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闪电凶神-曼施坦因-第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诘鹿�
  普鲁士国王(现在也就是德国皇帝)不失时机地把所有这些技术,优先用于战争的目的:钢铁、有色金属、化学工业结合起来,可以制造出更多和威力更大的枪支弹药;内燃机不仅用于制造汽车,而且也用于海军的舰艇、陆军装甲车和坦克,以及后来出现的飞机;由于内燃机使用液体燃料,石油被作为战略物资首次有了重要的意义。铁路交通运输的扩展为大规模运送军队创造了条件——可以在短时间内把大量的武器和士兵集中到前线。德国莱茵河地区铁路的密度已经达到了每平方公里平均有18公里铁路;有了电报、电话等最先进的通讯器材,可以指挥距离很远的部队。
  德国与军事相关的工业很发达,当时世界上最好的军工企业——克虏伯的铸钢厂和炮厂、西门子的电机厂,都是在德国。维尔纳·西门子原是普鲁士军队的一个炮兵军官,非常醉心于电力的研究,1847年服役期间,就成功地在柏林与波茨坦之间兴建了一条电报线;退役之后,1869年他所创建的公司,完成了一条横贯伦敦、俄国、波斯到印度的电报线路。德国30家兵工厂的18万工人开足马力,为德军生产出大量的精良的武器,从数量和质量上都超过了欧洲的其他国家——法国有23家,近10万人;俄国有20多家,近8万多人;英国有10万多人,奥匈也有近4万人从事同一类的工作。
  有话则长,无话即短。话说一晃到了1895年,小埃里希·曼施坦因长到了8岁,该是受系统教育的时候了。老曼施坦因夫妇看到继子长大,就把他送到普鲁土的斯特拉斯堡读书,这里的学校可以说是贵族学校,一般柏林上流社会人家,都把适龄的孩子送进这里。无论是教师还是其他教学设备,这里都是一流的。
  那普鲁士虽然以武功开国,却对文化教育抓得十分紧,早在1797年即规定了普遍义务教育制度。这也是通过血的教训得来的:早年普鲁士在与欧洲大陆的另一个大国——法国的交战中,负多胜少。因其资源和人口数量都不及法国,宫廷内的一些有识之士,就劝说德国皇帝,通过兴办教育来提高本国的民族素质,对未来德意志国家在欧洲立于不败之地,意义非常重大。
  当时的威廉国王对这些意见欣然采纳,他有句名言,非常深入德国民众之心:“国家在物质方面失去的,将由精神的力量来补偿。”在1809年前后几年的最困难时期,普鲁士政府仍然每年拨出15万塔勒尔(当时德国货币的名称),作为兴办柏林大学的教育经费,可算得上远见卓识之举。后来柏林大学成了欧洲自然科学研究的基地,领导了欧洲近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更是为德国的经济发展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在埃里希·曼施坦因出世之前的20年,也就是19世纪70年代,德国通过颁布一系列帝国教育法令,完成了近代教育革命,实行强迫义务教育制,服兵役和受教育被视为公民的两项基本义务,全德国的文盲率,从1841年的9.3%,到曼施坦因出生时已降低至不足0.5%。
  小埃里希·曼施坦因所在的斯特拉斯堡城市的小学,学制先是四年制,后改为五年。所学习的科目有德国语、数学、自然科学、法语,这四门功课是必修课。在学校中还必须受到爱国主义思想和人道主义思想的教育,待年龄稍大后,还可以选学除德语和法语之外的其他外语。
  埃里希·曼施坦因入学之后,把他从老曼施坦因夫妇那里学来的民间传说系统化、正规化。
  欧洲的历史学界,对德国的历史有一段非常中肯的评论:“近代德国的历史,主要就是普鲁士的历史。”普鲁士人原本是立陶宛人的一支,主要居住在维斯瓦河和涅曼河流域,开化程度远远晚于其他的日耳曼人,到了公元12世纪末,还处在原始社会末期。起初,普鲁士被波兰和条顿骑士团征服,条顿骑士团被授权统治普鲁士。1525年普鲁士成为公国,臣属波兰。1618年,普鲁士霍亨索伦家族勃兰登堡选帝侯兼领。1701年初,普鲁士升格为王国,原来的选帝侯弗里德里希·威廉三世,摇身一变成为普鲁士国王弗里德里希·威廉一世。
