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中国第一颗原子弹制造纪实:596秘史-第5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乡:中国和俄罗斯。我要尽力做一些有利于两国的事情。

  第82节:第二十二章 使原子弹研制至少提前了一年(1)

  第二十二章
  使原子弹研制至少提前了一年
  简法生产,骑驴找马——到株州收黄饼——全民办铀,功不可没——科研报告不需要形容词——整体的力量给我信心——越是出问题的时候,越是长见识的时候——“三结合”的能耐胜过一切——转向英文资料,看到崭新天地——提前超额完成两吨二氧化铀
  六氟化铀是铀浓缩厂使用的原料,它是由二氧化铀经两次氟化(也称铀转化)而获得。因此,研制生产六氟化铀,必须从研制生产二氧化铀和四氟化铀开始。
  1960年春,兰州铀浓缩厂的土建工程已基本完成,可是,为铀浓缩厂提供原料的几个工厂的土建工程尚未完成,特别是应由苏联提供的四氟化铀和六氟化铀生产车间(厂)的主工艺设备,大多未交货,建设速度滞后的局势非常严峻。而铀浓缩厂建成投产一段时间内,所需原料六氟化铀从何而来?请求苏联援助,已经出现了不大可能的苗头,唯一可行的就只有横下一条心,自己组织研制生产了。
  白文治说,衡阳铀矿冶厂这时还没建好呢,刘杰只好召集二机部设在北京的五所——铀矿冶研究所领导开会。李魁年是所里的党委书记,他带邓佐卿来参加了。会场上在座的有几位副部长和局长,气氛相当沉重,大家都很忧虑。刘杰要求铀矿冶研究所用简易方法,在最短时间内研制出两吨二氧化铀,然后生产四氟化铀,由原子能所承担六氟化铀的研制生产任务。刘杰把这个做法叫做简法生产,又叫做骑驴找马。刘杰询问铀矿冶研究所有什么困难,李魁年心中无数,不好表态,就叫邓佐卿发言。邓佐卿是工程师,一时也不知说什么好,随口说了句我保证完成任务。
  邓佐卿最早在国务院第三办公室时,是三办原子能小组里最年轻的成员,曾师从杨承宗做用乙醚萃取硝酸铀酰和制取二氧化铀的实验,后来又到苏联实习,具备了一定的研制二氧化铀的专业知识和生产经验。
  邓佐卿说,杨先生对人特别和气。当时我大学毕业才21岁,他很喜欢我,所以对我的培养、教育可以说是很周到。我看不懂法文资料,他就把法文资料翻成英文供我参考。过去我们每个人有一个大的黑皮本,一共200页,工作、读书都要求记录在上面。实验怎么做的,出现什么结果,有什么现象,都如实作记录,每天交给杨先生看。我做实验的时候,杨先生站在后面,手把手地教。有时做记录,我用一些形容词,他认为科学研究报告、科学研究结果不能用形容词。比如说萃取的过程非常好看或者说这个颜色很漂亮,这么说就不行。颜色漂亮是什么漂亮?非常好看怎么个好看?不准确。你得写这个是橘黄色或者是淡黄色,不要加很多这种形容词去描述,科学论文没这个形容词。到了1960年,确定要搞这个简法生产二氧化铀之后,所里叫我做技术总负责,我感到压力很大,之所以敢接下来,是看到我们这二三十个技术干部和一百多个工人构成一个整体,这个整体的生产技术能力是不可限量的。那时候摆在面前的第一项工作就是原料,要去调查了解一下,咱们粗制的黄饼是个什么状况,要运回来。我们就派田兆忠到株洲去选运。田兆忠很直爽,山东人性格,长得胖乎乎的,头秃了。他小时候参加儿童团、武工队,解放以后读书,他大概是1958年大学毕业的,毕业过后就分到我们这里。因为他办事比较利索,过去干过很多事情,可以克服很多困难,所以就派他去了。

  第83节:第二十二章 使原子弹研制至少提前了一年(2)

