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清龙棺之汗王秘藏-第1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走了本属于他的功名利禄。

又是什么乌拉那拉、叶赫那拉的,听得我脑袋直晕。

柳叶叹了一口气,没办法,碰到我俩这种“史盲”,也只能从头说起。我和大牙听了半天,好歹是弄明白了,原来海西女真的四个部落中,乌拉部的疆域紧临叶赫部,部族中以乌拉那拉氏为姓。墙上写字的这个人显然就是乌拉那拉氏的后人,姓董,被涂掉的没准就是他的名字。

我理了理思路,不太肯定地问柳叶,这事会不会与努尔哈赤或是皇太极有关?

柳叶轻轻地叹了一口气,告诉我们,她要说的也是这个。其实她也不敢肯定,如果叶赫狼子指的是皇太极,这个倒也可以说得通,毕竟皇太极的母亲就是叶赫部的,说是他谋权篡位,这个与他的即位传言也是不谋而合,很多史书上都认为皇太极的即位就是阴谋夺取的。

如果真像柳叶猜得那样,乌拉那拉氏有谁会有资格攀比皇太极呢?能有资格竞争这皇位的也能是贝勒皇子,难道是……

柳叶笑了笑,显然猜到了我在想些什么,告诉我们,她其实也想到了,在努尔哈赤的十多个老婆里,只有大妃阿巴亥才姓乌拉那拉,而大妃育有三个儿子,分别是阿济格、多尔衮和多铎。

大牙瞪大了眼睛,大嗓门地喊了出来:“啥?多尔衮?”

这突然一嗓子把我和柳叶都吓了一跳,我俩只顾着说话了,倒是把大牙都给忽略了。我歪头看了看大牙,白了他一眼说:“大牙,能不能别大惊小怪的,现在不正在讨论呢嘛,你这一惊一乍,吓人捣怪的。”

大牙讪讪地笑了笑:“我刚才听到那个多尔衮,这人我知道,刚才说他妈叫啥来着?”

柳叶忍住笑,告诉大牙是阿巴亥。阿巴亥嫁给努尔哈赤后,很受恩宠,后来被立为大妃,风头一度压过孟古姐姐。阿巴亥和孟古姐姐的出身门第相当,孟古姐姐是海西女真叶赫贝勒杨吉砮的女儿,而阿巴亥是海西女真乌拉部贝勒满泰的格格。长相应该也是不分伯仲,最有意思的是史书上描述她们两个都用了同一个词,就是“丰姿”,由此可见她也应该是一个美貌的女人。

人都是喜新厌旧的,皇帝自然也不例外,况且阿巴亥比孟古姐姐年轻15岁,嫁给努尔哈赤时才刚刚12岁,年龄上的优势使得努尔哈赤也越来越宠爱阿巴亥。阿巴亥的三个儿子都拥有贝勒之位,各掌管八旗中的一旗。

努尔哈赤死后,皇太极被推举为新汗。皇太极称先帝曾有遗言,要大妃从殉,就这样,当时刚刚三十七岁的阿巴亥被逼在努尔哈赤死后的第二天自杀殉葬,与努尔哈赤同棺收敛。

“啊?活殉?这也太没道理了吧?就算是活殉也轮不到她吧?”听到这里,我实在是有些难以相信。

柳叶点了点头:“这事在历史上有很多争议,很多人对这事都持怀疑态度,怀疑大妃的活殉是被逼的,而不是努尔哈赤的意思。姑且不论阿巴亥的大妃的身份,就算是普通的侧妃或是庶妃,生育有三个儿子的,也不可能被选中殉葬的。像她这么高的身份,这种生殉的情况,绝对算得上是空前绝后。”

大牙吧嗒了吧嗒嘴说:“这事就是秃子脑袋上的虱子,明摆着。就是有人要她死,不让她活!”

大牙说得没有错,与这个努尔哈赤生前宠爱的大妃格格不入的,恐怕只有一个人,就是皇太极。不仅仅是因为大妃阿巴亥生前得宠,使孟古姐姐郁郁而终,更重要的是她的儿子多尔衮更是深受努尔哈赤器重,也是汗位继承有力的竞争对手。而杀掉大妃阿巴亥,不仅仅解了心头恨,更重要的是留下的十多岁的多尔衮独木难支,根本成不了什么气候,凭一个十多岁的孩子,不可能斗得过他。

要是按这么说,那墓墙上的字应该就是影射的皇太极。而墓墙上写字的这个人,明显对叶赫恨之入骨,不仅将墓中随葬品洗劫一空,甚至连棺床都没有放过,给砸得稀烂。没有什么奇耻大辱、深仇大恨也不至于这么干,还没有见过有别的盗墓贼有这闲工夫,在地下没事刨棺床玩,这种土木作业那可是相当地耗时耗力。

从字句里的“今血祖耻”几个字来判断,写字的人应该是乌拉部的后人,瞅这意思,是为了祖宗抱不平来的,把忿恨都撒在了叶赫部所有的族人头上。要说他是乌拉部的“粉丝”,估计还不至于。十有八九,写字这人就是与这件事有直接关系的人,难道与大妃阿巴亥或是多尔衮有什么关系?

