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推倡其用兵治民之能,以为一面长城,此二者又岂可相提并论?”
李煜哑然失笑,反诘道:“刘彦贞的名声又从何而来?是政绩还军功?魏岑何许人也,其为五鬼之一,言辞又安足以信?”
第三十五章 大理寺卿(下)
孙菁顿时为之语塞,卢梓舟冷然道:“时国政衰,用事者多贪墨,刘彦贞之声誉,其实乃广赂遗而得之。正光常闻海州曾有安丰塘,溉田万顷,民多富余,是故海州无凶岁。刘彦贞心机歹毒,以疏浚为托,而决水入城濠中,导致民田皆涸,加之督赋益急,黎民于是皆卖田去,彦贞择尤膏腴者,以下价鬻(音:玉)之,而后才复塘水如初,如此反复,岁入不可胜计。刘彦贞之德行,由此足以鄙也。其所有贿赂,皆是民脂民膏,及入为神武统军,非但没有收敛,反而变本加厉,以如此豺狼统军应援,仿如置三万大军于水火,又焉有不败之理?今主公以赵括比之,尤善也。若依正光之言,其实刘彦贞尚不及赵括百倍。”
孙菁终于脸色大变,道:“刘彦贞如此沽名钓誉、胆大妄为,岂非有欺君之嫌?最糟的却还是那三万援师要受其牵累,若刘彦贞果然不谙兵事,战略失当,终恐祸及全国也。”
李煜一咬牙,断然道:“所以我们必须想个法子,使刘彦贞不得统兵出征。”同时心中暗叹,卢梓舟虽然独具慧眼,但除了自己之外,却再没有任何人知道,自己一力阻止刘彦贞统兵的真正原因。
东宫。
李景遂召来大理寺卿张易,故作悠然的道:“简能啊,三司推事进展如何了?”听到张易只是简单的回到“还行”二字,之后则再没有多透露有关案情,李景遂才有些急促的催道:“如今边有战事,国有权臣,安定郡王的事情,举国瞩目,拖越久则对国家越为不利,此事恐不能再拖了。”
张易好整以暇道:“只是其中还有一个关键,我至今还未能弄个明白,如果草草了案,恐怕要惹人非议。”
李景遂头痛道:“难道就不能敷衍过去吗?”
张易理智气壮的道:“这怕是我万万办不到的。殿下其实应该比谁都清楚,在我们大理寺,惟有希冀求得真相,才能真正的做到无愧于心、无愧于朝廷,我们根本不能奢求一碗水端平,可以两边讨好。如今卫国公和安定郡王嫌隙已深,举国皆知也,而我们夹在此二者之间,总是要得罪一些人的。既然横竖都要得罪人,我自需多方求证,弄清每一个细小环节,尽量使自己的判断变得公正,变得有说服力、有影响力。”
“无论如何,你还是要尽早结案,如今正值多事之秋,迟则生变,其实这也是圣上的旨意。今天下午,圣上已私下和我说过,他希望你明日就能够还六殿下一个清白。”李景遂拿自己麾下的这个掌书记实在没法,最后只好抬出了李璟。
张易轻松的点头道:“若是只为还六殿下清白,倒也好办。事实上,对于车廷规、萧无稽之案,我早已查得七七八八,而且可以肯定此事与六殿下无关。”
李景遂愕然道:“既然如此,你为何迟迟不肯升堂结案?”
张易道:“之前下官早已说过,因为有一个地方,我还没弄清楚。”
李景遂听说可以证明李煜没事,当下心安不少,现在也被张易吊起胃口,于是好奇道:“究竟是什么地方,能够让你如此揪心?”
张易从袖口抽出两张纸条,分别呈列几上,右边的是当日李煜在母仪亭写就的诗句,左边的是金楼接到的所谓李煜的秘密授意,上面写着“清风驿拿下辽史”一行小字。李景遂虽然一眼便能看出这两张纸条的来历,只是一时间,他还是不太清楚,张易忽然拿出这两张纸条,究竟想要表达些什么。
不过他总算明白了当日为何张易突然提议要李煜当众写下这两行诗句,敢情就是为了拿回来当为证据。
李景遂皱眉道:“你这是。。。。。。”
张易指着纸条,道:“殿下请看上面的字迹。”
李景遂不明所以的道:“此二者显然都是安定郡王的字迹,并没有什么区别。”
张易摇头道:“殿下请再仔细些看。”
“咦?细细一看,笔迹果然有些不同,简能你看,这左边的字体显得纯熟,而右边的则较为生硬,左边的柔弱无力,右边的却遒劲雄浑,就仿佛这是出自两个不同的人之手。”李景遂倒也好脾气,丝毫不怪张易卖弄关子,当下又多用了几分神力,果然发现了二者不同之处。
张易断然道:“这根本就不是同一人的笔迹。”
李景遂想起什么似的,忽然找出一副画卷展了开来,比对起画卷旁的落款,道:“这是几年前重光亲自替本王作的上水画,上面的字迹与金楼所呈的纸条上的字迹一模一样,我想即令是有人仿冒他的笔迹,也绝不可能如此酷似,所以我可断定,左边纸条肯定便是重光笔迹。若是你们刻意的去留心笔迹,在此上面作文章,如此岂非愈加的对重光不利?”
