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1644年中国社会大震荡-第1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北京决战崇祯帝吊死煤山(3)

    崇祯帝请教吴襄时,吴襄立即以“祖宗之地,尺寸不可弃”为由坚决反对。    
    崇祯急忙表示:“此朕为国家大计,非谓卿父子弃地也。贼势甚迫,料卿子方略足以制之乎!”    
    吴襄答:“臣揣贼据秦、晋,未必即来;即来,亦遣先驱尝我耳。若逆闯自来送死,臣子必生擒之以献。”    
    崇祯帝苦笑说:“逆闯已百万,卿何言之易!”    
    吴襄正色道:“贼声言百万,实不过数万耳。中原乌合,未遇边兵交手战;往时诸将皆无制之兵,见贼辄溃降,以五千人往,则益贼五千,以一万人往,则益贼一万,遂使贼势愈炽。今彼屡胜而骄,初未见大敌也。朱仙镇之左帅(左良玉),可谓大敌矣,败在我兵多降贼,郏县之秦督(孙传庭),可谓大敌矣,败在我兵多秦人。若以臣子之兵当之,直成擒耳!”    
    崇祯帝又问:“卿父子之兵几何?”    
    吴襄叩头说:“臣罪万死;臣兵按册八万,其实三万人。”    
    崇祯帝再问:“此三万人皆骁勇敢战乎?”    
    吴襄答:“若三万人皆战士,成功何待;今日臣兵不近三千人可用耳。”    
    崇祯帝好奇地说:“三千人何以当贼百万?”    
    吴襄解释道:“此三千人非兵也,乃臣襄之子,臣子之兄弟。臣自受国恩以来,臣食粗粝,而三千人皆细酒肥羊;臣衣布褐,而三千人皆纨罗纻绮,故能得其死力。”    
    崇祯帝问:“需饷几何?”    
    吴襄答:“百万。”    
    崇祯帝大惊失色道:“何用多饷?”    
    吴襄则说:“百万犹少言之也,三千人在外皆有数百金庄田,今舍之入关,给何地屯种;额饷少十四月,作何法清补。关外尚有六百万生灵,委之非算,驱以同入,作何道安插。百万恐不足济,臣何敢妄言!”    
    崇祯帝只好以实相告:“内库止七万金,金银什物二三十万耳。”《小腆纪年附考》上册,61~62页。    
    后来的历史发展证明吴襄的这次谈话给崇祯帝以相当大的影响,他之所以没有离开北京南逃,其重要原因就是寄希望于吴三桂的关辽军队上。    
    中国古代帝王有难,要求地方相助叫“勤王”,所谓“求诸侯,莫如勤王”。崇祯帝否决了太子南迁之当天,即颁布了勤王令,号召各地明将率兵入卫京师。三月初三,封吴三桂平西伯、左良玉宁南伯、唐通定西伯、黄得功靖南伯;升刘泽清职一级,加刘良佐等将领署一级;命督抚马士英等人予以实职。凡是掌握军队能就近赴京的将领统统被加官晋爵。    
    为了解决勤王军队的兵饷问题,崇祯帝下令设黄绫册,向百官募集捐助银。规定以3万为上等,熹宗后父太康伯张国纪捐输2万,进爵为侯,以下浙江人6000两,陕西人5000两,山东人4000两,各省都有固定数目。百官中响应者寥寥,仅魏藻德带头捐银500两。崇祯帝再向勋戚宦官求助,亲自派太监徐高传谕给周皇后的父亲嘉定伯周奎,让他带个头,拿出5万或10万两银子来,周奎竟说没有。徐高哭着哀求仍不奏效,拂袖而去道:“皇亲如此,国事去矣,多金何益!”周奎才勉强答应捐1万两。崇祯帝认为太不像话,要周奎至少拿出2万两,周奎便求女儿帮忙,周皇后为了自己的面子,从宫中凑了5000两送给周奎,周奎又匿下2000两。太监王之心,其富第一,旧称家贮现银30万两,只捐了1万两。百官、勋戚、太监合计共20万两。《流寇志》,卷9,151页;《甲申核真略》,12页。当大顺军入城追赃助饷时,太监王之心交出15万两,外戚周奎52万两。《甲申朝事小纪》上册,152页。最富的自然是皇家,大顺军入皇帝宫中,“括各库银三千七百万,金若干万。其在户部者,外解不及四十万,捐助二十万而已”杨士聪:《甲申核真略》,34页。    
    崇祯帝在最后时刻,认为最可靠的唯有宦官。就在总兵官周遇吉在宁武关与大顺军激战时,十名宦官被派出各镇充当监军。其分工是:“宁、前,高起潜;天津、通、德、临、津,卢维宁;真定、保定,方正化;宣府,杜勋;顺德、彰德,王梦弼;大名、广平,闫思印;卫辉、怀庆,牛文炳;大同,杨茂林;蓟镇中协,李宗化;西协,张泽民。”这些常年生活于深宫中的宦官,没有任何军事经验,如今派他们前往各镇,凌驾于大将之上,只能瓦解军心。兵部尚书张缙彦以现今粮饷中断,士马亏折,督抚正危担欲卸之时,而骤添十员监军,不仅物力不足供应,且分散事权等理由反对,崇祯帝根本不听。《小腆纪年附考》上册,65页。总兵官唐通受封定西伯,即率8000明军入京勤王,崇祯帝只给了他40两赏银,每兵另分摊5钱,而派宦官杜之秩做他的监军。唐通感到在崇祯帝的心目中,他堂堂总兵官竟不如一个奴才,便以众寡不敌为由,表示愿前住居庸关凭险御敌;而大顺军一到,他和杜之秩都投降了农民军。    
    李自成向北京进军,沿途虽遇明军望风而降,但战斗仍未间断。如三月十六日,大顺军进至昌平,焚明十二陵,总兵官李守即拼命抵抗,杀死大顺军数人,然后自刎。京师闻讯大为惊慌,时有五六万兵可守,还有宦官数千人,比之大顺军之众当然显得很少。特别是有些号称“勤王者”,实际是大顺军的先锋候骑。十七日中午,大顺军五六十骑弯弓贯矢,突至西直门,明守卒急发炮,大顺军及平民死伤数十人。继之大顺军大队前来接应,攻平则、彰义等门,明城外三大营溃降。大顺军利用所得之炮调转炮口攻城,轰声震地。明守城军中夹杂很多受雇的贫民,既乏训练,又缺粮充饥,全无战斗力,听到万炮齐发,天地震慑,人人惶急,莫知所措。襄城伯李国祯不顾宦官阻挡,得见崇祯,问:“守城事如何?”回答:“守城军不用命矣。”这时崇祯才完全依靠宦官了。    
    大顺军包围北京,关键时刻崇祯帝命令司礼太监王承恩提督内外京城,成了守城总指挥。有人向崇祯帝推荐文武可用之臣,而崇祯帝当着宦官王之心的面,在御案上手书十二个大字“文武官个个可杀,百姓不可杀”,然后擦去。《明季北略》,卷20,450页。宦官们因此更加骄横,大骂百官“平时窃富贵,今事急,而苦吾辈用力”。在大顺军攻至北京外城时,尽管宦官被委以守城重任,有的官员仍然关心地上城察看,却被太监用乱棒打回,只好坐视明亡。具有讽刺意味的是,三月十八日,大顺军“攻打益急,炮声益甚”。投降了李自成的宣府监军宦官杜勋竟入城宣称大顺军锋不可当,劝崇祯帝投降;又有昌平守陵宦官申芝秀“请逊位”,崇祯帝虽然没有答应,也仅怒叱这两个不忠之徒而已,杜勋被安然放走。当天夜里,宦官曹化淳打开彰义门,放大顺军入城《小腆纪年附考》上册,92~94页。,李自成率大队人马疾驰而入北京外城。