  普鲁士邦国最初以勃兰登堡为中心,开国之初,普鲁士的面积在欧洲各国中,仅占第10位,居民人数仅占第13位,但军队的数量却占了欧洲的第四位,军费开支在国民收入中的比例占欧洲的第一位——国家要把收入的85%用于军队,而军费开支在国民收入中的比例占欧洲第二位的法国,其用于军队的国家收入却只占60%。在此之后,凭借着强大的武力,这位经常穿着军服的普鲁士国王弗里德里希·威廉一世,不断发动对邻国的战争以扩张版图,北面打败丹麦,南面打败奥国,西面打败法国,最西直达莱茵河下游,东面又夺得了斯拉夫人的东普鲁士。
  1740年,威廉一世之子登上了普鲁士的王位,史称威廉二世。威廉一世在世之时,对这个宝贝儿子看不上眼,对他百般虐待,以至于在他满18岁那一年,由于不堪忍受父亲的虐待,企图逃亡国外。不想“知子莫若父”,威廉一世对儿子的行动了如指掌,因此尚未逃出国境便被缉拿回宫。盛怒之下的老国王下令军事法庭以叛国罪处死儿子,众大臣苦苦相劝,才没有执行。未几,老国王一命呜呼,其子一跃而成为普鲁士新君。
  说来也煞是奇怪,虽然新登基的威廉二世性格与老国王极不相合,但在喜好武功上,却与其父相似乃尔,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这位皇帝被德国历史家尊奉为“大王”、“惟一王”。上台伊始,就兴修水利,发展工业,鼓励移民,使普鲁士的人口从1740年的220万,增加到1786年的543万。对外则发动侵略战争,发动了对斯拉夫人的战争,夺取了富饶的西里西亚。
  就是这位弗里德里希·威廉二世,把普鲁士军队建成了“灰烬中的不死鸟”,同时把全国建成了和平时期的兵营,实现了欧洲军事强国的建国目标。当时,普鲁士维持着一支高达19万人的常备军,平均每32个居民中就有一个士兵,而同期的俄国,91个居民中才有一名士兵;它的强邻法国,140个居民中才有一名士兵。
  经过严格的训练,普鲁士士兵纪律森严,作战勇敢,令它的敌人不敢小觑。自此,普鲁士在与欧洲敌国的累年交战中,稍多胜机,以至于有今日之大成。1871年,以普鲁士为中心,建立了统一的德意志帝国,普鲁士国王兼做德意志帝国的皇帝。上述历史,凡是受普鲁士义务教育的学童,都必须烂熟于心,这一点小曼施坦因并不稍稍逊色于他人。
  受了五年制的小学教育之后,小埃里希·曼施坦因不知不觉长到了13岁,在斯特拉斯堡的这五年,时间已经跨进了20世纪的门槛儿。未来选择何种职业,倒也用不着他自己操心,不管他愿意还是不愿意,家里人早就给他定好了未来的人生之路——从军,这也是像他这种家庭出身的人对子女不失体面的一种选择。由于出身于军人世家,自然要承担起家族所赋予的使命,这是顺理成章的事。
  于是在1900年,刚刚小学毕业的埃里希·曼施坦因又进了少年候补军官团学习,这也是像他这种家庭中的年轻人所走的司空见惯之路。
  少年候补军官团又称伍士团或少年军官学校,顾名思义,就是培养未来军官的场所,有资格来这里学习的,都是一些智力健全、身体健壮并立志从戎的普鲁士贵族子弟,以便灌输其在未来从事军官职业所必须的基础知识。
  埃里希·曼施坦因在少年候补军官团中,初次尝到了“斯巴达式的教育”的滋味。尽管他的家庭由于是军人世家,在生活上对待子女比起一般家庭的子女要严厉得多,但比起少年候补军官团这里的职业“斯巴达式的教育”来说,简直就是小巫见大巫。
  斯巴达乃是古希腊的一个奴隶制城邦,公元前8世纪在伯罗奔尼撒半岛上建起了国家,在这个城邦国家中,凡成年男子均为战士,男丁在成年以前,必须接受近乎残酷的训练,通常是把他门放到深山密林中生活一段时间,让大自然进行遴选,适者生存,有资格成为斯巴达城邦的一名合格战士。
  普鲁士的少年军官候补学校现在把这种看似残酷的“斯巴达式的教育”形式照搬过来,仿照整个过去的斯巴达城邦,让所有的少年候补军官团的成员们过一种准军事化生活。在那里吃的不能过饱,穿得不能过暖,每天无论是刮风下雨,雷鸣电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