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奋斗在七十年代-第15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张钦铭就是六个人中家庭条件差的,张钦铭他老子娘在他十来岁的时候就因为事故去世了,张钦铭是跟着他阿爷和奶奶长大的,两位老人家能供养他上高中就不错啦,哪还有那个条件去买自行车。
  他们六个人有三辆自行车,潘士云赶到的晚,其他四个人已经自发组成了小队伍,就剩下张钦铭了,瞧见她推车过来了,张钦铭笑道,“我骑车载你吧。”
  潘士云瞧了其他两个小队伍,也都是男载女,这样她也就没什么不好意的了,笑道,“成,你先载我,要是载不动了,换我载你。”
  张钦铭跨上了自行车,单脚着地,示意潘士云坐上去,等潘士云坐稳之后,不费什么力气就蹬脚踏板走了,不回头道,“就你这点小分量,别说骑回去了,一个来回都没问题。”
  虽然张钦铭在乡里升学上来的六个人中,算是家庭条件最差的,不过他却不是个自卑的人,相反他很开朗健谈,又热爱运动,加之他在家时,农活基本上都是他在做,所以比同龄的男孩子更健壮有力,他没吹牛,这一路载潘士云回家,几乎没费什么力气,蹬地飞快,遥遥领先。
  等到家时候,天已经全黑了,老潘家人没想到都这个点了,潘士云竟推着自行车回来了,唬了一跳,潘阳忙道,“就你一个回来的?这么晚了还回来做什么,要回也是明天回呀,一个姑娘家多危险!”
  潘士云把自行车停在廊檐下,笑道,“阿哒你放心,真要我一个人,我还不敢回来呢,好几个同学一块回的!”
  听潘士云这么说,潘阳稍稍放心了些,估摸着她也没吃饭,忙让张学兰热了晚上剩下的饭,晚上哪还剩什么饭,就剩了半碗面条在菜橱子里,哪够潘士云吃啊。
  张学兰重新和面擀了些面条,又在面条汤里卧了两个荷包蛋,盛了一大碗。
  堂屋里头,潘士云正趴在八仙桌上教潘士告写作业,张学兰把面条碗搁在了潘士云面前,潘士云还没动筷子呢,潘士告就先伸脑袋瞅了一眼,一看面条上铺了两个荷包蛋,潘士告怪叫道,“娘,你太偏心了,给姐卧荷包蛋都不给我!”
  潘士云笑着把碗朝潘士告面前推了推,道,“那给你吃,省得你再说娘偏心。”
  潘士云话音刚落,潘士告脑门子上就挨了张学兰一巴掌,“好好写你的作业,添什么乱!”
  其实潘士告也就是嘴上过过瘾而已,家里的伙食真不差,你若真让他吃了,他还不愿吃呢,小破孩就想刷刷存在感。
  潘士云趴在八仙桌上吃饭,潘士告写作业,潘阳一手拨算盘,一手翻账本,噼里啪啦算着账,真是不服老不行啦,尤其是这几个月来,白天看东西还好,晚上再看账本就有些差了,此时的潘阳眼上还得挂个老花镜才能看得清账本上的字。
  见潘阳瞅字瞅的费劲,潘士云把碗里的面条吃完后,干脆帮潘阳念账本上的数字,父女两个一个念一个算,没一会儿就把账给对完了。
  张学兰在厨房刷碗,潘士云就坐在炉膛口帮张学兰添柴禾烧洗脸水。明天就是中秋节了,今年潘士尧五口都去秀英娘家过节了,少了他们几口子家里静悄悄的,潘士云看了一圈没瞧见潘士松,就问道,“士松呢?”
  张学兰抬抬眼皮子道,“他还能去哪儿,估计是去姚家村了吧。”
  闻言,潘士云嘿嘿笑了,问道,“阿哒有说什么时候给他们定下来吗?”