张易安然道:“殿下放心吧,其他方便的问题我都已处理妥当。只是若依照殿下之言,六殿下当众写下的这两行诗句,便不算是六殿下的亲手笔迹了吗?”
李景遂为之咋舌,好半晌才缓缓点头,道:“也许这里面,的确是另有文章。亦难怪简能你弄不明白了。若说二者都是重光写的,则字迹分明不同;如若不然,当众写下的笔迹固然不可能有假,而这与落款相同的字迹显然也是真的,那么到底那一张,才是他的真正笔迹呢?”
张易道:“下官弄不明白的,却不是这一点,因为我已肯定,金楼提供的那张,并非是六殿下的亲笔,至少不是沉睡百日、醒来之后的六殿下的笔迹。我真正不明白的是,究竟何人要如此苦心孤诣,陷害六殿下,他到底又是为了什么呢?难道仅仅是因为六殿下与宋齐丘不合吗?”
李景遂讶道:“然而简能你又如何断定,这不是重光的笔迹?”
张易于是将两个大小纸条以及画卷逐一拿至李景遂鼻端,然后才娓娓道来,李景遂边听边不住的点头,显然同意了张易的说法,被他说服。
楚州。山阳。
谭照收到金陵来的一封书信之后,第一时间找来了张彦卿等人,郑重其事的道:“主公有急事,要我日夜兼程赶回金陵,楚州之事,就拜托给诸位了。”
张彦卿、郑昭业、刘茂忠三人面面相觑,均感事情非同小可,须知如今淮南战事告急,楚州更是首当其冲,何况谭照之于楚州,在后防稳定等诸多方面,都起着无人可以替代的作用。在这个时候,若非是另有要事,主公是绝不会轻易召回谭照的。
这件臆测中的要事,会是江南传得沸沸扬扬的三司推事吗?
难道三司推事的情况,对于主公很是不利,比任何人逆料的还要棘手百倍,所以主公才不得已召回谭照,谋求对策?
谭照看到三人如此担忧的神色,哑然失笑道:“诸位不用为主公担心,这封书信虽然没有明言,但谭某可以肯定这与三司推事无关。”
兵马都监郑昭业叹道:“楚州如今百废待举,到处一片蒸蒸日上的景象,若是没有了谭大人坐镇,发展将立见滞怠,实在是太可惜了。却不知谭大人走后,将还有谁可担当谭大人之职事?”
谭照道:“这点诸位可以放心,主公早已安排欧阳广来楚州,并已奏明圣上,授其山阳县县令,只是欧阳先生年迈,故而行程缓慢了些。谭某素闻欧阳先生老成持重,体察民苦,有他来料理楚州事务,绝对能胜过谭某百倍。”
第三十六章 是福是祸(上)
郑昭业瞿然一震,道:“可是吉州欧阳广?”
谭照欣然点头肯定,张彦卿、刘茂忠却是不知此人名声,愕然问道:“欧阳广是谁?”
郑昭业如数家珍,道:“欧阳广本是吉州吉水人士,他虽无功名官衔,一介布衣,然而在江南士林,却颇有影响。保大中,边镐取得楚地,任潭州节度使,欧阳广即谒阙上书,言边镐‘措置乖刺,大失人心’,仁不足惠下,知不足谋远,义不足和众,礼不足得士,信不足使人,五者无一长,乃奏请圣上择帅济师,以全境土。可惜当时圣上并未采取欧阳广之言,及边镐果失湖南,圣上思广贤,欲授之以官。执政请召试欧阳广,广言上无尊贤待士之意,不肯就试。又授吉水县县令,欧阳广还是辞而不受。于是朝廷以为欧阳广无意为官,如今想不到清高如欧阳先生者,亦愿肯屈就于主公麾下,由此可见主公在士林之威望,如日中天,