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记的闲职;舒同也调任西北局书记处书记,实际上在家赋闲。刘极注意分寸,1962年前对曾希圣毫无动作,李井泉、王任重也照做他们的原职,但还是引起了毛的不快。毛尽管同意惩处某些地、县级干部(柯庆施下令逮捕死人较多的江苏宝应县委书记),'89'但不愿对他们太动真格。1961年1月中央拟定干部“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的条文,原有“保护人民安全,打人要法办,打死人要偿命”、“保护人民自由,随便罚人、抓人、关人、搜查要法办”等内容,被毛批评为“太复杂……有几条执行起来可能起反作用”,结果被改成“同劳动同食堂”,“办事公道”等一团和气的文字。'90'
使毛最不能容忍的是刘少奇讲话中流露出的那股“算帐”的意味。刘的许多话在毛听来,句句犹如赫鲁晓夫的“黑报告”。1962年3月,刘召见公安部长谢富治等谈话,要求公安部总结几年来打死人命、伤害无辜群众的教训。刘说:“活人不揭,死后下一代揭。”'91'刘的这番话已涉及毛统治最敏感的部份,事后,刘觉得不妥,坚决不同意公安部党组印发他的这番讲话。他说“将来会出毛病的”。'92'1962年冬春刘少奇加大了对大跃进以来错误的批评,刘的态度有广泛的党内基础,七千人大会精神传达后,许多基层党组织成员对七千人大会不承认犯了路线错误极为不满,江苏省参加省委扩大会议的一些代表甚至呼吁中央为彭德怀平反。'93'江苏省常务书记刘顺元也不同意所谓错误在于“天灾”和“民主革命不彻底”,他说:“复辟哪有这么大的面?硬是五风严重,哪里是什么天灾,是什么民主革命不彻底呀!”'94'刘顺元放言:根本问题是出在“君臣相见”。'95'所有这些在毛眼里都被认为是“尖锐的指向”他个人的。
刘少奇在1962年上半年不断谈形势的严重性,也使毛愈来愈相信,刘是心怀叵测。对于形势问题,早在1961年9月庐山会议上,毛就下过明确的判断,然而刘少奇却自说自话。庐山会议前,刘在5月31日的中央工作会议上第一次讲“三分天灾,七分人祸”。5月24日,刘试探性地提出“现在,是不是要提出反‘左’的口号”。'96'刘虽然迫于毛的压力,未能公开提出反“左”,但刘的语言愈来愈尖锐。1961年8月28日,刘在庐山会议上插话,提到“整个国家要破产、垮台,国民经济要崩溃”。'97'刘更谈到“如果搞不好,我们要跌下台”一类的话。'98'从七千人大会到1962年上半年,刘几乎逢会必讲困难形势,在2月的西楼会议上,竟出言不慎,自称是“非常时期大总统”。'99'直到5月,还认为“国民经济要崩溃”。'100'尽管刘所述的困难皆是事实:1962年初,国内情况仍极其严峻,仅河南省6个专区统计,外流人口就达32万人。贵州省的断炊户达1万多户。'101'四川省直到1962年3月底,还有1千多高炉,占用9万多职工。'102'但以毛的敏感观之,则会得出另一种判断:“非常大总统”已不安于份,无非是以讲困难为由,逼毛彻底交权!