  张学兰道,“房子盖好之后再定也不迟,反正你大爷大娘他们心里都有数了,也就差道手续了。”
  娘两个又说了会闲话,眼瞅着明天就过节了,张学兰又想到了她老二,低声问潘士云道,“我听人说你二嫂领孩子去县城你二哥那儿了,你在县城碰见过他们吗?有没有去找过你二哥。”
  潘士云心道哪还用我去找他们,人家王家美都找上她了,潘士云没跟张学兰提王家美找她的事,转而道,“我去找他们做什么,依我二哥那性子,他连你都不理了,还能搭理我?我才不自讨没趣,拿热脸贴人家冷屁股呢。”
  听潘士云这么说,张学兰忍不住叹了口气,嘀咕道,“唉,我看现在养儿子也不成了,大过节的,你大哥跟你大嫂去老丈母娘家,你二哥不归家,老三倒好,还没结婚呢,一天到晚跟苍蝇粘到屎似的,成天往姚家村跑。。。”
  潘士云噗嗤一声乐了,哈哈笑道,“娘你怎么形容的,把士松比成苍蝇,小妹比成屎,要是给他两听见,还不得气死。”
  提起这个张学兰就忍不住吃醋,也不知道老潘家男人怎么回事,都中邪了似的,一心往女人身上扑,好好的几个儿子,全白养了,没一个在乎老娘感受的。。。

☆、119。25号一更

  翻过中秋节,秋季农忙结束后,潘老五家房后的那块地潘阳就不准备再种粮食了,大平房也是时候该着手盖起来了。
  眼下这个时代,乡里还没哪户人家住得起平房的,户上户下的泥瓦匠也只会盖瓦房,潘阳若是真想盖平房,还得想法子从外头寻两个大工过来指导。
  关于这个问题,潘阳已经想好了,小工就从乡里找,至于大工,就花两倍的价钱,从刘铁柱施工队里挖两个过来暂用一段时间。
  对于潘阳要给老三盖大平房的事,张学兰其实颇有微词,当着潘士松的面,张学兰不吱声,晚上临着睡觉,就他们老两口了,张学兰忍不住对潘阳道,“兆科啊,给士松盖平房,会不会有点太招摇了?这大平房要是盖起来,别说是潘家村了,就是搁整个乡里,那都是头一拨啊,得多少人瞧着眼红。”
  其实张学兰更想说的是,当初给老大盖的是两间石瓦房,老二盖的是半红砖瓦房,轮到老三了,二话不说就是三间大平房,让其他两兄弟心里头该怎么想呀!
  都老夫老妻了,潘阳哪能摸不透张学兰心里头那点心思,她也不点破,就只装作听不懂,不管张学兰说什么,大平房都得盖起来,不错,潘士尧兄弟几个都是潘兆科的儿子,可只有老三才是她潘阳的亲爸呀,她爸跟她妈都要结婚了,那还不得什么都挑好的,自然怎么风光怎么整。
  张学兰干说,潘阳就是不回个话,张学兰不由得急了,低声道,“潘兆科,别给我装傻充愣,你该懂我的意思,你这样明目张胆的偏心,小告还小就算了,老大老二那里一准有意见。”
  潘阳翻了个身,背对张学兰,闭着眼道,“这个你不用操心,老大跟秀英我已经跟他们说过了,当初我顶着压力给他们又盖房又买房,他们还有什么意见,至于老二,别跟我提他,他有没有意见,关我什么事,小告我也不会亏了他,该有的我一样不少他。”
  话都说到这个份上了,张学兰还能拿什么反驳,不过临着动土了,潘恒春又跟潘阳进行了一番谈话,意思和张学兰差不多,大意就是给潘士松盖这么好,其他几个兄弟会有意见。
  潘阳心里不大痛快,钱是她挣的,她想给她爸盖个平房还这么些人阻三挠四的,她还想给他爸在老城区弄套房子呢,都闲的没事吃饱撑的吧?到底是几个兄弟有意见,还是只有老二有意见?!
  哪怕这人是潘恒春,潘阳也不退步,直接道,“阿哒,不管你怎么说,这房子都要盖起来的,谁有意见让他站我面前说。”
  潘恒春退一步道,“我看那地方足够大,要不然再把小告的房子也盖起来,我看那一排能盖六间,兄弟两就用一个院子,日后有个照拂。”
  打从潘阳记事起,她家和小叔家就住一块了,等潘阳再长大点,潘士告就外出闯荡去了,没个两年就把她小妈还有堂弟都给接走了,天南海北的,离家远,潘阳她爸兄弟几个两三年可能才会聚一次,说实在,如果不是潘阳变成了她爷爷,她对潘士告都没什么印象了,不过她还记得她小妈,她小时候她小妈总带她玩,都二十多岁的人了,还陪着她跳皮筋、踢毽子,特别有趣的一个小女人。
  当初打算盖平房时,潘阳有考虑过顺带把潘士告的房子也盖起来,不过转念又一想,潘士告现在才上小学而已,距离娶媳妇还很远,给他盖这么早,等他结婚的时候,房子早就旧了,也过时了,还不抵等他结婚时,照着最新的样子给他盖一个,若是他有本事,考上大学,她也照样给他在市里买房子。
  思及此,潘阳就道,“小告不急,等几年再说,先把士松的房子盖起来,等差不多了,就跟姚宝忠商量把亲事定下来得了。”
  哪知潘恒春脸色变得不太好看了,坚持道,“把小告的房子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