  田兆忠急忙赶到株洲,去找老百姓们用土办法炼出来的重铀酸铵。田兆忠说,株洲是重铀酸铵即俗称黄饼的一个小的集散地。我到那里一看,是有,不过太简陋了。在车站的站台上,就像堆放沙子一样,乱七八糟堆放着那些黄饼,也没有用帆布盖一盖。黄饼都风干了,风干就都成面了。一刮风啊,就呼呼的刮着走,掀起一片黄色。我感到很吃惊。这东西很稀缺,要许多许多矿石才能炼出一点点来,所以比黄金还贵,合二十来万块钱一吨,让风随便吹走了,多可惜,而且它有放射性,让风吹的到处都是,对人对环境危害很大 。我见一家商店,一半卖着生活用品,一半就收购这个黄饼。有些人一边吃着东西,一边操作这种买卖,这太危险了。我除了对当地人宣讲有关知识外,马上发电报给所里,所里就派董灵英帮我,找了几个分析人员,对产品进行分析化验后,收购了一车皮运回来。
  从湖南运回的这批黄饼,保证了初期两吨二氧化铀的生产原料。其后,铀矿选冶研究所简法上马,生产出了中国第一批二氧化铀和四氟化铀。研究所把后面的一座仓库一分为二改建成生产二氧化铀和四氟化铀的简易厂房。工艺流程自己设计,很多设备也自己造。
  李志恒说,咱的浓缩物功劳不小啊,当时,要没有这个原料,我们就无法开展工作。但这些东西品位极低,颜色还五花八门,因为它不是一个厂出来的,是全民办铀的产物,有的含磷高,有的含铁高,有的拿来就根本不像黄饼要增加预处理工序。但当时国内资料基本上没有进行预处理的内容,我们也没有从事过这方面纯化的研究,可给我们的任务是,年底就要拿出合格的产品。怎么办?不能按常规走路,只能边实验、边设计、边施工。要现在来看,那是不符合程序的。但当时情势迫使我们不能不这样做,好在大家齐心,老师傅有经验,总算在8月份把流程和设备、管道弄出来了。
  搞试验性生产,所里付出了很大代价,酸雾和灰尘充斥四周,用原先的破仓库改建而成的生产工厂光线昏暗,窗户上的玻璃模糊不清,腐蚀严重。人们下班后一拿掉面罩,发现他们都长了一个绿鼻子,连鼻孔里边都是绿的。夏德长说,在生产工艺上有好多问题,设计中处理的对象是纯度较高的原料,可田兆忠从外面收来的却含很多杂质,还要进行前期处理。我负责的是第二阶段的生产。当时设备漏,因为不锈钢焊接不过关,搞了十来次,仍有漏的现象。另外还原也不好,锻烧过程中出来的不是两个氧,而是两个多。但越是生产出问题的时候,就越是长见识的时候。
  1959年9月,禄福延从苏联学习回来以后就到了铀矿冶所,先在第四冶金研究室当主任,后来到所里生产科当科长。他刚来的时候还有一批苏联专家,可以跟着专家学习,什么都按着专家说的办。知道苏联靠不住的信息后,突然告诉所里,大家紧张起来,抓紧学习。禄福延说,当时我感觉大家最主要的还是想争一口气。因为我们也听说了,苏联人讲,嘿,你们只能站在我们肩膀头干。意思是我们一撤你们就掉下来了。所以,大家狠下一条心,自力更生,大力协同,什么个人名利都不考虑了。真要全靠苏联的话,可能我们的进度还没这么快。我当时在院里也算不了什么,不过是一个普通的干部,但是很关心国家这个事儿。部里的方针是领导、技术人员和工人三结合,我感觉这个方针非常好。不管你有多大的能耐,你没有这个三结合也不行。当时部里抓得很紧,我们就倒排进度,一环扣一环地组织落实。首先搞二氧化铀,生产出来以后,就着手搞四氟化铀。当时最难最担心的活是两个炉子,我们提出要求,部里六局就负责了。他们该找钢铁研究院研究,该找上海什么电炉厂,都不用我们管了。他会给你按进度、按要求解决。我们也想了一些土办法,比如搞萃取,当时搅拌问题没解决,我们就搞了好多木头棒子,人也排好了次序,做好人工搅拌的准备。有些事情自己做不了就请外面协作。当时衡阳矿院来了一批学生和老师,本来人家在这儿是实习的,没有任务。2号厂一弄,正好他们赶上了,就连老师带学生都留下来了。工人也是这样,你指到哪,大家就干到哪,不讲什么条件,我不能干的我也想办法干。有些问题工人他能解决,哪漏啊,哪冒啊,跑、冒、滴、漏,这些问题最后都是他们自行解决的。那时兰州铀浓缩厂的一批工人,也过来支援。可以说是要人有人,要物有物,一路绿灯。我最担心的是什么呢?怕出事故,怕伤人。幸好这一段没有什么大的事故,虽然产品质量中间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