的大哥李建成。
  “这皇位是我的,你这个卑鄙无耻的小人,你耍阴谋把它夺了去。”李建成恶狠狠地说,并一步步走近。
  “还我们的命来!”李元吉突然也出现了。
  太宗害怕地后退了两步,但又反驳说:“可,可这天下朕治理得很好啊,我没有辜负天下苍生,也没有辜负这皇位啊!”
  建成哈哈大笑,“那又如何?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