毛泽东可以接受刘少奇“形而下”的纠偏,他本人在1960年下半年后也亲自做了一些调整政策的工作,但绝不容许纠偏涉及“形而上”,因为“形而上”已与毛水乳交融,稍一触及,就有可能导向对毛权威的怀疑。1962年上半年,刘主持的纠偏,已逼近“形而上”。刘少奇在七千人大会上的口头报告提到的“三分天灾,七分人祸”;陈云在七千人大会陕西代表团会上有关党内缺乏民主的讲话——陈云说,这几年党内政治生活不正常,“逢人口说三分话,未可全抛一片心”;'103'周恩来、陈毅3月在广州会议上对知识分子“脱帽加冕”——种种迹象表明,刘等已开始全面修正毛自1958年以来的路线。
毛泽东已看到经济形势全面趋向好转,他心中有数,虽然还有“非正常死亡”,但最危急的时期已经过去。蒋介石在1962年夏叫嚷反攻大陆,但蒋的底线毛完全掌握,毛、周急电参加中美大使级会谈的中方代表王炳南飞京,再返华沙向美国大使摸底,知肯尼迪政府反对蒋介石反攻大陆,所以当陈云以对付蒋反攻为由,要求毛批准分田到户(刘、周、邓均同意陈云的意见),毛根本不能接受。'104'
因此,1962年上半年,毛开始将其态度逐渐明朗化。1、毛不同意周在广州会议上的讲话,即使周多次请毛表态,他就是不答复。毛得到政治局候补委员、副总理、中宣部部长陆定一的支持,陆虽然私下对大跃进有异议,但在人民公社和对知识分子的看法上与毛基本一致。'105'2、毛不同意实行包产到户,虽然刘、周、邓、陈都倾向于支持邓子恢的意见,但陶铸、胡耀邦等党内许多高干都对包产到户持反对意见,甚至连彭德怀也反对。3、在毛的影响下,党内刊物大量刊载歌颂斯大林的文字。1962年上半年,毛基本住在南方,密切注视着刘等的一举一动,他守住底线,准备反击。
1961-62年,刘少奇因力主实事求是、正视困难,其个人威望得到大幅提高。尽管刘具事实正确,却因毛独享“解释权”,而不具意识形态的“正确性”。刘在1962年春之后,同意“三自一包”,但只是私下流露而未有自己的解释,刘只能默认地方悄悄干,不是“光明正大”。毛却师出有名,名正言顺,因为从1961年以来,党内的主流意见一直是批判三自一包,刘自己长期也是持这种观点。1962年的“七千人大会”,其议题之一即是批评“三自一包”,会后中央明令安徽省委取消“单干”。2月,新任安徽省委第一书记李葆华在省常委会议讲话,转达刘少奇对安徽责任田的意见,刘认为责任田“要走回头路,这是很明确的”。'106'3月,北京已在内部批评湖南5县“刮分田黑风”。'107'刘少奇已将自己置放于一个尴尬的境地。
刘主持对过往政策的全面调整,但八届九中全会要求“进行民主革命补课”,对刘有着很大的约束力。1961-62年,虽然刘主要抓经济调整,但党内也一直在讲“民主革命不彻底”,刘少奇已被毛和自己双重封住嘴。
1962年8月1日,刘少奇的《论共产党员的修养》再版,他试图在毛思想的大框架下,搞出自己的新解释,但是马上遭到毛的还击。8月6日,毛开始谈“阶级、矛盾、形势”,一旦毛反击,刘除了接受毛,别无其他选择。在北戴河会议期间,刘少奇言语不多(姚依林称“刘一言不发”,周恩来则被攻击严重)。'108'毛既已开口,刘、周、邓、陈还能说什么呢?除非顺着毛的话说。刘平静地接受毛大搞阶级斗争的决策,仅向毛进言,搞阶级斗争勿影响经济调整,得到毛的同意。
八届十中全会后,形势逆转,只有最具敏感的人才知道应激流勇退。1962年8月,陈云告病休息,1963年胡乔木称病,开始长期休养。同年,曾被毛钦定的“老右倾”江苏省委常务书记刘顺元,经其老友中央委员郑位三的点拨,也主动隐退。'109'以后他们皆渡过文革劫难。
1962年10月后,各省都已调整好姿态,纷纷按照毛泽东的新调门,向北京提供各地阶级斗争尖锐、资本主义严重复辟的材料,四川、山东甚至已将困难时期出现的“反动儿歌”的资料搜集完毕,'110'下一步就是开展社会主义教育运动。1963年初,湖南零陵地委“大揭阶级斗争盖子”的经验问世,4月,河北邢台经验上报。——一场大规模的阶级斗争平地掀起,是为“四清运动”,其主调就是“资本主义复辟,民主革命不彻底”,其方法就是“扎根串联”,只是距毛首先提出这些口号已推迟了两年。
(原载《二十一世纪》第60期)
'1'1959年部分省区就有饿死人的报告。1959年初,南京远郊的句容县宝华公社两个大队就有饿死人现象,高淳县在1959年饿死1529人。见丁群:《刘顺元传》,(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1999)页312。江苏宝应县从1959年冬到1960年4月,共死亡35391人,绝大部分为缺粮而死。1960年春,中央粮食部门和江苏省委曾分别派工作组前往该县调查。见《70年征程…江渭清回忆录》,(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1996),页448。
'2''3''6''7''8''9''10''11''12''13''14''16''17''18''20''21''22''23''24''25''28''29''31''32''33''34''35''36''37''46''59''75''77''78''7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