这人究竟会是谁呢?

……;

……;

……;

……;

…。小。…;

…。说。…;

…。下。…;

…。载。…;

…。网。…;

第十一章 董大愣

现场一时鸦雀无声,静得出奇。

突然大牙拍了一下大腿,喊了一嗓子:“我知道是谁了!你们记得‘东北大局’的大当家的,也就是这伙土匪的大掌柜姓啥叫啥了吗?”

我和柳叶相互对视了一眼,都摇了摇头。孟大爷的确叨咕了一嘴,但是这种事情,压根儿就没往心里去,所以也没啥太深的印象。

大牙见我们都眼巴巴地看着他,不禁有些得意,摇头晃尾地冲我和柳叶龇了龇牙:“切!不知道了吧?说出来怕吓死你们,这绺子土匪的大柜,江湖报字‘董大愣’,原名董文廷。”

“董……文廷?”

难道里面的字就是董大愣留下的吗?董大愣是满人 ?'…'姓乌拉那拉?

一时间,我的脑子就被各种信息给塞满了。如果大牙的猜测是正确的,那就是说这股土匪挖这里不仅仅是为了盗墓充饷,还另有原因?只是这个董文廷到底是何许人也呢?

天渐渐晚了,我们赶紧把现场收拾了一下,用炕席把洞口重新盖好,又把土填了回去,把菜窖恢复成了最初的样子。

农村不像城里,这地方过了九点基本上就没有了生息,家家都关门闭户,关灯睡觉了,就连镇上的旅馆到了这个点儿恐怕也早就关门了。即使现在回镇上,估计也难找到睡觉的地方,而且这么晚去砸门,更让人生疑。好在现在这个季节也不冷了,温度也合适,大家商量后决定就在车子里将就一夜,反正也用不了几个小时,天就亮了。

柳叶取出电脑,把坐椅放平后,我们围拢在一起,打算从网上找找关于“董大愣”的资料。

找了半天后,我们都有些灰心了,看来这个难登大雅之堂的土匪头子确实挺不招人稀罕,网上相关的介绍几乎没有,最后好不容易才到几篇和他相关的新闻报道。

报道里说,“董大愣”有兄弟九人,其中老大和老二、老三和老四、老五和老六是三对双胞胎,另有姐姐一人。董大愣也就是董文廷,在家排行老二,因为同胎生的老大死得比较早,所以一直由他执掌家业。这人平时就游手好闲,不务正业,赌博、打架、抽大烟无所不好,尤其喜好枪炮,并且精于骑射,马上打枪,弹无虚发。

战乱时期,董大愣网罗了大批社会残渣余孽,包括伪军警、汉奸、特务、匪兵、逃亡地主、地痞流氓、赌徒恶棍、无业游民以及怀有不同目的的人,拉竿子上山做了土匪,对外称“东北大局”。这伙武装土匪,靠的是“砸窑”(抢财物)、“捐大界”(捐钱)、“插人”(杀、“放亮子”(放火)、“别梁子”(劫道),从中“挑片”(分钱)。

解放前夕,“东北大局”投靠了驻守四平的国民党军队,众匪徒在半拉山门一带驻守。“四战四平”战斗时,“东北大局”大部分被歼,而匪首董文廷狗急跳墙,夺路而逃,带着一些匪众潜伏在荒山野岭之中,和我军玩起了躲猫猫。刚开始时,我军用大部队围剿,但是这伙人十分狡猾,仗着地形熟,多次逃过围剿。很多次都是部队呼呼啦啦还没到呢,那伙人就跑没影了。

后来,在1948年年底,董大愣终于被抓住了,最后给枪毙了。网上可以找到的资料就这么多,对于董大愣的家世及祖上都是只字没有,虽然这个人一生波澜起伏,大起大落,但是对我们来说,并没有什么有用的信息,难免有些失望。

大牙闭着眼睛琢磨了好一阵,突然睁开眼睛看了看我,不怀好意地冲我笑了笑。我一看就知道他准没安什么好心眼子,上下打量了他几眼,问他又要冒啥坏水了?

大牙嘿嘿一笑:“来亮,咱们在这儿想破脑瓜骨也猜不出来董大愣的身世,不过我倒是想起一个人,备不住就能整明白这事,只不过需要你小子牺牲点色相……”

我鬼使神差地看了一眼柳叶,正对上柳叶的目光,赶紧把头扭了过来,冲大牙的脑袋就是一个爆栗,疼得大牙直咧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