北京决战崇祯帝吊死煤山(4)

    崇祯帝挽救明朝的努力失败了,又在自己的家中制造了一出悲剧。三月十八日夜,他听说大顺军已经入外城,不能入寝,呼兵,兵不在;呼将,将不应。忙同王承恩登上煤山,望见硝烟弥漫,知大势已去,回到乾清宫安排后事。他委任成国公朱纯臣提督内外诸军事,夹辅太子,等太监把他的手谕送到内阁,群臣已作鸟兽散。崇祯帝回到宫中,逼周皇后自尽,召见太子和永王、定王,嘱咐三个儿子埋名隐姓,为他报仇。崇祯帝走进仁寿宫,看见15岁的长平公主正在痛哭,挥剑砍掉了长平公主的左臂,在昭仁殿杀死6岁的小女儿昭仁公主,还到西宫手刃袁贵妃及遇到的妃嫔数人。《明季北略》,卷20,“十八夜周皇后缢坤宁宫”。    
    崇祯帝的死也是不大光彩的。三月十八日下午,他曾召驸马巩永固和新乐侯刘文炳两人,“各率家丁,护从南行”,巩永固和刘文炳以从不蓄养家丁及家丁无用为由拒绝了。当夜制造了宫中的惨案之后,崇祯帝手持三眼枪,率领十几个手持斧头的太监骑马出东华门突围,至齐化门、安定门,均不得出。《怀陵流寇始终录》,卷17,324页。眼看天亮,无奈返回宫中。他在宫中,亲自鸣钟召集百官,然无一至者。公平地说,崇祯帝说了很多与大明共存亡的话,却从未提到想活着投降农民军的。不甘心俯首就擒的心理驱使这位35岁的大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